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古籍
  • 法苑珠林 第六十八

    作者: 《法苑珠林》釋道世
      業(yè)因篇第第七十八(此有五部)

      述意部業(yè)因部十惡部十善部引證部述意部第一夫涉其流者。則澄愛河而清五濁。失其宗者。則震邪山而起三障。靜言茲理。豈虛也哉。是知善由信發(fā)。惡由邪開。所以一念之惡。能開五不善門。一念之善。能除累劫之殃。是故善須雕琢自勉??捎行膸熤枴喉毷⊥藨瓦^??捎星榛谥畷r。不爾徒煩長養(yǎng)浪飾畫瓶。終糜碎于黃塵。會楚苦于幽府。貽厥繢素鑒勖意焉。

      業(yè)因部第二如對法論云。復次有四種諸業(yè)差別。謂黑黑異熟業(yè)。白白異熟業(yè)。黑白黑白異熟業(yè)。非黑白無異熟業(yè)能盡諸業(yè)。黑黑異熟業(yè)者。謂不善業(yè)。由染污故。不可愛異熟故。白白異熟業(yè)者。謂三界善業(yè)。不染污故??蓯郛愂旃省:诎缀诎桩愂鞓I(yè)者。謂欲界雜業(yè)。善不善雜故。非黑白無異熟業(yè)能盡諸業(yè)者。謂于方便無間道中。諸無漏業(yè)以方便道無間道。是彼諸業(yè)對治故。非黑者。離煩惱垢故。白者。

      一向清凈故。無異熟者。生死相違故。能盡諸業(yè)者。由無漏業(yè)。為永拔得黑等三有漏業(yè)與異熟習氣故。  又優(yōu)婆塞戒經(jīng)云。若善男子。有人不解如是業(yè)緣。無量世中流轉(zhuǎn)生死。雖生非想非非想處。壽八萬劫。福盡還墮三惡道故。佛告善男子。一切摸畫無勝于意。意畫煩惱。煩惱畫業(yè)。業(yè)則畫身。

      又阿毗曇雜心業(yè)品偈云。

      業(yè)能莊飾世趣趣各處處是以當思業(yè)求離世解脫身口意集業(yè)在于有有中彼業(yè)為諸行嚴飾種種身身業(yè)當知二謂作及無作口業(yè)亦如是意業(yè)當知思又涅槃經(jīng)云。善男子。因有五種。何等為五。一生因。二和合因。三住因。

      四增長因。五遠因。云何生因。生因者。即是業(yè)煩惱等及外諸草木子。是名生因。云何和合因。如善與善心和合。不善與不善心和合。無記與無記心和合。是名和合因。云何住因。如下有柱屋則不墮。山河樹木因大地故而得住立。內(nèi)有四大無量煩惱眾生得住。是名住因。云何增長因。因緣衣服飲食等故令眾生增長。  如外種子?;鹚粺?。鳥所不食。則得增長。如諸沙門婆羅門等。依因和尚善知識等。而得增長。如因父母子得增長。是名增長因。云何遠因。譬如因咒鬼不能害。毒不能中。依憑國王無有盜財。如牙依因地水火風等。如乳人攢為蘇遠因。

      如無明色等為識遠因。父母精血為眾生遠因。如時節(jié)等悉名遠因。善男子。涅槃之體非是如是五因所成。云何當云是無常因。一切諸法復有二種因。一者作因。

      二者了因。如陶師輪繩。是名作因。如燈燭等照暗中物。是名了因。善男子。大涅槃者。不從作因而有了因。了因者。即是三十七品助道之法六波羅蜜。是名了因。又云。三解脫門三十七品。能為一切煩惱作不生生因。亦為涅槃而作了因。

      善男子。遠離煩惱則得了了見于涅槃。是故涅槃唯有了因無有生因。又云。若離如是三十七品。終不能得聲聞正果。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不見佛性及佛性果。以是因緣。梵行即是三十七品。何以故。三十七品性非顛倒。能壞顛倒。

      性非惡見。能壞惡見。性非怖畏。能壞怖畏。性是凈行故。能令眾生畢竟造作清凈梵行也。

      述曰。上來雖引經(jīng)論明業(yè)因多種。至時斷罪未明輕重。故別引優(yōu)婆塞戒經(jīng)辯業(yè)不同。別有四例。一將物對意有四。二輕重不同有八。三上中下不同復八。四依薩婆多論。有心無心不同復八。臨時判罪并皆攝盡。故經(jīng)第一云。有物重意輕。有物輕意重。有物重意重。有物輕意輕。第一有物重意輕者。如無惡心殺于父母者是。第二物輕意重者。如以惡心殺于畜生者是。第三物重意重者。如以極惡心殺所生母者是。第四物輕意輕者。如以輕心殺于畜生者是。

      第二如是惡業(yè)復有八種輕重不同。何等為八。一者方便重根本成已輕。二有根本重方便成已輕。三有成已重方便根本輕。四有方便根本重成已輕。五有方便成已重根本輕。六有根本成已重方便輕。七有方便根本成已重。八有方便根本成已輕。物是一種。以心力故得輕重果。如十善業(yè)道有其三事。一方便。二根本。

      三成已。若復有人能勤禮拜供養(yǎng)父母師長和尚有德之人。先意問訊言則柔軟。是名方便。若作已竟能修念心歡喜不悔。是名成已。作時專著。是名根本。十善既爾。十惡亦然。

      第三是十業(yè)道復有三種。謂上中下?;蚍奖闵稀8局?。成已下?;蚍奖阒?。根本上。成已下?;蚍奖阆隆8旧?。成已中(綺互作八準前可知)。

      第四依薩婆多論。方便根本成已有心無心作八句。準類可知。

      又如阿毗曇心論云。有五種果。一報果。二所依果。三增上果。四身力果。

      五解脫果。若是善有漏法?;蛩墓??;蛭骞D軘嘟Y(jié)使。是謂五果。不依斷結(jié)。

      是謂四果。除解脫果。若是無漏法?;蛩墓蛉??;蚰軘嘟Y(jié)。于四果中除其報果。若不斷結(jié)。除報果解脫果。若是無記法中唯有三果。除報果解脫果。  十惡部第三第一就地獄明起不善。依毗曇論云。有五業(yè)道。一惡口。二綺語。三貪。四瞋。五邪見。于中惡口綺語及瞋彼受苦時三種現(xiàn)行。惡罵獄卒故惡口現(xiàn)行。即此惡口語不應時。違法非正即落綺語。爾時忿怒即是瞋恚。此三不善地獄現(xiàn)行。若論貪業(yè)及與邪見。成就在心而不現(xiàn)行。以彼粗凡未斷煩惱故。貪邪見成就在心。

      彼處男女各常受苦。無有男女共行邪事。是故無此貪心現(xiàn)行。以常受苦心識暗鈍。不能推求因果有無。是故亦無邪見現(xiàn)行。自余殺盜妄語兩舌。彼處不行一向是無間。若地獄不有現(xiàn)行貪及邪見業(yè)道者。云何說彼成就此二。答煩惱心法未斷已來。雖不現(xiàn)行性常成就。不同身口七支色業(yè)。是粗作法。發(fā)動方成。無造作處則不說成。故雜心論云。地獄之中無相殺故無殺業(yè)道。無受財故無盜業(yè)道。無執(zhí)受女人故無邪淫業(yè)道。異想說故名妄語。彼無異想故無妄語。常樂離故無兩舌。

      為苦所逼故有惡口。不時說故故有綺語。貪及邪見成就不行。

      第二第三明鬼畜道中十惡具有。而無身口七支惡律儀也。問今畜生中不知言者。雖有音聲成口業(yè)不。答彼起瞋時發(fā)聲則別。雖非言辯亦成口業(yè)。故成實論云。畜生音聲是口業(yè)不。答雖無言說之別。從心起故亦名為業(yè)。亦可言具十者。

      多是龍王。解人意志故具十業(yè)道。自余癡鈍畜生但可具身三意三六種。余四不具。以口不解語故。若據(jù)劫初畜生解人語者。此亦可具十惡。

      第四就人中起罪行者。人中即有四天下。南閻東弗西耶此三方人。起惡多故皆具十惡。然東西則輕。南方最重。以有受惡律儀故。若就北單以論罪者。彼方唯有四不善業(yè)。一綺語。二貪。三瞋。四邪見。由有歌詠故有綺語。貪瞋邪見成而不行。問北方有行欲事。云何言無邪淫業(yè)道。答彼方無夫妻共相配偶。雖有淫事無相凌奪故無邪淫。問既有行淫即貪欲現(xiàn)行。云何而言但成不行。答彼起淫貪非俗能裁。雖數(shù)現(xiàn)行圣說無罪。但此貪心所起之淫。尚非罪業(yè)。不牽苦報。何況內(nèi)心能起之貪。如世夫妻貪愛非制。問北方之人既有歌詠等。此不應法。即是妄語。云何不說有妄語業(yè)。答彼人淳直不行奸偽。無誑他心故非妄語。彼定千歲故無殺命。彼方衣食地有粳米。樹有寶衣自然而出。無有主掌故無偷盜。彼人和柔故無兩舌惡口等業(yè)。故雜心論云。郁單有四不善業(yè)道。壽命定故無殺生。無愛財故無盜。無執(zhí)受女人故無邪淫。無欺他故無妄語。常和合故無兩舌。以柔軟故無粗言。有歌嘆故有綺語。若論意業(yè)道雖成就而不現(xiàn)行。

      第五就天起罪行者。此欲界六天有殺盜等。于中雖有十不善業(yè)。而無身口七種惡律儀。故雜心論云。欲界六天有十業(yè)道離不律儀。雖不害天而害余趣。如害修羅亦有截手足斷而復還生。若斬首則死。展轉(zhuǎn)相奪。乃至十業(yè)道一切皆有。亦有薄福諸天。乏少資緣更相攬竊。故有盜業(yè)?;蛴兄T天自薄所愛淫他美天。故有邪淫。自余七業(yè)文顯可知。若論色無色天。依如毗曇則無不善。據(jù)理而言亦有輕微三業(yè)不善。謂彼意地有邪慢等。身口業(yè)過如初禪中。婆伽梵王語諸梵眾。汝得住此。我能令汝盡老死邊。汝等不須諸瞿曇所。黑齒比丘往彼問言。初禪三昧。

      依何三昧生。從何三昧滅。梵王答言。我是諸梵中尊者。黑齒比丘言。我不問梵王尊卑。但問初禪三昧。依何三昧生。從何三昧滅。彼不能答。即捉尊者牽出眾外。語尊者言。我不能知初禪三昧。從何三昧生從何三昧滅。汝何忍在梵中損辱我也。此是諂詐不善煩惱。言佛不能令汝解脫。即是謗佛綺語惡口。上界唯有此諂詐。發(fā)動身口微不善業(yè)。然不于他人起粗違損以生上者。曾修得定盡離欲界粗貪瞋等。故得彼報還能修定。雖有煩惱唯是癡心。以迷道故起愛慢等。樂修善法望得勝他。此等煩惱為定所壞。故不損物不相違害。若依毗曇。上界煩惱非是不善。說為無記。此細貪等能行凈心。雖是無記體是染污。不同報生色苦心樂及威儀等白凈無記。故論說為穢污無記。是污穢故潤業(yè)受生。若此煩惱不潤業(yè)者。業(yè)種則焦永不牽報。上界眾生不應更生。由能潤業(yè)故得更生。問上界煩惱既能潤業(yè)潤生得報。何故非記。答上界煩惱雖復潤業(yè)。唯得總報受生而已。不由此惑正感樂果。亦不招苦故是無記。不同下界不善煩惱感得總報及別報苦。

      若依成實論。上二界中所起邪見。皆名不善。如彼論說。人在色無色界。謂是涅槃。臨命盡時見欲色中陰。即生邪見。謂無涅槃謗無上法。當知彼中有不善業(yè)。又論說。彼上界邪見是苦因緣道理。上界據(jù)其位判。眾生心細所起或微。多不成業(yè)故名無記。若據(jù)通論。不妨于中有起粗耶成不善者。毗曇所說義當前判。

      成實所論義當后通。又據(jù)望理。彼細煩惱皆違理起。悉是不善。準依成實。不善惡業(yè)三界通起。唯有多少增微為異。

      述曰。向來就凡明諸罪行依身起處竟。若論圣人如須陀洹等。出觀失念容有起意。輕微不善生惡愿等。具欲結(jié)者。貪瞋雖強片似余凡。唯可直起貪欲瞋慢。

      不更思量起邪見心。亦不起殺盜等心。如依毗曇。得有眷屬加拳等事輕不善業(yè)。

      若依成論。有意不善設(shè)動身口不成業(yè)報。

      又彌勒菩薩所問經(jīng)論云。此十不善業(yè)道一切惡法。皆從貪瞋癡起。如依三毒起殺生者。若依貪心起者?;驗槠と忮X財故斷生命等。是名依貪起。若依瞋心起者?;蛞圆_心殺害怨家等。是名依瞋起。若依癡心起者。或有人言。殺蛇蝎等以生眾生苦惱故雖殺無罪?;蜓圆_斯等。言殺卻老父母及重病者則無罪報。是名依癡起。如依三毒起偷盜者。若依貪心起者?;驗樽陨怼;驗樗怼;驗轱嬍车?。是名依貪起。若依瞋心起者。或于瞋人邊及瞋人所愛偷盜彼物等。是名依瞋起。若依癡心起者。如有婆羅門言。一切大地諸所有物。唯是我有。何以故。以彼國王先施我故。以我無力故。為余姓奪我受用。是故我取即是自物。不名偷盜。是名依癡心起。如依三毒起邪淫者。若依貪心起者?;蛴诒娚鹭澣拘摹2蝗鐚嵭扌械?。是名依貪起。若依瞋心起者?;蛴谒刈o資生。依瞋心故起?;蛞辜移捩?。或淫怨所愛之人等。是名依瞋起。若依癡心起者?;蛴腥搜?。譬如碓臼熟華果飲食河水。及道路等女人行淫無罪?;蛉绮_斯等邪淫母等。是名依癡起。

      如依三毒起妄語者(此三可解)如是兩舌惡口綺語(皆亦如是)依貪心起者。依貪結(jié)生。次第二心現(xiàn)前。如是名為依貪起。依瞋結(jié)生者。名為依瞋起。依癡結(jié)生者。名為依癡結(jié)起。如貪瞋與邪見皆亦如是應知。

      問曰。何故不說作不作相無作相。決定何業(yè)中有。何業(yè)中無。答曰。唯除邪淫。余六業(yè)中悉皆不定。此義云何。若自作者。成就作業(yè)及無作業(yè)。若使他作。

      唯有不作。不得有作。于邪淫中決定有作。不得有不作。何以故。以此邪淫畢竟自作。無使他作。是故經(jīng)言。頗有非身作業(yè)而得成就殺生罪不。答言。有。如口使人作成就殺罪。

      又問。頗有非口業(yè)作而得成就妄語罪不。答言。有。如以身業(yè)作成就口業(yè)妄語之罪。

      又問。頗有非身業(yè)作非口業(yè)作而得成就身口業(yè)不。答言。有。如以依仙人瞋心故以唯欲界色身。善業(yè)道中畢竟有作及以無作。禪無漏戒無無作戒。何以故。  以依心故。中間禪不定。若深厚心畢竟恭敬心作身口業(yè)。成就作業(yè)及無作業(yè)。若深厚心結(jié)使心起身口業(yè)。亦成就作業(yè)及無作業(yè)。若非深厚心非畢竟恭敬心造身口業(yè)。唯有作業(yè)無無作業(yè)。若非深厚結(jié)使心發(fā)身口業(yè)。亦唯有作業(yè)無無作業(yè)。而方便作業(yè)心還悔者。唯有作業(yè)無無作業(yè)。

      問曰。于業(yè)道中。何者是前眷屬。何者是后眷屬。答曰。若起殺生方便。如屠兒殺羊?;蛞晕镔I將詣屠所。始下一刀?;蚨?。羊命未斷。所有惡業(yè)名前眷屬。隨下何刀。斷其命根。即彼念時。所有作業(yè)。及無作業(yè)。是等皆名根本業(yè)道。次后所作身行作業(yè)。是名殺生后眷屬業(yè)。乃至綺語皆亦如是。應知自余貪瞋邪見業(yè)中無前眷屬。以初起心即時成就根本業(yè)道。

      又身口意十不善業(yè)道。一切皆有前后眷屬。此義云何。如人起心欲斷此眾生命。因復更斷余眾生命。如欲祭天殺害眾生。即奪他物。欲殺彼人。復淫其妻?! ∩缡切?。還使彼妻自殺夫主復以種種斗亂言說。破彼親屬。無時非實。于破物中生于貪心。即于彼人復生瞋心。為殺彼人故生如是邪見。增長邪見以斷彼命。

      復欲殺其妻男女等。如是次第具足十種不善業(yè)道。如是等業(yè)名前眷屬。一切十不善業(yè)道皆亦如是應知。

      又離善道非方便修行善業(yè)道。是方便以遠離根本故。及遠離方便者。言方便者。如彼沙彌欲受大戒。將詣戒場禮眾僧足。即請和尚受持三衣。始作一白。作第二白時如是。悉皆名前眷屬。從第三白至羯磨竟。所起作業(yè)及彼念無作業(yè)。是等皆名根本業(yè)道。次說四依乃至不舍。所受善行身口作業(yè)。及無作業(yè)。如是等悉皆名后眷屬。問曰。應說十不善業(yè)道果及隨順因。答曰。有三種果。一果報果。

      二習氣果。三增上果。一一業(yè)道皆有此三種。此義云何。具足十不善業(yè)道有下中上。若生地獄中是果報果。習氣果者。從地獄退生于人中。依殺生故有短命果。

      依偷盜故無資生果。依邪淫故不能護妻。依妄語故有他謗果。依兩舌故眷屬破壞。依惡口故不聞好聲。依綺語故為人不信。依本貪故貪心增上。依本瞋故瞋心增上。依邪見故癡心增上。如是一切名習氣果。增上果者。依彼十種不善業(yè)道?! ∫磺型馕餆o有氣勢。所謂土地高下。雀鼠雹棘。塵土臭氣。多有蛇蝎。少谷細谷。少果細果。及以苦果。如是一切名增上果。復有相似果者。如殺者故興所害眾生種種諸苦。因彼苦故生地獄中受種種苦。以斷他命后生人中。得短命報。斷他暖觸。是故一切外物資生無有氣量。如是一切十業(yè)道中。隨義相應解釋應知?! ∪缃賷Z他物邪淫他妻。雖不生他重逼惱苦。而破壞心。是故受罪。雖不破壞不瞋不惡口。而由惡心。是故得罪。  十善部第四若依十善分別者。如毗曇說。于彼地獄趣中唯有意地三善業(yè)道。然但成就而不現(xiàn)行。北方亦同。自余一切皆具十義。文顯可知?! ∪鐝浝掌兴_所問經(jīng)論云。是菩薩行十不善業(yè)道。集因緣故則墮三惡。行十善業(yè)道集因緣故則生人天。

      又是上十善業(yè)道。與智慧觀和合修行。其心陜劣。心厭三界。遠離大悲。從他聞聲而通達故。聞聲意解成聲聞乘。

      又是上十善清凈業(yè)道不從他聞。自正覺故不具大悲。而通達深因緣法成辟支佛乘。

      又是上上十善業(yè)道。清凈具足其心廣大無量。為諸眾生起悲愍故。修行一切種令清凈具足。故成菩薩乘。

      問曰。云何名業(yè)道義。答曰。身口七業(yè)即自體相。名為業(yè)道。余三者意相應心。又即彼業(yè)。能作道故。名為業(yè)道。

      問曰。若即業(yè)名道。皆能起地獄等者。何故余三非是業(yè)道。答曰。如彼七業(yè)。此三能作彼根本故。以相應故。不能如彼業(yè)故。不名業(yè)道。

      問曰。一切美味飲酒食肉拳手摑打一切戲笑。如是等惡行。一切禮拜供養(yǎng)恭敬遠離飲酒等。如是等善行。何故不記以為業(yè)道。

      答曰。遠離飲酒等唯是心業(yè)。能起七業(yè)非身口業(yè)。是故非業(yè)道。若作與心相應亦是業(yè)道。  問曰。若即彼業(yè)能作道名為業(yè)道者。即一切法于心皆名業(yè)道。何故但說十種業(yè)道。不說無量業(yè)道。答曰。以勝重故。以諸惡行及善行中十業(yè)道重。余非重故不說無量。又七業(yè)一向極重。意三亦輕亦重。飲酒等不爾。以是故但說十名為業(yè)道。不說余者名為業(yè)道?! 栐?。遠離殺生者。云何殺生等相應說。答曰。殺生有八種。一故心。二他。三定不定眾生相。四疑心。五起舍命方便。六作。七不作相。八無作相。是等名為殺生身業(yè)。身口意業(yè)名為殺生。

      問曰。何故名故心者。答曰。若不故心成殺生罪者。則阿羅漢不得涅槃。以阿羅漢斷世間因。有不作心而殺眾生。亦應還生世間。而實不然。以是義故。不故心殺不得罪報。

      問曰。何故名他。答曰。非自命故。若有他人是可殺者。能殺人得殺生罪。

      以自殺者無可殺境故。自斷命不得惡報。又阿羅漢自害其身。斷己命故而彼無罪。何以故。已離瞋心等故。是自殺不得殺罪。

      問曰。何名定不定眾生相者。答曰。定眾生相者。如有百千人作心于中定殺其人。是得殺罪。若殺余人不得殺罪。不定者。以舍一切故隨殺得罪。以彼處不離眾生相故。

      問曰。何故名疑者。答曰。疑心殺生亦得殺罪。以彼是眾生亦得殺罪。以舍慈悲心故得殺罪。

      問曰。何故名起舍命方便者。答曰。若殺者于彼事中起不善心。必欲斷命。

      非慈悲心。作殺方便。是名為起。

      問曰。何故名作不作相無作相者。答曰。作者所作事。不作者所名作事。彼作事共起。雖作業(yè)滅而善無記法相續(xù)不斷。如修多羅說。有信者修行十種功德。

      行住睡寤等。日夜常生功德。增長功德。若離身口業(yè)更無無作。云何異心法而得增長。是故當知。離身口業(yè)有無作法。又自不作使他作業(yè)。若無無作此云何成。

      若無無作法。離波羅提木叉。亦應無無作戒。是故當知。有無作法。

      問曰。云何名遠離偷盜者。答曰。偷盜有九種。一他護。二彼想。三疑心。

      四知不隨他。五欲奪。六知他物起我心。七作。八不作相。九無作相。是等名為偷盜身業(yè)。

      問曰。何名他護者。答曰。此明取他護物。問曰。何名彼想者。答曰。若不生自想。不言是我物。則不得罪。名為彼想。  問曰。何名疑心者。答曰。若心有疑。為是我物。為是他物。而彼物他物并須識之。

      問曰。何名知不隨他者。知他物生心他隨我想。

      問曰。何名欲奪者。答曰。起損害心?! 栐弧:蚊退锲鹞倚恼?。答曰。若不異見。若闇地取。若疾疾取。若取余物。若取他物。若取自物想。

      問曰。何名作不作相無作相者。答曰。此三如前殺生中說。

      問曰。云何遠離邪淫者。答曰。邪淫有八種。一護女人。二彼想。三疑心?! ∷牡婪堑?。五不護。六非道非時。七作。八無作想。是等名為邪淫身業(yè)。

      問曰。何名護女人者。答曰。所謂父母等護?! 栐?。何名彼想者。答曰。若知彼女是父母等所護。女想非不護想。

      問曰。何名疑心者。答曰。若生疑心為自女。為他女。為父母護。為不護等女。一一皆成邪淫。

      問曰。何名道非道者。答曰。道者所有道。非道者。謂非道。

      問曰。何名彼不護女非道非時者。答曰。此亦名邪淫。

      問曰。何名作不作相無作相者。答曰。此三如殺生中說。然此中不作相者?! ∮谛耙袩o如是不作法以要自作成。

      問曰。云何名遠離妄語者。答曰。妄語有七種。一見等事。二顛倒非顛倒事。三疑心。四起覆藏想。五作。六不作相。七無作相。是等名為妄語口業(yè)。

      問曰。何名見等事者。答曰。謂見聞覺知。

      問曰。何名顛倒非顛倒事者。答曰。顛倒事者如聞如彼事非顛倒者。謂如彼事。

      問曰。何名疑心者。答曰。若生疑為如是不是。為一向如是。為一向不如是?! 栐?。何名起覆藏想者。答曰。覆藏實事異相事中住異相說。作不作無作相如殺生中說。

      問曰。云何遠離兩舌者。答曰。兩舌有七種。一起不善意。二實虛妄。三破壞心。四先破不和合意。五作。六不作相。七無作相。是等名為兩舌口業(yè)(此七易解不煩釋之)。

      問曰。云何遠離惡口者。答曰。惡口有七種。一依不善意。二起惱亂心。三依亂心。四言說他。五作。六不作相。七無作相(此七亦易不煩釋之)。

      問曰。云何遠離綺語者。答曰。綺語有七種。一依不善意。二無義。三非時。四惡法相應。五作。六不作相。七無作相。

      問曰。何名依不善意者。答曰。依欲界修道煩惱心相應說名為綺語。

      問曰。何名無義者。答曰。離實義故?! 栐弧:蚊菚r者。答曰。語雖有義而非時說亦成綺語。又有時說于大眾中為自在人說亦成綺語。

      問曰。何名惡法相應者。答曰。謂一切戲語非法歌舞等。一切與不善法相應者。皆是綺語。作不作無作相者。如前殺生中說(此下貪瞋邪見其文易解不煩釋之)。

      又論云。如娑伽羅龍王所問經(jīng)中如來說言。龍王離殺獲得十種離煩惱熱清涼之法。何等為十。一施與一切眾生無畏。二安住大慈念中。三斷諸煩惱過患習氣。四取無病果。五增長壽種子。六諸非人等常所守護。七睡寤安隱。八不見惡夢離怨恨心。九不畏一切外道。十退生天中。是名十種離煩惱熱清涼之法。龍王。若不殺善根回向阿耨菩提者。彼人得菩提時心得自在。是故壽命無量。如龍王菩薩離殺生故能起布施。則得成就大富資生。不可破壞。得長壽命。行菩薩行。過諸世間所惱惡事。如是龍王。十善業(yè)道亦復如是。莊嚴成就大利益故。

      引證部第五如雜寶藏經(jīng)云。昔佛在世時。波斯匿王有其一女。名曰善光。聰明端正。父母憐愍舉宮愛敬。父語女言。汝因我力舉宮愛敬。女答父言。我有業(yè)力不因父王。王聞瞋忿而語之言。今當試汝有自業(yè)力。即遣左右覓一最下貧窮乞人。以女妻之。王語女言。汝自有業(yè)不假我者。從今可驗。女猶答言。我有業(yè)力。即共窮人相將出去。婦問夫言。有父母不。夫答婦言。我父母先此舍衛(wèi)城中第一長者。

      父母居家都已死盡。無所依怙是以窮乞。婦復問言。汝今頗知故宅處不。答言。

      知處。垣宅毀壞遂有空地。夫婦相將往至故舍周歷案行。隨其行處伏藏自出。即以珍寶雇人造宅。未盈一月宮宅悉成。宮人伎女奴婢仆使不可稱計。王卒憶念我女善光。云何生活。有人答王。善光女郎宮室錢財不減于王。王女即日遣其夫主。請王到舍。王即受請。見其家內(nèi)宮宅莊嚴。嘆未曾有。王往問佛。此女先世作何福業(yè)。得生王家身有光明。佛答王言。乃往過去九十一劫。毗婆尸佛入涅槃后。有槃頭王。以佛舍利起七寶塔。王大夫人見即便以天冠拂飾著像頂上。以天冠中如意寶珠著塔^2□頭。因發(fā)愿言。使我將來身有光明。紫磨金色尊榮豪貴。

      莫墮三惡八難之處。昔夫人者。今善光是。后于過去迦葉佛時。復以肴膳供養(yǎng)佛僧。而夫遮斷。婦即勸請。我今已請使得充足。夫還聽婦。爾時婦者今善光是。

      爾時夫者今日夫是。由昔遮婦世常貧賤。以還聽故。要因其婦得大富貴。無其婦時后還貧賤。以是因緣。善惡之業(yè)。逐身受報。未曾違失?! ∮蛛s寶藏經(jīng)云。佛在世時。波斯匿王時于眠中聞二內(nèi)官共諍道理。一人說言。我依王活。一答言。我自依業(yè)不依王也。王聞可彼依王活者。而欲賞之。即遣直人語夫人言。我今當使一人往者重與財物。尋即遣彼依王活者。持所飲酒送與夫人。此人出戶鼻中血出不得前進。尋即倩彼依業(yè)者送。夫人見已重賜錢財衣服瓔珞。來到王前。王見深怪。即便喚彼依王活者。而問之言。我使汝去。云何不去。彼即向王具白情事。王聞嘆言。佛語真實自作其業(yè)還自受報。不可奪也。

      由是觀善惡報應自業(yè)所引。非天非王之所能與。要須自作自得。起于正見信業(yè)果報。近獲人天。遠招佛果。若違圣教具受前苦。

      又輪轉(zhuǎn)五道經(jīng)云。迦維羅衛(wèi)國。舍衛(wèi)國。佛在世時。二國之間有一大樹。名尼俱類。樹高二十里。枝布方圓覆六十里。其樹上子皆數(shù)千萬斛。食之香甘。其味如蜜。甘果熟落。人民食之。眾病皆愈。眼目精明。佛在樹下。時諸比丘取果食之。佛告阿難。天下萬物各有宿緣。阿難白佛。何等宿緣。佛言。夫人作福。

      譬喻此樹稍稍漸大收子無限。夫人豪貴國王長者。從禮三尊中來。為人大富財物無限。從布施中來。為人長壽無有疾病。身體強壯姝長。從持戒中來。為人端正顏色潔白輝容第一見無不喜。從忍辱中來。為人精進樂于福事。從精進中來。為人安庠言行審諦。從禪定中來。為人才明達解深法。從智慧中來。為人音聲清徹聞者樂聽。從歌嘆三寶中來。為人潔凈無有疾痛。從慈心中來。阿難白佛。云何為慈。佛言。一慈眾生如母愛子。二悲世間欲令解脫。三解脫道意心常歡喜。四為能護一切不犯。是名慈心。佛言。為人姝長恭敬人故。為人短小輕慢人故。為人丑陋喜瞋恚故。為人生無所知不學問故。為人專愚不教人故。為人喑啞謗毀人故。為人聾盲不聽法故。為人奴婢負債不償不禮三寶故。為人丑黑遮佛光明故。

      為人生在裸國者。輕衣入精舍故。生馬蹄國者。著屐躡佛前故。生穿胸人國者?! 〔际┳鞲;谙墓?。生在獐鹿麋麂中者。喜驚怖人故。生在龍中者。調(diào)戲忿怒人故。身生惡瘡癩疾難差醫(yī)藥所不治苦痛難言者。前身喜鞭打眾生故。人見歡悅者。前身見人歡悅故。人見不歡悅者。前身見人不歡悅故。喜遭縣官閉在牢獄杻械其身者。前身喜籠系眾生不從意故。為人口缺者。前身鉤魚口缺故。為人聞說法心不聽采于中兩舌亂人聽受者。后生作長耳驢耽耳狗中。為人慳貪而驕悕好獨食者。死入地獄墮餓鬼中。出生為人貧窮饑餓。衣不蓋形。食不供口。為人好食獨啖惡食施人者。后墮豬肫蜣螂之中。為人喜剝脫人物者。后隨羊中生被剝皮。

      為人喜殺生者。后生為水上作蜉蝣之蟲。朝生暮死。為人喜偷盜人物者。后生奴婢牛馬中。為人喜妄語傳人惡者。死入地獄。烊銅灌口拔出其舌。以牛犁之。后墮鴝鵅鴉鵲鳥中。人聞其鳴莫不驚怖。皆言變怪祝令其死。為人喜淫他婦女者。

      死入地獄。男抱銅柱。女臥鐵床。后墮淫象鵝鴨鳥中。為人喜飲酒醉犯三十六失者。死入地獄墮沸屎泥犁中。后生墮鼪鼪獸中。后生為人。愚癡故無所知。為人夫婦不相和順。數(shù)共斗諍更相驅(qū)遣者。后墮鳩鴿中。為人喜貪人力者。后墮象中。佛言。除州縣官長稟食官祿無罪?;蛩角钟诿瘛1薮蜉斔?。告訴無地。杻械系錄。不得寬縱者。此人罪報死入地獄。神更受痛數(shù)千萬劫。罪畢乃出。后墮水牛中。穿領(lǐng)決鼻牽船挽車。大杖打撲償其宿罪。為人不潔凈者。從豬中來。為人慳貪不好施者。從狗中來。為人佷戾自用者。從羊中來。為人不安庠不能忍事者。從獼猴中來。為人內(nèi)惡含毒心者。從蝮蛇中來。為人好于美食恐害眾生無有善者。前身從豺狼貍貓中來。

      又佛說須摩提女經(jīng)云。爾時羅閱城有長者。號曰郁迦。有女名須摩提。厥年八歲。歷世奉敬過去無數(shù)百千諸佛。積累功德不可稱計。行到佛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叉手白佛。欲有所問。愿為解說。佛語須摩提。恣所欲問。今當為說令汝歡喜。須摩提問佛言。菩薩云何所生處人見之常歡喜。云何得大富有常多財寶。云何不為他人所別離。云何不在母人腹中。常得化生千葉蓮花中立法王前。

      云何得神足。從不可計億剎土去到彼間得禮諸佛。云何得無仇怨無侵嫉者。云何所說聞者信從踴躍受行。云何得無殃罪所作善行無能壞者。云何魔不能得其便。

      云何臨壽終時。佛在前立為說經(jīng)法。即令不墮苦痛之處。所問如是。是時佛語須摩提。如汝所問如來義者。善哉大快。乃如是乎。汝若欲聞。吾當解說。時女即言。甚善世尊。愿樂欲聞。佛言菩薩有四事法。人見皆歡喜。何等為四。一瞋恚不起。視怨家如善知識。二常有慈心向于一切。三常行求索無上要法。四作佛形像。

      菩薩復有四事法得大富有。何等為四。一布施以時。二與已倍悅。三與后不悔。四既與不求其報。  菩薩復有四事法。不為他人所別離。何等為四。一不傳應說斗亂彼此。二導愚癡者使入佛道。三若有毀敗正法護使不絕。四勸勉諸人教使求佛令堅不動。

      菩薩復有四事法。得化生千葉蓮華中立法王前。何等為四。一細搗紅青黃白蓮華。合此四種末之如塵。使?jié)M軟妙華。持是供養(yǎng)世尊。若塔及舍利。二不令他人起瞋恚意。三作佛形像使坐蓮華上。四得最正覺便歡喜住。

      菩薩復有四事法。得神足從一佛國復至一佛國。何等為四。一見人作功德不行斷絕。二見人說法而不中止。三常然燈火于塔寺中。四求三昧。

      菩薩復有四事法。得無仇怨無侵嫉者。何等為四。一于善知識無諛諂心。二不慳貪妒他人物。三見人布施助其喜。四見菩薩諸所作為不行誹謗。菩薩復有四事法。其所語言聞者信從踴躍受行。何等為四。一口之所說心亦無異。二于善知識常有至誠。三聞人說法不生是非。四若見他人請令說法不求其短。

      菩薩復有四事法。得無殃罪所作善行疾得凈住。何等為四。一心意所念常志于善。二常持戒三昧智慧。三初發(fā)菩薩意。便起一切智多所度脫。四常有大慈愍于一切。

      菩薩復有四事法。魔不能得其便。何者為四。一常念于佛。二常精進。三常念經(jīng)法。四常立功德。

      菩薩復有四事法。臨壽終時佛在前立為說經(jīng)法。令其不墮苦痛之處。何等為四。一為一切人故具滿諸愿。二若人布施諸不足念欲足之。三見人雜施若有短少便裨助之。四常念供養(yǎng)于三寶。

      爾時須摩提白佛言。唯世尊所說四十事。我當奉行令不缺減。悉使具足不違一事。

      又辯意長者子經(jīng)云。爾時世尊與無央數(shù)大眾共會圍繞說法。時舍衛(wèi)城中有大長者子。名曰辯意。從五百長者子。來詣佛所為佛作禮。叉手白言。欲有所問?! ∥ㄔ复软?。有何因緣得生天上。復何因緣來生人中。復何因緣生地獄中。復何因緣常生餓鬼中。復何因緣生畜生中。復何因緣常生尊貴中眾人所敬。復何因緣生奴婢中為人所使。復何因緣生庶民中??跉庀銤嵣硇某0病槿怂u不被誹謗。

      復何因緣得生為人。常被誹謗為人所憎。形體丑惡身意不安。常懷恐怖復何因緣所生之處。常與佛會聞法奉眾。初不差違。遭遇知識逮得好心。若作沙門當?shù)盟?。所問如是。唯愿世尊。分別解說。令使眾會得聞正教。愿使一切得濟彼安。

      佛告長者子。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解說妙要。有五事行得生天上。何謂為五。一慈心不殺。恤養(yǎng)物命令眾得安。二賢良不盜他物。布施無貪濟諸窮乏。三貞潔不犯外色男女。護戒奉齋精進。四誠信不欺于人護口。四過無得貪欺。五不飲酒不經(jīng)過口。行此五事乃得生天。

      佛告辯意。復有五事得生人中。何謂為五。一布施恩潤貧窮。二持戒不犯十惡。三忍辱不亂眾患。四精進勸化無有懈怠。五一心奉孝盡忠。是為五事得生人中大富長壽端正威德得為人主一切敬侍。

      佛告辯意。復有五事死入地獄億劫乃出。何謂為五。一不信有佛法眾。而行誹謗輕毀圣道。二破壞佛寺尊廟。三四輩轉(zhuǎn)相誹謗不計殃罪。無敬順意。四反逆無有上下君臣父子不相順從。五當來有欲為道。已得為道便不順師教誨。而自貢高輕慢誹謗師。是為五事死入地獄展轉(zhuǎn)地獄無有出期。復有五事墮餓鬼中。何謂為五。一慳貪不欲布施。二盜竊不孝二親。三愚闇無有慈心。四積聚財物不肯衣食。五不給父母兄弟妻子奴婢。是為五事墮餓鬼中。

      復有五事作畜生行墮畜生中。何謂為五。一犯戒私竊偷盜。二負債抵而不償。三殺生以身償之。四不善聽受經(jīng)法。五常以因緣艱難齋戒施會以俗為緣。是為五事生畜生中?! 陀形迨碌脼樽鹳F眾人所敬。何謂為五。一施慧普廣。二禮敬三寶及眾長者。三忍辱無有瞋恚。四柔和謙下。五博聞經(jīng)戒。是為五事得為尊貴眾人所敬。

      復有五事常生卑賤為人奴婢。何謂為五。一憍慢不敬。二親二剛強無恪心。

      三放逸不禮三尊。四盜竊以為生業(yè)。五負債逃避不償。是為五事常生卑賤奴婢之中。

      復有五事得生人中。口氣香潔身心常安。為人所譽不被誹謗。何謂為五。一至誠不欺于人。二誦經(jīng)無有彼此。三護戒不謗圣道。四教人遠惡就善。五不求人長短。是為五事生于人中口氣香潔身心常安為人所譽不被誹謗。復有五事若在人中。常被誹謗為人所憎。形體丑惡心意不安。常懷恐怖。何謂為五。一常無至誠欺詐于人。二大會之人有說法者而誹謗之。三見諸同學而輕試之。四不見他事而為作過。五斗亂兩舌彼此。是為五事。若在人中常被誹謗。為人所憎形體丑惡身心不安常懷恐怖?! 陀形迨滤帯3Ec佛法眾會。初不差違。見佛聞法便得好心。若作沙門即得所愿。何謂為五。一身奉三寶勸人令事。二作佛形像當使鮮潔。三常奉佛教不犯所受。四普慈一切與尊正等如愛赤子。五所受經(jīng)法晝夜諷誦。是為五事所生之處。常與佛法眾會。初不差違。見佛聞法便得好心。若作沙門即得所愿。

      于是長者子辯意。聞佛說是五十事要法之義。欣然歡喜逮得法忍。五百長者皆得法眼凈。又諸會各得所志。

      頌曰。

      心境相乘業(yè)結(jié)牽纏七識起發(fā)八識因緣三界受報六趣遷延隨事起業(yè)觸處拘連五陰勞倦九惱迍邅自非慈圣豈益我筌含情普洽機寤重玄舒則利物卷則自然

      法苑珠林卷第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