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xué)古籍
  • 題跋176則

    作者: 蘇軾
    一、跋退之送李愿序
    [原文]:
    歐陽文忠⑴公嘗謂晉無文章,唯陶淵明⑵歸去來⑶一篇而已,余亦以為唐無文章,唯韓退之⑷送李愿歸谷序⑸一篇而已,平生愿效此作一篇,每執(zhí)筆輒罷,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獨步。
    [注釋]:
    ⑴歐陽文忠:歐陽修,謚文忠,宋代歷史學(xué)家、詞人,有《五代史》、《歐陽文忠公文集》。
    ⑵陶淵明:陶潛,字淵明,東晉文學(xué)家、著名詩人,有《陶淵明集》。
    ⑶歸去來:《歸去來兮辭》,陶淵明的著名文章,有“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的句子,抒寫政治失意,歸依自然的情懷。
    ⑷韓退之:韓愈,字退之,唐代古文運動的領(lǐng)袖,唐宋八大家之首。有《原道》、《師說》等名篇及詩歌傳世,其文汪洋恣肆,雄奇角出,但詩不如文。
    ⑸送李愿歸谷序:即《送李愿歸盤谷序》,韓愈的朋友李愿歸依賴山林時,韓贈給他的一篇文章。
    [解說]:
    東坡為文章大家,平生最佩服韓退之,自謂文章與退之在伯仲之間,故有此論,其自負若是。今觀其文,較退之有過之而無不及,且詩、文、字、畫無不精通,千古一人而已。二、書淵明孟府君傳后
    [原文]:
    陶淵明,孟嘉⑴外孫,作嘉傳云,或問:“聽妓,絲不如竹,竹亦不如肉,何也?曰:漸近自然?!倍駮x書乃云:漸近使
    之然。則是閭里少年鄙語,雖至細事,然足見許敬宗⑵等為人。
    [注釋]:
    ⑴孟嘉:
    ⑵許敬宗:
    [解說]:
    東坡此文,對美感與快感作了劃分。肉感是快感的一種,但不是美感。肉感是從實用意義上說的,美感則是從精神角度說的。東坡之意,崇美感而貶快感,立場鮮明。同時他還指出,由竹而肉,不是漸近藝術(shù)的自然,而是漸近原初的自然-天然。三、書淵明歸去來序
    俗傳書生入官庫,見錢不識,或怪而問之,生曰:“固知其為錢,但怪其不在紙里中耳?!庇枧甲x淵明歸去來辭云:“幼稚盈室,瓶無儲粟?!蹦酥讉餍哦姓?,使瓶有儲粟,亦甚澈矣!此翁平生只于瓶中見粟也耶?馬后宮人,見大練反以為異物,晉惠帝問饑民何不食肉糜,細思之皆一理也。聊為好事者一笑。

    四、跋嵇叔夜養(yǎng)生論后
    東坡居士以桑榆之末景,憂患之余生,而后學(xué)道,雖為達者所笑,然猶賢乎已也,以嵇叔夜養(yǎng)生論,頗中余病,故手寫數(shù)本,其一贈羅浮鄧道士。

    五、記徐陵語
    徐陵多忘,每不識人,人人以此咎之。曰:“公自難記,若劉曹沈謝輩,雖暗中摸索,亦合認得。”誠哉是言!六、書子由超然臺賦后
    子由之文,詞精理確有不及吾,而體氣高妙,吾所不及,雖各欲以此自勉,而天資所短,終莫能脫,至于此文,則精確高妙,殆兩得之,尤為可貴也。

    七、書與可超然臺賦后
    余友文與可,非今世之人也,古之人也。其文非今之文也,古之文也。其為超然辭,意思蕭散,不復(fù)與外物相干,其遠游大人之流乎?八、書拉雜變
    司馬長卿作大人賦,武帝覽之,飄飄然有凌云之氣。近時學(xué)者作拉雜變,便自謂長卿,長卿固不汝嗔,但恐覽者,渴睡落床,難以凌云耳!

    九、記導(dǎo)引家語
    導(dǎo)引家云:“心不離田,手不離宅。”此云極有理,又云:“真人之心,如珠在淵;眾人之心,如瓢在水。”此善喻者。十、跋子由棲賢堂記后
    子由作棲賢堂記,讀之便如在堂中,見水石陰森,草木膠轕,仆當(dāng)為書之,刻石堂上,且欲與廬山結(jié)緣。他日入山,不為生客也。

    十一、自評文
    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當(dāng)行,常止于不可止,如是而已矣。其它雖吾亦不能知也。

    十二、跋子由老子解后
    昨日子由寄老子新解,讀之不盡卷,廢卷而嘆,使戰(zhàn)國時有此書,則無商鞅、韓非;使?jié)h初有此書,則孔老為一;晉宋間有此書,則佛老不為二,不意老年見此奇特。

    十三、書贈邵道士
    身如芭蕉,心如蓮花,百節(jié)疏通,萬竅玲瓏,來時一,去時八萬四千,此意出楞嚴(yán),世未有知之者也,元符三年九月二十日書贈都嶠邵道士。十四、跋石鐘山記后
    錢塘東南,皆有水樂洞,泉流空巖中,皆自然宮商,又自靈隱下天竺,而上至上天竺,溪行兩山間,巨石磊磊如牛羊,其聲如礱然,真若鐘聲,乃知莊生所謂天籟者,蓋無所不在也。建中靖國元年正月三日,自海南還過南安,司法掾吳君示舊所作石鐘山記,復(fù)書其末。

    十五、書孟東野序
    元豐四年與馬夢得飲酒黃州東禪,醉后頌東野詩云:我亦不笑原憲貧。不覺失笑!東野何緣笑得元憲?遂書以贈夢得,只夢得亦未必笑得東野也。

    十六、題孟郊詩
    孟東野聞角詩云:似開孤月口,能說落星心。今夜聞崔誠老彈曉角,始覺此詩之妙。

    十七、記永叔評孟郊詩
    永叔嘗云:“孟東野詩,‘鬢邊雖有絲,不堪織寒衣,’就使堪織,不得多少。”

    十八、書淵明羲農(nóng)去我久詩
    余聞江州東林寺,有陶淵明詩集,方欲遣人求之,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遺余,字大紙厚,甚可喜也,每體中不佳,輒取讀,不過一篇,唯恐讀盡后,無以自遣耳。

    十九、題淵明詩一作懷古田舍詩
    陶靖節(jié)云:平疇交遠風(fēng),良苗亦懷新。非古之偶耕植杖者,不能道此語,非余之世農(nóng),亦不能識此語之妙也。

    二十、題淵明詠二疏詩
    此淵明詠二疏也,淵明未嘗出,二疏出而知返,其志一也,,或以謂既出而返,如從病得愈,其味勝于初不病,此或者顛倒見耳。


    二十一、題溫庭筠湖陰曲后
    原豐五年,軾謫居黃州,蕪湖東承天院僧蘊相,因通直郎劉君誼,以書靖于軾,愿書此詞而刻于石以為湖陰故事,而鄂州太守陳君瀚,為致其書,且助之請。七年六月二十三日舟過蕪湖,乃書以遺湘,使刻之,汝州團練副使員外蜀蘇軾書。

    二十二、書李白集
    今太白集中,有歸來乎,笑矣乎,及贈懷素草書數(shù)詩,決非太白所作,蓋唐末五代間,貫修齊巳輩詩也。余舊在富陽,見國清院太白詩九近,過澎澤唐興院,又見太白詩,亦非是。良由太白豪俊,語不甚釋,集中往往有臨時卒然之句,故使妄庸敢爾。若杜子美世,豈復(fù)有偽撰者耶?二十三、書退之詩
    韓退之游青龍寺詩,終篇言赤色,莫曉其故,嘗見小說,鄭虞寓青龍寺,貧無紙,取柿葉學(xué)書,九月柿葉赤而實紅,退之詩乃謂此也。

    二十四、記退之拋青春句
    韓退之詩曰:百年未滿不得死,且可勤買拋青春。國史補云:酒有郢之富春,烏程之若下春,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洞春,劍南之燒春,杜子美亦云:聞道云安麴米春,才傾一盞便醺人。近世裴鉶作傳奇,記裴航事,亦有酒名松醪春,乃知唐人名酒多以春,則拋青春亦必酒名也。

    二十五、書子美云安詩
    “兩邊山木合,終日子規(guī)啼?!贝死隙旁瓢部h詩也。非親到其處,不知此詩之工。二十六、書子美黃四娘詩
    “黃四娘家花滿奚,千花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睎|坡云:此詩雖不甚佳,可以見子美清狂野逸之態(tài),故仆喜書之,昔齊魯有大臣,史失其名,黃四娘獨何人哉,而托此詩以不朽,可以使覽者一笑。二十七、書柳子厚詩
    仆自東武適文登,并海行數(shù)日,道旁諸峰,真若劍鋩,頌柳子厚詩,知海山多爾耶。子厚云:“海上尖峰若劍鋩,秋來處處割人腸,若為化作身千億,遍上鋒峰頭望故鄉(xiāng)。”
    又,柳子厚詩云:“雀鳴楚山靜?!庇衷疲骸半[憂倦永夜?!睎|坡曰:子厚此詩,遠出靈運上。
    又,詩須要有為而作,用事當(dāng)以故為新,以俗為雅,好奇務(wù)新,乃詩之病。柳子厚晚年詩極似陶淵明,知詩之病也。

    二十八、評韓柳詩
    柳子厚詩在陶淵明下韋蘇州上,退之豪放奇險則過之,而溫麗靖深則不及,所貴乎枯淡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邊皆枯淡,亦何足道?佛云:“如人食蜜,中邊皆甜?!比耸澄逦?,知其甘苦者皆是,能分別其中邊者,百無一二也。

    二十九、書常建詩
    常建云:“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睔W陽公極愛重,以為不可及,此語誠可人意,然于公何足道?豈非厭飫芻豢,反思螺蛤耶?

    三十、書薛能茶詩
    唐人煎茶用薑,故薛能詩云:“鹽損添常戒,薑宜著更誇?!睊嚧藙t又有用鹽者矣,近世有用二物者,輒大笑之,然茶之中等者,用薑煎信佳也,鹽則不可。

    三十一、書淵明酧劉柴桑詩
    自夏歷秋,毒熱七八日不解,炮灼理極,意謂不復(fù)有清涼時,今日忽凄風(fēng)微雨,遂御夾衣,顧念茲歲,屈指可盡,澎澤云:“今我不為樂,知有來歲否?”
    此言真可為惕然也。

    三十二、書唐太宗詩
    唐太宗作詩至多,亦有徐庾風(fēng)氣而世不傳,獨于初學(xué)記時時載之。

    三十三、自記吳興詩
    仆為吳興,有游飛英寺詩云:“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盆上不見日,草木自蒼然?!狈侵羺窃剑灰姶司耙?。

    三十四、題子明詩后并魯直跋吾兄子明舊能飲酒,酒至二十蕉葉,乃稍醉。與之同游者,眉之蟇頤山觀佚老道士,歌謳而飲,方是時,其毫氣逸韻,詎知田地之大,秋毫之小耶?不見十五年,乃以刑名改事,著聞于蜀,非復(fù)昔日之子明也,姪安節(jié)自蜀來云:子明飲酒不過三焦葉,吾少年望見酒盞而醉,今亦能三焦葉矣,然舊學(xué)消亡,夙心掃地,枵然為世之廢物矣!乃知二者有得必有喪,未有兩獲者也。
    老道士,蓋子瞻之從叔蘇慎言也,今年有孫汝楫登進士弟,東坡自云三焦葉,亦是醉中語,余與東坡飲一人家,不能一大觥,醉眠矣,魯直題。

    三十五、題王鞏六詩

    仆文章雖不逮馮衍,而慷慨大節(jié),乃不愧此翁,衍逢世祖英睿好士,而獨不遇流離擯逐,與仆相似,而衍妻悍妒甚,仆少此一事,故詩有勝敬通之句。

    三十六、書黃魯直詩后

    每見魯直詩文,未嘗不絕倒,然此卷語妙,殆非悠悠者所識,能絕倒者,已是可人。元祐元年八月二十二日與定國子由同觀。
    又,讀魯直到詩,如見魯仲連李太白,不敢復(fù)論鄙事,雖若不適用,不為無補于世也。

    三十七、記董傳善論詩

    故人董傳善論詩,予嘗云:杜子美詩不免有凡語,已知仙客意相親,更覺良工心獨苦,豈非凡語耶?傳笑曰:此句殆為君發(fā),凡人用意深處,人罕能識,此所以為獨苦,豈獨畫哉?

    三十八、書參寥論杜詩參寥子言老杜詩云:“楚江巫峽半云雨,清簟疏簾看弈棋。”此句可畫,但恐畫不就爾。仆言公禪人,亦復(fù)愛此綺語耶?寥云:“辟如不事口腹人,見江珧柱,豈免一朵頤哉?”

    三十九、記少游論詩

    秦少游言:“人才各有分限,杜子美詩冠古今,而無韻者殆不可讀,曾子固以文名天下,而有韻者輒不工,此未易以理推之也。”

    四十、題李伯祥詩

    昝山老道士李伯祥好為詩,詩格亦不甚高,往往作奇語,如夜過修竹寺,醉打老僧門之句,皆可愛也,余幼時嘗見余,嘆曰:“此郎君貴人也?!安恢浜我灾K氖?、記白鶴觀詩

    昔游忠州白鶴觀,壁上高絕處有小詩,不知何人題也,詩云:“仙人未必皆仙去,還在人間人不知,手把白髦從兩鹿,相逢聊問姓名誰?”

    四十二、題張子野詩集后

    張子野詩筆老妙,歌詞乃其余波耳。華州西溪云:“浮萍破處見山影,愁侶鰥魚知夜永,懶同蝴蝶為春忙。若此之類,皆可以追配古人,而世俗但稱其歌詞。昔周肪畫人物皆入神品,而世人但知有周肪士女,蓋所謂未見好德如好色者歟?元袥五年四月二十一日。

    四十三、記里舍聯(lián)句幼時里人程建用楊咨舍弟子由會學(xué)舍中,大雨聯(lián)句六言,程云:“庭松偃仰如醉?!睏罴丛疲骸跋挠昶鄾鏊魄铩!庇嘣疲骸坝锌透咭鲹肀恰!弊佑稍疲骸盁o人共喫饅頭?!弊越^倒。今四十余年矣。

    四十四、題梅圣俞詩后驛使前時走馬回,北人初識越人梅,清香莫把酴醚比,只欠溪頭月下杯。梅梅丈長身秀眉,大耳紅顏,飲酒過百盞,輒正坐高拱,此其醉也。吾雖后輩,猶及與之用旋,覽其親書詩,如見其抵掌談笑也。

    四十五、書曇秀詩
    予在廣陵,與晁無咎曇秀道人同舟。送客山光寺,客去,予醉臥舟中,曇秀作詩云,“扁舟乘興到山光,古寺臨流勝氣藏。慚愧南風(fēng)知我意,吹將草木作天香?!庇韬驮疲骸伴e里清游借隙光,醉時真境發(fā)天藏,夢回舍得吹來句,十里南風(fēng)草木香。“予昔對歐陽文忠公誦文與可詩云:“美人卻扇坐,羞落林下花?!惫疲骸按朔桥c可詩。世間元有此句,與可拾得耳。”后三年秀來惠州見余,偶記此事。

    四十六、書邁詩
    兒子邁幼時嘗作林禽詩云:“熟顆無風(fēng)時自脫,半腮迎日斗先紅?!庇诘容呏幸嗵栍兴贾抡?。僅已老,無他技,但亦時出新句也,嘗作酸棗尉,有詩云:“葉雖流水歸何處,牛帶寒鴉過別村?!币嗫上惨?。

    四十七、跋黔安居士漁父詞
    魯直作此詞,清新妍麗,問其得意處,自言以水光山色,替卻玉肌花兒,此乃真得漁父家風(fēng)也,然才出新婦磯,又入女兒浦,此漁父無,乃大瀾浪乎。

    四十八、書羅浮五色雀詩
    羅浮有五色雀,以絳羽為長,馀皆從之東西,俗云有貴人入山則出,余安道有詩云:“多謝珍禽不隨俗,謫官猶作貴人看?!庇噙^南華亦見之,海南人則謂之鳳凰。云久旱而見則雨,澇則反是,及誦儋耳,亦嘗集于城南所居,余今日游進士黎威家,又集庭下,鏘然和鳴,回翔久之,余舉酒屬之,汝若為余來者,當(dāng)再集也,已而果然。

    四十七、書摹本蘭亭后
    外寄所托,改作因寄,于今所欣,改作向之,豈不哀哉,改作痛哉,良可悲,改作悲夫,有感于斯文,改作斯文,凡涂兩字,改六字,注四字,曾不知老之將至,誤作僧,已為陳跡,誤作以,亦由今之視昔,誤作由。舊說此文字有重者,皆構(gòu)別體,而之字最多,今此之字頗有同者,又嘗見一本比此本微加楷,疑此起草也,然放曠自得不及此本遠矣,子由自河朔持歸,寶月大師唯簡請此本,令左綿僧意祖摹刻于石。治平四年九月十五日。

    四十八、題蘭亭記
    真本已入昭陵,世徒見此而已,然此本最善,日月愈遠,此本當(dāng)復(fù)缺壞,則后生所見,愈微愈疏矣。四十九、題逸少帖
    逸少為王述所困,自誓去官,超然于事物之外,嘗自言吾當(dāng)卒以樂死,然欲一游岷嶺。勤勤如此,而至死不果,乃知山水游放之樂,自是人生難必之事,況乎市朝眷戀之徒,而出山林獨往之言,故已疏矣。

    五十、題遺教經(jīng)
    仆嘗件歐陽文忠公云:“遺教經(jīng),非逸少筆?!币云溲杂^之,信若不妄,然自逸少在時,小兒亂真,自不解辯,況數(shù)百年后傳刻之余,而欲必其真?zhèn)坞y矣。顧筆畫靜穩(wěn),自可為師法。

    五十一、題筆陣圖王晉卿所藏
    筆墨之際,托于有形,有形則有弊,茍不至于無,而自樂于一時,聊寓其心,忘憂晚歲,則猶賢于博弈也,雖然不假外物而有守于內(nèi)者,圣賢之高致也,惟顏子得之。
    [注釋]:
    (1)、《筆陣圖》:舊傳衛(wèi)夫人撰,一說王羲之撰,實為后人偽托。
    (2)、有形:具有可通過感官認識的形態(tài)。
    (3)、無:道家哲學(xué)范疇,指宇宙的本原,一說作“氣”,無形無聲,恍兮忽兮,不可感知?!独献印氛f:“天地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br>(4)、博弈:博,局戲,用六箸十二棋;弈,圍棋。
    (5)、顏子:春秋抹年魯國人,名回,字子淵??鬃訉W(xué)生,七十二賢之一。
    [解說]:書法作為藝術(shù)地掌握現(xiàn)實的一種特殊方式,具有一般的認識功能,能夠揭示宇宙萬物的真理,但是在揭示“無”,即宇宙本原的時候,書法是用“有形”反映“道”的“無形”,而根據(jù)中國哲學(xué)的認識,“指者非指”,即形而上的認識并非事物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退而求其次,則書法尚能寄托精神,陶冶情操,則勝過下棋。當(dāng)然,象顏回這樣的圣人不用假借外物也能守住“道”的精神,只是這是一般人無法達到的高度。

    五十二、題二王書
    筆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獻之;筆禿千管,墨磨萬錠,不作張芝作索靖。
    [注釋]:
    (1)、筆冢:冢,隆起的墳塋。唐代李綽《尚書故實》謂智永“住永心寺,積年學(xué)習(xí),后有禿筆頭十甕,每甕皆數(shù)石……后取筆瘞之,號為‘退筆?!薄K未扉L文《續(xù)書斷.妙品》云:“(懷素)臨學(xué)苦練,故筆頹委,作筆冢以瘞之。”
    (2)、墨池:晉衛(wèi)恒《四體書勢》云:“弘農(nóng)張伯英者,因而專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書而后練之。臨池學(xué)書,池水盡墨?!?br>(3)、羲之:即王羲之,晉代書家,字逸少,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曾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早年從衛(wèi)夫人學(xué)書,后遍覽前代書家名跡,遂改初學(xué),采擇眾長,精研諸體,遂成大家。傳世書作有《十七帖》、《蘭亭序》、《快雪時晴》、《奉橘》、《喪亂》、《孔侍中》以及唐釋懷仁集王《圣教序》等。
    (4)、獻之:即王獻之,晉代書家,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書令,人稱“王大令”,善正、行、草書。幼學(xué)其父,次學(xué)張芝,作品影響后世極大,尤其是草書作品,后人以為勝過羲之。傳世作品有《鴨頭丸帖》、《送梨帖》、《中秋帖》及《地黃湯帖》等。小楷有《洛神賦十三行》(又稱《玉版十三行》)刻本傳世。
    (5)、張芝:東漢書家,字伯英,敦煌淵泉(今甘肅酒泉)人,徙居弘農(nóng)華陰(今陜西)。善隸、行、草、飛白書。傳世作品甚少,唯《閣帖》數(shù)幅。
    (6)、索靖:晉代書家,字幼安,敦煌(今屬甘肅)人,官征西司馬、尚書郎,善楷、隸,傳張芝書法而變其行跡,骨勢峻邁,富于筆力。據(jù)傳《月儀帖》、《出師頌》傳為索靖所書。
    [解說]:古人論書,講“質(zhì)、知、力”。質(zhì)者,天資;識者,學(xué)養(yǎng);力者,功夫。其中只有學(xué)養(yǎng)和功夫可以通過后天努力獲得,這里體現(xiàn)了在自然條件一定的情況下,人只有發(fā)揮自己的能動性,在學(xué)養(yǎng)和功夫上努力,才能獲得書法的成就。

    五十三、題晉人帖
    唐太宗構(gòu)晉人書,自二王以下僅千軸?!短m亭》以玉匣葬昭陵,世無復(fù)見。其余皆在秘府,至武后時,為張易之兄弟所竊,后遂流落人間,在王涯、趙延賞家。涯敗為軍人所劫,剝?nèi)ソ鹩褫S而棄其書。余嘗見于李都尉瑋處,見晉人數(shù)帖,皆有小印“涯”字,意其為王氏物也。有謝尚、謝鯤、王衍等帖,皆奇。而夷甫獨超然如群鶴聳翅,欲飛而末起也。
    [注釋]:
    (1)、唐太宗:即李世民,唐代明君,善書法,尤喜王羲之真跡,遂竭天下之力,派人購募殆盡,獨缺《蘭亭》,又使侍臣蕭翼由山陰辯才處賺得《蘭亭序》真跡,寶愛之,崩前遺言,與之同葬昭陵,《蘭亭序》真跡,自此不復(fù)得見。
    (2)、構(gòu):搜求。
    (3)、二王:即王羲之和王獻之。
    (4)、軸:古代裝成卷軸形的書或字畫。唐代李綽《尚書故實》謂“太宗酷好書法,有大王真跡三千六百紙,率以一丈二尺為一軸……?!?br>(5)、武后:即武則天,唐代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太宗時為才人,高宗時立為后,載初元年(公元660年)廢睿宗,改國號為“周”,稱則天大圣皇帝,世謂“武后”、“武則天”。工行、草、飛白書,傳世書跡有《升仙太子碑》等,晉代大書法家張宗祥認為其書法在太宗李世民之上。
    (6)、張易之:唐定州義豐(今河北安國)人,通曉音技,頎皙美姿,與弟昌宗俱得幸于武后,中宗復(fù)位后為張柬之所殺。
    (7)、王涯:王祚孫,字廣津,太原(今屬陜西)人,歷仕德宗以下六朝,曾任宰相、鹽鐵轉(zhuǎn)運使等職。后謀誅宦官,事泄被殺。
    (7)、謝尚:晉代書家,字仁祖,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官至尚書仆射,贈散騎常侍、衛(wèi)將軍。據(jù)傳其草書特峻,深得晉人行筆之意。書跡未見。
    (8)、李瑋: 字公炤,妻為宋仁宗之女兗國公主,官駙馬都尉、建武軍節(jié)度使,才思敏妙,雅好吟詠,善作水墨竹、石,又善章草、飛白。
    (9)、謝鯤:字幼興,陽夏人,好老易,能歌善書,亦善鼓琴。官至豫章太守。
    (10)、王衍:、晉代書家,字夷甫,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出身士族,曾任尚書令、太尉等要職,好老莊、喜清談,名重當(dāng)世,善行、草書。
    [解說]:此跋敘述二王真跡流傳經(jīng)過,歷歷在目,對二王書法均有評價,于《王衍帖》評價尤高。五十四、題蕭子云書
    蕭子云嘗答敕云:“臣昔不能賞拔,隨時所貴,規(guī)模子敬,多歷年所,年二十六著晉史,至二王列傳,欲作論草隸,言不盡意,遂不能成,略指論飛白一事而已,十許年乃見敕旨論書一卷商略筆法,洞徹字體,始變子敬,全范元常,逮邇以來,自覺功進,又見齊史本傳,今閣下法帖十卷中,有衛(wèi)夫人與一僧書,班班取子云此文,其偽妄無疑也。又有王逸少帖者,其辭曰:“爽鳩習(xí)而揚武,伯趙鳴而戒晨,時可以出宿餞行,可以登高臨遠?!贝四藦堈f送賈至文,又可笑也。

    五十五、擬二王書
    梁武帝使殷鐵石臨右軍書,而此帖有與鐵石共書語,恐非二王書,字亦不甚工,覽者可細辯也。

    五十六、題逸少帖
    此卷有永足下還來一帖,其后有不具釋智永白,而云逸少書,余觀其語,云謹此代申,唐末以來,乃有此語,而書至不工,乃流俗偽造,永禪師書耳。
    又:
    逸少謂此郡難治,云吾何故舍逸而就勞,當(dāng)是為懷祖所檢察耳。
    又:
    蘭亭樂毅東方先生三帖皆妙絕,雖摹寫屢傳,猶有昔人用筆意思,比之遺教經(jīng)則有間矣。五十七、題子敬書
    子敬雖無過人事業(yè),然謝安欲使書宮榜,竟不敢發(fā)口,其氣節(jié)高逸,有足佳者,此一卷尤可愛。
    [注釋]:
    (1)、謝安:、晉代書法家、政治家、軍事家,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四十余方出仕,孝武帝時位至宰相,領(lǐng)導(dǎo)了著名的肥水之戰(zhàn)。曾與王羲之雅集蘭亭修祓禊之禮,作詩興樂。
    (2)、書宮榜:唐張懷 《書斷》云:“太康(《晉書》作太元,晉孝武帝年號)中新起太極殿,安欲使子敬題榜,以為萬世寶,而難言之,乃說韋中將(韋誕)題凌云臺事(魏明帝起凌云臺,誤先釘榜而末題。以籠盛誕,轆轤長綆引之,使就榜書之。榜去地二十五丈,誕甚危懼,乃擲其筆,比下焚之。乃誡子孫,絕此楷法,著之家令?!薄蛐馈恫晒艁砟軙嗣罚┳泳粗渲?,乃正色曰:“中將,魏之大臣,寧有此事?使其若此,知魏德之不長。安遂不之逼?!?br>[解說]:宋人承唐人余緒,崇大王而抑小王,故謂子敬“無過人事業(yè)”,但是仍然肯定小王的成績,稱其氣節(jié)。

    五十八、題衛(wèi)夫人書
    衛(wèi)夫人書既不工,語意鄙俗,而云奉敕,敕字從力,館字從舍,皆流俗所為耳。

    五十九、題山公啟事
    此卷有山公啟事,使人愛玩,尤不與他書比,然吾嘗怪山公薦阮咸之清正寡欲,咸之所為,可謂不然者矣,意以謂心跡不相關(guān),此最晉人之病也。

    六十、題蕭子云書
    唐太宗評蕭子云書云:“行行如迂春蚓,字字若綰秋蛇?!苯裼^其遺跡,信虛得名耳。
    [注釋]
    (1)、蕭子云:南朝書家,字景喬,南蘭陵人(今江蘇常州西北)人。官至侍中,工書,梁武帝評價甚高。
    (2)、春蚓、秋蛇:喻書法盤結(jié)纏繞,毫無骨力可言。
    [解說]:中國書法最講章法、最重骨力?!靶行腥缬卮候尽?,則章法之雜亂可知;“字字若綰秋蛇”,則線條彌弱可知??梢姡瑲v史上有大名的書法家,其真正水平如何,還要看其遺跡。六十一、跋庾征西帖
    吳道子始見張僧繇畫,曰:“浪得名耳”。已而坐臥其下,三日不能去。庾征西初不服逸少,有家雞野鶩之論,后乃以為伯英再生。今不逮子敬遠甚,正可比羊欣耳。
    [注釋]
    (1)、庾征西:晉代書家庾冀,字稚恭,穎川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人,官至征西將軍,故人稱“庾征西”。善書,工草、隸。
    (2)、吳道子:唐代畫家,陽翟(今河南禹縣)人。相傳初從張旭、賀知章學(xué)書,后改學(xué)繪畫,師法張僧繇,畫風(fēng)對后世影響極大。
    (3)、張僧繇:南朝畫家,吳(今江蘇蘇州)人。擅畫人物及佛教畫,亦善山水、花鳥。僧繇勤于作畫,用筆多依書法,筆力壯闊,善以少少許馭多多許,著筆不多,而形神具備,有意到筆不到之妙。
    (4)、浪得名:徒有虛名。
    (5)、家雞野鶩:庾冀少時與王羲之書法齊名,羲之后進,冀尤不平,以家雞自喻其書,以野鶩比羲之書。
    (6)、伯英再生:史載庾冀起初不服王羲之,常以野鶩喻羲之書,及見到羲之給其兄庾亮的字,才大為嘆服,以為煥若神明、伯英再生。
    (7)、羊欣:南朝書家,字敬元,泰山南城(今山東費縣西南)人,官至中散大夫、義興太守。親受王獻之傳授書法,時人以為子敬之后可以獨步,故諺曰:“買王得羊,不失所望”。
    [解說]
    東坡此跋,強調(diào)書畫之美,不在形式的刺激,而在內(nèi)涵的豐厚。佳作,是經(jīng)得起歷史考驗的。

    六十二、題法帖
    宰相安和,殷生無恙,宰相當(dāng)是簡文帝,殷生即浩也耶?
    又:
    杜庭之書,為世所貴重,乃不編入何也?六十三、題羊欣帖
    此帖在王文惠公家,軾得其摹本于公之子鍇,以遺吳興太守孫莘老,使刻石置墨妙亭中。

    六十四、書逸少竹葉帖
    王逸少竹葉帖,長安水丘氏傳寶之,令不知所在,三十年前見其摹本于雷壽。

    六十五、跋葉致遠所藏永禪師千文
    永禪師欲存王氏典刑,以為百家法祖,故舉用舊法,非不能出新意求變態(tài)也。然其意已逸于繩墨之外矣。云下歐、虞,殆非至論。若復(fù)疑其臨放者,又在此論下矣。
    [注釋]
    (1)、葉致遠:即葉濤,致遠是其字,宋處州龍泉人,熙寧進士,從王安石學(xué)為文辭,官至中書舍人,曾與蘇軾交游。
    (2)、永禪師:即智永,陳隋間書法家,名法極,王羲之七世孫,山陰(今浙江紹興)永欣寺僧,人稱永禪師。工正、草書,妙傳家法,影響初唐。傳世作品有《真、草千字文》及刻本《真、草千字文》。
    (3)、典刑:刑通型,即典型。
    (4)、臨放:疑為“臨仿”,即臨摹。
    [解說]
    東坡在此對智永的書法成就提出肯定,駁斥了否定智永的錯誤觀點。他認為,智永的《真、草千字文》嚴(yán)格按照王羲之的法度書寫,并不是他沒有創(chuàng)新的能力。他的“舉用舊法”,目的只是為了保存王羲之的書法藝術(shù),使之傳諸久遠。但唐代李嗣真〈書后品〉卻評為“精熟過人,惜無奇態(tài)”。張懷 《書斷》評為“氣調(diào)下于歐、虞?!睎|坡眼光深到,為永禪師翻案,令人信服。

    六十六、跋王鞏所收藏真書
    僧藏真書七紙,開封王君鞏所藏。君侍親平?jīng)?,始得其二,而兩紙在張鄧公家。其后馮公當(dāng)世,又獲其三,雖所從分異者不可考,然筆勢奕奕,七紙意相屬也。君鄧公外孫,而與當(dāng)世相善,乃得而合之。余嘗愛梁武帝評書,善取物象,而此公尤能自譽,觀者不以為過,信乎其書之工也。然其為人儻蕩,本不求工,所以能工,此如沒人之操舟,無意于濟否,是以覆卻萬變,而舉措自若,其近于有道者耶。
    [注釋]
    (1)、王鞏:宋代書家,字定國,自號清虛,大名莘縣(今屬山東)人,從蘇軾游,生平練達世務(wù),好臧否人物,議論時政,屢遭貶逐。善詩文,工行、草書,頗有晉韻。
    (2)、藏真:唐代書家懷素,字藏真,長沙(今屬湖南)人,俗姓錢,自幼出家。善狂草,與張旭并稱“顛張醉素”,傳世書跡有《自敘》、《苦筍》、《小草千字文》等帖。
    (3)、梁武帝:即蕭衍,書家,字叔達,南蘭陵(今江蘇常州西北)人,長于文學(xué),精通樂律,亦工書法,對書家有精深評價,善取物象作譬。
    (4)、儻蕩:放浪豪爽,灑脫不拘。
    (5)、沒人:能潛水的人。
    (6)、有道者:指深通規(guī)律的人。

    六十七、題顏魯公書畫贊
    顏魯公平生寫碑,唯《東方朔畫贊》為清雄。字間櫛比,而不失清遠。其后見逸少本,乃知魯公字字臨此書,雖大小相懸,非自得于書者末易為言此也。
    [注釋]
    (1)、顏魯公: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出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開元進士,任殿中侍御史,因被楊國忠排斥,出為平原太守,世稱顏平原。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后封魯國公,又稱顏魯公。曾抵御安祿山叛亂,后派往勸喻李希烈,為李所害。善楷書、行書。書風(fēng)端莊雄偉、氣勢磅礴,古法為之一變。傳世碑帖甚多,著名的有《顏勤禮碑》、《麻姑仙壇記》、《爭座位》等。墨跡《祭侄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
    (2)、東方朔畫贊:全稱《漢太中大夫東方先生畫贊并序》,晉夏侯湛撰,顏真卿書,唐天寶十三年刻。此碑字體平整峻峭,深厚雄健,為魯公四十五歲盛年之作。
    (3)、清雄:清遠雄健。
    (4)、櫛比:排列緊密、整齊。
    (5)、逸少本:小楷《東方朔畫贊》,傳為王羲之書,為世所重。
    [解說]
    此跋評顏魯公碑,可見東坡先生理想。坡公平生書論,本老莊之學(xué),孤尚“清雄”。

    六十八、題魯公書草
    昨日長安二詩文,出所藏顏魯公與定襄郡王書草數(shù)紙,比公他書,尤為奇特,信手自然,動有姿態(tài),乃知瓦注賢于黃金,雖公猶未免也。
    [注釋]
    (1)、瓦注賢于黃金:《莊子.達生》曰“以瓦注者巧,以鉤注者憚,以黃金注者昏?!迸c人競技,以瓦作賭注,則得心應(yīng)手,態(tài)度自然,若以黃金作注,則惟恐有失,不免戰(zhàn)戰(zhàn)兢兢。此言不經(jīng)意之作,更能達到好的藝術(shù)效果。
    [解說]
    東坡素尚老莊之自然,以自然為藝術(shù)上最高之境界。故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要求排除心理上種種之障礙,認為向顏真卿這樣的書法大家,有意之作往往勝過無意之作,從而證明在書法創(chuàng)作上,“書無意于佳乃佳”的蘇氏論點,為“我書臆造本無法”作張本。

    六十九、書張少公判狀
    張旭為常熟尉,有父老訴事,為制其狀,忻然持去。不數(shù)日,復(fù)有所訴,亦為制之。他日復(fù)來,張甚怒,以為好訟。叩頭曰:“非敢訟也。誠見少公筆勢殊妙,欲家藏之耳?!睆報@問其詳,則其父蓋天下之工書者也。張由是盡得筆法之妙。
    [注釋]
    (1)、張少公:即張旭。少公,縣尉的別稱。
    (2)、張旭:唐代書家,字伯高,吳(今江蘇蘇州)人。官至金吾長史,世稱張長史。工書,精通楷法,尤擅草書,性嗜酒,醉后呼喊狂走,援筆疾書,或以頭濡墨而書,人呼之為“張顛”。傳世書跡有楷書《郎官石記》,草書墨跡有《古詩四帖》。
    (3)、忻然:即“欣然”,“忻”通“欣”。
    [解說]
    此跋敘述張旭得筆法的經(jīng)歷。

    七十、書張長史書法
    世人見古德有見桃花悟者,便爭頌桃花,便將桃花作飯喫,喫此飯五十年,轉(zhuǎn)沒交涉,正如張長史見擔(dān)夫與公主爭路,而得草書之法,欲學(xué)長史書,便日就擔(dān)夫求之,豈可得哉。
    又:張長史草書必俟醉,或以為奇,醒即天真不全,此乃長史末妙,猶有醉醒之辯。若逸少何嘗寄于酒乎?仆亦未免此病。
    [注釋]
    (1)、俟:等待。
    (2)、天真:即自然。
    [解說]
    東坡此跋,將王羲之與張旭作了比較:張旭作草書必須具有一定的條件作支撐,才能達到“天真”,而王羲之則不然,無須外部條件,就能達到“天真”,因此,王羲之的書法高于張旭。以我看,若從草書的角度分析,籠統(tǒng)地說王羲之勝過張旭,這話有一定的片面性。王以小草勝、張以狂草勝,王書多“書卷氣”,而張草多“英雄氣”,論氣勢,張旭勝過王羲之。七十一、跋懷素帖
    懷素書極不佳,用筆意趣乃似周越之險劣,此近世小人所作也,而堯夫不能辯,亦可怪矣。七十二、跋褚薛書
    王會稽父子書,存于世者,蓋一二數(shù)。唐人褚薛之流,硬黃臨仿,亦足為貴。
    [注釋]
    (1)、王會稽父子:即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因居會稽山陰得名。
    (2)、褚:唐代書家褚遂良,字登善,錢塘(今江蘇杭州)人。高宗時官至尚書右仆射,封河南郡公,世稱“褚河南”。博涉文史,有王佐之才,高宗臨崩,與長孫無忌等受命輔佐繼主,因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后,則天當(dāng)政后,曾屢遭貶謫。工隸、楷、行書,對后世書風(fēng)影響甚大。后人把他同歐陽詢、虞世南、薛稷稱為“初唐四大家”。傳世作品有《伊闕佛龕記》、《孟法師碑》、《雁塔圣教序》等碑,墨跡有《倪寬贊》、《大字陰符經(jīng)》及《褚摹蘭亭序》。
    (3)、薛:即初唐書法家薛稷,字嗣通,為魏征外孫,蒲洲汾陰(今山西寶鼎)人。睿宗時官至太子太保,禮部尚書,人稱“薛少?!薄桃庥隈?,兼善繪畫。碑刻有《信行禪師碑》。
    (4)、硬黃:紙名。古人主要用以寫經(jīng)和臨摹古帖。以黃漿和蠟涂染,質(zhì)地堅硬而瑩澈透明,便于法帖墨跡之響拓雙鉤,以其色黃而利于久藏,故多用于抄經(jīng)。
    [解說]
    唐太宗自虞世南死后,二王書跡進御府者,悉由褚遂良鑒定真?zhèn)?,故褚遂良所見二王真跡獨多,臨仿之作,最為傳神,薛稷學(xué)褚書,亦得王書三昧。王書稀少,而褚薛臨仿之作,以傳二王法度,亦頗足貴。

    七十三、跋咸通湖州刺史牒
    唐人以身言書判取士,故人人能書,此牒近時侍詔所不及,況州鎮(zhèn)書史乎?元符三年十月十六日。七十四、書太宗皇帝急就章
    軾近至終南太平宮,得觀三圣遺跡,有太宗書急就章一卷,尤為奇妙,自古英主少有不工書,魯君之宋,呼于垤澤之門,守者曰:“非吾君也,何其聲之似吾君也?”軾于書亦之。

    七十五、書所作字后
    獻之少時學(xué)書,逸少從其后取其筆而不可,知其長大必能名世。仆以為不然,知書不在于筆牢,浩然聽筆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為得之。然逸少所以重其不可取者,獨以其小兒子,用意精至,猝然掩之,而意末始不在筆。不然,則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書也。治平甲辰十月二十七日,自歧下罷過謁石才翁,君強使書此數(shù)幅,仆豈曉書,而君最關(guān)中之名書者,幸勿出之,令人笑也。
    [注釋]
    (1)、治平甲辰:公元1064年,治平為宋英宗(趙曙)的年號。
    (2)歧下:陜西歧山東北。
    (3)、石才翁:東坡先生任鳳翔簽判時的朋友,善書法。
    [解說]
    此跋作于1064年冬,時東坡任鳳翔簽判,石才翁求其書,坡公為書數(shù)紙,并記數(shù)語于后。東坡此跋以為書法之力并非生理之力,書法之力是線條給人的一種感受,與生理的力有一定關(guān)系,但絕非同一事物。

    七十六、書王石草書
    王正甫石才翁對韓公草書,公言二子一作向馬行頭吹笛,座客皆不曉,公為解之:“若非妙手,不敢向馬行頭吹也?!蔽鯇幵晔禄迺?。

    七十七、跋君謨飛白
    物一理也,通其意則無適而不可。分科面醫(yī),醫(yī)之衰也。占色面畫,畫之陋也,和緩之醫(yī),不別老少,曹關(guān)之畫,不擇人物。謂彼長于是則可矣,曰能是不能是則不可。世之書篆不兼隸,行不及草,殆末能通其意者也。如君謨真、行、草、隸無不如意,其遺力余意,變?yōu)轱w白,可愛而不可學(xué),非通其意能如是乎?
    [注釋]
    (1)、君謨:宋代書家蔡襄,字君謨,興化仙游(今屬福建)人,官至端明殿大學(xué)士,知機要。工書,學(xué)虞世南,顏真卿,并取法晉人,其正楷書、行書、草書,各具特色,與蘇東坡、黃庭堅、米芾、并稱“宋四家”(一說為蔡京)。傳世作品有《謝御賜詩書》及書札、詩稿,碑刻有《萬安橋記》等。
    (2)、飛白:一種特殊風(fēng)格的書法,點畫中間著墨不全,露出紙色,如枯筆寫成。相傳東漢靈帝時修飾鴻都門,工匠用刷石灰的刷帚寫字,蔡邕從中受到啟發(fā),遂創(chuàng)“飛白書”。
    [解說]
    書法分為楷、行、草、隸、篆各體,但是共性存在于個性之中,各體之間雖形式不同,但是有共同的規(guī)律存在其中。這個共同的規(guī)律,坡公名之曰“意”。只要掌握了這個“意”,掌握了書法的共同規(guī)律,則各種書體都能掌握?!帮w白書”不具有獨立的藝術(shù)個性,是依附于行、草書體而存在的,所以“飛白書”可愛,但不可學(xué),學(xué)習(xí)飛白當(dāng)從行草書法始。

    七十八、跋君謨書賦
    余評近歲書,以君謨?yōu)榈谝?,而論者或不然,殆末易與不知者言也。書法當(dāng)自小楷出,豈有正末能書,而以行草稱也?君謨年二十九,而楷法如此,知其本末矣。
    [解說]
    “本”者,根也,“末”者,枝葉。根深則葉茂。坡公以為書法雖有楷行草隸篆之分別,然其根本則在楷書。楷書歷來被看作是書法技法訓(xùn)練最好的途徑,因為書法中的所有技法在楷書中都存在,所以掌握了楷書的技法,就為學(xué)習(xí)其他書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七十九、跋董儲書
    董儲郎中,密州安邱人,能詩,有名寶元、慶歷間,其書尤工,而人莫知,仆以為勝西臺也。
    [注釋]
    (1)、董儲:宋仁宗時人。宋張表臣《珊瑚鉤詩話》作“董如”。
    (2)、密州:今山東諸城市。唐代轄境相當(dāng)今山東沂水、莒南以東,膠縣、安丘以南地區(qū)。
    (3)、寶元、慶歷:宋仁宗趙禎年號。
    (4)、西臺:宋代書家李建中,字得中。開封(今屬河南)人。官西京留司御史臺,故又稱“李西臺”。工楷書、行書。傳世書跡有《土母帖》、《同年帖》等。
    [解說]
    黃庭堅評李建中書曰:“李西臺書,出類拔萃,肥而不剩肉,如世間美女,豐肌而神氣清秀者也?!倍瓋κ论E不詳,然坡公以為“勝西臺”,其書法必甚高明。今無傳,惜哉。

    八十、跋文與可草書
    李公擇初學(xué)草書,所不能者,輒雜以真行,劉貢夫謂之鸚哥嬌,其后稍進,問仆書比舊來如何,仆對:“可謂秦吉了矣?!迸c可聞之大笑。是日坐人爭索與可草書,落筆如風(fēng),初不經(jīng)意,劉意謂鸚鵡之于人言,止能道此數(shù)句耳。

    八十一、評草書
    書初無意于佳乃佳爾。草書雖是積學(xué)而成,然要是出于欲速。古人云:“匆匆不及草書,”此語非是。若匆匆不及,乃是平時亦有意于學(xué),此弊之極,遂至于周越仲翼,無足怪者。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
    [注釋]
    (1)、周越:宋代書家,字子發(fā)。淄州(今屬山東)人。官至客郎中。草書精熟,博學(xué)有法度,而真行不及。天圣、慶歷間以書顯名,黃庭堅曾從其學(xué)書。
    [解說]
    “無意于佳”是典型的東坡創(chuàng)作理論。其哲學(xué)根據(jù)乃是道家哲學(xué)的“自然”觀。老子說:“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苯沂玖艘环N打破教條,解散成規(guī)的反樸歸真的創(chuàng)作理論。坡公分析“匆匆不及草書”這一觀點,認為這種說法違背了草書求快求速的本性,思想上老是存在“創(chuàng)作”的意識,老是想“寫好”,恰恰丟掉了“自然”。解除不了書寫中的心理障礙,必然事與愿違。

    八十二、論書
    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缺一,不為成書也。
    [注釋]
    (1)、神:神采。
    (2)、氣:氣韻。
    (3)、骨:力度。清張廷相、魯一貞《玉燕樓書法.骨法》云:“夫骨,非棱角峭厲之謂也。必也貫其力于畫中,斂其鋒于字里,則縱橫大小無或懈矣?!?br>(4)、肉:似乎指線條厚度。《玉燕樓書法.肉法》云:“字之肉系乎毫之肥瘦,手之輕重也,然尤視乎水與墨。水淫則肉散,水嗇則肉枯,墨濃則肉癡,墨淡則肉瘠。粗則肉滯,積則肉凝。”
    (5)、血:前人謂:“水墨者,字之血也?!敝髦笣獾矫?。
    [解說]
    坡公此跋,將書法構(gòu)成要素分成“神、氣、骨、肉、血”五個方面。中國書法自晉代開始了以人物精神比喻書法的習(xí)慣,坡公此論,最其簡練者。清王澍《竹云題跋》說“筋骨、血、肉、精神、氣脈八者全具,而后可為人,書亦猶是?!敝苄巧彙杜R池管見》云:“字有筋骨、血脈、皮肉、神韻、脂澤、氣息,數(shù)者缺一不可?!本鹿碚撝l(fā)展。

    八十三、題醉草
    吾醉后能作大草,醒后自以為不及,然醉中亦能作小楷,此乃為奇耳。
    [解說]
    酒能助草,不足為奇,酒后能作小楷,則奇矣。然非功力深厚何能得此?

    八十四、題七月二十日帖
    江右僧寶索靖七月二十日帖,仆亦以是日醉書五紙,細觀墨跡,與二妙為三。每紙皆記年月,是歲熙寧十年也。
    [注釋]
    (1)、江右:江西別稱。古人在地理上以東為左,以西為右。魏禧《日錄雜說》云:“江東稱江左,江西稱江右,蓋自江北視之,江東在左,江西在右耳。”
    (2)、二妙:西晉時,尚書令衛(wèi) 與尚書郎索靖同在“中臺”,又具善草書,時人稱為“一臺二妙”。
    (3)、熙寧:宋神宗趙頊年號。熙寧十年為1077年。
    [解說]
    以酒能助興,故文人多好之者。文人于酒,不必善飲、豪飲,只需喜飲便好。八十五、跋楊文公書后
    楊文公相去來久,而筆跡已難得,其為人貴重如此,豈以斯人之風(fēng)流,不可復(fù)見故也。

    八十六、跋杜邾公書
    正獻公晚乃學(xué)草書,遂為一代之絕,公書政使不工,猶當(dāng)世傳寶之,況其清閑妙麗,得昔人風(fēng)氣如此耶?

    八十七、跋陳隱居書
    (陳公密出其祖隱居先生之書相示,軾聞之蔡君謨先生書如三公被袞冕,立玉墀之上。軾亦以為學(xué)先生之書,如馬文淵所謂學(xué)伯高之為人也。)書法備于正書,溢而為行草,末能正書而能行草,尤末嘗莊語而輒放言,無是道也。
    [注釋]
    (1)、備:全,盡。
    (2)、莊語:嚴(yán)正的議論?!肚f子.天下》云:“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蓖跸戎t集解:“莊語,猶正論?!?br>(3)、放言:暢談?!墩撜Z.微子》云:“虞仲、夷逸,隱居放言?!?br>[解說]
    坡公曾言:“書法當(dāng)自小楷出,豈有正末能書,而以行草稱也?”(《跋蔡君謨書》),今又言:“書法備于正書,溢而為行草,末能正書而能行草,尤末嘗莊語而輒放言,無是道也?!笨梢娝麑瑫鴺O為重視。今世書家,成名之后,往往停滯不前,更有甚者,越寫越差,其中固然有學(xué)識不足的因素,但是楷法不過關(guān),亦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上гS多人并不這么看,總認為書法可以越過楷書關(guān),直接取得行草書法的成就,我們不否認有這樣的情況。一般地說,楷書不過關(guān),行草就無法取得較大成就。雖然有特殊情況存在,但那畢竟只是十分特別的情況。

    八十八、跋歐陽文忠公書
    文忠公用尖筆干墨,作方闊字,神采秀發(fā),膏潤無窮,后人觀之,如見其清眉豐頰,進趨奕如也。
    [注釋]
    (1)、歐陽文忠:即歐陽修,北宋文學(xué)家、歷史學(xué)家,唐宋八大家之首,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官至參知政事、太子少師,謚文忠。工書法,傳世書跡有《集古錄跋尾》等。
    [說明]
    此跋贊揚歐陽文忠書法能傳神。

    八十九、跋錢君倚遺教經(jīng)
    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態(tài),不可掩也;言有辯訥,而君子小人之氣,不可欺也。書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亂也。錢公雖不學(xué)書,然觀其書,知其為抱然忠修禮義人也。軾在杭州,與其子世雄為僚,因得觀其所書佛遺教經(jīng)刻石,峭峙有不回之勢??鬃釉唬喝收咂溲砸沧?。僅君倚之書,蓋讱云。
    [注釋]
    (1)、錢君倚:錢公輔,北宋武進人,為集賢校理,進知制誥。神宗時,拜天章閣侍制,以忤王安石出知江寧府。工書法。
    (2)、辯訥:辯,善于巧辯,訥,出言遲鈍。
    (3)、讱:出言難貌?!墩撜Z.顏淵》“仁者,其言也讱?!?br>[解說]
    君子與小人,在儀態(tài)、氣度、襟懷方面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書法作為人的精神的反映,從中可以反觀人的本質(zhì),所以坡公從錢君倚“有峭然不回之勢”的書法中,見出“其為抱然忠修禮義人也?!?br>
    九十、書章郇公寫遺教經(jīng)
    章文簡公楷法尤妙,足以見前人之篤實謹后之馀也。九十一、跋所書清虛堂記
    世多藏予書者,而子由獨無有,以求之者眾,子由亦以余書為可以必取,故每以與人不惜,昔人求書法,只于拊心嘔血而不獲,裸雪沒腰,僅乃得之,今子由既輕以余書予人可也,又以其微妙之法,言不待憤悱而發(fā),豈不過哉?然王君之為人,蓋可以言此者,他人當(dāng)以余言為戒。

    九十二、雜評
    楊凝式書頗類顏行,李建中書雖可愛終可鄙,雖可鄙終不可棄,李國士本無所得,舍險瘦一字不成,宋宣獻書清而復(fù)寒,正類李西臺,重而復(fù)寒,俱不能濟所不足,蘇子美兄弟俱太峻,非有余乃不足也。蔡君謨?yōu)榻赖谝?,但大字如小字,草字不如真字,真不如行也?br>[注釋]
    (1)、楊凝式:五代書家,字景度,號癸巳人,楊虛白、希維居士等,華陰(今屬陜西)人。歷仕五代,官至太子太師,世稱“楊少師”。工行、草,宗法顏真卿,是唐宋之際繼往開來的一代大師。傳世書跡有《韭花帖》、《神仙起居法》等。
    (2)、宋宣獻:即宋綬,北宋書家,字公重,趙州平棘(今河北趙縣)人,仁宗時為兵部尚書、參知政事。家藏書頗豐,工書,卒謚宣獻。
    (3)、蘇子美:即蘇舜欽,宋代書家,字子美,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人。官集賢校理,監(jiān)進奏院。工詩文,亦善行、草書。據(jù)傳《懷素自敘帖》前六行為子美所補。其兄蘇舜元,字才翁。工草書,詩章豪健。
    [說明]
    此跋評述五代至宋諸家書法,對“險瘦、清寒、重寒、太峻”等書法風(fēng)格提出批評,推蔡君謨?yōu)榈谝?,然最推崇者乃君謨行書。根?jù)歷史情況看,可謂知人。

    九十三、書贈王文甫
    王文甫好典買古書畫諸物,今日典端硯及陳歸圣篆字,余請攀歸圣例,每每日持一兩紙典,文甫言甚善,川魯清悟在旁知狀。

    九十四、書贈王十六
    王十六秀才禹錫,好畜余書,相從三年,得兩牛腰,既入太學(xué),重不可致,乃留文甫許,然緘所牢甚,文甫云:“相與有瓜葛,那得爾耶?”十六及弟,當(dāng)以風(fēng)味風(fēng)字大硯與之,請文甫收此為 ,十六及弟,當(dāng)以十綠天猊,為仆作利市也。

    九十五、記潘延之評予書
    潘延之謂字由曰:“尋常于石刻見子瞻書,今見真跡,乃知與魯公不二?!眹L評魯公書與杜子美詩相似,一出之后,前人皆廢。若予書者,乃似魯公而不廢于前人者也。
    [注釋]
    (1)、子由:即蘇轍,字子由,蘇軾弟,眉山(今屬四川?。┤耍蔚v進士,官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合稱“三蘇”。
    [說明]
    從略。

    九十六、書贈徐文正
    江湖間有鳥鳴于四五月,其聲若云麥?zhǔn)旒纯旎?,今年二麥如云,此鳥不妄言也。又:或問東坡草書,坡云不會,進云學(xué)人不會,坡云:“則我也不會?!本攀摺衔呐c可論草書后
    與可云:“余學(xué)草書凡十年,終未得古人用筆相傳之法,后因見道上斗蛇,遂得其妙。乃知顛素之各有所悟,然后至于斯耳。
    又:留意于物,往往成趣,昔人有好草書,夜夢則見蛟蛇糾結(jié),數(shù)年或晝?nèi)找娭?,草書則工矣,而所見亦可患,與可之所見,豈真蛇也,抑草書之精也,予平生好與與可劇談大噱,此語恨不令與可聞之,令其捧腹絕倒也。

    九十八、跋草書后
    仆醉后輒作草書十?dāng)?shù)行,便覺酒氣拂拂,從十指間出也。

    九十九、記與君謨論書
    做字要手熟,則神氣完實而有余韻,與靜中自是一樂事,然常患少暇,豈于其所樂,常不足耶?自蘇子美死,遂覺筆法中絕,近年蔡君謨獨步當(dāng)世,往往謙讓不肯主盟,往年予嘗戲謂君謨,言學(xué)書如溯急流,用盡氣力,不離舊處,君謨頗諾以為能取譬,今思此語,已四十余年,竟何如哉。

    一百、跋秦少游書
    少游近日草書,便有東晉風(fēng)味,作詩增奇麗,乃知此人不可使閑,遂兼百技矣,技進而道不進則不可,少游乃技道兩進也。

    一百零一、跋魯直草書
    草書只要有筆,霍去病所謂不至學(xué)古兵法者為過之,魯直書去病穿城蹴鞠,此正不學(xué)古兵法之過也。學(xué)即不是,不學(xué)亦不可,子瞻書。
    又:
    曇秀來海上見東坡,出黔安居士草書一軸,問此書如何?坡云:“張融有言,‘不恨臣無二王法,恨二王無臣法,’吾于黔安亦云,他日黔安當(dāng)捧腹軒渠也?!?br>
    一百零二、跋魯直為王晉卿小書爾雅
    魯直以平等觀作欹側(cè)字,以真實相出游戲法,以磊落人書細碎事,可謂亦反。

    一百零三、跋晉卿所藏蓮華經(jīng)經(jīng)七卷如箸籠
    凡世之所貴,必貴其所難,真書難于飄揚,草書難于嚴(yán)重,大字難于結(jié)密而無間,小字難于寬綽而有余,今君所藏,抑又可珍,卷之盈握。沙界已周,讀未終篇,目力皆廢,乃知蝸牛之角可以戰(zhàn)蠻觸,棘刺之端,可以刻沐猴,嗟嘆之余,聊題其末。一百零四、書杜介求字
    杜幾先以此紙求余書,云大小不得過此,其意不問工拙,但恐字大費紙,不能多耳,嚴(yán)子陵若見當(dāng)復(fù)有賣菜之語,無以懲其失言,當(dāng)干沒此紙也。

    一百零五、書贈宗人镕
    宗人镕貧甚苦,吾無以濟之,昔年嘗見李駙馬瑋以五百千購?fù)母μ釙幌乱母?,而其人則吾之所恥也,書此遺生,不得五百千,勿以予人,然事在五百年外,賈如是不亦鈍乎,然吾一生六十小劫,五百年何足道哉。

    一百零六、戲書赫蹄紙
    此紙可以 錢祭鬼,東坡試筆,偶書其上,后五百年當(dāng)成百金之直,物固有遇有不遇也。

    一百零七、自評字
    昨日見歐陽叔弼云:“子書大似李北海,予亦自覺其如此,世或以為似徐書者非也。

    一百零八、題歐陽帖
    歐陽公書,筆勢險勁,字體新麗,自成一家,然公墨跡,自當(dāng)為世所寶,不特筆畫之工也。

    一百零九、跋劉景文歐公帖
    此數(shù)十紙,皆文忠公沖口而出,縱手而成,初不加意者也,其文采字畫,皆有自然絕人之姿,信天下之奇跡也。

    一百一十、題蘇才翁草書
    才翁草書真跡,為歷世之寶,然李白草書歌,乃唐末五代效禪月而不及者,云 麻絹素桃數(shù)箱,村氣可掬也。

    一百一十一、題所書歸去來詞后
    毛國鎮(zhèn)從予求書,且曰當(dāng)于林下展玩,故書陶潛歸去來以遺之,然國鎮(zhèn)豈林下人也哉,辟如今之紈扇,多畫寒林雪竹,當(dāng)世所難得者,正使在廟堂之上,尤可觀也夫。

    一百一十二、書付龔行信
    辯禪師與予善,嘗欲通書,而南華靜人,皆爭請行,或問其故,曰:“欲一見東坡翁,求數(shù)字終身藏之。”予聞而笑曰:“此子輕千里求數(shù)字,其賢于蕺山姥遠矣,固知辯公強將下,無復(fù)老婆態(tài)也,紹圣二年六月十二日書付龔行信。

    一百一十三、跋所贈曇秀書
    曇秀來惠州見東坡,將去,坡曰:“山中人見公還,必求土物,何以予之?”秀曰:“鵝城清風(fēng),鶴嶺明月。人人送與,只恐他無著處?!逼略疲骸安蝗鐚准堊秩?,每人與一紙,但向道此是法言,筆墨里頭有災(zāi)福。”

    一百一十四、題所書寶月塔銘并魯直題
    予撰寶月塔銘,使澄心堂紙,鼠須筆,李廷桂墨,皆一代之選也,舟師不遠萬里,來求予銘,予亦不孤其意。紹圣三年正月十二日東坡老人書。
    塔銘小字,如季海得意時書,書字雖工拙在人,要須年高手硬,心意閑淡,乃入微耳。庭堅題。

    一百一十五、跋希白書
    希白作字,自有江左風(fēng)味,故長沙法帖比淳化侍詔所摹為勝,世俗不察,爭購閣本誤矣,此逸少一卷尤妙,庚辰七月合浦官舍借觀。一百一十六、題自作字
    東坡平時作字,骨撐肉,肉沒骨,未嘗作此瘦妙也,宋景文公自名其書鐵線,若東坡此帖,信可謂云爾矣。元符三年九月二十四日游三舟巖回舟中作。

    一百一十七、書舟中作字
    將至曲江,船上灘欹側(cè),撐者百指,篙聲石聲犖然,四顧皆濤瀨。士無人色,而吾作字不少衰,何也,吾更變多矣。置筆而起,終不能一事,熟于且作字乎。

    一百一十八、書沈遼智靜大師影堂銘
    鄰舍有睿達,寺僧不求其書,而獨求予,非唯不敬東家,抑有不敬西家耶。

    一百一十九、書墨
    余蓄墨數(shù)百挺,暇日輒出品試之,終無墨者,其間不過一二可人意,以此知世間佳物,自是難得,茶欲其白,墨欲其黑,方求墨時嫌漆白,方求白時嫌雪黑,自是人不會事也。

    一百二十、書懷民所遺墨
    世人論墨,多貴其黑而不取其光,光而不黑,固為棄物,若黑而不光,索然無神采,亦復(fù)無用,要始其光清而不浮,湛湛如小兒目睛乃佳也,懷民遺仆二枚,其陽云清梅煙法墨,其陰云道卿,既黑而光,殆如前所云者,書以報之。

    一百二十一、書海苔紙
    昔人以海苔為紙,今復(fù)無有,今人以竹為紙,亦古所未有也。

    一百二十二、書嶺南紙付子過
    硯細而不退墨,紙滑而字易燥,皆尤物也,吾平生嗜好,獨好佳筆墨,既得罪謫嶺南,凡養(yǎng)生具十無八九,佳紙筆行且盡,至用此等,將何以自娛,為之慨然,書付子過。
    予自謂此字不惡,然后世觀之,必疑其為模本也。

    一百二十三、書諸葛筆
    宣州諸葛氏筆,擅天下久矣,縱其間不甚佳者,終有家法,如北苑茶,內(nèi)庫酒,教坊樂雖敝精疲神,欲強學(xué)之,而草野氣終不可脫。

    一百二十四、記古人系筆
    系筆當(dāng)用生毫,筆成,飯甑中蒸之,熟一斗飯,乃取出懸水甕上,數(shù)月乃可用,此古法也。

    一百二十五、記歐公論把筆
    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歐陽文忠公謂余,當(dāng)使指運而腕不知,此語最妙。方其運也,左右前后卻不免欹側(cè),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繩,此之謂筆正,柳公權(quán)之語良是。

    一百二十六、書魯直所藏徐偃筆
    魯直出眾工筆,使仆歷試之,筆鋒如著鹽曲蟮,詰曲紙上,魯直云,此徐偃筆也,有筋無骨,真可謂名不虛得。一百二十七、書吳說筆
    筆若適士大夫意則工書人不能用,若便于工書者,則雖士大夫亦罕售矣,屠龍不如履 ,豈獨筆哉,君謨所謂:藝益工而人益困,非虛言也,吳政已亡,其子說頗得家法。一百二十八、試吳說筆
    前史謂徐浩書,鋒藏筆中,力出字外,杜子美云,書貴瘦硬方通神,若用今時筆工,虛鋒漲墨,則人人皆作肥皮饅頭矣,用吳說筆,作此數(shù)字,頗適人意。

    一百二十九、書硯
    硯之發(fā)墨者必廢筆,不費筆則退墨,二德難兼,非獨硯也,大字難結(jié)密,小字常局促,真書患不放,草書苦無法,茶苦患不美,酒美患不辣,萬事無不然,可一大笑也。

    一百三十、書汪少微砑
    予家有歙硯底有款識,云吳順義元年處士汪少微銘,云松操凝煙,楮英鋪雪,毫穎如飛,人間五絕,所誦者三物爾,蓋所謂硯與少微為五也。一百三十一、書文忠贈李師琴師
    與次公聽賢師琴,賢求詩,倉卒無以應(yīng)之,次公曰:“古人賦詩皆歌所學(xué),何必已云?!贝喂蛘b歐陽公贈李師詩囑余書之以贈焉。

    一百三十二、書王進叔所蓄琴
    知琴者以謂前一指后一紙為妙,以蛇跗文為古,進叔所蓄琴,前幾不容指,而后劣容紙,然終無雜聲,可謂妙矣,蛇跗文已漸出,后日當(dāng)益增,但吾輩及見其斑斑焉,則亦可謂難老者也。元符二年十月二十三日與孫叔靜皆云。一百三十三、書李巖老棋
    南岳李巖老好睡,眾人飽食下棋,巖老輒就枕,數(shù)局一輾轉(zhuǎn)云,我始一局,君幾局矣,東坡曰:“李巖老常用四腳棋盤,只著一色黑子,昔與邊韶敵手,今被陳摶爭先,著時似有輸贏,著了并無一物,歐陽公夢中作詩云:
    “夜涼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種花,棋罷不知人換世,酒闌無賴客思家。”殆是謂也。

    一百三十四、書古銅鼎
    舊說明皇羯鼓(卷)以油,注中不漏,或疑其誕,吾嘗蓄古銅鼎,蓋之煮湯,而氣不出,乃知舊說不妄。一百三十五、書臨皋亭
    東坡居士,酒醉飯飽,倚于幾上,白云左繚,清江右洄,重門洞開,林巒岔入,當(dāng)是時,若有思而無所思,以受萬物之備,慚愧慚愧。

    一百三十六、書臨皋風(fēng)月
    臨皋亭下,不數(shù)十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飲食沐浴皆取焉,何必歸鄉(xiāng)哉?江山風(fēng)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問范子豐新第園池,與此熟勝,所不如者,上無兩稅及助役耳。

    一百三十七、書贈古氏
    古氏南坡,修竹數(shù)千竿,大者皆七寸圍,盛夏不見日,蟬鳴嗚呼,有山谷氣象,竹林之西,又有隙地數(shù)畝,種桃李雜花,今年秋冬,當(dāng)作三間一龜頭,取雪堂規(guī)模,東蔭修竹,西眺江山,若果成此,遂為一郡之佳觀也。

    一百三十八、書贈何圣可
    歲云暮矣,風(fēng)雨凄然,紙窗竹室,燈火清熒,輒于此間得少佳趣,今分一半,寄與黃岡何圣可,若欲同享,須擇佳客,若非其人,當(dāng)立遣人去追索也。

    一百三十九、書田
    吾無求于世矣,所須二頃稻田,以充膳粥耳,而所至訪問,終不可得,豈吾道方艱難時,無適而可耶?抑人生自有定分,雖一飽亦如功名富貴,不可輕得也耶?

    一百四十、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末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一百四十一、再書贈王文甫
    昨日大風(fēng),欲去而不可,今日無風(fēng),可去而我意欲留,文甫欲我去者,當(dāng)使風(fēng)水與我意會,如此便當(dāng)作留客過歲,準(zhǔn)備也。

    一百四十二、蓬萊閣記所見
    登州蓬萊閣上,望海如鏡面,與天相際,忽有如黑豆數(shù)點者,郡人曰:“海舶至矣?!辈灰淮毒弥灵w下。

    一百四十三、書贈柳仲矩
    柳十九仲矩自共城來,持太官米作飯食我,且言百泉之奇勝,勸我卜鄰,此心飄然已在太行之麓矣,元袥三年九月十七日。

    一百四十四、題萬松嶺惠明院壁
    予去此十七年,復(fù)與彭城張圣途丹陽陳輔之同來,院僧梵英,葺治堂宇,比舊加嚴(yán)潔,茗飲芳烈,問此新茶耶?英曰:“茶性新舊交則香味復(fù)?!庇鑷L見知琴者,言琴不百年,則桐之生意不盡,緩急清濁,常與雨漾寒暑相應(yīng),此理與茶相近,故并記之。

    一百四十五、題廣州清遠峽山寺
    軾與幼子過同游峽山寺,徘徊登覽,想見長老壽公之高致,但恨溪水太峻,當(dāng)少留之,若于淙碧軒之北,作一小閘,潴為澄潭,使人過閘上,雷吼雪濺,為往來之奇觀,若夏秋水暴,自可為啟閉之節(jié),用陰陽家說,寺當(dāng)少富云。紹圣元年九月十三日。

    一百四十六、記與舟師夜坐
    紹圣二年正月初五日,與成都舟阇黎夜坐饑甚,家人煮雞腸菜羹甚美,緣是與舟譚不哦法,舟請記之,其語則不可記,非不可記,蓋不暇記也。

    一百四十七、題合江樓
相關(guān)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