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書院
bái lù dòng shū yuàn
  • 拼 音:bái lù dòng shū yuàn
  • 注 音:ㄅㄞˊ ㄌㄨˋ ㄉㄨㄙˋ ㄕㄨ ㄧㄨㄢˋ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宋 初四大書院之一。在 江西 廬山 五老峰 東南。 唐 李渤 隱居讀書于此,曾畜一白鹿自娛,人稱 白鹿先生 。后 渤 任 江州 刺史,于其地建臺榭,遂以白鹿名洞。 南唐 時建學(xué)館于此,稱廬山國學(xué)。 宋 初改稱白鹿洞書院。 朱熹 為 南康軍 守,嘗手訂學(xué)規(guī),講學(xué)其中。 明 清 仍為書院?!端问贰さ缹W(xué)傳三·朱熹》:“除知 南康軍 ……間詣郡學(xué),引進(jìn)士子與之講論。訪白鹿洞書院遺址,奏復(fù)其舊,為《學(xué)規(guī)》,俾守之。” 明 王士性 《廣志繹·江南諸省》:“白鹿洞書院在 五老峯 下,始自 南唐 ,以 李善道 為洞主,建學(xué)置田,以給諸生,至 宋 而大盛,與嵩陽、石鼓、岳麓為四大書院,蓋是 晦翁 過化之處,巖壁間多遺手澤。” 清 趙翼 有《白鹿洞書院》詩。參見“ 白鹿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