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丁香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拼音:gōng dīng xiāng

    本品為桃金娘科常綠喬木植物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花蕾(公丁香及果實(shí)(母丁香)。

    產(chǎn)地分布

    原印尼的摩鹿加島及坦桑尼亞的桑哈巴爾島?,F(xiàn)在印尼的檳榔嶼、蘇門塔臘、爪哇以及馬來半島、越南和大洋洲等國家和地區(qū)均產(chǎn)。我國海南省及雷州半島、廣東、廣西等地有栽培。藥材主產(chǎn)于坦桑尼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

    形態(tài)特征:

    常綠喬木,高10-15米。樹皮灰白而光滑;葉對生,葉片革質(zhì),卵狀長橢圓形,全緣.密布油腺點(diǎn),葉柄明顯。葉芽頂尖,紅色或粉紅色;花3朵1組,圓錐花序,花瓣4片,白色而現(xiàn)微紫色,花萼呈筒狀,頂端4裂。裂片呈三角形,鮮紅色,雄蕊多數(shù),子房下位;漿果卵圓形,紅色或深紫色,內(nèi)有種子1枚,呈橢圓形?;ㄆ? 1-2月,果期6-7月。

    生態(tài)環(huán)境

    原產(chǎn)濕熱森林低地,較適于海拔600米以下的海洋性氣候的環(huán)境生長。喜高溫高濕,較不耐低溫和干旱,大風(fēng)對丁香的生長極不利,宜肥沃、深厚、疏松的土壤,一些熱帶火山巖土質(zhì)是適合丁香生長的土壤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