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古籍
  • 翰林要訣

    作者: 陳繹曾
    陳繹曾,元代元統(tǒng)至元年間書法家。字伯敷,處州(今屬浙江)人。[此從《元史》說,《元詩選》作歸安(今屬浙江)人。]舉進士,官至國子助教??诔远舢惓#T經(jīng)注疏,多能成誦,文辭汪洋浩博,與陳旅齊名。又善真草篆書,著有《文說》、《文筌》、《行文小譜》。《翰林要訣》一卷,分十二章:一執(zhí)筆法,二血法,三骨法,四筋法,五肉法,六平法,七直法,八圓法,九方法,十分布法,十一變法,十二法書。各法中俱立種種名目,有本于前人者,有其自創(chuàng)者。前人論書頗以此書為重,也有以為此書涉于繁瑣,徒令學者目眩神昏不知所主。姑備一說,未可墨守。


    第一 執(zhí)筆法

    擫 大指骨下節(jié)下端用力,砍直如提千鈞。
    捺 食推著中節(jié)旁。此上二指主力。
    鉤 中指著指尖鉤筆下。
    揭 名指著指外爪肉際揭筆上。
    抵 名指揭筆,中指抵住。
    拒 中指鉤筆,名指拒定。此上二指主轉(zhuǎn)運。
    導 小指引名指過右。
    送 小指送名指過左。此上一指主來往。右名撥鐙法,撥者筆管著中指名指尖,圓活易轉(zhuǎn)動也。鐙即馬鐙,筆管直則虎口間如馬鐙也。足踏馬鐙淺,則易出入;手執(zhí)筆管淺,則易轉(zhuǎn)動也。

    右指法。枕腕 以左手枕右手腕。
    提腕 肘著案而虛提手腕。
    懸腕 懸著空中最有力。今代惟鮮于郎中善懸腕書,余問之,瞑目伸臂曰:膽、膽、膽。

    右腕法。大凡學書,指欲實,掌欲虛,管欲直,心欲圓。右手法。

    撮管 以撥橙指法撮管頭,大字草書宜用之,書壁尤佳。
    鏃(扌部,同促)管 以大指小指倒垂執(zhí)管,促三指攢之,就地書大幅屏障。
    捻管 大指與中三指捻管頭書之,側(cè)立案左,書長幅釣字。
    握管 四指中節(jié)握管,沈著有力,書誥勅牓疏。

    右變法。第二 血法

    蹲 七分三折,管直心圓。
    駐 七分力到水聚。
    提 三分大指下節(jié)骨竦水下。
    捺 九分力滿。
    過 十分疾過。
    衄 三分三搖筆殺力。

    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筆尖受水,一點已枯矣。水墨皆藏于副毫之內(nèi),蹲之則水下,駐之則水聚,提之則水皆入紙矣。捺以勻之,槍以殺之、補之,衄以圓之。過貴乎疾,如飛鳥驚蛇,力到自然,不可少凝滯,仍不得重改。搶 各有分數(shù),圓蹲直搶,偏蹲側(cè)搶,出鋒空搶。第三 骨法

    提 竦大指下節(jié)骨下端,提尾駐飛。
    縱 和大指下節(jié)骨下臼,蹲首駐捺衄過。

    字無骨,為字之骨者,大指下節(jié)骨是也。提之則字中骨健矣,縱之則字中骨有轉(zhuǎn)軸而活絡矣。提者大指下節(jié)骨下端小竦動也,縱者骨下節(jié)轉(zhuǎn)軸中筋絡稍和緩也。

    第四 筋法

    藏 首尾蹲搶。解“藏”“度”二字,則無死筆,活處在筋也。
    度 中間空中飛度。

    字之筋,筆鋒是也。斷處藏之,連處度之。藏者首尾蹲搶是也,度者空中打勢,飛度筆意也。右字法。一畫亦要藏、度,不專是斷處,連處。中指下貫上,左貫右’筆中柔。
    名指上貫下’右貫左,筆中韌。

    右指法。

    第五 肉法捺滿。
    提飛。

    字之肉,筆毫是也。疏處捺滿,密處提飛;平處捺滿,險處提飛,捺滿即肥,提飛則肥者毫端分數(shù)足也,瘦者毫端分數(shù)省也。右字法。

    筆 字一寸,蹲七厘,提五厘,捺九厘,畫一分。以是為率,清勁遞減三厘。初學提活、蹲輕則肉圓,老成提緊、蹲重則肉赲趑。如萬歲枯藤赲\趑電信筆互M5—力出字斗K此塢

    紙 強弱有分數(shù)’筆力臨時斟酌之。水太質(zhì)則肉散’太燥則肉枯。干研墨則濕點筆’濕研墨則干點筆。墨太濃則肉滯’太淡則肉薄。粗即多累’積則不勻。

    磨墨之法’重按輕推’遠行近衍。

    硯 池寬面細,每夕一洗’則水墨調(diào)勻,血肉得所。隕石惟取細澗停水’酞石惟取續(xù)澀么墨弟之邦關寶寶,

    凡磨墨不得用硯池水’令墨滯筆泣’須以水滴汲新水臨時斟酌之。凡書不得自磨墨’令手顫、筋骨大強’是大忌也。

    初學須用佳紙今后不怯’須用惡筆今后不擇筆。

    有用筆分數(shù)’通論紙、墨、硯等。
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