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肉
zhú ròu
  • 拼 音:zhú ròu
  • 注 音:ㄓㄨˊ ㄖㄡˋ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1).亦稱“ 竹菰 ”。生在朽竹根節(jié)上的菌類。 唐 段成式 《酉陽(yáng)雜俎·草篇》:“ 江 淮 有竹肉,生竹節(jié)上,如彈丸,味如白雞。” 明 李時(shí)珍 《本草綱目·菜五·竹蓐》:“﹝ 藏器 曰﹞:‘竹肉生苦竹枝上,如雞子,似肉臠,有大毒。’……此即竹菰也。生朽竹根節(jié)上。狀如木耳,紅色。”
    (2).《晉書·孟嘉傳》:“ 桓溫 問(wèn):‘聽妓,絲不如竹,竹不如肉,何謂也?’ 嘉 答曰:‘漸近使之然?!苯z,弦樂(lè);竹,管樂(lè);肉,歌喉。后以“竹肉”泛指器樂(lè)與歌唱。 清 王晫 《今世說(shuō)·品藻》:“﹝ 林鐵崖 ﹞每當(dāng)讌會(huì),竹肉閒作,或值徜徉山水之際,時(shí)而意得忘言?!?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shī)》之一七六:“俎膾飛沉竹肉喧,侍郎十日敞清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