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古籍
  • 莊子集釋 莊子集釋卷三上

    作者: 《莊子集釋》郭慶藩
       【一】【注】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富,其所宗而師者無心也。

       【釋文】《大宗師》崔云:遺形忘生,當大宗此法也。

       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一】。知天之所為者,天而生也【二】;知人之所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養(yǎng)其知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三】。  【一】【注】知天人之所為者,皆自然也;則內放其身而外冥于物,與眾玄同,任之而無不至者也。

      【疏】天者,自然之謂。至者,造極之名。天之所為者,謂三景晦明,四時生殺,風云舒卷,雷雨寒溫也。人之所為者,謂手捉腳行,目視耳聽,心知工拙,凡所施為也。知天之所為,悉皆自爾,非關修造,豈由知力!是以內放其身,外冥于物,浩然大觀,與眾玄同,窮理盡性,故稱為至也。

      【二】【注】天者,自然之謂也。夫為為者不能為,而為自為耳;為知者不能知,而知自知耳。自知耳,不知也,不知也則知出于不知矣;自為耳,不為也,不為也則為出于不為矣。為出于不為,故以不為為主;知出于不知,故以不知為宗。是故真人遺知而知,不為而為,自然而生,坐忘而得,故知稱絕而為名去也?!  臼琛吭菩杏晔?,川源岳瀆,非關人力,此乃天生,能知所知,并自然也。此解前知天之所為。

      【釋文】《天而生》向崔本作失而生?!吨Q》尺證反。

      【三】【注】人之生也,形雖七尺而五常必具,故雖區(qū)區(qū)之身,乃舉天地以奉之。故天地萬物,凡所有者,不可一日而相無也。一物不具,則生者無由得生;一理不至,則天年無緣得終。然身之所有者,知或不知也;理之所存者,為或不為也。故知之所知者寡而身之所有者眾,為之所為者少而理之所存者博,在上者莫能器之而求其備焉。人之所知不必同而所為不敢異,異則偽成矣,偽成而真不喪者,未之有也?;蚝弥痪胍岳浒袤w,所好不過一枝而舉根俱弊,斯以其所知而害所不知也。若夫知之盛也,知人之所為者有分,故任而不(強)〔強〕也,知人之所知者有極,故用而不蕩也。故所知不以無涯自困,則一體之中,知與不知,暗相與會而俱全矣,斯以其所知養(yǎng)所不知者也。

      【疏】人之所為,謂四肢百體各有御用也。知之所知者,謂目知于色,即以色為所知也。知之所不知者,謂目能知色,不能知聲,即以聲為所不知也。既而目為手足而視,腳為耳鼻而行,雖復無心相為,而濟彼之功成矣。故眼耳鼻舌,四肢百體,更相役用,各有司存。心之明暗,亦有限極,用其分內,終不強知。斯以其知之所知以養(yǎng)其知之所不知也,故得盡其天年,不橫夭折。能如是者,可謂知之盛美者也。

      【釋文】《不喪》息浪反,下皆同?!痘蚝谩泛魣蠓?。下同?!恫粡姟菲鋬煞?。◎盧文弨曰:今本書作強?! ?font color='#cc6600'>雖然,有患【一】。夫知有所待而后當【二】,其所待者特未定也【三】。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所謂人之非天乎【四】?

      【一】【注】雖知盛,未若遺知任天之無患也。

      【疏】知雖盛美,猶有患累,不若忘知而任獨也。

      【二】【注】夫知者未能無可無不可,故必有待也。若乃任天而生者,則遇物而當也。

      【三】【注】有待則無定也。

      【疏】夫知必對境,非境不當。境既生滅不定,知亦待奪無常。唯當境知兩忘,能所雙絕者,方能無可無不可,然后無患也已。

      【四】【注】我生有涯,天也;心欲益之,人也。然此人之所謂耳,物無非〔天也〕(一)。天也者,自然者也;人皆自然,則治亂成敗,遇與不遇,非人為也,皆自然耳。

      【疏】近取諸身,遠托諸物,知能運用,無非自然。是知天之與人,理歸無二。故謂天則人,謂人則天。凡庸之流,詎曉斯旨!所言吾者,莊生自稱。此則泯合人天,混同物我者也。

      【釋文】《庸詎》徐其庶反?!秳t治》直吏反?!  拘!浚ㄒ唬┨煲捕忠朗赖绿帽狙a。

      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一】。何謂真人【二】?古之真人,不逆寡【三】,不雄成【四】,不謨士【五】。若然者,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六】。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七】

      【一】【注】有真人,而后天下之知皆得其真而不可亂也。

      【疏】夫圣人者,誠能冥真合道,忘我遺物。懷茲圣德,然后有此真知,是以混一真人而無患累。真(知)〔人〕之狀,列在下文耳?!  径俊臼琛考僭O疑問,庶顯其旨。

      【三】【注】凡寡皆不逆,則所愿者眾矣。

      【疏】寡,少也。引古御今,崇本抑末,虛懷任物,大順群生,假令微少,曾不逆忤者也。

      【四】【注】不恃其成而處物先。

      【疏】為而不恃,長而不宰,豈雄據成績,欲處物先耶!

      【五】【注】縱心直前而群士自合,非謀謨以致之者也。

      【疏】虛夷忘淡,士眾自歸,非關運心謀謨招致故也。

      【釋文】《不謨》沒乎反?!  玖俊咀ⅰ恐弊匀敹鵁o過耳,非以得失經心者也?!  臼琛刻鞎r已過,曾無悔吝之心;分命偶當,不以自得為美也?!蛴衢性唬哼^者,謂于事有所過失也。當者,謂行之而當也。在眾人之情,于事有所過失則悔矣,行之而當則自以為得矣。真人不然。故曰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正文明言過,郭注謂全當而無過,失之。

      【七】【注】言夫知之登至于道者,若此之遠也。理固自全,非畏死也。故真人陸行而非避濡也,遠火而非逃熱也,無過而非措當也。故雖不以熱為熱而未嘗赴火,不以濡為濡而未嘗蹈水,不以死為死而未嘗喪生。故夫生者,豈生之而生哉,成者,豈成之而成哉!故任之而無不至者,真人也,豈有概意于所遇哉!

      【疏】栗,懼也。濡,濕也。登,升也。假,至也。真人達生死之不二,體安危之為一,故能入水入火,曾不介懷,登高履危,豈復驚懼。真知之士,有此功能,升至玄道,故得如是者也。

      【釋文】《不栗》音栗?!恫诲Α范旆?。《登假》更百反,至也?!哆h火》于萬反?!队懈拧饭艕鄯??! ?font color='#cc6600'>古之真人,其寢不夢【一】,其覺無憂【二】,其食不甘【三】,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四】,眾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五】。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六】。

      【一】【注】無意想也。  【二】【注】當所遇而安也。

      【疏】夢者,情意妄想也。而真人無情慮,絕思想,故雖寢寐,寂泊而不夢,以至覺悟,常適而無憂也。

      【釋文】《其覺》古孝反。

      【三】【注】理當食耳。

      【疏】混跡人間,同塵而食,不耽滋味,故不知其美?!  舅摹俊咀ⅰ磕嗽诟局衼碚咭?。

      【疏】踵,足根也。真人心性和緩,智照凝寂,至于氣息,亦復徐遲。腳踵中來,明其深靜也。

      【釋文】《深深》李云:內息之貌。◎家世父曰:存息于無息之地,而后納之深,泊然寂然,無出無入,無往無來,郁怒之所不能結,耆欲之所不能加,百骸九竅六藏,一不與為灌輸,而退而寄之于踵,乃以養(yǎng)息于深微博厚而寓諸無窮?!兑怎唷氛掠路础M跄乱乖疲浩鹣⒂邗啵轶w而深。

      【五】【注】氣不平暢。

      【疏】嗌,喉也。哇,也。凡俗之人,心靈馳競,言語喘息,唯出咽喉。情躁氣促,不能深靜,屈折起伏,氣不調和,咽喉之中恒如哇也。

      【釋文】《以喉》向云:喘悸之息,以喉為節(jié),言情欲奔競所致。《其嗌》音益。郭音厄,厄咽喉也?!度敉邸帆@媧反,徐胡卦反,又音絓。崔一音于佳反,結也,言咽喉之氣結礙不通也。簡文云:哇,嘔也。

      【六】【注】深根寧極,然后反一無欲也。

      【疏】夫耽耆諸塵而情欲深重者,其天然機神淺鈍故也。若使智照深遠,豈其然乎!

      【釋文】《其耆》市志反。

      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一】;其出不欣,其入不距;【二】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三】。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四】;受(一)而喜之【五】,忘而復之【六】,是之謂不以心捐(二)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七】。

      【一】【注】與化為體者也。

      【疏】氣聚而生,生為我時;氣散而死,死為我順。既冥變化,故不以悅惡存懷。  【釋文】《說生》音悅?!稅核馈窞趼贩?。  【二】【注】泰然而任之也。

      【疏】時應出生,本無情于忻樂;時應入死,豈有意于距諱耶!

      【釋文】《不欣》音欣,又音祈。《不距》本又作拒,音巨。李云:欣出則營生,距入則惡死。

      【三】【注】寄之至理,故往來而不難也。

      【疏】翛然,無系貌也。翛然獨化,任理遨游,雖復死往生來,曾無意戀之者也。

      【釋文】《修然》音蕭。本又作儵。徐音叔,郭與久反,李音悠。向云:翛然,自然無心而自爾之謂。郭崔云:往來不難之貌。司馬云:儵,疾貌。李同?!虮R文弨曰:舊久訛冬,今從宋本正。

      【四】【注】終始變化,皆忘之矣,豈直逆忘其生,而猶復探求死意也!  【疏】始,生也。終,死也。生死都遣,曾無滯著。豈直獨忘其生而偏求于死邪?終始均平,所遇斯適也。

      【釋文】《猶復》扶又反。下非復同。

      【五】【注】不問所受者何物,遇之而無不適也。

      【疏】喜所遇也。

      【六】【注】復之不由于識,乃至也。

      【疏】反未生也。

      【七】【注】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物而動,性之欲也。物之感人無窮,人之逐欲無節(jié),則天理滅矣。真人知用心則背道,助天則傷生,故不為也。

      【疏】是謂者,指斥前文,總結其旨也。捐,棄也。言上來智惠忘生,可謂不用取舍之心,捐棄虛通之道;亦不用人情分別,添助自然之分。能如是者,名曰真人也。

      【釋文】《捐》徐以全反。郭作揖,一入反。崔云:或作楫,所以行舟也。◎盧文弨曰:揖舊訛楫。案下方云或作楫,則此當作揖?!蛴衢性唬壕枳终`。釋文云:郭作揖,崔云或作楫,所以行舟也,其義彌不可通。疑皆偝字之誤。偝即背字,故郭注曰,真人知用心則背道,助天則傷生。是郭所據本正作偝也?!秳t背》音佩。

      【?!浚ㄒ唬┶w諫議本受作愛。(二)“不以心捐道”當為“不以心損道”?!皳p”:今本缺壞誤作“捐”。史記賈誼列傳索隱引此文正作“損”。

      若然者,其心志【一】,其容寂【二】,其顙頯【三】;凄然似秋【四】,暖然似春【五】,喜怒通四時【六】,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七】。

      【一】【注】所居而安為志?!  臼琛咳羧缫郧安痪璧赖刃模切膽阎玖Χ苤氯灰?。故老經云,強行者有志?!蚣沂栏冈唬汗笞ⅲ佣矠橹?,應作其心志。說文:志,心之所之也。商書,若射之有志,孔疏云:如射之有志,志之所主,欲得中也。佛書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即此所謂其心志也?!驊c藩案說文無志篆,所引當出字林字書。

      【釋文】“其心志”當為“其心忘”,“志”為“忘”字的形誤?!  径俊咀ⅰ侩m行而無傷于靜。  【釋文】《容●》本亦作寂。崔本作●。盧文弨曰:舊本訛家,今改正,說見前。本書作寂。

      【三】【注】頯,大樸之貌。

      【疏】顙,額也。頯,大樸貌。夫真人降世,挺氣異凡,非直智照虛明,志力弘普,亦乃威容閑雅,相貌端嚴。日角月弦,即斯類也。

      【釋文】《其顙》息黨反。崔云:也?!额`》徐去軌反,郭苦對反,李音仇,一音逵,權也。王云:質樸無飾也。向本作●,云:●然,大樸貌。廣雅云:●,大也。五罪反。

      【四】【注】殺物非為威也?!踞屛摹俊镀嗳弧菲呶鞣础?br>
      【五】【注】生物非為仁也?!踞屛摹俊杜弧芬絷眩鞗r晚反。

      【六】【注】夫體道合變者,與寒暑同其溫嚴,而未嘗有心也。然有溫嚴之貌,生殺之節(jié),故寄名于喜怒也。

      【疏】圣人無心,有感斯應,威恩適務,寬猛逗機。同素秋之降霜,本無心于肅殺;似青春之生育,寧有意于仁惠!是以真人如雷行風動,木茂華敷,覆載合乎二儀,喜怒通乎四序。

      【七】【注】無心于物,故不奪物宜;無物不宜,故莫知其極。

      【疏】真人應世,赴感隨時,與物交涉,必有宜便。而虛心慈愛,常善救人,量等太虛,故莫知其極。

      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國而不失人心【一】;利澤施乎萬世,不為愛人【二】。故樂通物,非圣人也【三】;有親,非仁也【四】;天時,非賢也【五】;利害不通,非君子也【六】;行名失己,非士也【七】;亡身不真,非役人也【八】。若狐不偕、務光、伯夷、叔齊、箕子、胥余、紀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者也【九】。

      【一】【疏】堯攻叢支,禹攻有扈,成湯滅夏,周武伐殷,并上合天時,下符人事。所以興動干戈,吊民問罪,雖復殄亡邦國,而不失百姓歡心故也。

      【釋文】《亡國而不失人心》崔云:亡敵國而得其人心。

      【二】【注】因人心之所欲亡而亡之,故不失人心也。夫白日登天,六合俱照,非愛人而照之也。故圣人之在天下,暖焉若春陽之自和,故蒙(一)澤者不謝;凄乎若秋霜之自降,故雕落者不怨也。  【疏】利物滋澤,事等陽春,豈直一時,乃施乎萬世。而芻狗百姓,故無偏愛之情。

      【三】【注】夫圣人無樂也,直莫之塞而物自通。

      【疏】夫懸鏡高臺,物來斯照,不迎不送,豈有情哉!大圣應機,其義亦爾。和而不唱,非謂樂通。故知授意于物,非圣人者也。  【四】【注】至仁無親,任理而自存。

      【疏】至仁無親,親則非至仁也。

      【五】【注】時天者,未若忘時而自合之賢也?!  臼琛空夹笾澯?,候天時之去就,此乃小智,豈是大賢者也!

      【六】【注】不能一是非之涂而就利違害,則傷德而累當矣。  【疏】未能一窮通,均利害,而擇情榮辱,封執(zhí)是非者,身且不能自達,焉能君子人物乎!

      【七】【注】善為士者,遺名而自得,故名當其實而福應其身。

      【疏】矯行求名,失其己性,此乃流俗之人,非為道之士。

      【釋文】《行名》下孟反?!陡窇獙χ畱!  景恕俊咀ⅰ孔允湫远C以從物,受役多矣,安能役人乎!

      【疏】夫矯行喪真,求名亡己,斯乃受人驅役,焉能役人哉!  【九】【注】斯皆舍己效(二)人,徇彼傷我者也?!  臼琛啃蘸?,字不偕,古之賢人,又云,堯時賢人,不受堯讓,投河而死。務光,黃帝時人,身長七尺。又云:夏時人,餌藥養(yǎng)性,好鼓琴,湯讓天下不受,自負石沈于廬水。伯夷叔齊,遼西孤竹君之二子,神農之裔,姓姜氏。父死,兄弟相讓,不肯嗣位,聞西伯有道,試往觀焉。逢文王崩,武王伐紂,夷齊扣馬而諫,武王不從,遂隱于河東首陽山,不食其粟,卒餓而死?;?,殷紂賢臣,諫紂不從,遂遭奴戮。胥余者,箕子名也。又解:是楚大夫伍奢之子,名員,字子胥,吳王夫差之臣,忠諫不從,抉眼而死,尸沈于江。紀他者,姓紀,名他,湯時逸人也;聞湯讓務光,恐及乎己,遂將弟子陷于窾水而死。申徒狄聞之,因以踣河。此數子者,皆矯情偽行,亢志立名,分外波蕩,遂至于此。自餓自沉,促齡夭命,而芳名令譽,傳諸史籍。斯乃被他驅使,何能役人!悅樂眾人之耳目,焉能自適其情性耶!

      【釋文】《狐不偕》司馬云:古賢人也?!秳展狻坊矢χk云:黃帝時人,耳長七寸。《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痘玉阌唷匪抉R云:胥余,箕子名也,見尸子。崔同。又云:尸子曰:箕子胥余,漆身為厲,被發(fā)佯狂。或云:尸子曰:比干也,胥余其名。◎慶藩案書微子正義、僖十五年左傳正義、論語十八正義,并引司馬云:箕子,名胥余。與釋文異。《紀他》徒何反。《申徒狄》殷時人,負石自沉于河。崔本作司徒狄。《皆舍》音舍。下同?!  拘!浚ㄒ唬┦赖绿帽久撁勺帧#ǘ┦赖绿帽拘ё餮?。

      古之真人,其狀義而不朋【一】,若不足而不承【二】;與乎其觚而不堅也【三】,張乎其虛而不華也【四】;邴邴乎其似喜乎(一)【五】!崔乎其不得已乎(二)【六】!滀乎進我色也【七】,與乎止我德也【八】;厲乎其似世乎(三)【九】!謷乎其未可制也;【一0】連乎其似好閉也【一一】,悗乎忘其言也【一二】,以刑為體【一三】,以禮為翼【一四】,以知為時【一五】,以德為循【一六】。以刑為體者,綽乎其殺也【一七】;以禮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一八】;以知為時者,不得已于事也【一九】;以德為循者,言其與有足者至于丘也【二○】;而人真以為勤行者也】二一】。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二二】。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二三】。其一與天為徒【二四】,其不一與人為徒【二五】。天與人不相勝也,是之謂真人【二六】。

      【一】【注】與物同宜而非朋黨。

      【疏】狀,跡也。義,宜也。降跡同世,隨物所宜,而虛己均平,曾無偏黨也?!蛴衢性唬汗⒂柫x為宜,朋為黨,望文生訓,殊為失之。此言其狀,豈言其德乎?義當讀為峨,峨與義并從我聲,故得通用。天道篇而狀義然,義然即峨然也。朋讀為崩。易復象辭朋來無咎,漢書五行志引作●來無咎,是也。其狀峨而不●者,言其狀峨然高大而不崩壞也。廣雅釋詁:峨,高也;釋訓:峨峨,高也。高與大,義相近,故文選西京賦神山峨峨,薛綜注曰:峨峨,高大也。天道篇義然,即可以此說之。郭不知義為峨之假字,于此文則訓為宜,于彼文則曰踶跂自持之貌,皆就本字為說,失之。

      【二】【注】沖虛無余,如不足也;下之而無不上,若不足而不承也。

      【疏】韜晦沖虛,獨如神智不足;率性而動,(汛)〔泛〕然自得,故無所稟承者也。

      【釋文】《不承》如字。李云:迎也。又音拯?!恫簧稀窌r掌反。

      【三】【注】常游于獨而非固守。

      【疏】觚,獨也。堅,固也。仿徨放任,容與自得,遨游獨化之場而不固執(zhí)之。

      【釋文】《與乎》如字,又音豫,同云:疑貌?!虮R文弨曰:同當是向字之誤?!镀漉芬艄隆M踉疲乎?,特立群也。崔云:觚,棱也?!蛴衢性唬汗⒃?,常游于獨而非固守,是讀觚為孤,然與不堅之義殊不相應。釋文引崔云,觚,棱也,亦與不堅之義不應。殆皆非也。養(yǎng)生主篇技經●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釋文引崔云:不盤結骨。疑此觚字即彼軱字。骨之盤結,是至堅者也;軱而不堅,是謂真人。崔不知觚軱之同字,故前后異訓耳。◎李楨曰:與乎其觚與張乎其虛對文,觚字太不倫。據注疏,觚訓獨。釋文引王云:觚,特立不倚也。并是孤字之義。知所據本必皆作孤,觚是假借。爾雅釋地觚竹北戶,釋文云:本又作孤。此觚孤互通之證。孤特者率方而有棱,故其字亦可借觚為之。與乎二字,與下與乎止我德也復,疑此誤。注云常游于獨,就游字義求之,或元是●字,抑或是?字。說文:●,安行也。?,趣步??也。并與游義合。

      【四】【注】曠然無懷,乃至于實。

      【疏】張,廣大貌也。靈府寬閑,與虛空等量,而智德真實,故不浮華。

      【五】【注】至人無喜,暢然和適,故似喜也。

      【疏】邴邴,喜貌也。隨變任化,所遇斯適,實忘喜怒,故云似喜者也。

      【釋文】《邴邴》徐音丙,郭甫杏反。向云:喜貌。簡文云:明貌。

      【六】【注】動靜行止,常居必然之極。

      【疏】崔,動也。已,止也。真人凝寂,應物無方,迫而后動,非關先唱故,不得已而應之者也。

      【釋文】《崔乎》(于)〔千〕罪反,徐息罪反。郭且雷反。向云:動貌。簡文云:速貌。

      【七】【注】不以物傷己也。  【疏】滀,聚也。進益也。心同止水,故能滀聚群生。是以應而無情,惠而不費,適我益我,神色終無減損者也。

      【釋文】《滀乎》本又作?,敕六反。司馬云:色憤起貌。王云:富有德充也。簡文云:聚也。

      【八】【注】無所趨也?!  臼琛侩m復應動隨世,接物逗機,而恒容與無為,作于真德,所謂動而常寂者也。

      【九】【注】至人無厲,與世同行,故若厲也。

      【疏】厲,危也。真人一于安危,冥于禍福,而和光同世,亦似厲乎。如孔子之困匡人,文王之拘羑里,雖遭危厄,不廢無為之事也。  【釋文】《厲乎》如字。崔本作廣,云:苞羅者廣也?!蛴衢性唬汗⑹獠豢赏?。且如注意,當云世乎其似厲,不當反言其似世也。今案世乃泰之假字。荀子榮辱篇橋泄者人之殃也,劉氏臺拱補注曰:橋泄即驕泰之異文。荀子他篇或作汏,或作忕,或作泰,皆同。漏泄之泄,古多與外大害敗為韻,亦讀如泰也。又引賈子簡泄不可以得士為證。然則以世為泰,猶以泄為泰也。猛厲與驕泰,其義相應。釋文曰,厲,崔本作廣,廣大亦與泰義相應,泰亦大也。若以本字讀之,而曰似世,則皆不可通矣?!驊c藩案厲當從崔本作廣者是。郭注訓與世同行,則有廣大之義。然既曰無厲,又曰若厲,殊失解義。經傳中厲廣二字,往往而混。如禮月令天子乃厲飾,淮南時則篇作廣飾。史記平津侯傳厲賢予祿,徐廣曰:厲亦作廣。儒林傳以廣賢材,漢書廣作厲。漢書地理志齊郡廣,說文水部注廣訛為厲。皆其證。◎又案俞氏云世為泰之假字,是也。古無泰字,其字作大。大世二字,古音義同,得通用也。禮曲禮不敢與世子同名,注:世,或為大。春秋文三十年大室屋壞,公羊作世室。衛(wèi)太叔儀,公羊作世叔儀。宋樂大心,公羊〔作〕樂世心。鄭子大叔,論語作世叔。皆其證?!  疽唬啊俊咀ⅰ扛叻哦缘谩?br>
      【疏】圣德廣大,謷然高遠,超于世表,故不可禁制也。

      【釋文】《謷乎》五羔反,徐五到反。司馬云:志遠貌。王云:高邁于俗也。

      【一一】【注】綿邈深遠,莫見其門。

      【疏】連,長也。圣德遐長,連綿難測。心知路絕,孰見其門,昏默音聲,似如關閉,不聞見人也。

      【釋文】《連乎》如字。李云:連,綿長貌。崔云:蹇連也,音輦?!端坪谩泛魣蠓?,下皆同?!  疽欢俊咀ⅰ坎蛔R不知而天機自發(fā),故悗然也。

      【疏】悗,無心貌也。放任安排,無為虛淡,得玄珠于赤水,所以忘言。自此以前,歷顯真人自利利他內外德行。從此以下,明真人利物為政之方也。

      【釋文】《悗乎》亡本反。字或作免。李云:無匹貌。王云:廢忘也。崔云:婉順也。

      【一三】【注】刑者,治之體,非我為。

      【釋文】《治之》直吏反。

      【一四】【注】禮者,世之所以自行耳,非我制。

      【疏】用刑法為治,政之體本;以體樂為御,物之羽儀?!  疽晃濉俊咀ⅰ恐?,時之動,非我唱。

      【一六】【注】德者,自彼所循,非我作。

      【疏】循,順也。用智照機,不失時候;以德接物,俯順物情。以前略標,此以下解釋也。

      【釋文】《為循》本亦作修,兩得?!蛴衢性唬宏懯弦詾閮傻茫?。下文與有足者至于丘也,自〔以〕作循為是。說文:循,順行也。若作修則無義矣?!驊c藩案作(修)〔循〕是也。廣雅:循,述也。詩邶風傳;述,循也。隸書循修字易混。易系辭損德之修也,釋文:馬作循。晉語●瞍修聲,王制正義作循聲。史記商君傳湯武不循古而王,索隱:商君書作修古。管子九守篇循名而督實,今本訛作修。皆其例?!  疽黄摺俊咀ⅰ咳沃沃詺ⅲ孰m殺而寬。

      【疏】綽,寬也。所以用刑法為治體者,以殺止殺,殺一懲萬,故雖殺而寬簡。是以惠者民之讎,法者民之父。

      【釋文】《綽乎》昌略反。崔本作淖。

      【一八】【注】順世之所行,故無不行?!  臼琛慷Y雖忠信之薄,而為御世之首,故不學禮無以立,非禮勿動,非禮勿言,人而無禮,胡不遄死。是故禮之于治,要哉!羽翼人倫,所以大行于世者也。

      【一九】【注】夫高下相受,不可逆之流也;小大相群(四)。不得已之勢也;曠然無情,群知之府也。承百流之會,居師人之極者,奚為哉?任時世之知,委必然之事,付之天下而已?!  臼琛侩S機感以接物,運至知以應時,理無可視聽之色聲,事有不得已之形勢。故為宗師者,曠然無懷,付之群智,居必然之會,乘之以游者也。

      【二0】【注】丘者,所以本也;以性言之,則性之本也。夫物各有足,足于本也。付群德之自循,斯與有足者至于本也,本至而理盡矣。

      【疏】丘,本也。以德接物,順物之性,性各有分,止分而足。順其本性,故至于丘也?!蚣沂栏冈唬嚎装矅?,九州之志,謂之九丘,莊子則陽篇亦云丘里之言,是凡所居曰丘,顓頊遺墟,謂之帝丘。有足而能行,終必反其所居。循禮者,若所居之安,有足而必至也?!  径弧俊咀ⅰ糠泊私宰员硕?,成之不在己,則雖處萬機之極,而常閑暇自適,忽然不覺事之經身,悗然不識言之在口。而人之大迷,真謂至人之為勤行者也。  【疏】夫至人者,動若行云,止若谷神,境智洞忘,虛心玄應,豈有懷于為物,情系于拯救者乎!而凡俗之人,觸涂封執(zhí),見舟航庶品,亭毒群生,實謂圣人勤行不怠。詎知汾水之上,凝淡窅然?故〔前〕文云孰●以物為事也?!  踞屛摹俊冻ie》音閑。

      【二二】【注】常無心而順彼,故好與不好,所善所惡,與彼無二也。

      【疏】既忘懷于美惡,亦遣蕩于愛憎。故好與弗好,出自凡情,而圣智虛融,未嘗不一。

      【二三】【注】其一也,天徒也;其不一也,人徒也。夫真人同天人,均彼我,不以其一異乎不一。

      【疏】其一,圣智也;其不一,凡情也。既而凡圣不二,故不一皆一之也。

      【二四】【注】無有而不一者,天也。

      【二五】【注】彼彼而我我者,人也?!  臼琛客烊?,齊萬致,與玄天而為類也。彼彼而我我,將凡庶而為徒也。

      【二六】【注】夫真人同天人,齊萬致。萬致不相非,天人不相勝,故曠然無不一,冥然無不在(五),而玄同彼我也。

      【疏】雖復天無彼我,人有是非,確然論之,咸歸空寂。若使天勝人劣,豈謂齊乎!此又混一天人,冥同勝負。體此趣者,可謂真人者也。

      【校】(一)闕誤引文如海成玄瑛張君房本喜乎作喜也。(二)又引文成張本重崔字,已乎作已也。(三)又世乎作世也。(四)趙諫議本群作君。(五)宋本在作任。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一】。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二】。彼特以天為父,而身猶愛之,而況其卓乎【三】!人特以有君為愈乎己,而身猶死之,而況其真乎【四】!

      【一】【注】其有晝夜之常,天之道也。故知死生者命之極,非妄然也,若夜旦耳,奚所系哉!

      【疏】夫旦明夜闇,天之常道;死生來去,人之分命。天不能無晝夜,人焉能無死生。故任變隨流,我將于何系哉!

      【釋文】《夜旦》如字。崔本作靼,音怛。

      【二】【注】夫真人在晝得晝,在夜得夜。以死生為晝夜,豈有所不得!人之有所不得而憂娛在懷,皆物情耳,非理也。

      【疏】夫死生晝夜,人天常道,未始非我,何所系哉!而流俗之徒,逆于造化,不能安時處順,與變俱往,而欣生惡死,哀樂存懷。斯乃凡物之滯情,豈是真人之通智也!

      【三】【注】卓者,獨化之謂也。夫相因之功,莫若獨化之至也。故人之所因者,天也;天之所生者,獨化也。人皆以天為父,故晝夜之變,寒暑之節(jié),猶不敢惡,隨天安之。況乎卓爾獨化,至于玄冥之境,又安得而不任之哉!既任之,則死生變化,惟命之從也。

      【疏】卓者,獨化之謂也。彼之眾人,稟氣蒼旻,而獨以天為父,身猶愛而重之,至于晝夜寒溫,不能返逆。況乎至道窈冥之鄉(xiāng),獨化自然之竟,生天生地,開辟陰陽,適可安而任之,何得拒而不順也!

      【釋文】《其卓》中學反?!驊c藩案卓之言超也,絕也,獨也。字同趠,廣雅,趠絕。一作逴,玉篇:敕角切,蹇也。蹇者獨任一足,故謂之逴。李善西都賦注:逴躒,猶超絕也。匡謬正俗:逴者,謂超逾不依次第。又作踔。漢書河間獻王傳踔爾不群,說苑君道篇踔然獨立。依說文當作●。禾部:●,特止。徐鍇〔曰〕:特止,卓止也。卓趠逴踔●,古同聲通用?!陡覑骸窞趼贩础!吨埂芬艟?。

      【四】【注】夫真者,不假于物而自然也。夫自然之不可避,豈直君命而已哉!

      【疏】愈,猶勝也。其真則向之獨化者也。人獨以君王為勝己尊貴,尚殞身致命,不敢有避,而況玄道至極,自然之理,欲不從順,其可得乎!安排委化,固其宜矣。

      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一)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一】。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二】。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三】。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四】。  【一】【注】與其不足而相愛,豈若有余而相忘!

      【疏】此起譬也。江湖浩瀚,游泳自在,各足深水,無復往還,彼此相忘,恩情斷絕。洎乎泉源旱涸,鳣鮪困苦,共處陸地,?尾曝腮。于是吐沫相濡,呴氣相濕,恩愛往來,更相親附,比之江湖,去之遠矣。亦猶大道之世,物各逍遙,雞犬聲聞,不相來往。淳風既散,澆浪漸興,從理生教,圣跡斯起;矜蹩躠以為仁,踶跂以為義,父子兄弟,懷情相欺。圣人羞之,良有以也。故知魚失水所以呴濡,人喪道所以親愛之者也。

      【釋文】《泉涸》戶各反,郭戶格反。爾雅云:竭也。《相呴》況于況付二反。《相瀉》本又作濡,音儒,或一音如戍反。《以沫》音末?!断嗤芬敉觥O峦?br>
      【二】【注】夫非譽皆生于不足。故至足者,忘善惡,遺死生,與變化為一,曠然無不適矣,又安知堯桀之所在耶!

      【疏】此合喻。夫唐堯圣君,夏桀庸主,故譽堯善而非桀惡,祖述堯舜以勖將來,仁義之興,自茲為本也。豈若無善無惡,善惡兩忘;不是不非,是非雙遣!然后出生入死,隨變化而遨游;莫往莫來,履玄道而自得;豈與夫呴濡圣跡,同年而語哉!

      【釋文】《譽堯》音余。注同。

      【三】【注】夫形生老死,皆我也。故形為我載,生為我勞,老為我佚,死為我息,四者雖變,未始非我,我奚惜哉!

      【疏】大塊者,自然也。夫形是構造之物,生是誕育之始,老是耆艾之年,死是氣散之日。但運載有形,生必勞苦;老既無能,暫時閑逸;死滅還無,理歸停憩;四者雖變而未始非我,而我坦然何所惜耶!  【釋文】《大塊》苦怪反,又苦對反,徐胡罪反?!驊c藩案文選郭景純江賦注引司馬云:大塊,自然也。釋文闕?!敦摇芬粢?。

      【四】【注】死與生,皆命也。無善則死,有善則生,不獨善也。故若以吾生為善乎?則吾死亦善也。

      【疏】夫形生老死,皆我也。故以善吾生為善者,吾死亦可以為善矣。  【?!浚ㄒ唬┶w諫議本作濡?! ?font color='#cc6600'>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澤,謂之固矣【一】。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二】。藏小大有宜,猶有所遁【三】。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四】。特犯人之形而猶喜之。若人之形者,萬化而未始有極也【五】,其為樂可勝計邪【六】!故圣人將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七】。善妖(一)善老,善始善終,人猶效之【八】,又況萬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九】!

      【一】【注】方言死生變化之不可逃,故先舉無逃之極,然后明之以必變之符,將任化而無系也。

      【釋文】《于壑》火各反。

      【二】【注】夫無力之力,莫大于變化者也;故乃揭天地以趨新,負山岳以舍故。故不暫停,忽已涉新,則天地萬物無時而不移也。世皆新矣,而自以為故;舟日易矣,而視之若舊;山日更矣,而視之若前。今交一臂而失之,皆在冥中去矣。故向者之我,非復今我也。我與今俱往,豈常守故哉(二)!而世莫之覺,橫謂今之所遇可系而在,豈不昧哉!

      【疏】夜半闇冥,以譬真理玄邃也。有力者,造化也。夫藏舟船于海壑,正合其宜;隱山岳于澤中,謂之得所。然而造化之力,擔負而趨;變故日新,驟如逝水。凡惑之徒,心靈愚昧,真謂山舟牢固,不動巋然。豈知冥中貿遷,無時暫息。昨我今我,其義亦然也。◎俞樾曰:山非可藏于澤,且亦非有力者所能負之而走,其義難通。山,疑當讀為汕。爾雅釋器,罺謂之汕。詩南有嘉魚篇毛傳曰:汕,汕樔也,箋云:今之撩罟也。藏舟藏汕,疑皆以漁者言,恐為人所竊,故藏之,乃世俗常有之事,故莊子以為喻耳?!蚣沂栏冈唬痕挚梢圆刂郏瑵芍罂梢圆厣?。然而大化之運行無窮,舉天地萬物,日夜推移,以舍故而即新,而未稍有止息。水負舟而立,水移即舟移矣;氣負山而行,氣運即山運矣。夜半者,惟行于無象無兆之中,而人莫之見也。◎慶藩案文選江文通雜禮詩注引司馬云:舟,水物;山,陸居者。藏之壑澤,非人意所求,謂之固;有力者或能取之。釋文闕。

      【釋文】《乃揭》其列其謁二反。

      【三】【注】不知與化為體,而思藏之使不化,則雖至深至固,各得其所宜,而無以禁其日變也。故夫藏而有之者,不能止其遯也;無藏而任化者,變不能變也。

      【疏】遁,變化也。藏舟于壑,藏山于澤,此藏大也;藏人于室,藏物于器,此藏小也。然小大雖異而藏皆得宜,猶念念遷流,新新移改。是知變化之道,無處可逃也。

      【四】【注】無所藏而都任之,則與物無不冥,與化無不一。故無外無內,無死無生,體天地而合變化,索所遁而不得矣。此乃常存之大情,非一曲之小意。

      【疏】恒,常也。夫藏天下于天下者,豈藏之哉?蓋無所藏也。故能一死生,冥變化,放縱寰宇之中,乘造物以遨游者,斯藏天下于天下也。既變所不能變,何所遁之有哉!此乃體凝寂之人物,達大道之真情,豈流俗之迷徒,運人間之小智耶!

      【釋文】《索所》所百反。

      【五】【注】人形乃(三)是萬化之一遇耳,未足獨喜也。無極之中,所遇者皆若人耳,豈特人形可喜而余物無樂耶!◎慶藩案文選賈長沙(鵬)〔鵩〕(四)鳥賦注引司馬云:當復化而為無。釋文闕。

      【釋文】《無樂》音洛。下及注同。

      【六】【注】本非人而化為人,化為人,失于故矣。失故而喜,喜所遇也。變化無窮,何所不遇!所遇而樂,樂豈有極乎!

      【疏】特,獨也。犯,遇也。夫大冶洪爐,陶鑄群品,獨遇人形,遂以為樂。如人形者,其貌類無窮,所遇即喜,喜亦何極!是以唯形與喜,不可勝計。

      【釋文】《可勝》音升。

      【七】【注】夫圣人游于變化之涂,放于日新之流,萬物萬化,亦與之萬化,化者無極,亦與之無極,誰得遁之哉!夫于生為亡而于死為存,則何時而非存哉!

      【疏】夫物不得遯者,自然也,孰能逃于自然之道乎!是故圣人游心變化之涂,放任日新之境,未始非我,何往不存耶!  【八】【注】此自均于百年之內,不善少而否老,未能體變化,齊死生也。然其平粹,猶足以師人也。

      【釋文】《善妖》崔本作狡,同。古卯反。本又作夭,于表反。簡文于橋反,云:異也。◎盧文弨曰:今本作夭?!驊c藩案妖字,正作夭。夭妖古通用。史記周本紀后宮童妾所棄妖子,徐廣曰:妖,一作夭。崔氏作狡,非也?!渡粕佟吩娬辗??!斗窭稀芬舯?。本亦作鄙。《平粹》雖遂反。

      【九】【注】此玄同萬物而與化為體,故其為天下之所宗也,不亦宜乎!

      【疏】系,屬也。夫人之識性,明暗不同。自有百年之中,一生之內,從容平淡,鮮有欣戚,至于壽夭老少,都不介懷。雖未能忘生死,但復無嫌惡,猶足以為物師傅,人放效之。而況混同萬物,冥一變化。屬在至人,必資圣知,為物宗匠,不亦宜乎!

      【校】(一)世德堂本妖作夭,闕誤引張君房本作少。(二)趙諫議本無哉字。(三)趙本乃作方。(四)鵩字依文選改。

      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一】;可傳而不可受【二】,可得而不可見【三】;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四】;神鬼神帝,生天生地【五】;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于上古而不為(一)老【六】。狶韋氏得之,以挈天地【七】;伏戲氏得之,以襲氣母【八】;維斗得之,終古不忒【九】;日月得之,終古不息【一0】;堪壞得之,以襲昆侖【一一】;馮夷得之,以游大川【一二】;肩吾得之,以處大山【一三】;黃帝得之,以登云天【一四】;顓頊得之,以處玄宮【一五】;禺強得之,立乎北極【一六】;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廣,莫知其始,莫知其終【一七】;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一八】;傅說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比于列星【一九】。

      【一】【注】有無情之情,故無為也;有無常之信,故無形也。

      【疏】明鑒洞照,有情也。趣機若響,有信也。恬淡寂寞,無為也。視之不見,無形也。

      【二】【注】古今傳而宅之,莫能受而有之。

      【釋文】《可傳》直專反。注同。

      【三】【注】咸得自容,而莫見其狀。

      【疏】寄言詮理,可傳也。體非量數,不可受也。方寸獨悟,可得也。離于形色,不可見也。

      【四】【注】明無不待有而無也。

      【疏】自,從也。存,有也。虛通至道,無始無終。從(本)〔古〕(二)以來,未有天地,五氣未兆,大道存焉。故老經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又云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者也。

      【五】【注】無也,豈能生神哉?不神鬼帝而鬼帝自神,斯乃不神之神也;不生天地而天地自生,斯乃不生之生也。故夫神(三)之果不足以神,而不神則神矣,功何足有,事何足恃哉!  【疏】言大道能神于鬼靈,神于天帝,開明三景,生立二儀,至無之力,有茲功用。斯乃不神而神,不生而生,非神之而神,生之而生者也。故老經云天得一以清,神得一以靈也。

      【六】【注】言道之無所不在也,故在高為無高,在深為無深,在久為無久,在老為無老,無所不在,而所在皆無也。且上下無不格者,不得以高卑稱也;外內無不至者,不得以表里名也;與化俱移者,不得言久也;終始常無者,不可謂老也。

      【疏】太極,五氣也。六極,六合也。且道在五氣之上,不為高遠;在六合之下,不為深邃;先天地生,不為長久;長于敻古,不為耆艾。言非高非深,非久非老,故道無不在而所在皆無者也。

      【釋文】《在大極》音泰。《之先》一本作之先未,崔本同?!虮R文弨曰:今本作一本作先之,無未字?!断忍臁废に]反。《長于》丁丈反?!斗Q也》尺證反。

      【七】【疏】狶韋氏,文字已前遠古帝王號也。得靈通之道,故能驅馭群品,提挈二儀。又作契字者,契,合也,言能混同萬物,符合二儀者也。  【釋文】《狶韋氏》許豈反,郭褚伊反。李音豕。司馬云:上古帝王名?!兑躁沸炜嘟Y反,郭苦系反。司馬云:要也,得天地要也。崔云:成也?!  景恕俊臼琛糠鼞?,三皇也,能伏牛乘馬,養(yǎng)伏犧牲,故謂之伏犧也。襲,合也。氣母者,元氣之母,應道也。為得至道,故能畫八卦,演六爻,調陰陽,合元氣也。

      【釋文】《伏戲》音羲。崔本作伏戲氏。《以襲氣母》司馬云:襲,入也。氣母,元氣之母也。崔云:取元氣之本。

      【九】【疏】維斗,北斗也,為眾星綱維,故謂之維斗。忒,差也。古,始也。得于至道,故歷于終始,維持天地,心無差忒。

      【釋文】《維斗》李云:北斗,所以為天下綱維。◎盧文弨曰:今本天下作天之?!督K古》崔云:終古,久也。鄭玄注周禮云:終古,猶言常也?!恫贿匪梅矗钜?。崔本作代。

      【一0】【疏】日月光證于一道,故得終始照臨,竟無休息者也。

      【一一】【疏】昆侖,山名也,在北海之北??皦?,昆侖山神名也。襲,入也??皦娜嗣娅F身,得道入昆侖山為神也。

      【釋文】《堪壞》徐扶眉反,郭孚杯反。崔作邳。司馬云:堪壞,神名,人面獸形?;茨献鳉J負?!独觥防?,或作岷,同。音昆。下力門反。昆侖,山名。

      【一二】【疏】姓馮,名夷,弘農華陰潼鄉(xiāng)堤首里人也,服八石,得水仙。大川,黃河也。天帝錫馮夷為河伯,故游處盟津大川之中也。  【釋文】《馮夷》司馬云:清泠傳曰:馮夷,華陰潼鄉(xiāng)堤首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為河伯。一云以八月庚子浴于河而溺死,一云渡河溺死?!洞蟠ā泛右?。崔本作泰川。

      【一三】【疏】肩吾,神名也。得道,故處東岳為太山之神。

      【釋文】《肩吾》司馬云:山神,不死,至孔子時?!洞笊健芬籼?,又如字。

      【一四】【疏】黃帝,軒轅也。采首山之銅,鑄鼎于荊山之下,鼎成,有龍垂于鼎以迎帝,帝遂將群臣及后宮七十二人,白日乘云駕龍,以登上天,仙化而去?!  踞屛摹俊饵S帝》崔云:得道而上天也。

      【一五】【疏】顓頊,(皇)〔黃〕帝之孫,即帝高陽也,亦曰玄帝。年十二而冠,十五佐少昊,二十即位。采羽山之銅為鼎,能召四海之神,有靈異。年九十七崩,得道,為北方之帝。玄者,北方之色,故處于玄宮也。

      【釋文】《顓頊》音專。下許玉反?!缎m》李云,顓頊,帝高陽氏。玄宮,北方宮也。月令曰:其帝顓頊,其神玄冥。

      【一六】【疏】禺強,水神名也,亦曰禺京。人面鳥身,乘龍而行,與顓頊并軒轅之胤也。雖復得道,不居帝位而為水神。水位北方,故位號北極也。

      【釋文】《禺強》音虞,郭語龍反。司馬云:山海經曰:北海之渚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禺強。崔云:大荒經曰:北海之神,名曰禺強,靈龜為之使。歸藏曰:昔穆王子筮卦于禺強。案海外經云:北方禺強,黑身手足,乘兩龍。郭璞以為水神,人面鳥身。簡文云:北海神也,一名禺京,是黃帝之孫也。

      【一七】【疏】少廣,西極山名也。王母,太陰之精也,豹尾,虎齒,善笑。舜時,王母遣使獻玉環(huán),漢武帝時,獻青桃。顏容若十六七女子,甚端正,常坐西方少廣之山,不復生死,故莫知始終也。

      【釋文】《西王母》山海經云:狀如人,狗尾,蓬頭,戴勝,善嘯,居海水之涯。漢武內傳云:西王母與上元夫人降帝,美容貌,神仙人也。《少廣》司馬云:穴名。崔云:山名。或云,西方空界之名?!  疽话恕俊臼琛颗碜?,帝顓頊之玄孫也。封于彭城,其道可祖,故稱彭祖,善養(yǎng)性,得道者也。五伯者,昆吾為夏伯,大彭豕韋為殷伯,齊桓晉文為周伯,合為五伯。而彭祖得道,所以長年,上至有虞,下及殷周,凡八百年也。

      【釋文】《彭祖》解見逍遙篇。崔云:壽七百歲?;蛞詾橄?,不死?!段宀啡缱帧S忠舭?。崔李云:夏伯昆吾,殷大彭豕韋,周齊桓晉文。

      【一九】【注】道,無能也。此言得之于道,乃所以明其自得耳。自得耳,道不能使之得也;我之未得,又不能為得也。然則凡得之者,外不資于道,內不由于己,掘然自得而獨化也。夫生之難也,猶獨化而自得之矣,既得其生,又何患于生之不得而為之哉!故夫(四)為生果不足以全生,以其生之不由于己為也,而為之則傷其真生也。

      【疏】武丁,殷王名也,號曰高宗。高宗夢得傅說,使求之天下,于陜州河北縣傅(嚴)〔巖〕板筑之所而得之,相于武丁,奄然清泰。傅說,星精也。而傅說一星在箕尾上,然箕尾則是二十八宿之數,維持東方,故言乘東維、騎箕尾;而與角亢等星比并行列,故言比于列星也。

      【釋文】《傅說》音悅。《得之以相》息亮反?!段涠⊙儆刑煜鲁藮|維騎箕尾而比于列星》司馬云:傅說,殷相也。武丁,殷王高宗也。東維,箕斗之間,天漢津之東維也。星經曰:傅說一星在尾上,言其乘東維,騎箕尾之間也。崔云:傅說死,其精神乘東維,托龍尾,乃列宿。今尾上有傅說星。崔本此下更有其生無父母,死登假三年而形遁,此言神之無能名者也,凡二十二字。《掘然》其勿反。

      【校】(一)世德堂本無為字。(二)古字依正文改。(三)世德堂本神作人。(四)世德堂本無夫字。

      南伯子葵問乎女偊曰:“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何也【一】?”

      【一】【疏】葵當為綦字之誤,猶人間世篇中南郭子綦也。女偊,古之懷道人也。孺子,猶稚子也。女偊久聞至道,故能攝衛(wèi)養(yǎng)生,年雖老,猶有童顏之色,駐彩之狀。既異凡人,是故子葵問其何以致此也。

      【釋文】《南伯子葵》李云:葵當為綦,聲之誤也?!杜畟Α沸煲粲恚钜艟?。一云,是婦人也?!赌觊L》張丈反?!虮R文弨曰:今本作丁丈反,與前后同?!?子》本亦作孺,如喻反。李云:弱子也。◎盧文弨曰:今本作孺,是正體。

      曰:“吾聞道矣【一】?!?/font>

      【一】【注】聞道則任其自生,故氣色全也。

      【疏】答云:聞道故得全生,是以反少還童,色如稚子?! ?font color='#cc6600'>南伯子葵曰:“道(一)可得學邪【一】?”


      【一】【疏】睹其容色,既異常人,心懷景慕,故詢其方術也。

      【?!浚ㄒ唬┶w諫議本無道字。

      曰:“惡!惡可!子非其人也【一】。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無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無圣人之才【二】,吾欲以教之,庶幾其果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猶守而告之【三】,參日而后能外天下【四】;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五】;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六】;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徹【七】;朝徹,而后能見獨【八】;見獨,而后能無古今【九】;無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一0】。殺(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二】。其為物,無不將也【一二】,無不迎也【一三】;無不毀也【一四】,無不成也【一五】。其名為攖寧?!疽涣繑t寧也者,攖而后成者也【一七】。”

      【一】【疏】惡惡可,言不可也。女偊心神內靜,形色外彰。子葵見(有)〔其〕容貌,欣然請學。嫌其所問,故抑之謂非其人也?!  踞屛摹俊稅簮嚎伞凡⒁魹?。下惡乎同。

      【二】【疏】卜梁,姬姓也,倚,名也。虛心凝淡為道,智用明敏為才。言梁有外用之才而無內凝之道,女偊有虛淡之道而無明敏之才,各滯一邊,未為通美。然以才方道,才劣道勝也。

      【釋文】《卜梁倚》魚綺反,又其綺反。李云:卜梁,姓;倚,名。

      【三】【疏】庶,慕也。幾,近也。果,決也。夫上士聞道,猶藉勤行,若不勤行,道無由致。是故雖蒙教誨,必須修學,慕近玄道,決成圣人。若其不然,告示甚易,為須修守,所以成難。然女偊久聞至道,內心凝寂,今欲傳告,猶自守之。況在初學,無容懈怠,假令口說耳聞,蓋亦何益。是以非知之難,行之難也。

      【釋文】《亦易》以豉反。

      【四】【注】外,猶遺也。

      【疏】外,遺忘也。夫為師不易,傳道極難。方欲教人,故凝神靜慮,修而守之,凡經三日。心既虛寂,萬境皆空,是以天下地上,悉皆非有也。

      【釋文】《參日》音三。

      【五】【注】物者,朝夕所須,切己難忘。

      【疏】天下萬境疏遠,所以易忘;資身之物親近,所以難遺。守經七日,然后遺之。故郭注云,物者朝夕所須,切己難忘者也?!  玖俊咀ⅰ慷歼z也。

      【疏】隳體離形,坐忘我喪,運心既久,遺遣漸深也?!  酒摺俊咀ⅰ窟z生則不惡死,不惡死故所遇即安,豁然無滯,見機而作,斯朝徹也?!  臼琛砍?,旦也。徹,明也。死生一觀,物我兼忘,惠照豁然,如朝陽初啟,故謂之朝徹也?!  踞屛摹俊赌艹啡缱帧@畛b反。下同。《徹》如字。郭司馬云:朝,旦也。徹,達妙之道。李云:夫能洞照,不崇朝而遠徹也?!恫粣骸窞趼贩?。下同?!痘砣弧穯净罘?。

      【八】【注】當所遇而安之,忘先后之所接,斯見獨者也。

      【疏】夫至道凝然,妙絕言象,非無非有,不古不今,獨往獨來,絕待絕對。睹斯勝境,謂之見獨。故老經云寂寞而不改。

      【九】【注】與獨俱往?!  臼琛咳卧煳镏招?,隨變化而俱往,不為物境所遷,故無古今之異?!  疽唬啊俊咀ⅰ糠蛳瞪视兴?,惡死故有生。是以無系無惡,然后能無死無生。

      【疏】古今,會也。夫時有古今之異,法有生死之殊者,此蓋迷徒倒置之見也。時既運運新新,無今無古,故法亦不去不來,無死無生者也。會斯理者,其唯女偊之子耶!

      【一一】【疏】殺,滅也;死,亦滅也。謂此死者未曾滅,謂此生者未曾生。既死既生,能入于無死無生,故體于法,無生滅也。法既不生不滅,而情亦何欣何惡耶!任之而無不適也。

      【釋文】《殺生者不死》李云:殺,猶亡也,亡生者不死也。崔云:除其營生為殺生。《生生者不生》李云:矜生者不生也。崔云:常營其生為生生。

      【一二】【注】任其自將,故無不將。

      【一三】【注】任其自迎,故無不迎。

      【疏】將,送也。夫道之為物,拯濟無方,雖復不滅不生,亦而生而滅,是以迎無窮之生,送無量之死也。

      【一四】【注】任其自毀,故無不毀。

      【一五】【注】任其自成,故無不成。

      【疏】不送而送,無不毀滅;不迎而迎,無不生成也。

      【一六】【注】夫與物冥者,物縈亦縈,而未始不寧也?!  臼琛繑t,擾動也。寧,寂靜也。夫圣人慈惠,道濟蒼生,妙本無名,隨物立稱,動而常寂,雖攖而寧者也。

      【釋文】《攖》郭音縈,徐于營反,李于盈反。崔云:有所系著也?!蚣沂栏冈唬黑w岐孟子注:攖,迫也。物我生死之見迫于中,將迎成毀之機迫于外,而一無所動其心,乃謂之攖寧。置身紛紜蕃變交爭互觸之地,而心固寧焉,則幾于成矣,故曰攖而后成。

      【一七】【注】物縈而獨不縈,則敗矣。故縈而任之,則莫不曲成也(二)。

      【疏】既能和光同塵,動而常寂,然后隨物攖擾,善貸生成也。

      【?!浚ㄒ唬╆I誤引江南古藏本殺上有故字。(二)世德堂本也作矣?! ?font color='#cc6600'>南伯子葵曰:“子獨惡乎聞之【一】?”

      【一】【疏】子葵怪女偊之談,其道高妙,故問“子于何處獨得聞之”?自斯已下,凡有九重,前六約教,后三據理,并是女偊告示子葵之辭也?! ?font color='#cc6600'>曰:“聞諸副墨之子【一】,副墨之子聞諸洛誦之孫【二】,洛誦之孫聞之瞻明【三】,瞻明聞之聶許【四】,聶許聞之需役【五】,需役聞之于謳【六】,于謳聞之玄冥【七】,玄冥聞之參寥【八】,參寥聞之疑始【九】?!?/font>

      【一】【疏】諸,之也。副,副貳也。墨,翰墨也;翰墨,文字也。理能生教,故謂文字為副貳也。夫魚必因筌而得,理亦因教而明,故聞之翰墨,以明先因文字得解故也。

      【釋文】《副墨》李云:可以副貳玄墨也。崔云:此已下皆古人姓名,或寓之耳,無其人。

      【二】【疏】臨本謂之副墨,背文謂之洛誦。初既依文生解,所以執(zhí)持披讀;次則漸悟其理,是故羅洛誦之。且教從理生,故稱為子;而誦因教起,名之曰孫也。  【釋文】《洛誦》李云:誦,通也。苞洛無所不通也。

      【三】【疏】瞻,視也,亦至也。讀誦精熟,功勞積久,漸見至理,靈府分明。

      【釋文】《瞻明》音占。李云:神明洞徹也?!  舅摹俊臼琛柯櫍且玻嗍歉蕉秸Z也。既誦之稍深,因教悟理,心生歡悅,私自許當,附耳竊私語也。既聞于道,未敢公行,亦是漸登勝妙玄情者也。

      【釋文】《聶許》徐乃攝反。李云:許,與也。攝而保之,無所施與也。

      【五】【疏】需,須也。役,用也,行也。雖復私心自許,智照漸明,必須依教遵循,勤行勿怠。懈而不行,道無由致。

      【釋文】《需役》徐音須,李音儒,云:儒弱為役也。王云:需,待也。役,亭毒也。

      【六】【疏】謳,歌謠也。既因教悟理,依解而行,遂使盛惠顯彰,謳歌滿路也。  【釋文】《于》音烏,又如字?!吨帯沸鞛鹾罘?。李香于反,云:謳,煦也,欲化之貌。王云:謳,歌謠也?!  酒摺俊咀ⅰ啃ふ?,所以名無而非無也。

      【疏】玄者,深遠之名也。冥者,幽寂之稱。既德行內融,芳聲外顯,故漸階虛極,以至于玄冥故也?!  踞屛摹俊缎ぁ防钤疲簭娒恍曋と?。向郭云:所以名無而非無也?!  景恕俊咀ⅰ糠螂A名以至無者,必得無于名表。故雖玄冥猶未極,而又推寄于參寥,亦是玄之又玄也。

      【疏】參,三也。寥,絕也。一者絕有,二者絕無,三者非有非無,故謂之三絕也。夫玄冥之境,雖妙未極,故至乎三絕,方造重玄也。

      【釋文】《參》七南反。《寥》徐力雕反。李云:參,高也。高邈寥曠,不可名也。  【九】【注】夫自然之理,有積習而成者。蓋階近以至遠,研粗以至精,故乃七重而后及無之名,九重而后疑無是始也。

      【疏】始,本也。夫道,超此四句,離彼百非,名言道斷,心知處滅,雖復三絕,未窮其妙。而三絕之外。道之根本,(而)〔所〕謂重玄之域,眾妙之門,意亦難得而差言之矣。是以不本而本,本無所本,疑名為本,亦無的可本,故謂之疑始也?!  踞屛摹俊兑墒肌防钤疲河忠蔁o是始,則始非無名也?!堆写帧菲吆础!镀咧亍分饼埛?。下同。

      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與語曰:“孰能以無為首,以生為脊,以死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友矣?!薄疽弧克娜讼嘁暥Γ嬗谛?,遂相與為友【二】。

      【一】【疏】子祀四人,未詳所據。觀其心跡,并方外之士,情同淡水,共結素交,敘莫逆于虛玄,述忘言于至道。夫人起自虛無,無則在先,故以無為首;從無生有,生則居次,故以生為脊;既生而死,死最居后,故以死為尻;亦故然也。尻首雖別,本是一身;而死生乃異,源乎一體。能達斯趣,所遇皆適,豈有存亡欣惡于其間哉!誰能知是,我與為友也。

      【釋文】《子祀》崔云:淮南作子永,行年五十四而病傴僂?!驊c藩案崔本作子永,是也。今本淮南精神篇作子求,與崔所見本異。顧千里曰:求當作永。抱樸子博喻篇曰子永嘆天倫之偉,字正作永。永求形近,經傳中互誤者,不可枚舉。《子輿》本又作與,音余?!蹲永纭范Y兮反?!稙殄辍房喔岱?。

      【二】【疏】目擊道存,故相見而笑;同順玄理,故莫逆于心也。

      俄而子輿有病,子祀往問之【一】。曰:“偉哉夫造物者,將以予為此拘拘也【二】!曲僂發(fā)背,上有五管,頤隱于齊,肩高于頂,句贅指天?!标庩栔畾庥袥l【三】,其心閑而無事【四】,跰(足鮮)而鑒于井,曰:“嗟乎!夫造物者又將以予為此拘拘也【五】!”

      【一】【疏】友人既病,須往問之,任理而行,不乖于方外也。

      【二】【疏】偉,大也。造物,猶造化也。拘拘,攣縮不申之貌也。夫洪爐大冶,造物無偏,豈獨將我一身故為拘攣之疾!以此而言,無非命也。子輿達理,自嘆此辭也。

      【釋文】《偉哉》韋鬼反。向云:美也。崔云:自此至鑒于井,皆子祀自說病狀也。《拘拘》郭音駒。司馬云:體拘攣也。王云:不申也?!  救俊咀ⅰ繘l,陵亂也。

      【疏】傴僂曲腰,背骨發(fā)露。既其俯而不仰,故藏腑并在上,頭低則頤隱于臍,(膞)〔膊〕聳則肩高于頂,而咽項句曲,大挺如贅。陰陽二氣,陵亂不調,遂使一身,遭斯疾篤?!  踞屛摹俊肚鷥E》徐力主反?!队陧敗繁疽嘧黜?。崔本作釭,音項?!虮R文弨曰:舊作釘,音頂。今本作缸,音項。據宋本釘音項,疑釘為釭之訛,參酌改正?!毒洹肪銟浞?,徐古侯反?!顿槨沸熘惙??!吨柑臁防钤疲壕滟?,項椎也。其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