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軸線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北京中軸線是指明清北京城的中軸線,北京的城市規(guī)劃具有以宮城為中心左右對稱的特點,很多建筑都建筑在對稱軸上,稱為中軸線。北京的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直線距離長約7.8公里。 

     

    北京中軸線是在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開始營造大都時確定的,至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拓展京師外城后定型,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北京中軸線從永定門到鐘鼓樓,全長7.8公里是北京的中心標(biāo)志,也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長的城市中軸線。


    北京比較明確的中軸線起于金代,一條御道貫穿外城的豐宜門、皇城的宣陽門和宮城的應(yīng)天門。元代,中軸線正式形成,位置在今舊鼓樓大街的中心線及其向南的延伸線,越過太液池東岸的宮城中央,直抵外城正中麗正門。到了明代,統(tǒng)治者將北京中軸線向東移動了150米,最終形成現(xiàn)在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