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xué)古籍
  • 朱子語類 朱子語類卷第五十八 孟子八

    作者: 《朱子語類》朱熹
      萬章上

      問舜往于田章並下章

      黃先之說:「舜事親處,見得聖人所以孝其親者,全然都是天理,略無一毫人欲之私;所以舉天下之物,皆不足以解憂,惟順於父母可以解憂。」曰:「聖人一身渾然天理,故極天下之至樂 ,不足以動 其事親之心;極天下之至苦,不足以害其事親之心。一心所慕,惟知有親。看是甚麼物事,皆是至輕。施於兄弟亦然。但知我是兄,合當友愛 其弟,更不問如何。且如父母使之完廩,待上去,又捐階焚廩,到得免死下來 ,當如何?父母教他去浚井,待他入井,又從 而揜之,到得免死出來, 又當如何?若是以下等人處此,定是喫 不過。非獨以下人,雖平日極知當孝其親者,到父母以此施於己,此心亦喫 不過,定是動 了。象為 弟,『日以殺 舜為 事』。若是別人,如何也須與他理會 ,也須喫 不過。舜只知我是兄,惟知友愛 其弟,那許多不好景象都自不見了。這道理,非獨舜有之,人皆有之;非獨舜能為 ,人人皆可為 。所以大學(xué)只要窮理。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唯是於許多道理見得極盡,無有些子未盡。但舜是生知,不待窮索。如今須著窮索教盡。莫說道只消做六七分,那兩 三分不消做盡,也得?!官R孫?! ×肿訙Y說舜事親處,曰:「自古及今,何故眾人都不會 恁地,獨有舜恁地?是何故?須就這裏剔抉看出來 ,始得?!鼓痪弥?,曰:「聖人做出,純是道理,更無些子隔礙。是他合下渾全,都無欠闕。眾人卻是已虧損了,須加修治之功。如小學(xué)前面許多,恰似勉強使人為 之,又須是恁地勉強。到大學(xué)工夫,方知箇天理當然之則。如世上固是無限事,然大要也只是幾 項大頭項,如『為 人君,止於仁;為 人臣,止於敬;為 人子,止於孝;為 人父,止於慈;與國 人交,止於信』。須看見定是著如此,不可不如此,自家何故卻不如此?意思如何便是天理?意思如何便是私慾?天理發(fā)見處,是如何卻被私慾障蔽了?」賀孫。

      叔器問:「舜不能掩父母之惡 ,如何是大孝?」曰:「公要如何與他掩?他那箇頑嚚 ,已是天知地聞了,如何地掩?公須與他思量得箇道理始得。如此,便可以責舜。」義剛。

      問「象憂亦憂,象喜亦喜」事。曰:「象謀害舜者,舜隨即化了,更無一毫在心,但有愛 象之心。常有今人被弟激惱 ,便常以為 恨,而愛 弟之心減少矣?!埂 ∷凑\信而喜象,周公誠信而任管叔,此天理人倫之至,其用心一也。燾。

      象日以殺 舜為 事章

      或問:「『仁之至,義之盡』,是仁便包義,何如?」曰:「自是兩 義,如舜封象於有庳,不藏怒宿怨而富貴之,是仁之至;使吏治其國 而納其貢稅,是義之盡?!挂蚺e明皇長枕大被,欲為 仁而非仁云云。賀孫。不知何氏錄詳,別出。

      「仁與義相拗,禮與智相拗?!箚栐疲骸疙毷恰喝手?,義之盡』,方無一偏之病?!乖唬骸鸽m然如此,仁之至自是仁之至,義之盡自是義之盡。舜之於象,便能如此?!悍庵锈?,富貴之也』,便是仁之至;『使吏治其國 而納其貢賦』,便是義之盡。後世如景帝之於梁王,始則縱之太過,不得謂之仁;後又窘治之甚峻,義又失之,皆不足道。唐明皇於諸王為 長枕大衾,雖甚親愛 ,亦是無以限制之,無足觀者?!?br>
      舜之於象,是平日見其不肖,故處之得道。封之有庳,但富貴之而已。周公於管蔡,又別。蓋管蔡初無不好底心,後來 被武庚煽惑至此。使先有此心,周公必不使之也。燾。

      咸丘蒙問章

      「以意逆志」,此句最好。逆是前去追迎之之意,蓋是將 自家意思去前面等候詩人之志來 。又曰:「謂如等人來 相似。今日等不來 ,明日又等,須是等得來 ,方自然相合。不似而今人,便將 意去捉志也?!範c。

      董仁叔問「以意逆志」。曰:「此是教人讀書 之法:自家虛心在這裏,看他書 道理如何來 ,自家便迎接將 來 。而今人讀書 ,都是去捉他,不是逆志?!箤W(xué)蒙。

      董仁叔問「以意逆志」。曰:「是以自家意去張等他。譬如有一客來 ,自家去迎他。他來 ,則接之;不來 ,則已。若必去捉他來 ,則不可。」蓋卿。

      問堯 以天下與舜章  董仁叔問「堯 薦舜於天」。曰:「只是要付他事,看天命如何?!褂謫枴赴偕裣碇埂T唬骸钢魂庩柡?,風雨時,便是『百神享之』?!棺簟?br>
      問「百神享之」。云:「如祈晴得晴,祈雨得雨之類?!股w卿?! 柸擞醒哉?br>
      莊仲問「莫之致而至者命也」。曰:「命有兩 般:『得之不得曰有命』,自是一樣 ;『天命之謂性』,又自是一樣 。雖是兩 樣 ,卻只是一箇命。」文蔚問:「『得之不得曰有命』,是所賦之分;『天命之謂性』,是所賦之理?!乖唬骸腹淌恰L毂闳缇?,命便如命令,性便如職事條貫。君命這箇人去做這箇職事,其俸祿有厚薄,歲月有遠近,無非是命。天之命人,有命之以厚薄修短,有命之以清濁 偏正,無非是命。且如『舜禹益相去久遠』,是命之在外者;『其子之賢不肖』,是命之在內(nèi) 者。聖人『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便能贊化育。堯之 子不肖,他便不傳 與子,傳 與舜。本是箇不好底意思,卻被他一轉(zhuǎn),轉(zhuǎn)得好?!刮奈?。

      問:「『莫之致而至者命也?!蝗绫雀芍溃岳碚撝?,亦可謂之正命。若以氣 論之,恐非正命。」曰:「如何恁地說得!『盡其道而死者』,皆正命也。當死而不死,卻是失其正命。此等處當活看。如孟子說『桎梏而死者非正命』,須是看得孟子之意如何。且如公冶長『雖在縲紲,非其罪也』。若當時公冶長死於縲紲,不成說他不是正命。有罪無罪,在我而已。古人所以殺 身以成仁。且身已死矣,又成箇甚底?直是要看此處。孟子謂『舍生取義』,又云:『志士不忘在溝 壑,勇士不忘喪 其元?!粚W(xué)者須是於此處見得定,臨利害時,便將 自家斬 剉了,也須壁立萬仞始得。而今人有小利害,便生計較,說道恁地死非正命,如何得!」賜。夔孫錄云:「問:『人或死於干戈,或死於患難,如比干之類,亦是正命乎?』曰:『固是正命?!粏枺骸阂岳碚撝?,則謂之正命;以死生論之,則非正命。』曰:『如何恁地說!』」下同。

      問:「『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先生兩 存趙氏程氏之說,則康節(jié)之說亦未可據(jù) 耶?」曰:「也怎生便信得他?」又問:「如此,則堯 即位於甲辰,亦未可據(jù)也 。」曰:「此卻據(jù) 諸歷書 如此說,恐或有之。然亦未可必?!箚枺骸溉羧绱耍瑒t二年、四年,亦可推矣?!乖唬骸竻s為 中間年代不可紀,自共和以後方可紀,則湯時自無由可推。此類且當闕之,不必深考?!箯V。

      問:「『外丙二年,仲壬四年』,二說孰是?」曰:「今亦如何知得?然觀外丙、仲壬,必是立二年、四年,不曾不立。如今人都被書 序誤。書 序云『成湯 既沒,太甲元年』,故以為 外丙、仲壬不曾立。殊不知書序 是後人所作,豈可憑也!」子蒙。

      伊尹以割烹要湯 章  問竇從 周云:「如何是伊尹樂 堯 舜之道?」竇對 以「飢食渴飲,鑿井耕田,自有可樂 」。曰:「龜山答胡文定書 是如此說。要之不然。須是有所謂『堯 舜之道』。如書 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 厥中!』此便是堯 舜相傳 之道。如『克明俊德,以親九族』,至『協(xié)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如『欽明文思,溫 恭允塞』之類,伊尹在莘郊時,須曾一一學(xué)來 ,不是每日只耕鑿食飲過了?!沟旅鲉枺骸缚匆烈z之事,亦是曾學(xué)兵法?!乖唬骸腹湃私匀绱恕H鐤|漢李膺為 度遼將 軍,必是曾親履行陳?!垢]問:「傅說版築,亦讀書 否?」曰:「不曾讀書 ,如何有說命三篇之文?『舜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遊』,後來 乃能作『股肱元首』之歌。便如顏子,亦大段讀書 。其問為 邦,夫子告以『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 則韶舞』。顏子平時於四代禮樂 、夏小正之類,須一一曾理會 來。 古人詳於禮樂 之事,當時自有一種書 ,後世不得而見。如孟子說葛伯事,以為 『有童子以黍肉餉,殺 而奪之』,便是孟子時有此等書 。今書 中只有『葛伯仇餉』一句。上古無書 可讀,今既有書 ,亦須是讀,此由博以反約之義也?!沟旅?。

      問:「『伊尹樂 堯 舜之道』,集注作『誦其詩,讀其書 』,乃是指其實事而言。」曰:「然?;蛑^耕田鑿井,便是堯 舜之道,此皆不實。不然,何以有『豈若吾身親見之哉』一句?若是不著實,只是脫空。今人有一等杜撰學(xué)問,皆是脫空狂妄,不濟 一錢事。如『天下歸仁』,只管自說『天下歸仁』,須是天下說歸仁,方是?!悍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只管去說。到念慮起處,卻又是非禮,此皆是妄論。子韶之學(xué)正如此。須是『居處恭,執(zhí) 事敬』,『坐如尸,立如齊』,方是禮,不然,便不是禮?!孤膶O。

      龜山說「伊尹樂 堯 舜之道」云:「日用飲食,出作入息,便是『樂 堯 舜之道』?!惯@箇似說得渾全。卻不思他下面說:「豈若吾身親見之哉!」這箇便是真堯 舜,卻不是泛說底。道,皆堯 舜之道。如論「文武之道未墜於地」,此亦真箇指文武之道。而或者便說日用間皆是文武之道。殊不知聖賢之言自實。後來 如莊子便說「在坑滿坑,在谷滿谷」。及佛家出來 ,又不當說底都說了。佐。

      理不外物,若以物便為 道,則不可。如龜山云:「寒衣飢食,出作入息,無非道?!阂烈队休分埃詷?堯 舜之道?!环驁?舜之道,豈有物可玩哉?即『耕於有莘之野』是已?!鬼サ卣f,卻有病。物只是物,所以為 物之理,乃道也。閎祖。

      龜山以飢食渴飲便是道,是言器而遺道,言物而遺則也。燾。

      伊尹是二截人,方其耕於莘野,若將 終身焉,是一截人;及湯 三聘,翻然而往,便以天下之重為 己任,是一截人。燾。

      伊尹之耕於莘也,傅說之築於傅巖也,太公之釣於渭濱也,其於天下,非事事而究其利病也,非人人而訪其賢否也,明其在己者而已矣。及其得志行乎天下,舉而措之而已。鎬。

      伊尹孔明必待三聘三顧而起者,踐坤順也。

      先知者,因事而知;先覺者,因理而覺。知者,因事因物皆可以知。覺,則是自心中有所覺悟。敬仲?!  赶扔X後覺」之「覺」,是自悟之覺,似大學(xué)說格物、致知豁然貫通處。今人知得此事,講解得這箇道理,皆知之之事。及其自悟,則又自有箇見解處?!赶戎X後知,先覺覺後覺」,中央兩 箇「覺」字,皆訓(xùn)喚醒 ,是我喚 醒他。僩。

      行夫問「覺」。曰:「程子云:『知是知此事,覺是覺此理?!簧w知是知此一事,覺是忽然自理會 得?!褂謫枴杆荚活!埂T弧浮阂曉幻鳌?,是視而便見之謂明;『聽曰聰』,是聽而便聞之謂聰;『思曰?!?,是思而便通謂之睿?!沟婪?。

      問或謂孔子於衛(wèi)章

      「進以禮」,揖讓辭遜;「退以義」,果決斷 割。閎祖。

      論「進以禮,退以義」,曰:「三揖而進,一辭而退?!沟婪?。  萬章下  伯夷目不視惡 色章

      厚之問:「三聖事,是當初如此,是後來 如此?」曰:「是知之不至。三子不惟清不能和,和不能清,但於清處和處亦皆過。如射者皆中,而不中鵠?!鼓硢枺骸讣仁侨绱?,何以為 聖人之清和?」曰:「卻是天理中流出,無駁雜。雖是過當,直是無纖毫渣滓?!乖唬骸溉邮琴Y稟如此否?」曰:「然?!箍蓪W(xué)。

      問:「伯夷下惠伊尹,謂之『清、和、任』。孟子云『皆古聖人』,如何?」曰:「清、和、任,已合於聖人?!箚枺骸溉缑献友裕皇堑靡还?jié)?!乖唬骸复搜云渌弥畼O耳?!箍蓪W(xué)。

      夷清惠和,皆得一偏,他人學(xué)之,便有隘、不恭處。使懦夫?qū)W和,愈不恭;鄙夫?qū)W清,愈隘也。「可為百 世師」,謂能使薄者敦,鄙者寬,懦者立?!妇硬挥伞?,不由其隘與不恭。謨。

      或問:「如伯夷之清而『不念舊惡 』,柳下惠之和而『不以三公易其介』,此其所以為 聖之清、聖之和也,但其流弊則有隘與不恭之失。」曰:「這也是諸先生恐傷 觸二子,所以說流弊。今以聖人觀二子,則二子多有欠闕處;才有欠闕處,便有弊。所以孟子直說他『隘與不恭』,不曾說其末流如此。如『不念舊惡 』,『不以三公易其介』,固是清和處。然十分只救得一分,救不得那九分清和之偏處了;如何避嫌,只要回互不說得?大率前輩之論多是如此。堯 舜之禪授,湯 武之放伐,分明有優(yōu)劣不同,卻要都回護教一般,少間便說不行。且如孔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武盡美矣,未盡善也』,分明是武王不及舜。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武王勝 殷殺 紂,分明是不及文王。泰伯『三以天下讓,其可謂至德也矣』!分明太王有翦商之志,是太王不及泰伯。蓋天下有萬世不易之常理,又有權(quán)一 時之變者。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此常理也;有不得已處,即是變也。然畢竟還那常理底是。今卻要以變來 壓 著那常底說,少間只見說不行,說不通了。若是以常人去比聖賢,則說是與不是不得;若以聖賢比聖賢,則自有是與不是處,須與他分箇優(yōu)劣。今若隱避回互不說,亦不可?!褂衷疲骸溉纭嚎膳c立,可與權(quán)』 ,若能『可與立』時,固是好。然有不得已處,只得用權(quán) 。蓋用權(quán) 是聖人不得已處,那裏是聖人要如此!」又問:「堯 舜揖遜雖是盛德,亦是不得已否?」曰:「然?!埂 【粗畣栆烈巍T唬骸敢烈?,是『自任以天下之重』,雖云『祿以天下弗顧,繫馬千駟弗視』,然終是任處多。如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固是介,然終是和處多?!广?。

      敬之問:「『伊尹聖之任』,非獨於『自任以天下之重』處看,如所謂『祿之以天下弗顧,繫馬千駟弗視,非其義,非其道,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這般也見得任處?!乖唬骸覆灰サ卓?。所謂任,只說他『治亦進,亂亦進』處,看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若如公說,卻又與伯夷之清相類?!箚枺骸嘎}人若處伊尹之地如何?」曰:「夫子若處此地,自是不同,不如此著意。」或問:「伊尹『治亦進,亂亦進』,『無可無不可』,似亦可以為 聖之時?」曰:「伊尹終是有任底意思在?!官R孫。

      問:「伊川云『伊尹終有任底意思在』,謂他有擔 當作為 底意思,只這些意思,便非夫子氣 象否?」曰:「然。然此處極難看,且放那裏,久之看道理熟,自見,強說不得。若謂伊尹有這些意思在,為 非聖人之至,則孔孟皇皇汲汲,去齊去魯,之梁之魏,非無意者,其所以異伊尹者何也?」僩。

      問:「孔子時中,所謂隨時而中否?」曰:「然?!箚枺骸溉又拢髌兑?,亦各盡其一德之中否?」曰:「非也。既云偏,則不得謂之中矣。三子之德,但各至於一偏之極,不可謂之中。如伯夷『雖有善其辭命而至者,不受也』,此便是偏處。若善其辭命而至,受之亦何妨?只觀孔子,便不然?!箚枺骸讣仍埔黄?,何以謂之聖?」曰:「聖只是做到極至處,自然安行,不待勉強,故謂之聖。聖,非中之謂也。所謂『智譬則巧,聖譬則力。猶射於百步之外,其至,爾力也;其中,非爾力也』。中,便是中處。如顏子之學(xué),則已知夫中處,但力未到。且若更加之功,則必中矣,蓋渠所知已不差也。如人學(xué)射,發(fā)矢已直而未中者,人謂之『箭苗』,言其已善發(fā)箭,雖未至的,而必能中的;若更開拓,則必能中也。」僩云:「顏子則已知中處而力未至,三子力有餘而不知中處否?」曰:「然?!箖g。

      問孔子集大成。曰:「孔子無所不該,無所不備, 非特兼三子之所長而已。但與三子比並說時,亦皆兼其所長?!箚枺骸甘冀K條理,如所謂『始作,翕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之類否?言『八音克諧,不相奪倫』,各有條理脈絡(luò)也?!乖唬骸覆蝗?。條理脈絡(luò)如一把草,從 中縛之,上截為 始條理,下截為 終條理。若上截少一莖,則下截亦少一莖;上截不少,則下截亦不少,此之謂始終條理。」又問:「『始條理者智之事,終條理者聖之事?!还Ψ蚓o要處,全在『智』字上。三子所以各極於一偏,緣他合下少卻致知工夫,看得道理有偏,故其終之成也亦各至於一偏之極??鬃雍舷卤M得致知工夫,看得道理周遍精切,無所不盡,故其德之成也亦兼該畢備 ,而無一德一行之或闕。故集注云:『所以偏者,由其蔽於始,是以闕於終;所以全者,由其知之至,是以行之盡?!弧褐瞧﹦t巧,聖譬則力?!弧喝觿t力有餘而巧不足』,何以見之?只觀其清和之德,行之便到其極,無所勉強,所以謂之聖。使其合下工夫不倚於一偏,安知不如孔子也?」曰:「然。更子細看?!箖g。

      問:「『孔子之謂集大成』,此一節(jié)在『知行』兩 字上面。源頭若見得偏了,便徹 底是偏;源頭若知得周匝,便下來 十全而無虧。所謂始終條理者,集注謂『條理猶言脈絡(luò)』,莫是猶一條路相似,初間下步時纔差,便行得雖力,終久是差否?」曰:「『始條理』,猶箇絲線頭相似??鬃邮顷霉w絲頭,故許多條絲都在這裏;三子者,則是各拈得一邊耳?!箚枺骸该献佑忠陨淦┯鳎钣H切。孔子是望得那準 的正了,又發(fā)得正,又射得到,故能中、能至。三子者是望得箇的不正,又發(fā)得不正,故雖射得到,只是不中耳。然不知有望得正,發(fā)得正,而射不至者否?」曰:「亦有之。如所謂『遵道而行,半塗而廢』者是也。如顏子卻是會 恁地去,只是天不與之以年,故亦不能到也?!箷r舉。

      問:「『金聲玉振』,舊說三子之偏,在其初不曾理會 得許多洪纖高下,而遽以玉振之。今又卻以『金聲玉振』盡為 孔子事,而三子無與,如何?」曰:「孟子此一句,只是專 指孔子而言。若就三子身上說,則三子自是失於其始,所以虧於其終。所謂『聖之清』,只是就清上聖;所謂『聖之和』,只是就和上聖;『聖之任』亦然。蓋合下便就這上面徑 行將 去,更不回頭,不自覺其為 偏也。所以偏處,亦只是有些私意,卻是一種義理上私意。見得這清、和、任是箇好道理,只管主張這一邊重了,亦是私意?!怪儭?br>
      問:「三子之清、和、任,於金聲亦得其一,而玉振亦得其一否?」曰:「金聲玉振,只是解集大成。聲,猶『聲其罪』之『聲』。古人作樂 ,擊 一聲鍾,眾音遂作,又擊 一聲鍾,眾音又齊作,金所以發(fā)眾音,末則以玉振之,所以收合眾音在裏面。三子亦有金聲玉振,但少爾,不能管攝眾音。蓋伯夷合下只見得清底,其終成就,亦只成就得清底;伊尹合下只見得任底,其終成就,亦只成就得任底;下惠合下只見得和底,其終成就,亦只成就得和底?!勾?。

      至之問「金聲玉振」。先生因說及樂 :「金聲初打聲高,其後漸低,於眾樂 之作,必以此聲之。玉聲先後一般,初打恁地響,到作時也恁地響。但玉聲住時,截然便住,於眾樂 之終,必以此振之?!官R孫?!  附鹇曈裾??!菇鹇曈泻闅?,始震終細;玉聲則始終如一,叩之其聲詘然而止。僩。

      「金聲玉振」一章甚好。然某亦不見作樂 時如何,亦只是想象說。兒 寬:「金聲者,考其條貫之是非;玉振者,斷 而歸一?!构?jié)。

      或問「始終條理」章。曰:「集義一段便緊要。如這一段未理會 ,也未害。如今樂 之始作,先撞鐘,是金聲之也;樂 終擊 磬,是玉振之也。始終如此,而中間乃大合樂 ,六律、五聲、八音,一齊莫不備 舉。孟子以此譬孔子。如『伯夷聖之清,伊尹聖之任,柳下惠聖之和』,都如樂 器有一件相似。是金聲底,從 頭到尾只是金聲;是玉聲底,從 頭到尾只是玉聲;是絲竹聲底,從頭到尾只是絲竹之聲?!官R孫?! 枴甘冀K條理」。曰:「條理,條目件項也。始終條理本是一件事,但是上一截為 始,下一截為 終;始是知,終是行?!构?jié)。  始條理是致知,終條理是力行。如中庸說「博學(xué)、審問、慎思、明辨」,與大學(xué)「物格、知至」,這是始條理;如「篤行」與「誠意、正心、修身」以下,這是終條理。賀孫。

      敬之問:「『智譬則巧,聖譬則力?!淮艘徽拢菂s重?!乖唬骸敢跃徏闭摚瑒t智居先;若把輕重論,則聖為 重。且如今有一等資質(zhì)好底人,忠信篤實,卻於道理上未甚通曉 ;又有一樣 資質(zhì)淺薄底人,卻自會 曉 得道理,這須是還資質(zhì)忠厚底人做重始得?!官R孫。

      問「聖智」。曰:「智是知得到,聖是行得到?!股w卿。

      問「巧力」。曰:「伯夷伊尹柳下惠力已至,但射不巧??鬃觿t既聖且智,巧力兼全。故孔子箭箭中的,三子者皆中垛也。」大雅。

      黃子功問:「『其至爾力,其中非爾力』,還是三子只有力無智否?」曰:「不是無智。知處偏,故至處亦偏。如孔子則箭箭中紅心,三子則每人各中一邊。緣他當初見得偏,故至處亦偏。」子功曰:「如此,則三子不可謂之聖?!乖唬骸覆豢芍^之聖之大成,畢竟那清是聖之清,和是聖之和,雖使聖人清和,亦不過如此。顏子則巧處功夫已至,點點皆可中,但只是力不至耳。使顏子力至,便與孔子一般?!刮奈?。

      問:「『集大成』章,以智比聖,智固未可以言聖。然孟子以智譬巧,以聖譬力,力既不及於巧,則是聖必由於智也,明矣。而尹和靖乃曰:『「始條理者」,猶可以用智;「終條理」,則智不容於其間矣。』則是以聖智淺深而言,與孟子之意似相戾。惟伊川引易『知至至之,知終終之』,其意若曰,夫子所以能集三子而大成者,由其始焉知之之深也。蓋知之至,行之必至。三子之智,始焉知之未盡,故其後行之雖各極其至,終未免各失於一偏。非終條理者未到,以其始條理者已差之矣。不知伊川之意是如此否?」曰:「甚好。金聲者,洪纖高下有許多節(jié)目;玉振者,其始末如一。兒 寬亦引金聲、玉振,欲天子自致其知。是時未有孟子之書, 此必古曲中有此語。非孟子知德之奧,焉能語此!」去偽 ?! 』騿枺骸浮河裾窠鹇暋唬链ㄒ杂魇冀K?;蛘咧?,以此有變有不變。其說孰是?」曰:「二說相關(guān),不可偏廢。金聲固是喻其始,然始則有變;玉振固是喻其終,至終則無變也?!谷??! ”睂m錡問曰章

      問:「孟子所答周室班爵祿,與周禮王制不同?!乖唬骸复艘搽y考,然畢竟周禮底是。蓋周禮是箇全書 ,經(jīng)聖人手作,必不會 差。孟子之時,典籍已散亡,想見沒理會 。何以言之?太公所封,『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穆陵今近徐州;無棣,今棣州也。這中間多少闊!豈止百里!孟子說『太公之封於齊也,地非不足也,而儉於百里』,恐也不然?!褂謫枺骸柑熳恿洌T侯大國 三卿,次國 二卿,小國 孤卿。一國 之土地為 卿、大夫、士分了,國 君所得殊不多。」曰:「『君十卿祿』,祿者,猶今之俸祿。蓋君所得,得為 私用者。至於貢賦賓客,朝覲祭饗,交聘往來, 又別有財儲 為 公用,非所謂祿也。如今之太守既有料錢,至於貢賦公用,又自別有錢也?!箖g。

      問:「百畝之田,可食九人,其次八人、七人,又其次六人、五人。此等差別,是地有肥瘠耶,抑糞灌之不同耶?」曰:「皆人力之不同耳,然亦大約如此。緣有此五等之祿,故百畝所食有此五等?!箚枺骸父?、史、胥、徒,不知皆民為 之,抑別募遊手為 之?」曰:「不可曉 。想只是民為 之。然府、史、胥、徒,各自有祿以代耕,則又似別募遊手矣。以周禮考之,人數(shù) 極多,亦安得許多閑祿給之?某嘗疑周禮一書 ,亦是起草,未曾得行。蓋左氏所紀,當時官號職位甚詳,而未嘗及於府、史、胥、徒,則疑其方出於周公草定之本,而未經(jīng)施行也。使其有之,人數(shù) 極多,何不略見於他書 ?如至沒要緊職事,亦設(shè)人甚多,不知何故。但嘗觀自漢以來 ,及前代題名碑所帶 人從 胥吏亦甚多,又不知如何。皆不可曉 ?!箖g。

      孟子論三代制度,多與周禮不合。蓋孟子後出,不及見王制之詳,只是大綱約度而說。廣。

      萬章曰敢問交際章

      「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辭也?!寡允芴煜滤晦o,則舜受天下不為 泰?!胳督駷?烈」,是暴烈之「烈」,如「宣王承厲王之烈」。人傑 。

      「為 之兆也?!拐?,是事之端,猶縫罅也。僩。

      問:「孔子『於季桓子,見行可之仕』??鬃邮遂抖ü?,而言桓子,何也?」曰:「當時桓子執(zhí) 國 柄,定公亦自做主不起??鬃又?,皆由桓子。受女樂 ,孔子便行矣?!谷珀惓s齊君,孔子沐浴而告魯公,又告桓子,事勢 可見。問:「墮三都,季氏何以不怨?」曰:「季氏是時自不柰陪臣何,故假孔子之力以去之。及既墮三都,而三桓之勢 遂衰。所以桓子甚悔,臨死謂康子曰:『使仲尼之去,而魯不終治者,由我故也?!徽缥宕_紹威,不柰魏博牙軍何,假朱溫 之勢 以除之。既除牙軍,而魏博之勢 大弱,紹威大悔,正此類也??鬃邮菚r也失了這機會 ,不曾做得成?!箖g。

      子升問孔子仕季氏之義。曰:「此亦自可疑,有難說處?!挂蜓裕骸溉裔醽?亦被陪臣撓 ,也要得夫子來 整頓,孔子卻因其機而為 之。如墮邑之事,若漸漸埽除得去,其勢 亦自削弱,可復(fù) 正也。孟氏不肯墮成,遂不能成功?!挂蛘f:「如今且據(jù) 史傳 所載,亦多可疑處。如魯國 司徒、司馬、司空之官,乃是三家世為 之,不知聖人如何得做司寇。」又問:「群弟子皆仕家臣,聖人亦不甚責之。」曰:「當時列國 諸臣,皆世其官,無插手處,故諸子不擇 地而為 之耳。」木之。

      仕非為 貧章

      說「位卑而言高,罪也」,曰:「此只是說為 貧而仕。聖賢在當時,只要在下位,不當言責之地,亦是聖賢打乖處。若是合言處,便須當說,非是教人都不得言。若『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則恥矣!故『辭尊居卑,辭富居貧』?!耿€。

      「『位卑而言高,罪也?!灰跃贾盅灾淌侨绱?。然時可以言而言,亦豈得謂之出位?」曰:「前世固有草茅韋布之士獻言者,然皆有所因,皆有次第,未有無故忽然犯分而言者。縱言之,亦不見聽,徒取辱耳!若是明君,自無壅蔽之患,有言亦見聽。不然,豈可不循分而徒取失言之辱哉!如史記說商鞅范雎之事,彼雖小人,然言皆有序,不肯妄發(fā)。商鞅初說孝公以帝道,次以王道,而後及伯道。彼非能為 帝王之事也,特借是為 漸進之媒,而後吐露其胸中之所欲言。先說得孝公動 了,然後方深說。范雎欲奪穰侯之位以擅權(quán) ,未敢便深說穰侯之惡 ,先言外事以探其君,曰:『穰侯越韓魏而取齊之剛壽 ,非計也?!徽淹跣胖会釢u漸深說。彼小人之言,尚有次序如此,君子之言,豈可妄發(fā)也!某嘗說,賈誼固有才,文章亦雄偉 ,只是言語急迫,失進言之序,看有甚事,都一齊說了,宜絳灌之徒不說,而文帝謙讓未遑也。且如一間破屋,教自家修,須有先後緩急之序;不成一齊拆下,雜然並修??此麜?做事底人便別,如韓信鄧禹諸葛孔明輩,無不有一定之規(guī)模,漸漸做將 去,所以所為 皆卓然有成。這樣 人方是有定力,會 做事。如賈誼胸次終是鬧,著事不得,有些子在心中,盡要迸出來 。只管跳躑爆趠不已,如乘生駒相似,制御他未下。所以言語無序,而不能有所為 也。易曰:『艮其輔,言有序,悔亡?!宦}人之意可見矣?!箖g。  萬章問士不託諸侯章

      至之問:「孟子所以出處去就辭受,都從 『禮門也,義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做出。」曰:「固是不出此二者。然所謂義,所謂禮,裏面煞有節(jié)目。至錄云:「其中毫釐必辨?!谷纭和?,義也;往見,不義也』,『周之則受,賜之則不受』之類,便都是義之節(jié)目。如云『廩人繼粟,庖人繼肉,不以君命將 之』之類,都是禮之節(jié)目,此便是禮。『以君命將 之,使己僕僕爾亟拜也』,便不是禮。又如『於齊,王餽兼金一百而不受;於宋,餽五十鎰而受;於薛,餽七十鎰而受』,這箇都有箇則,都有義。君子於細微曲折,一一都要合義,所以易中說:『精義入神,以致用也。』義至於精,則應(yīng) 事接物之間,無一非義。不問小事大事,千變?nèi)f化,改頭換面出來 ,自家應(yīng)副 他,如利刀快劍 相似,迎刃而解,件件剖作兩 片去。孟子平日受用,便是得這箇氣 力。今觀其所言所行,無不是這箇物事。初見梁惠王,劈初頭便劈作兩 邊去?!官R孫。至錄云:「孟子是義精,所以不放過。義是一柄利刀,凡事到面前,便割成兩 片,所以精之。集義者,蓋毫釐微細各有義?!壕x入神以致用也』。所以要『精義入神』者,蓋欲『以致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