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拼音:yě huǒ má
解釋:山麻桿 ,灌木,高1~2米。幼枝密被茸毛。葉互生,寬卵形或圓形,長7~13厘米,寬9~17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心形,邊緣有齒牙,上面綠色,疏生短毛,下面帶紫色,密被茸毛,基出3脈;葉柄長3~9厘米;具線形托葉2枚?;▎涡?,雌雄同株,無花瓣,雄花密生,成短筒狀穗狀花序,萼球形,4裂,鑷合狀,雄蕊8,雌花疏生成穗狀花序,位于雄花序下面,子房3室,花柱3,線形。蒴果球形,3裂,花柱宿存。多生于向陽山坡、路旁的灌木叢中。分布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湖南、貴州、四川、陜西等地。
暖溫帶樹種。主要分布于中國的秦嶺以南地區(qū),華北地區(qū)小氣候良好處也有少量引進(jìn)栽培。江蘇南北各地均有,野生山坡或庭院內(nèi)常見有栽培。早春嫩葉初放時紅色,醒目美觀。廣布于長江流域及陜西。
為陽性樹種,喜光照,稍耐陰,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環(huán)境,對土壤的要求不嚴(yán),以深厚肥沃的在砂質(zhì)壤土生長最佳。萌蘗性強(qiáng),抗旱能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