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白頭葉猴又叫花葉猴、白葉猴、白頭烏猿等,雄獸和雌獸的體形大小差別不甚顯著。外形酷似黑葉猴,分布狹窄,數(shù)量稀少,現(xiàn)僅存數(shù)百只,需采取緊急保護措施。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頭葉猴是一個非常珍貴的猴子。頭是白的,肩也是白的,所以叫做白頭葉猴。身體非常修長,白頭葉猴非常苗條,尾特別長。
基本信息
學(xué)名為 Presbytis leucocephalus
門: 脊索動物門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綱: 哺乳綱
目: 靈長目
科: 猴科
屬: 葉猴屬
形態(tài)特征
白頭葉猴又叫花葉猴、白葉猴、白頭烏猿等,雄獸和雌獸的體形大小差別不甚顯著,體長為50一70厘米,尾長60-80厘米,體重8一10千克,與黑葉猴在形態(tài)和體型大小上都差不多,頭部較小,軀體瘦削,四肢細長,尾長超過身體長度。它的體毛也是以黑色為主,與黑葉猴不同的是頭部高聳著一撮直立的白毛,形狀如同一個尖頂?shù)陌咨掀ば∶?,頸部和兩個肩部為白色,尾巴的上半截為黑色,下半截為白色,手和腳的背面也有一些白色。
分布
外形酷似黑葉猴的白頭葉猴是中國特有種。僅分布在廣西的左江和明江之間的一個十分狹小的三角形地帶內(nèi),面積不足200平方公里,具體地點包括廣西龍州縣的上金鄉(xiāng),寧明縣的亭亮、馱龍鄉(xiāng),崇左縣的羅白、漱湍、馱蘆鄉(xiāng);扶綏縣的豈盆、山圩、渠舊、渠黎、東門5個鄉(xiāng)的部分地區(qū),分布區(qū)的東、北、西三面均有黑葉猴棲息。
習(xí)性
白頭葉猴的棲息地也是位于廣西南部的亞熱帶植被繁茂的巖溶地區(qū),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形,石山連綿、山峰挺拔陡峭,懸崖絕壁、巖溶溶洞隨處可見,為其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
它的性情機警,十分活潑、好動,極善跳躍。那纖瘦的身軀、細長的四肢、發(fā)達的臀部胼胝恰與樹棲和巖棲的生活相適應(yīng),在樹林中或陡峭的絕壁上跳躍自如,行走如飛,長長的尾巴起到了極好的平衡作用。
它喜歡集群生活,群也不大,一群的話也就是小的群就是五只也有,六只也有,多的話也有十幾只,很少有超過二十只的。那么為什么有些群大,有些群小呢?那就跟它的這個猴王的領(lǐng)導(dǎo)能力有關(guān)系。如果一個猴王它的領(lǐng)導(dǎo)能力很弱,那么它這個群大了之后,一部分猴子就跑掉了,就變成了新的群,那么它自己再剩下來的就沒有多少了。這樣的猴群就會比較小。所以一些新形成的猴群,就類似于家庭一樣的,新形成的家庭數(shù)量就少。而一些比較久的沒有分群的這么一些群就會大,可能會多到十幾只,甚至?xí)_到二十只。
這個結(jié)群的社會里面,成年的公猴就只有一個,就是猴王,其他的就是一些成年的母猴,這是一種一夫多妻制度的社會。然后在這個猴群里面還有一些未成年的小猴子,這個未成年的小猴子當(dāng)然就有小的母猴、小的公猴。而這些小的母猴當(dāng)它們長大之后,像白頭葉猴三歲到四歲性成熟長大了之后,這些母猴的話,是留在猴群中,跟著它的母親和其他的阿姨們一起繁殖后代。而這些小公猴呢,當(dāng)接近性成熟的時候,離開了它們的出生群,到其他的猴群中去當(dāng)王。這個過程就需要打斗,其他的猴王、猴群里面的王不會輕易就把位置讓出來,這需要一個打斗。如果這個新的猴子,小公猴打贏了,那么它就可以到另外一個猴群里邊當(dāng)猴王。如果它打不嬴,它就繼續(xù)在幾個小公猴,有時候是一個,有時候是幾個小公猴構(gòu)成一個臨時的群,就在猴群和猴群之間一些空隙的地方就打。第一次打不贏,可能第二次打贏了,第二次再打不贏,可能第三次打贏。所以它最終有機會成為猴王。成為猴王之后,就出現(xiàn)一個人類很不愿意看到的殘忍局面,那就叫做殺嬰行為。使得這個原來還帶著小猴的這個母猴盡快和它交配繁殖,繁殖它自己的后代。
早出晚歸,生活很有規(guī)律,天亮以后就從夜間棲息的絕壁上的石洞內(nèi)魚貫攀沿而出,在離洞約30一40米的地方稍事休息之后,便開始在懸崖絕壁或樹冠之間穿梭跳躍,嬉戲玩耍,宛如在高空中表演的雜技藝術(shù)家。此后,才分別跳到樹冠上或灌叢中,采食可口的樹葉、嫩芽、野花、野果等,一邊吃,一邊玩,兩只手忙個不停,有時還互相親熱一陣,幫助捉身上的寄生蟲。
中午前后,有的回到巖洞中休息,也有的坐在樹上或者背陽的巖石上閉目養(yǎng)神,互不干擾。午休之后再次嬉戲采食,并且隨著太陽的西斜,逐漸向棲息的巖洞方向移動。黃昏時分回到巖洞附近,確認沒有異常情況之后,便一個接一個地爬進洞內(nèi)睡覺。
食性
白頭葉猴顧名思義叫做葉猴,因為它是吃樹葉的,它的食物80%、90%都是樹葉,在它的環(huán)境,在它生活的環(huán)境里面,有各種各樣樹葉。它根據(jù)每個季節(jié),喜歡吃什么樹葉,然后采摘一些什么樣的樹葉,而且采食量并不高。因為它的肚子里面它的胃有一個能夠分解纖維素的這么一個室,所以它吃的樹葉下去就能夠很快就能夠分解了。
晚上白頭葉猴一般要住山洞,瞧這就是白頭葉猴住的山洞,從遠遠望去,我們用望遠鏡在它生活的環(huán)境里面尋找,很容易就能夠發(fā)現(xiàn)在山洞的下面有比較深的顏色,這就是白頭葉猴的一些排泄物。它長期住在這個山洞,到了晚上就在洞口排泄。所以時間一長,就很明顯地在洞口的下方就有一些深褐色的這么一些排泄物。
繁殖
白頭葉猴主要在秋季交配,春季產(chǎn)仔。
白頭葉猴生下來非常漂亮,全身的毛發(fā)是金黃色的。一年之后這個金黃色的猴子、金黃色的幼仔就開始慢慢慢慢變顏色了。首先是身體的中部慢慢變成灰色,灰黃色,灰色,再變成黑色,頭部也開始慢慢慢慢變,一歲半之后,除了身體大小不同以外,體色基本上和成體一樣的。
初生幼仔在雌獸懷中吃奶或睡覺時僅頭部能自由轉(zhuǎn)動;
7日齡時頭頂及尾巴的下半部分轉(zhuǎn)變?yōu)槿辄S色,頭部能靈活地轉(zhuǎn)動,一對炯炯有神的眼睛開始東張西望,平時兩只手緊緊地抓住雌獸,不愿意接受其他雌獸的抱撫;
20日齡開始長出一些冠毛,也能離開雌獸在地面上爬行或跳躍;
2月齡之后就與黑葉猴的幼仔大不相同了,背部長出一些較長的黑毛,頭頂、頰的周圍、腹部、四肢、尾巴的下半截等很多部位開始呈現(xiàn)出白色,并且逐漸與成體的毛色趨于一致。
到了6個月齡的時候,已經(jīng)能夠獨立生活,自由采食了,但仍然在雌獸的懷里睡覺。
價值
白頭葉猴分布狹窄,目前在廣西扶綏岜盆自然保護區(qū)有350只左右。白頭葉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動物學(xué)家研究表明,目前,白頭葉猴在國外沒有活體和標(biāo)本,被公認為世界最稀有的猴類之一。
白頭葉猴的生存空間比大熊貓還小,與人類的親緣關(guān)系更近,具有更多與人類相同的遺傳基因。由于它們具有更加復(fù)雜的社會形態(tài),白頭葉猴的研究價值并不亞于大熊貓。
種群現(xiàn)狀
由于分布區(qū)十分狹窄,資源稀少,野外總數(shù)大約僅有600只左右,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如今白頭葉猴的生存和繁衍正面臨著嚴(yán)峻的考驗。目前,中國已對這一珍稀物種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保護工作,努力使之免遭絕滅。
其頭部連同冠毛及頸部和上肩均為白色,像戴一頂白色風(fēng)帽,手、足背面亦雜有白色,尾的一段為白色。有人認為是黑葉猴的一個亞種。
在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被列為一級保護動物,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獸類》中被列為瀕危種。
相關(guān)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這里還很窮困,村民們因為沒有足夠的食物常常挨餓。有一天,一個老人去世了,人們頭上裹著白
麻布,腰間扎著白麻布帶子,把老人送到山上安葬。葬禮過后,孩子們發(fā)現(xiàn)山上有很多野果,他們很高興地吃啊吃,吃完又玩了起來。家長見孩子們玩得高興,就把他們留在了山上。
很多日子過去了,村子里漸漸富裕了,家長想念自己的孩子,想讓這些孩子回來。但是孩子們說:“我們不回去了,回去還要同你們爭吃的,就讓我們留在這里吧。”于是孩子們就留在了山上,漸漸長大,生兒育女。日子長了,孩子們的樣子變了,頭上的白麻布變成了白毛,腰上的帶子變成了白色的長尾巴,以此表示對自己父母的紀(j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