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茉莉根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紫茉莉根-簡介

    紫茉莉根又稱入地老鼠為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茉莉的塊根,其莖多分枝,葉對生,卵形或卵狀三角形?;▎紊谥?,漏斗狀,有紫紅色、黃色、白色、雜色等顏色。入藥以白、黃色花者為佳。塊根似老鼠皮,故俗稱入地老鼠。

    紫茉莉根-異名

    入地老鼠、花粉頭(《嶺南采藥錄》),水粉頭(《修訂增補(bǔ)天寶本草》),粉子頭、胭脂花頭(《四川中藥志》)。

    紫茉莉根-來源

    為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的塊根。

    紫茉莉根-植物形態(tài)

    紫茉莉(《草花譜》),又名:胭脂花(《草花譜》),粉團(tuán)花(《盛京通志》),野茉莉、粉豆花(《植物名實(shí)圖考》),丁香、粉孩兒、未時花、胭脂水粉、水粉子花、長春花。

    一年生草本,高可達(dá)1米。塊根紡錘形,肉質(zhì),表面棕黑色,內(nèi)面白色。莖直立,分枝多,有膨大的節(jié)。葉對生,卵狀,長4~10厘米,寬約3厘米,先端銳尖,基部截形或心臟形,全緣,羽狀網(wǎng)脈;葉柄長?;?至數(shù)朵生于枝梢,總苞5裂,萼狀;花萼呈花冠狀,萼管細(xì)長,長4~5厘米,上部擴(kuò)大成喇叭形,5裂,色白或紫紅;花瓣缺;雄蕊5~6,花絲細(xì)長,與花被等長或稍長;雌蕊1,子房上位,1室,花柱線狀,柱頭頭狀。果實(shí)狹卵形,長約8毫米,黑色。種子直立,內(nèi)藏豐富的白色粉質(zhì)胚乳。花期7~9月。

    全國大部地區(qū)有栽培。

    本植物的葉(紫茉莉葉)、種子內(nèi)的胚乳(紫茉莉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紫茉莉根-采集 秋、冬挖取塊根,洗凈泥沙,曬干。

    紫茉莉根-化學(xué)成分 根含氨基酸、有機(jī)酸及大量淀粉?;ê喾N甜菜黃素等黃色素。

    紫茉莉根-藥理作用 根含樹脂,對皮膚、粘膜有刺激性?;ㄔ谕砩贤鲁鰸庥舻南銡?,可麻醉及驅(qū)除蚊蟲。

    同屬植物多花紫茉莉之水提取物,在初步動物篩選試驗(yàn)中有抗腫瘤作用。

    紫茉莉根-性味 甘苦,平。

    ①《綱目拾遺》:“味微甘。”

    ②《天寶本草》:“苦,甘?!?/p>

    ③《南寧市藥物志》:“甘,平?!?/p>

    ④《四川中藥志》:“性微寒,味甘,無毒?!?/p>

    紫茉莉根-功用主治 利尿,瀉熱,活血散瘀。治淋濁,帶下,肺勞吐血,癰疽發(fā)背,急性關(guān)節(jié)炎。

    ①《綱目拾遺》:“去風(fēng),活血。治乳癰,白濁。”

    ②《昆明藥植調(diào)查報(bào)告》:“利小便,消水腫?!?/p>

    ③《貴州民間方藥集》:“治婦女紅崩、白帶,疔癀,損傷及接骨。”

    ④《南寧市藥物志》:“解熱,緩下,破瘀,調(diào)經(jīng)。治肺勞咳血?!?/p>

    ⑤《四川中藥志》:“治勞傷體瘦,頭昏目眩,五淋及女子崩帶。”

    紫茉莉根-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鮮者0.5~1兩)。外用:搗敷。

    紫茉莉根-選方

    ①治淋濁、白帶:白花紫茉莉根一至二兩(去皮,洗凈,切片),茯苓三至五錢。水煎,飯前服,日服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白帶:白胭脂花根一兩,白木槿五錢,白芍五錢。燉肉吃。(《貴陽民間藥草》)

    ③治紅崩:紅胭脂花根二兩,紅雞冠花根一兩,頭暈藥一兩,兔耳風(fēng)五錢。燉豬腳吃。(《貴陽民間藥草》)

    ④治急性關(guān)節(jié)炎:鮮紫茉莉根三兩。水煎服,體熱加豆腐,體寒加豬腳。(福建晉江《中草藥手冊》)

    ⑤治癰疽背瘡:紫茉莉鮮根一株。去皮洗凈,加紅糖少許,共搗爛,敷患處,日換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紫茉莉根-種植護(hù)理

    入地老鼠喜歡溫暖的氣候,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深厚,含腐殖質(zhì)豐富的壤土成夾砂土較好。紫茉莉大多采用種子繁殖,也有用地下塊根繁殖的。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地區(qū),三月底四月初播種,早春二月宜將苗床深挖整細(xì)、整平,做成寬1米。長6-8米的畦。可采用散播或條播,要求撒勻種子,覆蓋一層厚約3厘米左右的草木灰拌土,澆透水,平常注意保濕。出苗后可追施稀薄水肥,加快幼苗生長。入夏以后,當(dāng)苗長至5-6寸高時,便可選擇健壯的幼苗,移栽于花圃、花壇或花缽內(nèi)。

    紫茉莉日常管理比較簡單,晴天傍晚噴些水,每周傍晚追施稀薄肥1-2次,有利正常生長。病蟲害較少,天氣干燥易長蚜蟲,平時注意保濕可預(yù)防蚜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