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
guān shì yīn
  • 拼 音:guān shì yīn
  • 注 音:ㄍㄨㄢ ㄕㄧˋ ㄧㄣ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 觀世音 Guānshìyīn
    [Avalokitesvara; Guanyin] 佛教的菩薩之一,佛教徒認(rèn)為是慈悲的化身,救苦救難之神。也叫“觀自在”、“觀音大士”。簡稱“觀音”

  • 詳細(xì)解釋

    佛教菩薩名。慈悲的化身,救苦救難之神。 唐 避 太宗 李世民 諱,省稱 觀音 。別稱 觀自在 或 觀音大士 。《南史·王玄謨傳》:“初, 玄謨 始將見殺,夢(mèng)人告曰:‘誦 觀世音 千遍則免?!?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莊岳委談上》:“今塑畫 觀音 像,無不作婦人者,蓋菩薩相端妍靚麗, 文殊 、 普賢 悉爾,不特 觀世音 也…… 唐 以前塑像,固不作婦人也?!?廖仲愷 《農(nóng)民解放的方法》:“農(nóng)民協(xié)會(huì)是救苦救難的,能夠救苦救難的并不是 觀世音 ,就是農(nóng)民協(xié)會(huì)!”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十章:“到家,掀開竹簾一看,母親正跪在神像前,喃喃禱告著:‘菩薩!大慈大悲的 觀世音 !保佑保佑我那孩子平平安安。’”參閱《翻譯名義集·菩薩別名》、 清 趙翼 《陔馀叢考·觀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