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柯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白皮柯 ,是一種中藥

    讀音:Bái Pí Kē

     簡介:

    【別名】野檳榔

    【來源】

    藥材基源:為殼斗科植物滇石櫟的花序。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thocarpus dealbatus (Hook.f.et Thoms.)Rehd.[Quercus dealhetus Hook.f.et Thoms.]

    采收和儲藏:4-5月采收花序,晾干。 

  • 詳細(xì)解釋


    【原形態(tài)】常綠喬木,高達(dá)5-10(-25)m。樹皮灰褐色至黑褐色,不裂,內(nèi)皮淡紅褐色。小枝密生灰黃色細(xì)絨毛。葉互生;葉柄長8-20mm;葉片近革質(zhì),卵狀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7-14cm,寬2.5一5cm,先端漸尖或短尾尖,基部楔形,全緣,老葉上面沿中脈疏被短毛或無毛,葉下面密被蒼灰或灰白色蠟質(zhì)鱗秕,側(cè)脈9-12對。雄花序排成圓錐狀,長5-10cm;雌花序常生于雄花序下部,長10-15cm,有時基部有少數(shù)簇生的雄花。果序長10-20cm,果密集,殼斗扁球形,包圍堅果2/3-3/4,直徑1-1.5cm,高0.5-lcm,苞片三角形,和殼斗貼生,先端和殼斗分離;堅果扁球形或近球形,直徑1-1.6cm,高0.9-1.5cm,先端隆起,有灰黃色細(xì)絨毛,果臍隆起,大于果實基部,約為果高的1/4?;ㄆ?-10月,果期翌年8-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300-3500m的山坡溫、濕密林中,常與栲屬、櫟屬及石櫟屬其他樹種組成混交林。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性味】微苦;澀;性溫

    【功能主治】消食;殺蟲。主食積腹脹;蟲積腹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