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病理性血型變異 - 簡介
血型是人體的一種遺傳性狀,受控于第9號染色體長臂的血型基因,輕易不會改變, 但在某些白血病及惡性腫瘤的影響下,可出現(xiàn)ABO血型抗原性減弱,出現(xiàn)病理性血型變異。 機理不十分清楚,可能與染色體失活、轉(zhuǎn)移酶受抑、體細胞突變、血液內(nèi)存在未成熟的紅細胞等有關。
病理性血型變異 - 事件
人的血型從出生到生命終結(jié)一般不會改變,但贛州市人民醫(yī)院血液科卻遇到了一個血型發(fā)生變化的特殊患者溫先生。溫先生是贛州市有記錄的血型變化第一人。
溫先生是石城縣人,因牙齦出血、尿血、頭昏等癥狀,2008年9月下旬在省城一醫(yī)院被診斷為急性白血病,后在該院進行了對癥治療,輸了“O”型血小板。2008年10月~2009年1月,他先后兩次到贛州市人民醫(yī)院血液科住院,其間,曾多次輸入“O”型血液制品。
奇怪的基因變化發(fā)生在第二次出院后。原來自病情緩解后,溫先生并沒有按醫(yī)生叮囑按時返院鞏固化療,而是在家中服用中草藥。今年6月,他的白血病突然復發(fā),醫(yī)院只得再次為他輸入了1次“O”型血小板,同時進行了化療??删驮诨?天后,再次申請輸血時,溫先生的血型竟由原來的“O”型變成了“A”型。
對此,贛州市人民醫(yī)院血液科謝鵬鴻主任解釋說,血型是人體內(nèi)血型基因控制的一種遺傳性狀,輕易不會改變,但在某些白血病及惡性腫瘤的影響下,可出現(xiàn)病理性血型變異,這種變異可能是暫時的,也可能是長期的。
病理性血型變異 - 討論
血型是人體的一種遺傳性狀,受控于第9號染色體長臂的血型基因,輕易不會改變, 但在某些白血病及惡性腫瘤的影響下,可出現(xiàn)ABO血型抗原性減弱,出現(xiàn)病理性血型變異。 機理不十分清楚,可能與染色體失活、轉(zhuǎn)移酶受抑、體細胞突變、血液內(nèi)存在未成熟的紅細 胞等有關。
病人入院血型變異均在化療后發(fā)生,原因可能由于化療藥物 的影響,導致細胞膜抗原性發(fā)生改變,而發(fā)生血型變異。病人按變異的 血型配血輸血無不良反應發(fā)生,與有關報告一致??赡芘c病人當時的血型抗原 性減弱有關。在以上情況下所發(fā)生的血型變異,也可能與某些白血病及惡性腫瘤致異常免疫 物質(zhì)釋放干擾了紅細胞膜上的抗原性有關。
病理性血型變異 - 病例介紹
例1
女,49歲,因乏力、心慌、陰道流血半月,1997年7月7日入院。體檢:T38.5 ℃,重度貧血貌,軀干與四肢皮肢散在性瘀點及瘀斑,胸骨下端壓痛,心界不大,心律整 ,心率96次/min,雙肺聽診未見異常,肝右肋下剛觸及,脾在肋下2 cm,Hb 55 g/L,RBC 1.73 1012/L,WBC 69 109/L,N 0.47,L 0.25,幼稚細胞0 .28,BPC 10 109/L,骨髓細胞增生極度活躍,原始粒細胞86%,POX強陽性。診斷 :ANLL-M2a。查血型為“O”型,給DA方案化療,并先后輸注“O”型血小板8 U1次,“O” 型全血3次,共計1 200 ml,均無不良反應發(fā)生。第1療程結(jié)束后復查骨髓象,增生明 顯活躍,原始粒細胞36.5%,給第2療程化療,再次配血時復查血型與以前鑒定不符,經(jīng) 正定型、反定型等多種方法鑒定,血型由“O”型變異為“B”型,在醫(yī)護嚴密觀察下,給“ B”型全血400 ml輸注,輸血中及輸血后均無不良反應發(fā)生,輸血后病人自覺癥狀好轉(zhuǎn),自動出院。
例2
男,18歲,因皮膚瘀點、瘀斑4月余,反復鼻衄20 d,于1998年1月29日入院。體檢:T 38.3℃,重度貧血貌,全身皮膚散在少量瘀點、瘀斑,牙齦輕度腫脹,胸骨無壓痛,心 肺正常,肝脾肋下未觸及,Hb 61 g/L,WBC 10.8 109/L,N0.318,L 0. 682,BPC 21 109/L,入院后經(jīng)骨髓細胞涂片檢查診為:ANLL-M5a。查血型為“O ”型,給DA方案化療至第5天(DNR 40 mg 3 d,Ara-C 100 mg,bid,5 d)時查Hb 37 g/L, WBC1.3 109/L,BPC 8 109/L遂?;?,擬給病人輸血治療,與“O”型 血作交叉配血時發(fā)現(xiàn)獻血員血清與患者紅細胞有凝集,復查病人血型變異為“B”型 ,與病人入院時所查“O”型不符,但病人病情較重,確需輸血,經(jīng)病人家屬同意,輸“O” 型血小板6 U,“O”型全血400 ml,輸血中及輸血后病人無不良反應發(fā)生,病情好轉(zhuǎn),復查 骨髓達部分緩解(PR),回當?shù)刂委?,出院前復查血型又轉(zhuǎn)為“O”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