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指數(shù)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波羅的海指數(shù)(Baltic Dry Index,縮寫作BDI),又稱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shù)或波羅的海綜合指數(shù),是航運業(yè)的經濟指標,它包含了航運業(yè)的干散貨交易量的轉變,對于衡量全球經濟景氣有指標意義。雖然這個指數(shù)以波羅的海作名字,但負責管理這個指數(shù)的波羅的海交易所卻在英國的倫敦。

    波羅的海指數(shù) - 歷史沿革

    波羅的海航交所是世界第一個也是歷史最悠久的航運市場。從1744年誕生于美國佛吉尼亞波羅的??Х任莸侥壳霸O在英國倫敦的世界著名的航運交易所,它已經發(fā)展成世界最有名國際性自律的海運、船舶買賣市場。波羅的海航交所大約有46個國家的656家公司是其會員,大約有1400名員工代表公司在交易所里進行交易。

    波羅的海航交所于1985年1月4日開始發(fā)布日運價指數(shù)——BFI(BALTIC FREIGHT INDEX),該指數(shù)是由若干條傳統(tǒng)的干散貨船航線的運價,按照各自在航運市場上的重要程度和所占比重構成的綜合性指數(shù)。指數(shù)設立時的基點為1000點,由13條航線的程租運價構成,每船貨種小到1.4萬噸化肥,大到12萬噸煤炭,沒有期租航線。

    隨后,為滿足市場多元化的需求,BFI的構成航線經過數(shù)次調整,增設了單獨的航次期租航線,各船型航次期租航線的平均值基本可以代表各船型的現(xiàn)貨市場水平。1999年9月1日,波羅的海交易所將原來反映巴拿馬型船和好望角型船的BFI指數(shù)分解成BCI和BPI兩個指數(shù),與已設立的大靈便型船運價指數(shù)BHI共同組成三大船型運價指數(shù),指數(shù)構成的航線達到24條。同年11月1日,在BCI、BPI、BHI基礎上產生的BDI指數(shù)(波羅的海指數(shù))取代BFI,成為代表國際干散貨運輸市場走勢的晴雨表。

    波羅的海指數(shù) - 指數(shù)組成

    波羅的海指數(shù)由下表中的三個部份組成,其計算方法是將BPI、BCI和BHI指數(shù)相加,取平均數(shù),然后乘以一個固定的換算系數(shù)0.998007990得出。

    名稱 噸位主運貨物

    波羅的海輕便型指數(shù)(BHMI)5萬噸以下 磷肥、碳酸鉀、木屑、水泥

    波羅的海巴拿馬指數(shù)(BPI)5~8萬噸 民生物資及谷物等大宗物資

    波羅的海海岬型指數(shù)(BCI) 8萬噸以上 主運貨物:焦煤、燃煤、鐵礦砂、磷礦石、鋁礬土等工業(yè)原料

    波羅的海指數(shù) - 相關規(guī)定

    波羅的海交易所對運價指數(shù)的計算有著非常嚴格的規(guī)定,為其在國際上的公正性和權威性奠定了基礎:

    1、航線選擇要求地理分布平衡,航線既反映大西洋與太平洋間,以及各大洋之間的貿易(保持往返航線的平衡),每條航線權重不超過20%。

    2、指數(shù)構成航線上的成交要有一定的成交額,或者重要的相關航線,季節(jié)性航線不予考慮(如大湖,幾內亞)。

    3、有合理數(shù)量的精確成交報告,可能或確實受一個或少數(shù)租家控制的航線不予考慮。

    4、由一個國際知名、信譽良好、有代表性的20家經紀人公司組成的3個小組,負責計算當天各船型的運價指數(shù),其中H Clarksons & CoLtd、Fearnleys、Howe Robinson & CoLtd、SSY等4家經紀人公司兼任三個小組的成員。根據(jù)這20家會員公司與波羅的海交易所簽訂的合同,各公司相互之間都對提交給小組的運價或日租金水平嚴格保密。

    5、操作方法是這20家公司根據(jù)在全球范圍內收集的最新市場成交情況,分析得出當天各船型指數(shù)所包括的各條航線運價或日租金水平,單獨提出交給小組,如果某一航線缺少最新的運價或租金水平,則參照其它航線的情況來確定該航線在當天可行的運價或日租金水平。為公平和準確,小組要從這些公司提交的各航線運價和日租金水平中,去掉最高最低價,再分別計算出各航線的平均運價和平均日租金水平,各航線的平均運價或平均日租金乘以換算常數(shù)(由權重與基數(shù)的積求得),得出各航線的換算指數(shù),將各航線的換算指數(shù)相加后的結果,即得出各船型當天的運價指數(shù),在每個工作日的倫敦時間13:00波羅的海交易所正式對外公布。

    波羅的海指數(shù) - 指標意義

    波羅的海指數(shù)是世界上衡量國際海運情況的權威指數(shù),也是反映國際間貿易情況的領先指數(shù)。如果該指數(shù)出現(xiàn)顯著上揚,說明各國經濟情況良好,國際間的貿易火熱。一般認為,波羅的海指數(shù)2000點是航運公司的盈虧線,跌破2000點后,所有航運公司都是虧損運營。

    對生產企業(yè)以及從事貿易的商人來說,波羅的海指數(shù)的高低與他們的利潤息息相關,企業(yè)和貿易商可以根據(jù)指數(shù),對生產和銷售進行適當調整,而對于個人投資者來說,這個指數(shù)更是可以清楚的反映一個市場的行情。

    波羅的海指數(shù) - 歷史低點

    2012年1月,波羅的海指數(shù)保持在1700點左右。不過,在隨后的一個月內,受澳洲、巴西等貨源地異常天氣以及中國農歷春節(jié)的影響,跌幅接近70%,2012年2月2日,波羅的海指數(shù)報651點,這一數(shù)字創(chuàng)造了新世紀以來波羅的海指數(shù)的新低,已經跌破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fā)時的歷史低點663點,航運企業(yè)普遍面臨巨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