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古籍
  • 觀音菩薩傳奇 第三十二回 少室山大士退李軍 洛陽市群生照寶

    作者: 《觀音菩薩傳奇》曼陀羅室主人
    話說少林寺住持和尚因李全遣使招降,一味歪纏不清,十分討厭便向來使說道:“出家人受十方供養(yǎng),與世無爭,如何肯甘心從他?本當將你殺了,以絕李全之念?,F(xiàn)在看在佛祖分上,饒了你性命,割去兩耳示警!回去對李全講,叫他絕了這條心念吧!”于是便將來人兩耳割下,攆出山門。

    那人一路抱頭鼠竄,逃回營中,告之李全。李全不覺大怒,便傳令進兵圍山。

    那時附近的百姓,恐遭兵禍,都扶老攜幼地逃避。觀世音菩薩見了如此情形,問明一切,暗想:“佛門清靜之地,萬不能容這班人去滋擾。少林僧眾雖擅武功,究竟眾寡懸殊,勢難相敵,還得待我去幫助一臂哩!”

    菩薩此時,本來化作一個行腳僧人模樣,赤著雙腳,一路往少林寺而來。到得寺里,照例拜了佛祖,參了執(zhí)事眾僧,掛單小住。那時適因灶下缺少一個燒火和尚,執(zhí)事的使命菩薩去充數(shù)。

    如此一住兩三天,李全攻打山頭,十分緊急。合寺僧眾雖協(xié)力同心地守御,到底眾寡懸殊,看看有些支持不得。

    菩薩想:“此時不下手,更待何時?”便抽了一根鐵棍在手,沖下山去,大吼一聲,揮動寶棍,殺入李全隊里,如同風卷殘云一般,遠遠望去,只見棍頭起落,馬仰人翻。就是李鐵槍上前交手,不及三合,一棍打下馬去,被亂軍踐踏而死。李全的妻子,戰(zhàn)敗下去,仰天長嘆道:“四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不思今天卻輸在一個和尚手里,還有什么面目見天下人呢?”就倒槍刺喉而死。主腦既去,一班部眾,死傷的死傷了,余眾都四散奔逃。

    菩薩到此,一聳身跳在嵩山御寨之上,現(xiàn)出大威猛寶相。少林僧眾才知是菩薩顯化,都羅拜稱謝,于是便將此大威猛相塑成全身,另起觀音殿供養(yǎng)。這就是阿么提觀音,怒目嗔容,手執(zhí)寶棍,相貌很是可怕;與別處供養(yǎng)的,又是一付面目。

    當下菩薩雖然將李軍殺散,還恐怕他們變成散股,為害民間,便又化做一個村婦模樣,拿著一只錦匣,匣中放著一面青銅寶鏡,走到洛陽市上求賣,當時就有一班人去向她問價。

    菩薩道:“我這面鏡子是一件稀世的寶物,實實地要賣一千兩紋銀,多一文也不要,少一文就不賣。若然失此機會,往后去就是出十萬八萬銀子也是買不到哩!”

    有一個好事的青年插嘴道:“小小的一面銅鏡,卻要這大價錢,畢竟;療什么好處?你且說說看來?!?br>
    菩薩道,“我這面鏡子,好處正多哩!第一便能照見人心的善惡;第二便能照過世的一切,好好歹歹,絲毫不爽。有這兩樣好處,難道一千兩銀子還不值嗎?”

    那少年道:“老奶奶,你休打謊,世間哪有此等寶物?卻叫人有些不信,不知你肯讓我試照一下嗎?”

    菩薩道:“這倒也使得,只是借一照,須納三文青錢?!?br>
    少年果真摸了三文青錢給菩薩,菩薩便從匣中取出銅鏡,執(zhí)在手中,向少年道:“來照,來照!但須要聚精會神,不要胡思亂想,才照得真形。”

    少年對鏡約有一桿煙工夫,果然見鏡中現(xiàn)出的一切,都是自己已往的所作所為,臨了兒卻墮入畜牲道中,投生為一條母狗。他看了不覺心驚意亂,連稱奇怪!可是別人從后面看去,仍舊是一面空洞洞的銅鏡,一些兒痕跡都沒有。菩薩將鏡收了,問道:“照得可滿意,三文錢值不值?”

    少年額汗涔涔,神色灰敗,連稱:“好,好,好!值,值,值!”旁人見了他如此神氣,爭著向他詢問所以然來。少年哪里肯說出真情,白出其丑?只向眾人言道:“眾位也不必問我,如其有意思,不妨花費三文,也照一照,包管能夠滿意就是了?!?br>
    畢竟好事的人多,一聽了少年的話,爭著要一試這新鮮把戲,你也出三文,我也出三文,輪流著試照。沒有照過的爭先恐后,照過的不是哭喪著臉,便是攢眉蹙額,現(xiàn)出失望的顏色,最低限度也得露出十分驚異的神情。大家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口雖不言,卻是彼此心照不宣。這么一來,瞧熱鬧的人也著實不少,風聲一傳開去,真有萬人空巷來觀之況呢!菩薩卻只向著大眾含笑不言,由辰至酉,足足照了三千來人,這三千來個里面,照了憂愁懊喪的,倒要占十分之九,喜悅愉快的不過十分之一。

    當下菩薩向眾說道:“如此寶物,只賣一千兩銀子,卻終于只有照的人,沒有買的人,可見俗眼到底沒有識貨的人。天已不早,老身卻要走了?!?br>
    說罷,便將銅鏡放在匣子里邊,站起身來,彈了彈衣上塵沙,抬起頭來時,法相卻又換了,在各人眼中,變成種種不同的形狀。在惡人眼中看去,那老奶奶頓時變成金神七煞模樣,十分兇惡,看了令人膽戰(zhàn)心驚:在尋常人眼中看去,或作嗔怒之容,或作忿恨之狀,也足令人寒心;只有在善人眼中看去,卻是慈眉善目的一位觀世音菩薩。

    當下有一班人受了驚嚇,紛紛逃走,在一陣鳥亂之中,老奶奶已不見了。于是大家知道是菩薩來點化大眾,于是各述所見。大概可分為三付面目,一付是慈眉善目的菩薩面,一付是大忿怒面,一付是含嗔面。其中有幾個老人提議,好在剛才每人所出的照鏡錢仍留在此,就用來在原處建庵塑像供養(yǎng)。這一尊像,也分三面,正面是菩薩面,左廂是大忿怒面,右?guī)呛撩?,手持寶鏡,俗稱為三面觀音,其實是游戲三昧觀世音?。?br>
    自此之后,那一班有過作惡之人,因為照見來生受苦情形,也都憬然覺悟,改過自新,湔滌罪業(yè)。此間民風,因受了這個感化,真是醇良了不少哩!

    再說菩薩自洛陽留了一相,脫身而去,一路云游,直到江北地方。只見那邊民風強悍刁惡,不知禮義,只貪財物,只要有利可圖,為盜為娼都心甘意愿。故奸淫盜殺之風,比了隨便什么地方都厲害,連官法也治不勝治。

    菩薩要點化他們,便化做了一個肥頭大耳的和尚,帶了無數(shù)金珠寶物,一路行來,入了這班貪得無厭之徒的眼,便生了覬覦之心,結黨呼群,將他攔路邀住問道;“何方僧人,大膽到此?出家人又何來這許多寶物?敢莫是搶劫來的?快快獻出來,放你過去,要不然休想活得性命。”

    菩薩道:“我并沒有什么寶物,也不知世間什么叫寶物,只有為善修心,那才是寶物哩!”眾人道;“休得胡說,你身上的金珠翠玉,還算不得寶物嗎?快快獻上來?!?br>
    菩薩道:“你等指這些東西嗎?貧僧正嫌它累贅呢?”于是就將一眾寶物,取出來放在地上道;“你等只揀喜歡的拿吧!”

    大家便一哄而上,七手八腳,爭著揀值錢的搶奪,轉眼間搶個罄盡,只留下一串婆羅子的數(shù)珠,卻大家都不要,丟在地上。菩薩拾在手中,含笑說道:“沒中用的東西,倒一齊拿去了,怎么如此一串寶珠,卻竟沒人問訊?這可見此間百姓,生來沒有善根了?!贝蠹乙膊蝗ス芩?,各各奪了東西,想到市肆中去變賣。不料,那些寶物一件件都變作飛灰,隨風吹散,連蹤影也不留一點。那許多人不覺疑神疑鬼起來。正是:

    佛寶人不識,愚蒙疑鬼神。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