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精蛋白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魚精蛋白(拉丁名Protamine)  是一種堿性蛋白,主要在魚類(如蛙魚、蹲魚、鯡魚等)成熟精子細胞核中作為和DNA結合的核精蛋白存在。

     

  • 詳細解釋


     

     

    魚精蛋白發(fā)現(xiàn)于1870年,到1940~1960年間,正式用作抗菌劑的研究才盛行起來。

    魚精蛋白在中性和堿性介質(zhì)中顯示出很強的抑菌能力,并有較高的熱穩(wěn)定性,在210oC條件下加熱1.sh仍具有活性,同時抑菌范圍和食品防腐范圍均較廣,它對枯草桿菌、芽泡桿菌、干酪乳桿菌、胚芽乳桿菌、乳酸菌、霉菌、芽抱耐熱菌和革蘭氏陽性菌等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但對革蘭氏陰性菌抑制效果不明顯。

     

    “魚精蛋白”是從魚類新鮮成熟精子中提取的一種堿性蛋白質(zhì)的硫酸鹽,用于因注射肝素過量所引起的出血,且無其他藥品可替代。主要在魚類(如蛙魚、蹲魚、鯡魚等)成熟精子細胞核中作為和DNA結合的核精蛋白存在。由于利潤低以及魚精蛋白本身的不可替代性,2011年,中國全國醫(yī)院出現(xiàn)魚精蛋白緊缺的現(xiàn)象。

     

    精蛋白緊缺是由于生產(chǎn)減少,利潤低是主要原因,從技術方面來講,魚精蛋白只能從魚的精子中提取,不能化學合成,所以限制了產(chǎn)量。

     

    自2011年7月底開始,南京、武漢、南通等地魚精蛋白紛紛告急,很多心臟病手術被迫停止。廣州、上海等大城市的主要醫(yī)院,暫時還可供應現(xiàn)有的心外科手術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