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帝汶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東帝汶,全名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是一位于東南亞地區(qū)帝汶島東端的國家,1999年8月底通過公投決定從印尼獨立,2002年5月20日零時獨立,成為世界第192個獨立國家。位于帝汶島的東端,領土包括帝汶島東部和西部北海岸被印尼所包圍而孤立的飛地歐庫西地區(qū)(Oecussi)以及附近的阿陶羅島等。西部與印尼西帝汶相接。東帝汶人口74.8萬(1990年),主要是巴布亞人和馬來人后裔,居民中約91.4%信奉羅馬天主教。

  • 詳細解釋


     基本資料

    國名:東帝汶民主共和國(DEMOCRATICREPUBLICOFTIMOR-LESTE)

    國旗:長方形,長寬之比2:1。旗面為紅色,左側有一個黑色的等邊三角形和一個黃色的等腰三角形重疊圖案,黑色的等邊三角形上有一顆白色五角星。五角星象征光明和引導。

    國歌:《祖國》

    面積:14874平方公里

    人口:2006年12月有106萬。其中東帝汶土著人(巴布亞族與馬來族或波利尼西亞族的混血人種)占78%,印尼人占20%,亦有2%華人。約91.4%居民為羅馬天主教徒,基督教新教徒占全國人口2.6%,1.7%是穆斯林,0.3%是印度教徒,0.1%為佛教徒。東帝汶天主教現(xiàn)有帝力和包考兩個教區(qū),帝力教區(qū)主教里卡多(RICARDO),包考教區(qū)主教納西門托(NASCIMENTO)。

    首都:帝力(DILI),位于帝汶島東北海岸,是一深水港,人口17.57萬(2005年東帝汶國家統(tǒng)計局數(shù)字)。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據(jù)估計,東帝汶80%以上的經濟活動在此進行。

    國家位置:鑲嵌在印度尼西亞。

    國家政要:總統(tǒng)若澤·拉莫斯·奧爾塔,2007年5月9日當選東帝汶第二任總統(tǒng),5月10日宣誓就職??偫砉潘姑?,東帝汶獨立英雄,前總統(tǒng),2007年5月被任命為總理。

    重要節(jié)日:恢復獨立日(建國日):5月20日(紀念2002年5月20日聯(lián)合國向東帝汶移交政權,東帝汶正式獨立建國)。獨立公投日:8月30日(紀念1999年8月30日在聯(lián)合國主持下就東獨立問題舉行全民公投)。獨立日:11月28日(紀念1975年11月28日東帝汶單方面宣布獨立)。天主教的節(jié)日(如圣誕節(jié)等)。

    國際電話區(qū)號:670

    國際域名縮寫:TL

    宗教:約91.4%居民信奉羅馬天主教,2.6%信奉基督教新教,1.7%信奉伊斯蘭教,0.3%信奉印度教,0.1%信奉佛教。

    語言:德頓(TETUM)語和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印尼語和英語為工作語言。

    貨幣:美元、印尼盾

    地理:東帝汶位于印尼島鏈之一的帝汶島東端。境內多山,平原、谷地屬熱帶草原氣候,其他地區(qū)為熱帶雨林氣候。

    概述介紹

    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德頓語:TimorLorosa'e,葡萄牙語及英語:Timor-Leste)是位于東南亞地區(qū)帝汶島東端的國家,1999年8月底通過公投決定從印尼獨立,2002年5月20日零時獨立,成為世界第193個已獲承認的獨立國家。

    東帝汶政府采用“Timor-Leste”同時作為其葡萄牙語和英語的國名。leste是葡語“東”的意思;而Timor本來是印尼語timur,也是“東”的意思。而在印尼統(tǒng)治時期的東帝汶,采用“TimorTimur”作為地名,并簡稱東帝汶為“Tim-tim”。

    東帝汶面積14874平方公里。位于印度尼西亞東南部、東南亞努沙登加拉群島最東端,島國。包括帝汶島東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歐庫西地區(qū)以及附近的阿陶羅島等。西部與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與澳大利亞相望。海岸線長735公里。境內多山,森林茂密,沿海有平原和谷地。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3/4。最高峰塔塔邁勞山的拉瑪勞峰海拔2495米。平原、谷地屬熱帶草原氣侯,其它地區(qū)為熱帶雨林氣侯。

    地處熱帶,自然條件較好,已發(fā)現(xiàn)的礦藏有金、錳、鉻、錫、銅等。在帝汶海域有儲量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石油儲量估計在10萬桶以上。經濟落后,人民生活貧困。一些地區(qū)的居民基本上處于自然經濟狀態(tài),農業(yè)為經濟主要成分,農業(yè)人口占東帝汶人口的90%。主要農產品有玉米、稻谷、薯類等。糧食不能自給。經濟作物有咖啡、橡膠、檀香木、椰子等,主要供出口??Х?、橡膠、紫檀木有“帝汶三寶”之稱。

    歷史發(fā)展

    簡要歷史

    東帝汶位于東南亞努沙登加拉群島最東端,島國。包括帝汶島東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歐庫西地區(qū)以及附近的阿陶羅島和東端的雅庫島。西部與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與澳大利亞相望。海岸線長735公里。境內多山,沿海有平原和谷地,大部地區(qū)屬熱帶雨林氣候,平原、谷地屬熱帶草原氣候,年平均氣溫26℃,年平均濕度為70%-80%。年平均降水量1200-1500毫米,但地區(qū)差異較大:北部沿海地區(qū)每年5月至11月為旱季,12月至翌年5月為雨季,年降水量為500-1500毫米;南部沿海地區(qū)6月至12月為旱季,12月至翌年2月及5至6月為雨季,年降水量為1500-2000毫米;中部山區(qū)年降水量為2500-3000毫米。

    16世紀前,帝汶島曾先后由以蘇門達臘為中心的室利佛逝王國和以爪哇為中心的麻喏巴歇(滿者伯夷)王國統(tǒng)治。16世紀初,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帝汶島。1613年,荷蘭勢力侵入,于1618年在西帝汶建立基地,排擠葡勢力至東部地區(qū)。18世紀,英國殖民者曾短暫控制西帝汶。1816年,荷蘭恢復對帝汶島的殖民地位。1859年,葡、荷簽訂條約,重新瓜分帝汶島。帝汶島東部及歐庫西歸葡,西部并入荷屬東印度(今印尼)。1942年日本占領東帝汶。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澳大利亞曾一度負責管理東帝汶,不久后葡恢復對東帝汶的殖民統(tǒng)治,1951年將東帝汶改為葡海外省。1960年,第15屆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1542號決議,宣布東帝汶島及附屬地為“非自治領土”,由葡萄牙管理。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爆發(fā)“武裝部隊運動”推翻了獨裁政權,葡開始民主化和非殖民化進程。1975年葡政府允許東帝汶舉行公民投票,實行民族自決。主張獨立的東帝汶獨立革命陣線(簡稱革陣)、主張同葡維持關系的民主聯(lián)盟(簡稱民盟)、主張同印尼合并的帝汶人民民主協(xié)會(簡稱民協(xié))三方之間因政見不同引發(fā)內戰(zhàn)。革陣于1975年11月28日單方面宣布東帝汶獨立,成立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同年12月,印尼出兵東帝汶,1976年宣布東為印尼第27個省。1975年12月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要求印尼撤軍,呼吁各國尊重東帝汶的領土完整和人民自決權利。此后聯(lián)合國大會多次審議東帝汶問題。1982年聯(lián)大表決通過支持東帝汶人民自決的決議。從1983年至1998年,在聯(lián)合國秘書長斡旋下,葡萄牙與印尼政府就東帝汶問題進行了十幾輪談判。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fā),1998年印尼蘇哈托政權下臺。1999年1月,印尼總統(tǒng)哈比比同意東帝汶通過全民公決選擇自治或脫離印尼。5月5日,印尼、葡萄牙和聯(lián)合國三方就東帝汶舉行全民公決簽署協(xié)議。6月11日,聯(lián)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成立聯(lián)合國駐東帝汶特派團(UNAMET),于8月30日主持東帝汶全民公決。東45萬登記選民中,約44萬人參加了投票,其中78.5%贊成獨立。哈比比總統(tǒng)當日表示接受投票結果。投票后東親印尼派與獨立派發(fā)生流血沖突,東帝汶局勢惡化,聯(lián)合國特派團被迫撤出,約20多萬難民逃至西帝汶。9月,哈比比總統(tǒng)宣布同意多國部隊進駐東帝汶。安理會通過決議授權成立由澳大利亞為首、約8000人組成的多國部隊,并于9月20日正式進駐東帝汶,與印尼駐軍進行權力移交。10月,印尼人民協(xié)商會議通過決議正式批準東帝汶脫離印尼。同月,安理會通過第1272號決議,決定成立聯(lián)合國東帝汶過渡行政當局(UNTAET,簡稱聯(lián)東當局),全面接管東帝汶內外事務。

    1999年11月,東帝汶成立具有準內閣、準立法機構性質的全國協(xié)商委員會(NCC),2000年7月成立首屆過渡內閣,2001年8月舉行制憲議會選舉,9月15日成立制憲議會和第二屆過渡內閣,2002年4月舉行總統(tǒng)選舉,東獨立運動領袖夏納納·古斯芒當選。2002年5月20日,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正式成立。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是本世紀第一個新生國家。

    聯(lián)合國繼續(xù)向東帝汶派駐由軍隊,民警和文職官員組成的支助團(UNMISET),協(xié)助東帝汶政府工作,任期至2005年5月。2005年5月20日,聯(lián)合國在東設立為期一年的后續(xù)特派團,即聯(lián)合國東帝汶辦事處(UNOTIL),繼續(xù)為東政府重建工作提供協(xié)助。2006年8月24日,聯(lián)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向東派遣任期為六個月的聯(lián)合國綜合特派團(UNMIT),以協(xié)助保持東局勢穩(wěn)定,幫助東舉行2007年總統(tǒng)和議會大選。2007年2月22日,聯(lián)合國安理會決定將特派團任期延長一年,確保東社會治安和大選順利進行。

    2007年5月9日,奧爾塔當選東帝汶總統(tǒng),古斯芒被任命為總理。

    歷史事件

    13世紀-宋代趙汝適于1225年著成的《諸蕃志》一書有關于“底門國”的記述,底門國即今帝汶,已有國王,無東和西之分。

    14世紀-元代航海家汪大淵曾到過“古里地悶”,并于1349年所著《島夷志略》有專篇記述:地多檀香樹,并記述泉州吳宅商人帶領百余人放洋到“古里地悶”貿易。“古里地悶”即今帝汶。

    15世紀-明代鄭和下西洋的船隊曾到帝汶。隨鄭和下西洋的翻譯官費信著《星槎勝覽》中有關于“吉里地悶”的記述。“吉里地悶”指今帝汶。

    16世紀-葡萄牙殖民者入侵東帝汶。

    1613年-荷蘭勢力侵入并排擠葡勢力至東部地區(qū)。

    1859年-葡、荷簽訂條約,重新瓜分帝汶島。帝汶島東部及歐庫西歸葡,西部并入荷屬東印度(今印尼)。

    1942年-日本占領東帝汶,戰(zhàn)后葡恢復對東帝汶的殖民統(tǒng)治。

    1951年-名義上改為葡海外省。

    1960年-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宣布東帝汶島及附屬地為葡萄牙管理的領土。

    1975年-爆發(fā)獨立革命,成立東帝汶人民共和國。

    1976年-印尼入侵東帝汶,開始長期的非法占領。

    1999年-東帝汶公投獨立成功,在正式實施前由聯(lián)合國托管達兩年。

    2002年5月20日-正式恢復獨立,國名為東帝汶民主共和國。

    政治局勢

    東帝汶獨立以來,局勢總體穩(wěn)定。東政府加強行政、司法和警務建設,致力于推進經濟重建和社會發(fā)展。2004年,東頒布了政黨法,一批涉及行政、司法、商業(yè)、投資的法案提交議會討論;地方政權建設基本完成,政府管理深入到基層。

    但東經濟基礎薄弱,政府缺乏執(zhí)政經驗,失業(yè)和貧困問題較為突出,民眾不滿情緒時有浮現(xiàn)。2006年初以來,600名被開除士兵鬧事,引發(fā)大規(guī)模社會騷亂,30多人死亡,60多人受傷,20多萬人逃亡。6月27日,東總理阿爾卡蒂里辭職,獨立人士、前國務兼外長與合作部長(外長)、前國防部長奧爾塔接任政府總理。新政府于2006年7月14日成立,任期至2007年大選前。

    憲法

    2002年3月22日,東帝汶制憲議會通過并頒布《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是享有主權、獨立、統(tǒng)一的民主法治國家,總統(tǒng)、國民議會、政府和法院是國家權力機構??偨y(tǒng)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最高統(tǒng)帥,由全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5年,僅可連任一屆。

    議會

    稱國民議會,實行一院制。代表全體公民行使制定法律、監(jiān)督政府和政治決策權,最少由52名、最多由65名議員組成,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每屆任期5年。

    本屆國民議會系東帝汶首屆國民議會,由原制憲議會于2002年5月20日憲法生效時自動過渡而成。作為特例,本屆議會共有議員88人。其中革陣55人,民主黨7人,社會民主黨、帝汶社會民主協(xié)會各6人,民盟黨、民族黨、英雄協(xié)會、人民黨、基民黨各2人,社會黨、自由黨、帝汶基民黨、歐庫西地區(qū)獨立人士萊蘭各1人。議長古特雷斯·盧奧洛(FranciscoGuterresLUOLO),副議長雅各布·費爾南德斯(JacobFernandes,革陣)和弗朗西斯科·沙維爾·多·阿馬拉爾(FranciscoXavierdoAmaral,帝汶社會民主協(xié)會,原制憲議會副議長)。

    政府

    由總理、各部部長和國務秘書組成,向總統(tǒng)和國民議會負責。總理是政府首腦,由議會選舉中得票最多的政黨或占議會多數(shù)的政黨聯(lián)盟提名,總統(tǒng)任命。各部部長和國務秘書由總理提名,總統(tǒng)任命。

    現(xiàn)政府2006年6月成立。前國務兼外長與合作部長(外長)、前國防部長奧爾塔接任總理,革陣成員、原農業(yè)部長席爾瓦任第一副總理,原衛(wèi)生部長阿勞若任第二副總理,原駐美國大使兼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古特雷斯任外長。

    司法機構

    法院代表人民行使司法管轄權,職權獨立,只服從于憲法和法律。由最高法院和其它司法法院、行政、稅務和審計高等法院和初審行政法院、軍事法院組成。最高法院院長由總統(tǒng)任命,任期4年。上訴法院作為最高法院行使終審法院職權,上訴法院院長克勞迪奧·希門內斯(ClaudioXIMENES),2003年3月12日任命。

    總檢察院是檢察院最高機關,總檢察長由總統(tǒng)任命,任期4年,對總統(tǒng)負責,每年向國民議會報告工作?,F(xiàn)任總檢察長隆吉尼奧斯·蒙泰羅(LonguinhosMONTEIRO)。

    政黨

    2001年8月制憲會議選舉和2002年4月總統(tǒng)選舉確立了以革陣為主導、多黨并存的政黨格局。在本屆國民議會中擁有議席的政黨共12個,主要有:

    1、東帝汶獨立革命陣線(RevolutionaryFrontofIndependentEastTimor,簡稱革陣,葡萄牙文簡稱為FRETILIN),執(zhí)政黨,成立于1974年5月20日,黨員人數(shù)超過15萬。原名帝汶社會民主協(xié)會(ASDT),于1974年9月11日改現(xiàn)名。主張東帝汶獨立。1975年8月20日建立武裝東帝汶民族解放軍(FALINTIL),控制了東大部分地區(qū),并于1975年11月28日宣布成立東帝汶民主共和國。1975年12月印尼占領東帝汶后,部分革陣成員流亡海外,其余在國內堅持抵抗斗爭。1988年1月,東帝汶民族解放軍脫離革陣,成為非政黨的武裝力量。1999年東啟動獨立進程后,革陣重新整合,并提出恢復民主獨立、鞏固民族團結,建立多黨民主法治國家等主張,獲得廣泛支持。主席盧奧洛(LUOLO),總書記馬里·阿爾卡蒂里(MariALKATIRI)。

    2、民主黨(DemocraticParty,簡稱PD)成立于2001年6月10日。黨員多為青年學生和知識界人士。主張東帝汶在民主原則基礎上建立新的國家和公正自由的社會,并推行自由市場經濟。主席費爾南多·德·阿勞烏若(FernandodeARAUJO)。

    3、社會民主黨(SocialDemocratParty,簡稱社民黨PSD)成立于2000年9月20日。黨員8千。主張將東帝汶建為多黨民主、政教分離的法治國家,主張東帝汶獨立后優(yōu)先加入東盟和葡語國家共同體。主席馬里奧·維埃加斯·卡拉斯卡朗(MarioViegasCARRASCALAO)。

    4、帝汶社會民主協(xié)會(TimoreseSocialDemocraticAssociation,簡稱社民協(xié)會ASDT)成立于2001年5月20日。將民主、人權和經濟發(fā)展立為黨綱的三大支柱。主席弗朗西斯科·沙維埃爾·多·阿馬拉爾(FranciscoXavierdoAMARAL)。其它政黨有:帝汶英雄協(xié)會(AssociationofTimoreseHeroes,簡稱KOTA),基督教民主黨(ChristianDemocratParty,簡稱基民黨,PDC),自由黨(LiberalParty,簡稱PL),帝汶民族黨(TimoreseNationalistParty,簡稱PNT),帝汶人民黨(People'sPartyofTimor,簡稱PPT),帝汶社會黨(TheSocialistPartyofTimor,簡稱PST),帝汶基督教民主聯(lián)盟(ChristianDemocraticUnionofTimor,簡稱UDC/PDC),帝汶民主聯(lián)盟(TimoreseDemocraticUnion,簡稱UDT)。

    行政區(qū)劃

    東帝汶有十三個?。?/p>

    阿伊萊烏省(Aileu)

    阿伊納羅省(Ainaro)

    包考省(Baucau)

    博納羅省(Bobonaro)

    Cova-Lima

    帝利省(Dili)

    埃爾梅拉省(Ermera)

    勞滕省(Lautem)

    利基卡省(Liquica)

    馬納圖托省(Manatuto)

    馬努法伊省(Manufahi)

    歐庫西省(Oecussi-Ambeno)

    維韋克省(Viqueque)

    重要人物

    若澤·曼努埃爾·拉莫斯·奧爾塔

    若澤·曼努埃爾·拉莫斯·奧爾塔,現(xiàn)任總統(tǒng)。1949年12月26日出生于東帝汶首都帝力,母親是東帝汶人,父親是葡萄牙人。奧爾塔早年就讀于天主教教會學校。1969年,奧爾塔在東帝汶的電臺和電視臺做記者。當時的東帝汶還是葡萄牙殖民地。奧爾塔積極參與東帝汶獨立運動,1970年至1971年被葡萄牙當局流放到莫桑比克。

    1975年,葡萄牙政府允許東帝汶舉行公民投票,實行民族自決。主張獨立的東帝汶獨立革命陣線、主張同葡萄牙維持關系的民主聯(lián)盟,和主張同印尼合并的東帝汶人民民主協(xié)會三方之間因政見不同引發(fā)內戰(zhàn)。獨立革命陣線于1975年11月28日單方面宣布東帝汶獨立,成立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奧爾塔被任命為外交新聞部長。同年12月,印尼出兵東帝汶,并于1976年宣布東帝汶為印尼第27個省。

    就在印尼軍隊進入東帝汶的前幾天,奧爾塔離開東帝汶,到紐約聯(lián)合國總部。作為東帝汶的海外代表,年僅26歲的奧爾塔成為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發(fā)表演說的最年輕的政治家。在奧爾塔等人的努力下,聯(lián)合國通過了要求印尼從東帝汶撤軍、給予東帝汶人民自決權利的決議。1975年至1985年間,奧爾塔任東帝汶獨立革命陣線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并致力于推動一個旨在結束東帝汶戰(zhàn)亂的和平方案。

    1996年10月,奧爾塔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委員會這樣敘述他的獲獎理由:“奧爾塔是東帝汶獨立事業(yè)自1975年以來的國際發(fā)言人。最近他通過‘和解談判’為該地區(qū)制訂和平方案做出了重要貢獻。”

    1999年,東帝汶舉行關于獨立的全民公決,其中78.5%的投票者選擇脫離印尼獨立。2002年5月,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正式成立。奧爾塔成為這個新國家的外交與合作部長。在2006年3月東帝汶發(fā)生動亂之時,奧爾塔又臨危受命,出任政府總理。

    2007年5月9日舉行的東帝汶總統(tǒng)選舉第二輪投票中獲得壓倒性多數(shù)票,當選東帝汶獨立后的第二任總統(tǒng)。

    2007年5月20日東帝汶當選總統(tǒng)若澤·拉莫斯·奧爾塔宣誓就職。

    2008年2月11日,東帝汶軍方發(fā)言人稱,東帝汶叛軍于當日早晨對奧爾塔的總統(tǒng)官邸進行了襲擊,奧爾塔本人腹部中彈受重傷,目前奧爾塔正在接受手術。此外,東帝汶總理古斯芒也遭到了襲擊,但沒有受傷。

    夏納納·古斯芒

    夏納納·古斯芒(XananaGusmao):總理,獨立英雄。1946年6月20日生于東帝汶馬納圖托。早年就讀于天主教教會中學。1974年加入革陣。1981年3月當選革陣主席和東帝汶民族解放軍總司令。1992年11月20日被印尼逮捕并判終身監(jiān)禁,后改為20年徒刑。1998年4月在獄中再次當選抵委主席。1999年9月7日獲印尼總統(tǒng)特赦返回東帝汶。2000年1月當選東帝汶全國委員會主席,2001年3月辭職。2002年4月當選東帝汶獨立后首任總統(tǒng),5月20日宣誓就職。主張民族和解,被譽為東帝汶的“曼德拉”。2003年6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其菲利克斯·烏弗埃—博瓦尼和平獎。2000年1月以東獨立運動領導人身份訪華。夫人科斯蒂·古斯芒(KIRSTYGusmao),有二子。

    古特雷斯·盧奧洛

    古特雷斯·盧奧洛(GuterresLu-Olo):國民議會議長,革陣主席。1954年9月7日生于維凱克地區(qū)的奧蘇(Ossu)縣,早年在帝力就學。1975年加入革陣。1977年成為革陣中層干部。1991年任革陣領導委員會副秘書長。1997年任秘書長。1998年當選為革陣武裝斗爭抵抗委員會總協(xié)調人,并任帝汶抵抗全國委員會內政戰(zhàn)線書記和政治軍事委員會成員。2001年7月當選革陣主席,9月當選制憲議會議長,主持東首部憲法起草工作。2002年5月20日起任國民議會議長。2004年9月訪華并出席亞洲政黨國際會議。

    拉莫斯·奧爾塔

    拉莫斯·奧爾塔(Ramos-Horta):政府總理。1949年12月26日生于帝力,父親是葡萄牙人,母親是東帝汶人。早年就讀于天主教教會學校。曾當過記者,積極參與東帝汶獨立運動。1970至1971年流亡莫桑比克。1975年東帝汶宣布獨立后任外交新聞部長。印尼占領東帝汶后逃亡海外。1975年至1985年間任東帝汶革命陣線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1998年4月當選帝汶抵抗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并擔任夏納納的個人代表。2000年10月起任東帝汶行政過渡內閣外交與合作部長。2002年5月20日任現(xiàn)職。長期在海外從事東獨立運動。1996年12月獲諾貝爾和平獎,1998年獲葡萄牙政府最高獎-“自由命令獎”。2000年隨夏納納訪華,2002年12月、2004年12月兩次訪華。2007年5月卸任,并被任命為總理。

    經濟資源

    經濟處于重建階段。1999年脫離印尼以來,經濟主要依靠外國援助和國際機構拉動當?shù)叵M,2001年GDP增長18%,達3.87億美元。但隨著國際職員大批撤離,服務業(yè)急劇萎縮,加上旱澇災害造成農業(yè)歉收,經濟增長大幅滑坡,2003年、2004年GDP分別為3.41和3.53億美元。

    2005年,東石油收入有較快增長,農業(yè)收成較好,但國內消費市場仍處于蕭條之中,非石油業(yè)增長緩慢。2005年非石油領域國內生產總值3.499億美元,增長2.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64美元。2006年因發(fā)生社會騷亂,東經濟受到嚴重影響。據(j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算,2006年東經濟將出現(xiàn)1.6%的負增長,通貨膨脹率由05年的0.9%上升至5.7%。

    為擴大油氣收入,東2005年7月設立石油基金,至2006年底已達10億美元。

    東通用美元,發(fā)行有與美元等值的本國硬幣。(資料來源:200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tǒng)計報告和2006年世界銀行統(tǒng)計資料)

    資源

    主要礦藏有金、錳、鉻、錫、銅等,帝汶海有儲量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帝汶海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

    工業(yè)

    2003年工業(yè)產值7435萬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21.8%。以印刷、肥皂、手帕、紡織業(yè)為主。

    礦業(yè)

    以石油、天然氣為主。2004財政年度油氣收入4100萬美元,2005年油氣收入2.65億美元。

    農業(yè)

    農業(yè)人口占總人口90%,農業(yè)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6%。主要農產品有玉米、稻谷、薯類等。糧食不能自給。經濟作物有咖啡、橡膠、椰子等,咖啡是主要出口產品。2005年農、林、漁業(yè)產值1.113億美元。農業(yè)是其經濟支柱。農業(yè)在經濟中占重要地位,許多地區(qū)的居民基本上還處于自然經濟狀態(tài)中。主產玉米、稻谷、薯類等。經濟作物有咖啡、橡膠、可可和椰子等。飼養(yǎng)馬、牛、羊等牲畜,帝汶種小馬頗有名氣。工業(yè)基礎薄弱,僅帝力及附近有小型的加工業(yè)。主要出口咖啡、椰子、紫檀木、橡膠;主要進口食品、紡織品、車輛及其它工業(yè)品。交通不發(fā)達,有2000多千米的土公路,僅旱季能通行。帝力是唯一深水港,近郊有兩個小機場,包考鎮(zhèn)有一個國際機場。

    旅游業(yè)

    多山、湖、泉、海灘,具有一定旅游潛力,但旅游資源尚待開發(fā)。除帝力外,其它地區(qū)幾無旅館,國際航班很少。1989至1995年,每年赴東旅游的外國游客約1500人。

    氣候

    高溫多雨,無寒暑季節(jié)變化。

    交通運輸

    基礎設施差,交通不便。公路總長3800公里,許多道路只能在旱季通車。帝力港為深水港,另有COM海港、HERA漁港等。帝力機場為東唯一國際機場,另有3個一級機場、5個二級機場。

    財政金融

    2006/2007財政年度總預算為3.15億美元。截至2004年底,商業(yè)銀行存款達8400萬美元?,F(xiàn)有葡萄牙國民海外銀行(BNU)、澳新銀行(ANZ)、印尼曼迪利銀行(Mandiri)等外資銀行。

    對外貿易

    積極發(fā)展外貿,努力擴大出口。主要出口產品為咖啡、檀香木、橡膠和椰子等經濟作物,其中咖啡約占總出口額的90%。2005年貨物貿易進口1.02億美元,減少10.46%;出口809.3萬美元,增長16%。印尼是東最大進口國,占進口總額47%;美國是東最大出口國,占出口總額49%。

    外國資本

    投資環(huán)境有所改善,外資投入增加。截止2007年2月,共吸引外資1.63億美元。

    外國援助

    1999年底,世行首次召開東帝汶捐助國會議(2003年6月改名為"東帝汶與發(fā)展伙伴會議"),此后會議每半年召開一次,討論東財政預算和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并設立兩個基金,即由聯(lián)合國經管的統(tǒng)一信托基金(CFET)和世行經管的東帝汶信托基金(TFET),作為對東捐助渠道。截至2005年4月,美國承諾對東援助約1億美元,約70%已落實。日本約2億美元,已基本執(zhí)行完畢,2005年財政年度將再向東提供2000萬美元援助。歐盟共承諾約7億歐元,其中6億已撥付。亞洲開發(fā)銀行已提供930萬美元援助。澳大利亞每年提供約4000萬澳元,葡萄牙每年提供約2000萬美元。

    人民生活

    2002年被聯(lián)合國列為全球最不發(fā)達國家之一。全國有4座醫(yī)院,縣一級設有衛(wèi)生中心,僅能向60%有人口提供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生育率7.8%,為世界最高。平均預期壽命55.5歲,50%的兒童營養(yǎng)不良,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8%。全國41%居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2/3人口無飲用水。全國失業(yè)率8.5%,城市失業(yè)率為40%。

    2005年人口增長5.4%,高于經濟增速,導致貧困和失業(yè)加劇。2006年因爆發(fā)社會騷亂,難民人數(shù)激增。截至2006年底,難民總數(shù)約2.3萬,主要集中在首都帝力市。

    文化教育

    教育機構

    共有小學700所,初中100所,科技院校10所。東帝汶國立大學于2000年11月重新開辦,在校生500人。全國文盲率約48%,其中農村文盲率達80%左右,入學律66%。

    新聞出版

    主要報紙有:《帝汶郵報》(TimorPost),2002年11月8日創(chuàng)辦的葡萄牙語報,日發(fā)行量約2000份?!稏|帝汶之聲》(SuaraTimorLorosae),德頓語、印尼語和葡語報,日發(fā)行量約2000份。尚未成立通訊社,主要葡語新聞來源于葡萄牙盧薩社(LUSA,又名葡通社)。

    電臺和電視臺有

    東帝汶國家電臺(RNTL),節(jié)目覆蓋率90%,用葡語和德頓語播出;東帝汶電視臺(TVTL),節(jié)目覆蓋率30%,用葡語和德頓語播出;東帝汶民族解放軍電臺--希望之聲(RADIOFALINTIL-VOZDAESPERANCA),用德頓語和葡語廣播。

    外交情況

    對外關系

    奉行務實平衡、睦鄰友好的外交政策。首先重視聯(lián)合國等國際組織的作用,其次重視發(fā)展與印尼、葡萄牙、澳大利亞、美國以及亞洲國家的關系,廣泛尋求國際援助。截止2006年2月已與100多個國家建交,包括中國在內的15個國家在帝力設立了大使館(或代表處),并派遣了常駐大使或代表。阿根廷等30多個國家向東派駐了非常任大使或代表。東在中國、葡萄牙、馬來西亞、印尼、澳大利亞(兼駐新西蘭)、美國、比利時和莫桑比克等國建立了大使館,在紐約設立了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處(常駐代表兼駐美大使),向布魯塞爾派出了常駐歐盟代表(兼駐比利時大使),在悉尼設立了總領館,在印尼巴厘島和古邦設立了領事館。

    同國際組織關系

    重視同聯(lián)合國等國際組織關系。截至2005年7月已加入22個國際組織,其中2002年8月加入葡語國家共同體(第8個成員國),9月27日加入聯(lián)合國(第191個會員國)及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聯(lián)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聯(lián)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聯(lián)合國婦女發(fā)展基金會、聯(lián)合國人口基金、世界糧食計劃署、世界衛(wèi)生組織,同年還加入了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洲開發(fā)銀行、國際刑事法院、國際刑事警察組織;有17個國際組織在帝力設立了辦事處。3月,夏納納總統(tǒng)參加在日內瓦舉行的聯(lián)合國第60屆人權會議。4月,東政府與世界銀行在帝力舉辦“東帝汶與發(fā)展伙伴會議”。9月,東總理奧爾塔與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UNDP)代表簽署了由UNDP向東提供2007年總統(tǒng)和議會大選技術和后勤支助的協(xié)議。

    同中國的關系

    2002年5月20日建交,時任外長唐家璇率中國政府代表團出席東帝汶獨立慶典,并與奧爾塔外長簽署兩國建交聯(lián)合公報。2006年兩國關系進展順利。1月,東農業(yè)、林業(yè)和漁業(yè)部長埃斯塔尼斯勞·席爾瓦來京出席由中國政府、世界銀行和歐盟共同舉辦的禽流感防控國際籌資大會。2月,東國防部長羅德里格斯訪華。3月,東衛(wèi)生部長阿勞若訪問澳門,希與澳門在傳染病監(jiān)控領域進行合作。4月,我新任駐東大使蘇建向夏納納總統(tǒng)遞交國書。9月,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第二屆部長機會議在澳門舉行,中東兩國政府簽署包括經濟技術合作協(xié)定在內的多項文件。

    中國駐東帝汶大使:蘇健

    東帝汶駐中國大使:布蘭科(OlimpioMariaAlvesGomesMirandaBRANCO)

    同美國的關系

    2002年5月20日建交。同年8月,兩國簽署關于美軍免于引渡到國際刑事法院進行審判的豁免協(xié)議以及美軍在東“軍事地位”協(xié)議。2006年,兩國關系進一步發(fā)展。1月,美眾議院民主援助002年7月建交,此前印尼總統(tǒng)梅加瓦蒂應邀出席了東帝汶獨立慶典。2006年兩國關系進一步改善。2月,夏納納總統(tǒng)在巴厘島與印尼總統(tǒng)蘇希洛會晤,就東向聯(lián)合國提交東人權調查報告事達成諒解。4月,東外長奧爾塔對印尼進行工作訪問,與蘇希洛、外長哈桑會晤并表示支持印尼成為2007/08年度聯(lián)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6月,蘇希洛總統(tǒng)與夏納納總統(tǒng)再次在巴厘島會晤。7月,奧爾塔再次訪問印尼,是其就任總理后的首次出訪。蘇希洛在會談后表示,將大力支持東帝汶加入東盟。12月,夏納納總統(tǒng)出訪印尼,并與蘇希洛等印尼領導人會面。

    兩國間遺留問題的解決取得積極進展。至2006年12月,東與印尼陸地邊境劃分基本完成,只有1%尚未確定。

    同印尼的關系

    2002年7月建交,此前印尼總統(tǒng)梅加瓦蒂應邀出席了東帝汶獨立慶典。2006年兩國關系進一步改善。2月,夏納納總統(tǒng)在巴厘島與印尼總統(tǒng)蘇希洛會晤,就東向聯(lián)合國提交東人權調查報告事達成諒解。4月,東外長奧爾塔對印尼進行工作訪問,與蘇希洛、外長哈桑會晤并表示支持印尼成為2007/08年度聯(lián)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6月,蘇希洛總統(tǒng)與夏納納總統(tǒng)再次在巴厘島會晤。7月,奧爾塔再次訪問印尼,是其就任總理后的首次出訪。蘇希洛在會談后表示,將大力支持東帝汶加入東盟。12月,夏納納總統(tǒng)出訪印尼,并與蘇希洛等印尼領導人會面。

    兩國間遺留問題的解決取得積極進展。至2006年12月,東與印尼陸地邊境劃分基本完成,只有1%尚未確定。

    同澳大利亞的關系

    澳一直積極推進東獨立進程,東獨立運動組織曾長期在澳設有辦事處。據(jù)澳方2001年統(tǒng)計,出生在澳的東帝汶人有9386名,在澳居住的有15375名。2002年5月20日兩國建交。

    2006年雙邊關系發(fā)展迅速。1月,澳東政府簽署《帝汶海協(xié)定》,就帝汶海油氣資源收益分配達成一致。2月,兩國政府完成在聯(lián)合石油開發(fā)區(qū)實施的新石油開采條例和石油產量分配合同的程序。5月,澳外長唐納短暫訪東,與東總統(tǒng)、總理和外長會晤,雙方就解決東危機、派遣國際警察部隊來東維和進行討論。6月,澳總理霍華德對東進行訪問,成為東新政府成立后首位訪東外國政要。9月,澳東簽署《聯(lián)合國石油開發(fā)區(qū)安全問題備忘錄》,以保護聯(lián)合石油開發(fā)區(qū)內石油生產設施。10月,東總理奧爾塔赴澳訪問。12月,東總統(tǒng)夏納納訪澳。

    同葡語國家的關系

    東帝汶將自身定位為地處亞洲的葡語國家,同葡語國家共同體及其成員國關系是東外交重點之一。與原宗主國葡萄牙關系密切,2002年5月20日建交。2006年兩國關系發(fā)展順利。2月,東總理阿爾卡蒂里對葡萄牙進行工作訪問。同月,應夏納納總統(tǒng)邀請,葡萄牙總統(tǒng)桑帕約訪問東帝汶。3月,夏納納總統(tǒng)前往葡萄牙出席葡總統(tǒng)席爾瓦的就職典禮。同月,葡勞工部長席爾瓦訪東。9月,葡內政部長科斯塔訪東。12月,葡萄牙議會代表團訪東。

    2006年東與其他葡語國家關系也有一定發(fā)展。4月,東議會代表團赴安哥拉參加的五屆葡語國家議會論壇。7日本是東帝汶主要捐助國之一,1999年以來向東提供援助達2.2億美元。2006年兩國關系進一步發(fā)展。3月,東總理阿爾卡蒂里訪問日本,重申支持日本成為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9月,東帝汶首任駐日本大使就職。

    同東盟國家關系

    已與東盟10國建交。2006年雙方關系進一步密切。2006年4月,東外長奧爾塔對菲律賓進行工作訪問,參加反恐專家會議并發(fā)表主旨演講。7月,東總理奧爾塔前往馬來西亞出席東盟會議,正式提交東加入東盟的申請。8月,東總理奧爾塔赴雅加達參加東盟百名領導人論壇。9月,東與緬甸正式建立外交關系。12月,東政府與泰國KYTBW公司簽署一項利用生物氣化發(fā)電的合資協(xié)議,總額達8000萬美元,是外國公司在石油領域之外在東投資的最大項目。

    同歐盟及歐洲國家的關系2006年1月,瑞典議會文化事務委員會代表團訪東。9月,東總理奧爾塔訪問挪威,與挪威總理及外長等會晤。10月,東總理奧爾塔訪問梵蒂岡。11月,歐洲議會代表團訪東。

    同日本的關系

    日本是東帝汶主要捐助國之一,1999年以來向東提供援助達2.2億美元。2006年兩國關系進一步發(fā)展。3月,東總理阿爾卡蒂里訪問日本,重申支持日本成為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9月,東帝汶首任駐日本大使就職。

    同其他國家的關系

    2006年8月,東時任總理奧爾塔訪問科威特。

    最新新聞

    2008年3月,大約600名士兵因抗議服役條件惡劣而被東帝汶軍方遣散。4月底,這些被遣散的士兵在首都帝力發(fā)動騷亂,隨后東帝汶局勢逐步惡化。澳大利亞、葡萄牙、新西蘭和馬來西亞先后接受東帝汶政府的請求,派出部隊協(xié)助東帝汶政府恢復社會秩序。

    東帝汶議會于6月5日召開騷亂發(fā)生后的首次會議,要求反政府武裝在48小時內上繳所有槍支。東帝汶外交和國際合作部長兼國防部長拉莫斯·奧爾塔也在積極爭取與反政府武裝領導人舉行會談。他近日連續(xù)會晤了數(shù)名被遣散的軍官,并計劃在今后一兩天內會晤反政府武裝領導人阿爾弗雷多·雷納多,但他并沒有對反政府武裝提出限時繳械的要求。

    《雅加達郵報》網站6日還援引東帝汶政府發(fā)表的一份聲明說,東帝汶總理阿爾卡蒂里當天召見了印尼駐東帝汶大使,就一些媒體的報道做出澄清,否認自己曾說過印尼涉嫌卷入東帝汶騷亂之類的話。

    據(jù)印尼媒體報道,阿爾卡蒂里此前在帝力發(fā)表講話時,曾暗示親印尼軍人與當?shù)仳}亂有牽連。印尼總統(tǒng)蘇西洛5日否認了這一說法,并認為阿爾卡蒂里的講話違背了兩國加強友好與合作關系的意愿和精神。

    重要城市

    帝力

    帝力是東帝汶的首都,位于帝汶島的北岸,是小巽他群島中最繁盛的城市。帝力是東帝汶的主要港口和商業(yè)中心,其機場同時為民航及軍方所用。

    帝力于1520年由葡萄牙人殖民開拓,并于1596年成為葡屬帝汶的首府。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被日本占領。日本戰(zhàn)敗投降后重歸葡萄牙管治。東帝汶于1975年從葡萄牙獨立,帝力升格成為首都。及至1976年7月被印尼吞并,東帝汶降為省級,帝力也降格成為東帝汶省的首府。

    在東帝汶尋求獨立期間,獨立武裝組織與印尼軍隊不斷爆發(fā)游擊戰(zhàn),有數(shù)千市民被殺。直到1999年,東帝汶成功爭取自治,被受到聯(lián)合國監(jiān)管。到2002年5月20日,東帝汶重新獨立,帝力再次恢復成為一國之都。

    軍事國防

    東帝汶國防軍2001年2月成立,原為東帝汶民族解放軍,司令部位于帝力市??偹玖钏鯛?middot;馬坦·魯瓦克準將(TaurMatanRUAK)。2005財年東國防預算約600萬美元。東警察部隊截至2004年底已完成部署約3000人。

    東帝汶獨立過渡期間,由聯(lián)合國維和部隊擔負防務工作,總軍力最多時達8950人。東帝汶建國后,防務工作逐步向東國防軍轉移,聯(lián)合國維和部隊人數(shù)一度削減。2006年4月,600名印尼國防軍因待遇不滿,舉行抗議示威而被開除。此事引發(fā)東社會大規(guī)模騷亂,軍警系統(tǒng)全部陷于癱瘓。國際維和部隊進駐后,東政府開始重建軍隊和警察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