查詞語
拼音:shí liú zǐ shí
解釋:
形態(tài)特征
半常綠灌木,高1—2米;分枝多,小枝堅硬,初時密被紅褐色糙伏毛,后近于無 毛。葉集生枝端,近于革質(zhì),狹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1.7—3.2厘米,稀4.5厘米,寬約 6毫米,先端鈍尖,基部狹楔形,邊緣疏具細圓齒狀鋸齒,-上面深綠色,有光澤,疏被糙 伏毛,下面蒼白色,中脈在上面凹陷,下面凸出,側脈在下面微明顯,兩面散生紅褐色糙 伏毛;葉柄長2--4毫米,被紅褐色糙伏毛?;ㄑ柯亚蛐?,鱗片闊卵形,先端急尖,僅外 面及先端具毛?;?—3朵生枝頂;花梗長0.6--1.2厘米,被白色糙伏毛;花萼5裂,裂 片橢圓狀卵形或近于圓形,長1—3毫米,寬1.5—2毫米,淡綠色,外面及邊緣被白色柔 毛;花冠鮮紅色,有時玫瑰紅色,闊漏斗形,長3—4厘米,直徑3.7厘米,稀達6厘 米,花冠管長1.3厘米,裂片5,廣橢圓形, 長1.7—2厘米,寬1.6厘米,具深紅色斑 點;雄蕊5,不等長,長1.6—2.2厘米, 比花冠短,花絲淡紅色, 中部以下被微柔毛, 花 藥深紫褐色,長3毫米,基部具細尖頭; 子房長3.5毫米,密被亮褐色糙伏毛,花柱長 1.3厘米,稀達4.5厘米, 比雄蕊長,無毛。蒴果長圓狀卵球形,長6—8毫米,密被紅褐 色平貼糙伏毛。 花期5—6月。
產(chǎn)地分布
原產(chǎn)日本,我國廣為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