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賀歲片”這一說法是由素有“東方好萊塢”之稱的香港傳入內地的。所謂賀歲片,是指在元旦、春節(jié)期間上映 的電影。尋求歡樂和放松,是觀眾在逢年過節(jié)、尤其是春節(jié)期間普遍的心理需求,這就決定了賀歲片的風格:輕松,幽默,具有強烈的觀賞性和娛樂性,因此其題材多與百姓節(jié)日期間喜慶、祝福的生活與習俗相關,形式多是娛樂性、消遣性較強的喜劇片和動作片。賀歲電影在走完十年歷程中,雖有不斷的探索創(chuàng)新,卻正在偏離著了以往的軌道。賀歲電影應該是大餐后的一道甜點,是帶給觀眾愉悅享受的體驗,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賀歲片已經(jīng)失去了它的本質。
發(fā)展過程
賀歲片最早起源并流行于香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每到歲末香港演藝圈內的一些明星都會自發(fā)地湊到一起,不計片酬地拍幾部熱熱鬧鬧、喜氣洋洋的影片獻給觀眾。這些影片大多以“恭喜發(fā)財”、“家有喜事”、“福祿壽喜”等象征吉祥如意的詞來命名,內容上也基本滿足以下兩點:首先是喜劇,其次有一個相對圓滿的大團圓結局.1995年成龍的《紅番區(qū)》是第一部以“賀歲片”的名義引進中國內地的影片,當年的票房收入僅次于好萊塢大片《真實的謊言》。1998年著名導演馮小剛拍出了中國內地第一部賀歲片《甲方乙方》,開啟了中國內地的賀歲片市場。該片獲得當年“百花獎”最佳男、女主角和最佳故事片三項大獎。《甲方乙方》在票房上的成功引出此后幾年的賀歲片大戰(zhàn):投拍的賀歲電影一年多過一年,越來越多的知名導演加入執(zhí)導賀歲片的行列。其中影響最大、票房最高的要屬1999年北京紫禁城影業(yè)公司特邀馮小剛赴美拍攝的《不見不散》。
在中國,香港是最會制造娛樂神話的地方。賀歲片在香港的出現(xiàn)和成長不僅在意義上創(chuàng)造了一個中國人自己的檔期,更讓中國電影有了一個新的發(fā)展契機?,F(xiàn)在,細細回味香港賀歲片形成和發(fā)展,不少電影大腕也都是與“香港賀歲”一起成長。80年代初,是香港賀歲檔的形成時期。雖然一開始賀歲的概念還比較朦朧,但是1981年許冠文自編自導自演的喜劇《摩登保鏢》的成功,無疑讓后來的“賀歲片”立了一個標榜,于是大家便把其賣點集中到了喜劇這一類型上。
從20世紀80年代的賀歲片演員陣容可以看出,這一時期參與演出的,基本是一些擅長演繹喜劇的本色藝人。比如 《富貴逼人》系列里的董驃、沈殿霞,還有內地觀眾最早接觸到的由香港導演洪金寶執(zhí)導的賀歲片《福星高照》里的吳耀漢、曾志偉等。這個時期的香港賀歲片賣點完全是搞笑的內容和演員的演技,而非藝人的人氣。80年代末期,開始出現(xiàn)由當紅人氣偶像擔綱的賀歲片。像周潤發(fā)所主演的《八星報喜》、《吉星拱照》、《花旗少年》等。張曼玉曾參與《富貴吉祥》、《家有喜事》、《東方三俠》、《東成西就》等賀歲片的演出,那幾年也正是它在香港影壇漸入佳境的時期。
到了20世紀90年代,是香港賀歲片的成熟和鼎盛時期,賀歲片幾乎成了可以一窺藝人當年人氣的試金石。賀歲片的演員陣容,不僅可預期影片的票房,甚至成為港產(chǎn)賀歲片運作的潛在規(guī)則。而說到90年代的香港賀歲片,不得不提兩個人,一個是無厘頭之王周星馳,另一個是動作喜劇之神成龍。20世紀90年代的香港賀歲市場是周星馳的天下。那會無厘頭喜劇迅速走紅,周星馳自然也成為賀歲片的常客,幾乎每年農(nóng)歷新年期間都有作品問世。像1993年獲4000萬票房的《唐伯虎點秋香》,1995年4500萬的《大話西游》,1996年3600萬的《大內密探零零發(fā)》,1997年4800萬的《家有喜事》,1999年3000萬的《喜劇之王》等等,都是星爺為觀眾獻上的新年賀禮,而且每部都是堪稱當年最賣座的香港影片之一。
一直是香港電影頂梁柱的成龍大哥介入賀歲檔領域的時間比星爺要晚一些,但是他的介入,卻讓賀歲片出現(xiàn)了一個新轉機。1995年歲末,成龍大哥的《紅番區(qū)》成為第一次被正式引進內地的“賀歲片”。8000萬元人民幣的票房收入,讓一直以來票房低迷的內地電影市場為之一振。1996年、1997年,成龍借著《紅番區(qū)》的成功,在內地接連推出了《白金龍》、《義膽廚星》等賀歲片,也頻頻得手。這都給內地電影人極大的啟示。
難與內地爭雄
賀歲片幾乎已成為華人地區(qū)的一種新年習俗。但是進入21世紀的香港賀歲片卻失去了一人獨大的優(yōu)勢,內地、好萊塢都從混沌中清醒過來,于是,三者在賀歲檔拉開了電影的又一個戰(zhàn)場。香港影人一直都把“賀歲”進行到底,但新世紀的賀歲檔卻已經(jīng)不是一個人的市場。1998年,馮小剛導演的首部賀歲片《甲方乙方》問世,使內地賀歲片開始有了屬于它自己的生命與靈性。好萊塢也意識到賀歲檔的優(yōu)良商業(yè)時機。這時的香港賀歲有點無奈,大場面、大制作不敵好萊塢,其一貫的喜劇風格又受到“馮氏幽默”的挑戰(zhàn),盡管有不少可以立志不倒香港影人出產(chǎn)了《功夫》、《無間道》之類的好片,但是由于像《喜馬拉雅星》一類的爛片頻頻出現(xiàn),幾部好片實在難保香港的的絕對主力位置。那么新世紀的擂主是誰,好萊塢不能很好地把握賀歲檔中國們的口味,所以21世紀賀歲檔的擂主是新生崛起的內地的,更準確地說是馮小剛的。
特點
首先賀歲片一般是喜劇。
其次,一般有一個相對圓滿的大團圓結局。
隨后題材更加廣泛,故事性增強。
影響廣泛的賀歲片一般為前一年攝制并上映,但稱呼為下一年新年的賀歲片。
賀歲電影在走完十年歷程中,雖有不斷的探索創(chuàng)新,卻正在偏離著了以往的軌道。賀歲電影應該是大餐后的一道甜點,是帶給觀眾愉悅享受的體驗。歐美國家也不乏“賀歲”形式的電影,像美國,也有許多在圣誕節(jié)期間上映的主打溫情招牌的生活類影片,很受歡迎。尋求快樂、放松,是觀眾春節(jié)前后的普遍心態(tài),輕松、幽默的喜劇片和動作片一度成了人們的摯愛。自1997年導演馮小剛拍攝內地第一部賀歲片《甲方乙方》之后,內地賀歲片市場異?;钴S。盡管很多觀眾“年年看賀歲、歲歲罵不停”,但賀歲片市場卻越來越紅火。2008年的賀歲市場不同往年:賀歲片多了,題材也更加多樣了:有周星馳以科幻為題材的《長江7號》;有馮小剛以戰(zhàn)爭為題材的《集結號》;有陳可辛的古裝片《投名狀》。除了這些主打影片之外,其他各類賀歲片和搭車賀歲檔期的影片更是多于往年。
現(xiàn)狀
大家都認為賀歲檔是有票房的時期,而且覺得賀歲檔是一個吉利的檔期,所以很多人都想通過這個時間段推出自 己的作品。但是片子太多,市場空間也隨之變小,加上現(xiàn)在大家又都特別注重宣傳,這樣就使得賀歲檔期比較火爆。
賀歲片本身來自于中國本民族的文化,在沒有電影以前,逢年過節(jié)總要唱堂會,這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應該說賀歲片只是一種特殊時期的文化種類,但如果說哪部賀歲片有特殊的文化品位,恐怕找不出來。一句話,賀歲片本身就是一種世俗的品種,處在轉型期的電影創(chuàng)作出現(xiàn)扎堆兒現(xiàn)象不足為奇。因為它的幕后都是投資方在操縱著市場,是他們在追求著利益的最大化。賀歲片被劃分為時令性作品,賀歲片在本地已經(jīng)不像當年那樣風光,或者說賀歲片在香港已經(jīng)越來越不重要了,也不再是大家街談巷議的話題了。內地所呈現(xiàn)的賀歲片火爆的市場景象,從某種意義上說同樣不會太長久,因為賀歲片畢竟是商業(yè)片。還有,把賀歲片作為重磅推出的作品,這本身就是一種本末倒置的的做法。從這個意義上說,現(xiàn)在的賀歲片市場是一個畸形市場,甚至可以說是一個魚龍混雜的市場。
賀歲片的觀點
社會學家、民俗學家艾君認為,在演藝界所說“賀歲”實際傳承的是西方“賀歲理念”。他們把賀歲片歸納于三種類型,即“類型說”、“檔期說”和“模糊說”。所謂類型說,就是認為“賀歲片是一種喜劇類型片”的觀點。所謂檔期說,就是認為“賀歲片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不過是在春節(jié)檔期放映的影片而已”的觀點。所謂模糊說,就是既不完全贊成類型說,也不完全贊成檔期說,也沒有明確反對這兩種觀點提出自己觀點。他們更注重時間性和娛樂性,似乎把在春節(jié)前后推出的娛樂性作品統(tǒng)稱為“賀歲作品”,不注重賀歲內涵、忽略傳統(tǒng)民俗理念、以自我為中心靠炒作追求效益的“賀歲”品牌效益。
對于打“賀歲”文化品牌問題,他指出,“賀歲”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種特殊文化品牌,但“賀歲”不是金字招牌,不能“掛羊頭賣狗肉”。炒作“賀歲”可以,不過不能不分青紅皂白,把春節(jié)的作品都堪稱“賀歲”,如果盲目在作品創(chuàng)作、制作上有投機心理,不去考慮民俗性、民族性、鄉(xiāng)土文化的存在規(guī)律,只顧打出“賀歲”的牌子,其實并不具備賀歲的品質,將有損“賀歲”的品牌,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蔑視,這是一種很不健康的文化理念,不利于整個“賀歲”文化市場的發(fā)展。
艾君認為,從我國傳統(tǒng)文化和民俗文化去理解賀歲作品,那么他的內容和故事一定與祝賀新年、春節(jié)等有關。中國的賀歲文化是春節(jié)文化的特有產(chǎn)物,不容盲目更改其固有的賀歲內涵。他強調,“賀歲”作品也是必須具備以下標準:一是主題以喜慶吉祥為主,為節(jié)日里圖個吉利;二是內容與過年有關;三是目的主要是酬謝觀眾厚愛。
中國首部兒童賀歲片
這部賀歲兒童喜劇,名為《新西游記之取經(jīng)歸來》,主要介紹唐僧四人取完真經(jīng)后發(fā)生的一段趣事,該劇打破常規(guī),采用輕松活潑的形式,從海滄延奎小學挑選出十名學生進行全新演繹,通過孩子們出色的才藝表演,反映了現(xiàn)實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現(xiàn)象。該劇語言風趣、動作搞笑,融合了歌舞、快板、T臺秀和辯論等 才藝,并借助各種電腦特技制作而成,希望給大家?guī)硪环N全新的視覺沖擊.
2009年賀歲片
《梅蘭芳》、《非誠勿擾》、《赤壁(下)》、《葉問》、《高興》、《瘋狂的賽車》、《游龍戲鳳》、《家有喜事2009》、《愛情呼叫轉移(2)》、《桃花運》
以下是2007年賀歲片
06年11月23日《墨攻》
06年11月30日《父子》
06年12月01日《云水謠》
06年12月14日《滿城盡帶黃金甲》
06年12月14日《三峽好人》
06年12月22日《傷城》
06年12月29日《大電影之數(shù)百億》
06年12月29日《面紗》
07年01月 《落葉歸根》
07年01月18日《門》
07年春節(jié) 《大城市小寶馬》
07年02月 《別拿自己不當干部》
以下是08年賀歲片
《鳳凰》
上映:12月7日
主演:苗圃、中井貴一
劇情:1914年的中國,日本遺孤劉浪與中國女人周紅因為各自所犯罪行被投入同一監(jiān)獄,在男女同監(jiān)的時代,兩顆本已瀕臨死去的心迅速靠近,重新點燃了生命之火,在那個本沒有自由的地方,他們卻找到了相互慰藉的方式……
催淚指數(shù):★★★★
催淚武器:在監(jiān)獄里談一場戀愛,本身就浪漫得一塌糊涂。影片在上海首映時,男女主角的兩位原型也來觀看了影片。女主角原型俞維鳳看得痛哭失聲,而男主角馬正曉則表示:“電影拍得比我們的故事還要感人。”人人拿塊手帕進影院吧。
《投名狀》
上映:2007年12月13日
主演:李連杰、劉德華、金城武等
劇情:三個結拜兄弟嘯聚山林,后在大哥龐青云的帶領下投靠清廷。在仕途上,龐心性大變,為了權力和二弟趙二虎的妻子,不惜殺害趙。滿腔憤怒的三弟江午陽要給二哥報仇……
催淚指數(shù):★★★★★
催淚武器:十年前,陳可辛的一部《甜蜜蜜》,靠著幾首鄧麗君的老歌,就把萬千觀眾的眼淚玩弄于股掌之中。十年后,三個大男人淚濕衣衫的情景,又當何等悲壯。陳可辛在賺人眼淚上的本事跟賺人眼球一樣出色。
《集結號》
主演:張涵予、廖凡、王寶強等
上映:2007年12月20日
劇情:解放戰(zhàn)爭期間,九連連長谷子地接受了一項阻擊戰(zhàn)的任務,他與團長約定以集結號作為撤退的號令。戰(zhàn)友一個個陣亡,谷子地對號聲是否響起心存疑問,他發(fā)誓要找到真相……
催淚指數(shù):★★★★★
催淚武器:馮小剛又回到賀歲檔了,曾經(jīng)以馮氏幽默見長的賀歲片其實從來沒有少了催淚彈。只是這次帶淚的喜劇換成了純粹的血淚大片。
《藍莓之夜》
上映:12月22日
主演:諾拉·瓊斯、裘·德洛、娜塔莉·波特曼
劇情:從咖啡廳的邋遢店主,到邂逅的叛逆女青年,一路神閑氣定地乘著巴士隨性穿梭于美利堅合眾國的年輕女孩,用異想天開的視角打量著“不可思議”的過往行人,在為情所困、為愛沉淪的人們身上,她不僅看透愛情,也看見自己……
催淚指數(shù):★★
催淚武器:看這樣迷離而深沉的電影大笑或大哭都顯然不合適,只是影片里那淡淡的憂傷氣氛如果正合了某人的心境,也許會在影院的暗暗黑影里抹幾滴眼淚。
《蘋果》
上映:11月30日
主演:范冰冰、佟大為
劇情:范冰冰扮演的洗腳妹劉蘋果和佟大為扮演的安坤是一對進城打工的夫妻,蘋果由于意外被梁家輝飾演的洗腳城老板強奸并因此懷孕,于是在兩個家庭間爆發(fā)了一連串戲劇性的故事。
催淚指數(shù):★★
催淚武器:導演李玉說這是一部黑色幽默風格的電影,觀眾也一定會為某些搞笑的情節(jié)莞爾一樂,但是看到結局你一定笑不起來,你只會心酸或者無奈地離開。
笑就笑個痛快
《命運呼叫轉移》
上映:2007年11月30日
主演:葛優(yōu)、劉儀偉、徐崢等
劇情:影片用《誤會》、《生之歡歌》、《山區(qū)》、《山難》四個完全不同的故事,勾勒出命運的四種顏色,使觀眾在輕松的觀影中,體會命運,進行思考。
逗樂指數(shù):★★★★★
搞笑武器:自打內地有賀歲片以來,就似乎有這么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律:凡是葛優(yōu)在,別管多大的腕兒,也不得不黯然失色。影院里播放預告片的時候,葛大爺一句“手機沒電了”就笑翻了全場。何況在電影里葛優(yōu)貢獻了整整40分鐘的笑料呢。
《大電影2.0》
上映:2007年12月21日
主演:郭濤、謝娜、姚晨等
劇情:故事講述一對已喪失激情的夫婦,為賺外快拍攝一部名為《新婚指南》的短片。在這個看似荒唐的拍攝過程中,他們重新找回了戀愛的感覺。
逗樂指數(shù):★★★★★
搞笑武器:《大電影2.0》同《大電影之數(shù)百億》相比,估計是換湯不換藥,《滿城盡帶黃金甲》、《夜宴》、《英雄》等大片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惡搞。從已曝光的片花來看,影片胡鬧一氣的架勢比前作有過之而無不及。
《大灌籃》
上映:2008年2月7日
主演:周杰倫、閆妮、黃渤等
劇情:世杰是一個孤兒,被功夫大學的老校長收養(yǎng)。新任功夫大學校長看不慣世杰,把他趕出校門。世杰流浪到公園,無意間展現(xiàn)了籃球神技……
逗樂指數(shù):★★★★
搞笑武器:雖然平時周杰倫一副酷酷的不茍言笑的樣子,但他的冷幽默早已在《頭文字D》中鋒芒初露,這回加上《瘋狂的石頭》里的“黑皮”和《武林外傳》的“佟掌柜”為他護駕,擅長一鳴驚人的周杰倫,保不準讓人笑掉大牙也難說。
《棒子老虎雞》
上映:12月底
主演:夏雨、梁詠琪、曾志偉
劇情:故事將圍繞五個人展開,在一座繁華的現(xiàn)代魅力都市,看他們怎么斗智斗勇,最后又是誰降住了誰。曾志偉扮演一個超級富豪虎哥,夏雨是游樂場的熱氣球管理員大春,梁詠琪則是酒吧啤酒推銷妹歡兒,另外還有酷愛游戲的時髦女生糖糖(唐嫣飾)和帥氣逼人的鋼琴男喬邦(戚跡飾)。
逗樂指數(shù):★★★★★
搞笑武器:“棒子老虎雞”是一款風行大江南北的酒令游戲,規(guī)則是:老虎吃雞,雞啄蟲子,蟲蛀棒子,棒打老虎。導演王光利從其“一物克一物”的哲理中,演繹出了一個由五個角色組成的連環(huán)套故事。游戲著賀歲,誰不喜歡?
《長江七號》
上映:2008年1月31日
主演:周星馳、徐嬌、張雨綺等
劇情:周星馳在片中扮演一個窮困潦倒的父親,為了讓外星人兒子能過上好生活,到建筑工地打工。機緣巧合的他在垃圾堆撿到一個奇怪的東西,并送給兒子當玩具,不料那個“玩具”竟是外星人通訊器……
逗樂指數(shù):★★★
搞笑武器:喜劇之王周星馳的作品,笑中帶淚的悲喜劇味道越來越重,觀眾想再重溫他當年無厘頭的表演幾乎不可能。但是想讓他完全丟了搞笑的老本行,也不可能。
2005年賀歲片
2005年的賀歲片強檔集合,賀歲市場又是一陣熱浪襲來,把年末的影院旺了個透。賀歲大佬馮小剛一如既往為全國觀眾上映了一部精彩大片,倡導天下無賊的美好愿望;久未出山的星爺攜裹著多年的聲威,一部《功夫》讓人重溫了久違多年的武俠豪情,成就一代宗師;但是凱哥的美女加帥哥陣容還是領先了所有影片.
其它
《無極》
《天下無賊》
《千里走單騎》
《功夫》
《情癜大圣》
《楊德才征婚》 《購物狂》 《一石二鳥》
《野蠻秘笈》
《如果·愛》
《喜馬拉雅星》
2004年賀歲片
2004年,一部馮式《手機》橫空出世,奪人眼球,當之無愧賀歲之王,大牌云集的《無間道終極版》持續(xù)了前幾部的火爆,老謀子的《十面埋伏》成了喜劇,總的來說,04年還是比較熱鬧的。
《手機》
《十面埋伏》
《無間道·終極無間》
《鬼馬狂想曲》
《花好月圓》
《魔幻廚房》 《向左走向右走》 《地下鐵》
《安娜與武林》
《我和爸爸》
《麥兜故事2》
2003年賀歲片
2003年,原來熱熱鬧鬧的賀歲片市場卻顯得有些冷清,中國電影市場缺什么?就缺馮小剛的賀歲片。除了名導張藝謀執(zhí)拍、眾多明星聯(lián)袂出演的古裝片《英雄》和香港影星劉德華、張柏芝主演的《老鼠愛上貓》賀歲片市場至今動靜不大,和前幾年七八部賀歲片爭搶市場有很大不同。
《英雄》
《百年好合》
《孔雀》
《玉觀音》
《我的美麗鄉(xiāng)愁》
《老鼠愛上貓》 《茉莉花開》 《行運超人》
《飛鷹》
《2046》
《周漁的火車》
經(jīng)典賀歲片
1993賀歲片《東成西就》
1995賀歲片《紅番區(qū)》
1997賀歲片《甲方乙方》
1998賀歲片《不見不散》《花田喜事》
1999賀歲片《沒完沒了》
2000賀歲片《一聲嘆息》
2001賀歲片《大腕》
2002賀歲片《嚦咕嚦咕新年財》《天下無雙》
意義
賀歲片已經(jīng)蔚為大觀,不僅具有類型性狀研究的價值,更具有觀念形態(tài)研究的價值。在國產(chǎn)電影數(shù)據(jù)蓬勃發(fā)展的時候,探索改革實際效果與推而廣之,是賀歲片研究的價值所在。
一、賀歲電影確立了電影的社會文化新觀念---文化不是簡單的藝術理論歸納,而是和社會環(huán)境、人心期盼、經(jīng)濟時潮相互呼應。
二、賀歲確立了電影的市場文化新觀念---市場不是看不著的虛擬物,而是和實實在在的票房獲取、投資回報、影院銀幕塊數(shù)相關聯(lián)。
三、賀歲片確立了電影的傳播文化新觀念---電影在現(xiàn)代背景下不能不靠傳播來擴展影響吸引大眾。
四、賀歲確立了電影的藝術文化新觀念---電影既是作品也是產(chǎn)品,藝術片內涵的優(yōu)秀當之無愧但沒有時代大眾的心理呼應,創(chuàng)作的意義難以得到體現(xiàn)。
五、賀歲確立了電影的國家文化新觀念---多元、寬容、健康文化代替了自我、單一執(zhí)迷、陰暗色調的國家精神產(chǎn)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