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芷江機場- 介紹
芷江機場位于湖南省懷化市,建于1937年。為飛虎隊支援中國抗戰(zhàn)的一個重要基地?,F機場建上飛虎隊陳列室。2003年1月動工對機場進行改擴建,建設為民用機場,是湖南省內繼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張家界荷花機場、永州零陵機場、常德桃花源機場后的第5個民用機場。2005年12月19日正式通航,首期開通芷江-廣州(經停長沙)航線。 芷江機場建成于1942年,二戰(zhàn)期間,這里曾是盟軍在遠東的第二大軍用機場,陳納德及其所組織的美國志愿航空隊“飛虎隊”,曾以此為基地迎擊日寇,為支援中國抗戰(zhàn)做出了重大貢獻,后為空軍保留機場。
新中國成立后,機場閑置40多年。2002年12月8日,國家民航“十五”機場建設規(guī)劃和湖南省重點工程——芷江機場改擴建工程正式開工,2005年復航。改擴建后的芷江機場占地1762畝,機場跑道2000米,寬45米,跑道厚度0.30米,兩側道肩各1.5米,聯絡道長208米,停機坪10500平方米(100米×105米),跑道兩端設有長60米,寬48米的防吹坪,飛行區(qū)障礙物處理高度除滿足CRJ-200型支線飛行安全使用外,還考慮滿足B737-300型飛機使用要求。機場建設標準為3C級。航站樓2400平方米。芷江機場為懷化的唯一航空港,是一個3C國內支線機場(軍民合用),可滿足波音737—300型飛機(140個座位)全載起降。
機場歷史
芷江機場始建于1938年1月,機坪占地2000余畝,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是國民黨重慶政府的前進機場,盟軍東方第二大軍用機場。 1937年,“七·七”事變后,民族危亡迫在眉睫,中國人民要求抗日的呼聲高漲。在強烈的抗戰(zhàn)聲浪推動下,蔣介石臨時動議,由南京遷都重慶。他認為芷江這個“西楚咽喉”對捍衛(wèi)大西南后方具有重要的軍事地位,即以國民黨中央航空委員會的名義電令湖南省府擴建芷江機場。 1937年12月,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征調芷江、麻陽、會同、黔陽、溆浦、沅陵、辰溪、鳳凰等十一個縣的民工1.9萬余人修建機場。1938年10月機場竣工投入使用后,國民黨武漢航空第九總站及南昌飛機修理第二廠相繼遷來芷江。
從1938年冬至1945年10月,先后有前蘇聯志愿空軍中隊,中國空軍第2大隊,美國空軍第14航空隊第68飛行聯隊,中美空軍混合團第1大隊(轟炸機隊),第5大隊(戰(zhàn)斗機隊)和中國空軍第4大隊等空軍進駐芷江機場。尤其是1944年初至1945年8月,中美空軍的大批鯊魚式、野馬式、黑寡婦式戰(zhàn)斗機、偵察機、中程B-25型轟炸機、大型C-46式運輸機聚集在芷江機場,最多時達三、四百架,擔負著殲擊敵機,斷日補給線和空中增援等任務。這一山區(qū)機場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具有不可忽視的軍事地位,發(fā)揮過重大作用。
1945年8月15日,懷化芷江機場嚴陣以待的中美空軍大機群,正靜待著出擊的命令。突然從基地指揮部里傳來了日本投降的消息,頓時使整個機場沸騰了。當年,中日雙方在此舉行了舉世矚目的“洽降會議”,宣告侵華日軍的最后失敗。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駐扎在芷江機場的中美空軍及地勘保障部隊相繼撤離。芷江解放后,雖未派軍進駐和啟用機場,但根據國防的需要,仍一直把它作為戰(zhàn)備機場對待。芷江機場的重新通航,使得這座曾為抗日戰(zhàn)爭作出過巨大貢獻的機場,將為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機場管理
停機坪從2007年1月1日起,芷江機場正式移交湖南省機場管理集團。移交后,芷江機場現有人員納入湖南省機場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管理,其行政、黨委、工會、共青團的關系均在湖南省機場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湖南省機場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在原懷化芷江機場的基礎上組建懷化芷江機場分公司,按照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guī)及民航總局、湖南省人民政府對湖南機場發(fā)展的整體規(guī)劃以及民用航空的行業(yè)規(guī)定、技術標準對機場實施管理。
湖南省機場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機場集團公司)是湖南省屬大型民航運輸企業(yè),下轄長沙黃花、張家界荷花、常德桃花源、永州零陵、懷化芷江5個機場分公司,湖南空港實業(yè)有限公司、湖南機場建設開發(fā)公司和湖南機場擴建工程指揮部。代表湖南省政府經營管理湖南機場國有資產,行使行業(yè)管理職能,對省內機場建設發(fā)展統(tǒng)籌規(guī)劃,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湖南機場建設日新月異。機場集團公司以長沙黃花、張家界荷花兩機場為重點,高標準、高效率、高質量地推進機場建設,不斷提升機場保障水平。運輸能力不斷增強。機場集團公司成立以來,所轄機場運輸生產總體呈快速增長趨勢,旅客吞吐量年均增幅在兩位數以上,航線網絡已輻射至中國50個城市,共執(zhí)行18家航空公司的84條航線,周航班密度達到1864架次,周航班可供座位數18.6萬個。黃花國際機場已躋身中國民用機場旅客運輸吞吐量前13強。
機場集團公司多次在中國、湖南省和民航系統(tǒng)各類評比中獲獎,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機場”、“全國和諧勞動關系先進企業(yè)”、“全國衛(wèi)生機場”、“全省文明單位”、“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百家誠信企業(yè)”、“全省安全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成為湖南省窗口單位形象建設中當之無愧的排頭兵。湖南機場體制改革日益深化。成立湖南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健全現代企業(yè)制度,引進戰(zhàn)略投資者,做大做強湖南機場產業(yè)。機場集團公司大力推行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實現了安全管理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制度化,消滅了安全等級嚴重以上差錯,杜絕了地面重大責任事故,防止了空防安全事故,在運輸生產快速增長的同時保證了安全。機場集團公司憑借雄厚的實力,完備的保障體系和現代化的管理手段,為湖南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機場運營
2005年12月19日上午10點45分,一架從廣州起飛經停長沙的空客A-319飛機滿載乘客平穩(wěn)降落在芷江機場,3個小時后,這架飛機安全起飛返航,這標志著抗戰(zhàn)英雄機場芷江機場正式復航。
湖南省共有4個民用機場,分布在長沙、張家界、永州和常德。芷江機場通航后,湖南省民用機場將增至5個。芷江機場始建于1936年,建成于1942年。它在中國抗日戰(zhàn)爭史上曾留下了輝煌的業(yè)績,在二戰(zhàn)時期享有“遠東第二大機場”的美譽,作為國民黨重慶政府的前線機場和中美空軍的重要軍事基地,從這里起飛的中美空軍擔負著對華北、華中日軍駐地的戰(zhàn)略轟炸,切斷日軍后勤補給線,封鎖長江、湘江和京廣鐵路運輸線,阻擊日軍向西南進攻等重要軍事任務。但隨著戰(zhàn)爭硝煙的散去,芷江機場也“退役”了。2001年12月,經國務院、中央軍委立項批復,2003年芷江機場正式動工。
經過兩年建設,總投資1.767億元的芷江機場改擴建工程于2004年12月底全部完工。機場總占地1835畝。長2000米、寬45米的跑道和1萬多平方米的停機坪能滿足波音737-300型飛機滿載起降的要求,為國內3C級支線機場。整體工程于2005年3月中旬進行了竣工驗收,2005年8月通過民航中南地區(qū)管理局的行業(yè)驗收。2005年3月、7月、11月,由國家民航總局校飛中心組織對機場進行了校飛,場內各類儀器、儀表、設備均符合國家民航規(guī)范要求,校飛十分成功。
在芷江機場通航當日,芷江-長沙-廣州航線正式開通,懷化到廣州的時間由20小時縮短為2小時。芷江-長沙-廣州航線班期為一周四班,由南航執(zhí)行,逢周一、二、四、六每天一個航班往返。2005年9月30日起,由世界第二大飛機制造公司生產的127座空中客車A319-200型飛機代替了以前48座的ERJ-145型飛機,執(zhí)行從廣州經長沙到芷江的往返航程。2007年9月21日,懷化至北京的航班正式開通。每周三班,逢周三、周五、周日飛,北京至懷化的航班周二、周四、周六飛。使芷江機場出港的航班由每周7班增加到每周10班,芷江機場的利用率有了大幅提高。
從2007年1月1日零時零分起,芷江機場正式移交湖南省機場管理集團。移交后,芷江機場人員納入湖南省機場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管理,湖南省機場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在原懷化芷江機場的基礎上組建懷化芷江機場分公司。
大事記
1938年10月,芷江機場竣工并開始使用。
1938年冬至1945年底,先后有前蘇聯志愿軍中隊、美空軍第十航空戰(zhàn)斗機隊、運輸機隊,國民黨空軍第四大隊、第五大隊等空軍部隊進駐芷江機場。
1945年4月,日軍集中8萬多精銳兵力,發(fā)動了以奪取芷江機場為主要目標的“芷江攻略戰(zhàn)”,展開了著名的“湘西會戰(zhàn)”?!跋嫖鲿?zhàn)”勝利兩個月后,中日雙方舉行了舉世矚目的“洽降會談”,宣告了侵華日軍的最后失敗。
從1991年開始,懷化市開始爭取機場復航。
2001年12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芷江機場立項。
2002年7月,國家計委、總參謀部批復了芷江機場改擴建可行性報告。
2003年1月,改擴建工程正式動工。
2004年12月底,機場全部完工。
2005年機場整體工程通過驗收,8月試飛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