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罌粟殼 -介紹
英文名:PERICARPIUM PAPAVERIS
別名:米殼、粟殼、罌子粟殼、米囊子殼
來源:本品為罌粟(yīng sù)科罌粟屬植物罌粟 Papaver somniferum L.的干燥成熟果殼。秋季將已割取漿汁后的成熟果實(shí)摘下,破開,除去種子及枝梗,干燥。
制法
罌粟殼 除去雜質(zhì),搗碎或洗凈,潤透,切絲。
醋罌粟殼 取凈罌粟殼絲,照醋炙法(附錄Ⅱ D)炒干。
蜜罌粟殼 取凈罌粟殼絲,照蜜炙法(附錄Ⅱ D)炒至放涼后不粘手。
性狀
本品呈橢圓形或瓶狀卵形,多已破碎成片狀,直徑1.5~5cm,長3~7cm。外表面黃白色、淺棕色至淡紫色,平滑,略有光澤,有縱向或橫向的割痕。頂端有 6~14條放射狀排列呈圓盤狀的殘留柱頭;基部有短柄。體輕,質(zhì)脆。內(nèi)表面淡黃色,微有光澤。有縱向排列的假隔膜,棕黃色,上面密布略突起的棕褐色小點(diǎn)。氣微清香,味微苦。
鑒別
(1) 本品粉末黃白色。果皮外表皮細(xì)胞表面觀類多角形或類方形,直徑20~50μm,壁厚,有的胞腔內(nèi)含淡黃色物。果皮內(nèi)表皮細(xì)胞表面觀長多角形、長方形或長條形,直徑20~65μm,長25~230μm,垂周壁厚,紋孔及孔溝明顯,有的可見層紋。果皮薄壁細(xì)胞類圓形或長圓形,壁稍厚。導(dǎo)管多為網(wǎng)紋或螺紋,直徑10~70μm 。韌皮纖維長梭形,直徑20~30μm ,壁稍厚,斜紋孔明顯,有的紋孔相交成人字形或十字形。乳汁管長條形,壁厚,內(nèi)含淡黃色物。
(2) 取本品粉末1g,加 5%鹽酸乙醇溶液15ml,溫浸30分鐘,趁熱濾過,濾液蒸干,殘?jiān)?5%鹽酸溶液5ml 使溶解,分置二支試管中,一管中加碘化鉍鉀試液,即生成橙紅色沉淀;另一管中加碘化汞鉀試液,即生成灰白色沉淀。
(3)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溫浸30分鐘,濾過,取濾液0.5ml 置25ml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照分光光度法(附錄ⅤA)測定,在283nm 波長處有最大吸收。
(4) 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加熱回流30分鐘,趁熱濾過,濾液蒸干,殘?jiān)蛹状?ml 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鹽酸嗎啡、磷酸可待因和鹽酸罌粟堿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各含1mg 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yàn),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 ~4μl,分別點(diǎn)于同一用2% 氫氧化鈉溶液制備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丙酮-乙醇-濃氨試液(20:20:3:1)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365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diǎn);再依次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和亞硝酸鈉乙醇試液,日光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diǎn)。
性味歸經(jīng):酸、澀,平;有毒。歸肺、大腸、腎經(jīng)。
功能主治:斂肺、澀腸、止痛。用于久咳、久瀉,脫肛,脘腹疼痛。
用法用量: 3~6g 。
注意:本品易成癮,不宜常服;兒童禁用。
貯藏:置干燥處,防蛀。
摘錄:《中國藥典》
不良反應(yīng)
罌粟殼的毒性主要為所含嗎啡、可待因、罌粟堿等成分所致。嗎啡對呼吸中樞有抑制作用,可通過胎盤及乳汁引起新生兒窒息;能使顱內(nèi)壓升高。其慢性中毒主要為成癮。中毒癥狀:初起見煩躁不安,譫妄,嘔吐,全身乏力等,繼而頭暈,嗜睡,脈搏開始快,逐漸變?yōu)槁?,瞳孔極度縮小可如針尖大,呼吸淺表而不規(guī)則,可慢至每分鐘2~4次,伴紫紺;可能出現(xiàn)肺水腫,體溫下降,血壓下降,肌肉松弛等。最后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慢性中毒時(shí)可見厭食+便秘+早衰、陽痿、消瘦、貧血等癥狀,但不影響工作能力和記憶力。
中毒預(yù)防:A.要嚴(yán)格控制用藥劑量;B.避免長期使用;C.新生兒、孕婦、哺乳期婦女及患有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腦外傷、甲狀腺功能不足者等,禁用本品。中毒的救治:急性中毒時(shí),先用黃酒20~30滴,加入溫開水中,讓病人飲服。然后洗胃,不論是口服或肌內(nèi)注射,中毒時(shí)間長短,均應(yīng)反復(fù)洗胃,洗胃后再用20%活性炭混懸液及50%硫酸鎂溶液注入胃內(nèi)。靜脈輸液。必要時(shí),輔入血漿,呼吸抑制的用呼吸中樞興奮劑,呼吸衰竭,給吸入含5%二氧化碳的氧氣,施行人工呼吸,也可用阿托品、鹽酸丙烯嗎啡及丙烯左嗎喃等。對癥治療及保護(hù)腎臟。慢性中毒者,應(yīng)逐步減量戒除,同時(shí)給予鎮(zhèn)靜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