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灣事件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豬灣事件 -介紹

    豬灣事件是1961年4月17日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協(xié)助下逃亡美國的古巴人向菲德爾·卡斯特羅領(lǐng)導的古巴革命政府進行的一次武裝進攻。豬灣事件標志著美國反古巴行動的第一個高峰。

    歷史背景

    美國和古巴之間關(guān)系的惡化 直到古巴革命為止古巴的政治和經(jīng)濟受美國影響非常大。弗爾甘西奧·巴蒂斯塔(或譯佛根西奧.巴蒂斯塔)被推翻后,美國以為古巴革命與拉丁美洲其它眾多革命一樣,是使用社會主義口號來推翻一個舊政府,建立一個實際上相同的新政府。但1960年,新的古巴政府開始實行它們的改革(比如土地改革),這個改革也涉及了美國公司的利益(尤其是聯(lián)合果品公司)。美國此時依然以為通過警告可以阻止古巴實行這些改革,因為古巴完全依靠美國。

    美國對古巴的經(jīng)濟制裁

    美國的第一個措施是不向古巴運油。由于古巴的發(fā)電完全是使用燃油來解決的,美國希望以此來使其革命政府垮臺。

    古巴卻開始從蘇聯(lián)進口石油。美國政府因此下令美國公司在古巴的煉油廠不煉從蘇聯(lián)進口的油。由于這些煉油廠通過合同保證煉任何油,這個命令實際上是迫使這些公司違反這個合同。古巴政府以此為由將所有煉油廠納入國家強迫管理。

    美國喪失對古巴的影響

    古巴革命開始時期的革命家都來自中產(chǎn)階級、反共產(chǎn)主義的階層,假如美國沒有進行經(jīng)濟制裁的話他們不會與共產(chǎn)主義政府接觸的。 美國對古巴采取了所有可能的經(jīng)濟措施,包括禁止進口古巴的糖、禁止出口零件,后來甚至達到完全經(jīng)濟封鎖。但古巴卻靈巧地利用了冷戰(zhàn)時期的東西方?jīng)_突,并將它與美國的貿(mào)易關(guān)系轉(zhuǎn)到其它國家(比如西班牙和社會主義國家)。此時美國唯一還擁有的措施是對古巴采取軍事行動。

    軍事計劃

    在冷戰(zhàn)的氣氛下美國已經(jīng)無法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前的炮艦外交做法了,假如美國現(xiàn)在入侵古巴的話會造成巨大的地緣政治反應(yīng),因為許多第三世界國家會抗議美國這樣“干涉其它國家內(nèi)政”。1961年2月17日肯尼迪問他的顧問“是否可以將推翻卡斯特羅政府的行動與(蘇聯(lián)對古巴的)提供武器聯(lián)在一起”?!拔覀兡芊裾f,我們本來的進攻目標是威脅美國安全的現(xiàn)代的噴氣式轟炸機和火箭?”但這個計劃無法實現(xiàn),因為當時蘇聯(lián)對古巴的武器供應(yīng)還很少,而古巴的空軍當時實際上完全由幾架改裝的運動飛機組成。 唯一可行的,可能性是一個位于古巴的反政府向美國求援,這樣美國就可以向古巴提供軍事援助了。

    建立一支秘密軍隊

    1953年中央情報局在伊朗、1954年在危地馬拉成功地使用極小的特務(wù)行動推翻了當時的政府。1960年開始,中央情報局開始在危地馬拉招募逃亡的古巴人,首先對他們進行從事破壞行動的訓練,后來訓練他們在美國支持下進行大規(guī)模入侵。 古巴流亡者被編成“2506”突擊旅,下轄4個步兵營、1個摩托化營、1個空降營、一個重炮營及數(shù)支裝甲分隊。何塞·佩羅斯·圣羅曼任指揮官,政治領(lǐng)導人為叛逃的前古巴土地改革全國委員會督察員曼努埃爾·阿蒂梅。

    入侵計劃

    流亡古巴人的唯一任務(wù)是在古巴用武力保衛(wèi)一個臨時機場,直到在邁阿密的古巴流亡政府得以飛往古巴后向美國發(fā)電求救。對這個計劃來說豬灣似乎是一個理想的地點: 它位于一個沼澤地的邊上,古巴政府要對它進行軍事攻擊有一定的難度。 在它附近的俄斯坎姆布拉山中直到1960年代中依然有反政府武裝力量行動。 這里人煙稀少,當?shù)氐姆纯共粫軓姟?/p>

    中央情報局使用的情報來自于想要推翻古巴政府的反政府人士,它們夸張了古巴國內(nèi)的反政府情緒,同時也夸張了俄斯坎姆布拉山中的武裝力量的實力。中央情報局本身也試圖夸張他們的報告,來向當時剛剛上任的肯尼迪保證這個行動肯定會成功的??夏岬弦婚_始猶豫不決。也許當時中央情報局的計劃署認為,行動開始后,即使失利,肯尼迪也會同意投入美國軍隊的。后來對肯尼迪的責怪,說他中斷了行動計劃,似乎證明中央情報局的確做了這樣的假設(shè)。 4月14日肯尼迪同意了中央情報局的計劃,但作為美軍最高統(tǒng)帥他決定不將投入美軍的決定放出手。

    入侵過程

    1961年4月15日美國B-26轟炸機轟炸古巴機場作為準備。這些飛機被涂上古巴的標記來造成反政府起義的假象。5架美國飛機被古巴飛機擊落。 4月17日,約1500受過訓練的流亡古巴人在兩名中央情報局官員指揮下在豬灣登陸。美國海軍提供補給支援。入侵者的兩條運送彈藥的船被古巴軍隊擊沉。 三天后入侵軍被消滅,1000多人被俘,約90人陣亡。被俘的人受公開審判。一些人在1963年通過與美國交換緊急需要的藥品、食品和農(nóng)業(yè)機械返回美國。

    失敗

    羅伯特·肯尼迪的聲明,對古巴和中立的法律,1961年4月20日由于流亡古巴軍無法守住“流亡政府”打算飛往的機場,因此這個流亡政府無法發(fā)出他們的“求援”。對肯尼迪來說,這樣他也就無法下令讓海軍陸戰(zhàn)隊介入。因此不顧中央情報局的反對,下令中止這次行動。 對于被俘虜?shù)牧魍龇肿?,古巴政府取消了他們的公民身份,并以此為人質(zhì)向美國政府索取了6,200萬比索的藥品與嬰兒食品。這也是美國政府歷史上第一次支付戰(zhàn)爭賠款。

    失敗原因

    入侵計劃沒有保密。許多參戰(zhàn)的流亡古巴人在邁阿密的酒店里吹牛,說他們將要參加入侵古巴的行動。 入侵前的破壞活動和從美國起飛的飛機轟炸也為古巴報了警。 當?shù)氐木用駥儆诠虐妥钬毟F的階層,也是受益于古巴革命最大的階層(建造學校、醫(yī)院、基礎(chǔ)建設(shè)),因此他們是一開始反抗入侵者的人,他們?yōu)楣虐驼?guī)軍提供了組織反攻的寶貴時間。 古巴軍隊剛剛贏得三年游擊戰(zhàn)的勝利,他們士氣高昂,而且很有作戰(zhàn)經(jīng)驗。 肯尼迪將美國的空軍支援減少,因此古巴空軍只有一半在地面上被消滅,其余的得以升空,擊毀五架美國飛機和兩條彈藥船。

    爭論

    至今在美國就誰應(yīng)該為入侵失敗負責問題有兩種不同的觀點: 中央情報局和流亡古巴人指責肯尼迪導致入侵失敗,因為肯尼迪在流亡古巴人戰(zhàn)敗后不肯派海軍陸戰(zhàn)隊登陸。 中央情報局的批評者認為中央情報局向肯尼迪提供了錯誤的情報,有些人甚至指責中央情報局對肯尼迪施加了壓力。 事實是肯尼迪覺得他被中央情報局欺騙了(尤其在古巴國內(nèi)情緒方面),肯尼迪有過通過國家安全局牽制中央情報局來減少中央情報局對美國政府政策的影響。有人將至今為止未被解密的肯尼迪的謀殺與豬灣事件、肯尼迪和中央情報局之間的惡化的關(guān)系聯(lián)系到一起,但這個假說沒有任何證據(jù)。

    評價

    對美國來說這次未成功的進攻不但是一次軍事上的失敗,而且也是一次政治上的失誤。國內(nèi)外對這次進攻的批評非常強烈,剛剛?cè)肴?0天的約翰·肯尼迪政府為此大失信譽,相反的卡斯特羅政權(quán)和古巴革命被鞏固。由于古巴(有理地)擔心美國再次進攻,因此古巴開始與蘇聯(lián)靠近,這個靠近不斷升級最終導致了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

    影響

    許多人,尤其在拉丁美洲對古巴產(chǎn)生好感。4月21日在墨西哥一萬五千人上街示威,支持古巴,約八千人在蒙得維的亞示威。豬灣事件是美國首次在拉丁美洲試圖推翻敵對政府的失敗行動,這給其它許多革命運動帶來了生機。 此外在美國開始討論情報機關(guān)對外交政策的影響。在冷戰(zhàn)中國防部越來越強大地獲得外交影響。 1961年中央情報局內(nèi)部的調(diào)查揭露了一系列該局的問題,其中包括中央情報局怎樣理解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其組織結(jié)構(gòu)和管理結(jié)構(gòu)。這個調(diào)查導致當時的局長和兩位副局長的解雇。 時至今日,一般認為,幾乎導致了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的古巴危機是肯尼迪政府試圖在同一戰(zhàn)場上贏回它喪失的威信的嘗試。事實上,至古巴危機為止,在美國的公眾輿論中,肯尼迪始終被看作是一個弱勢的總統(tǒng),他后來的名聲,有許多是來自于他在古巴危機中的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