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修譜師 -簡介
修譜師是指專為家族重修家譜的人。修譜師大多是民間文史愛好者。收入一般為一個項目為幾萬元。
修譜師 - 組成人群
2010年12月18日,紹興市家譜協(xié)會成立。當天,從全市各地趕來參加的有近百人。大多是民間文史愛好者。
他們的共同點是愛好文史,喜歡挖掘家族的遷移和傳承,手頭上搜集了大量地方史志資料。
修譜師一般在重修家譜中提供資料收集、編寫等工作,并給家譜的編撰提供專業(yè)指導。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一個家族要修家譜,就會請修譜師做顧問,一般一個項目就要給好幾萬元的工資。
修譜師 - 修譜故事
2009年,馮華君萌生了續(xù)譜的念頭。當年5月,馮華君到浙江圖書館檢索信息,他要找的原譜確實存在,但收藏于日本和美國。
他托旅美的馮氏親戚四處打聽宗譜下落。
幾個月后,親戚還真在美國猶他州圖書館找到了《會稽王顧馮氏宗譜》的拷貝件。但宗譜的紙本原件收藏于日本東洋文庫。
馮華君又與日本東洋文庫聯(lián)系,希望對方授權直接從猶他州圖書館拷貝整部文獻,但遭到拒絕。
馮華君只好又一次麻煩在美國的親戚,反復去猶他州圖書館,每次只拷貝一小部分。如此幾次,總共花了3萬多元錢,才拷到較為完整的宗譜,郵寄回國。
為慎重起見,將拷貝到的圖片文件印制成冊后,馮華君等人開始在村里挨家挨戶普查,補充資料。
現(xiàn)在,宗譜修編已進入尾聲?!皽蕚湎扔∷⑽辶?,預計整個費用要二十多萬元?!瘪T華君說。
修譜師 - 修家譜花費
重修家譜的費用并不低,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這些錢大多是家族里的經(jīng)商人士提供。
“目前修套家譜至少要10萬元以上,一般在30萬元左右。”上虞鄉(xiāng)賢研究會會長陳秋強介紹,這些費用主要用在人工、排版、校對和印刷等多個環(huán)節(jié)。
紹興譜牒愛好者楊偉春則說,有些地方的家族為了續(xù)譜,甚至花去百萬元。“最大的開支可能就在尋找資料上?!?/p>
如諸暨店口有個家族,一共籌集了200多萬元用于修譜。
一位知情人說,該家族從2008年6月開始重修家譜,并成立了“編撰委員會”,下設顧問、名譽主任和編委等崗位,并公開向家族成員集資。家族里成員慷慨解囊,最終籌集了200多萬元。
修譜師 - 家譜熱背后
盛世修譜:這些年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思想觀念不斷改變,許多熱心企業(yè)主支持家譜重修工作,出現(xiàn)“盛世修譜”景象。
尋根問祖:近百年有許多家族家譜沒有重修,許多年輕人連自己的曾祖父、祖父的名字都叫不上來,多少有點數(shù)典忘祖。因此,重修家譜尋根問祖成了一致認同。
廣結人脈:重修家譜,一般都會邀請家族名人或客族為譜作序。一些家族成員利用這個機會,聯(lián)絡族內或族外的親戚朋友,以擴大圈子和人脈。
后世留名:一位譜牒愛好者透露,在一次修譜過程中,有個企業(yè)主愿意掏15萬元錢用于修譜,但家譜的“主編”得寫他的名字,這被拒絕。族中子弟說:“修譜是整個家族的公益事業(yè),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不應私心太重。”
攀比跟風:有一些家譜的重修其實與一些人的攀比跟風心理有關。有一些企業(yè)老板主,看到別的家族在轟轟烈烈修家譜,覺得自己家族也不能示弱,“不能給祖上丟臉”,遂產(chǎn)生修譜之念,有的還在投入上試比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