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子馬
guǎi zǐ mǎ
  • 拼 音:guǎi zǐ mǎ
  • 注 音:ㄍㄨㄞˇ ㄗㄧˇ ㄇㄚˇ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亦稱“ 拐子陣 ”。亦稱“ 拐子馬陣 ”。古騎兵陣法名。選用精銳騎兵為大陣的左右翼,相互支援,用以進(jìn)擊或拒守的陣形。一說為用以沖鋒陷陣的以韋索貫連的人馬。 宋 曾公亮 《武經(jīng)總要·東西拐子馬陣》:“東西拐子馬陣為大陣之左右翼也。本朝西北面行營拐子陣并選精騎,夷狄用兵每弓騎暴集,偏攻大陣,一面捍御不及,則有奔突之患,因置拐子陣以為救援。”《宋史·岳飛傳》:“初, 兀朮 有勁軍,皆重鎧,貫以韋索,三人為聯(lián),號(hào)‘拐子馬’?!薄洞蠼饑尽の踝谌罚骸?兀朮 自將牙兵三千,往來為援,皆帶重甲,三人為伍,貫韋索,號(hào)‘鐵浮屠’,每進(jìn)一步,即用拒馬子遮其后,示無反顧;復(fù)以鐵騎馬左右翼,號(hào)‘拐子馬’?!薄端疂G傳》第八四回:“皂雕旂展一派烏云,拐子馬蕩半天殺氣?!?清 趙翼 《陔馀叢考·拐子馬不始于女真》:“《宋史》謂 金 人善用拐子馬……按《晉·載記》: 穆帝 時(shí) 燕 慕容恪 擊 魏 主 冉閔 ,擇 鮮卑 善射者五千人,以鐵鎖連其馬為方陣而前,遂破 閔 。則古時(shí)已有為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