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古籍分類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jīng)部
精選古籍
魏晉世語
搜神后記
因話錄
漢雜事秘辛
搜神記
明皇雜錄
酉陽雜俎
燕丹子
次柳氏舊聞
狄青演義
老子道德經(jīng)校釋 第七十七章
作者:
《老子道德經(jīng)校釋》老子
天之道,其猶張弓!
嚴(yán)可均曰:“張弓”,御注、河上作“張弓乎”,王弼作“張弓與”。
羅振玉曰:景龍本、敦煌辛本均無“與”字。御注、景福、敦煌庚本“與”作“乎”。
謙之案:遂州、嚴(yán)本亦無“與”字。傅、范本“弓”下作“者歟”。邢玄、慶陽、磻溪、樓正、柰卷、高翿、顧、彭并作“張弓乎”,類聚七十四引同。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與之。
嚴(yán)可均曰:“不足者與之”,王弼作“補(bǔ)之”。
羅振玉曰:敦煌庚本、景福本均無“者”字,下句同。又景龍、御注、景福、敦煌庚、辛本“補(bǔ)”均作“與”。
謙之案:嚴(yán)本“抑”作“案”,李道純本“下”作“低”。邢玄、慶陽、磻溪、樓正、河上、柰卷、遂州、顧、彭均作“與之”,同此石。
又謙之案:嚴(yán)遵曰:“夫弓人之為弓也,既○既生,既翕既張,制以規(guī)矩,督以準(zhǔn)繩。弦高急者,寬而緩之;弦馳下者,攝而上之;其有余者,削而損之;其不足者,補(bǔ)而益之?!睋?jù)此,知四句皆以張弓明消息盈虛自然之理。焦竑曰“‘抑之’、‘舉之’二句言張弓,‘有余’、‘不足’二句言天道”,非也。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bǔ)不足;人道則不然,損不足,奉有余。
嚴(yán)可均曰:“而補(bǔ)不足”,御注無“而”字?!叭说馈保鞅咀鳌叭酥馈??!皳p不足”,各本“足”下有“以”字。
羅振玉曰:御注、景福、敦煌庚、辛本均無“而”字。景龍、景福、敦煌辛本均無“以”字,敦煌庚本“以”作“而”。 謙之案:遂州、邢玄、慶陽、磻溪、高翿、嚴(yán)、顧、彭均無“而”字。遂州、嚴(yán)、顧亦無“以”字。
易佩紳曰:道在天下均而已,均而后適于用。此有余則彼不足,此不足而彼有余,皆不可用矣。抑其高者,損有余也;舉其下者,補(bǔ)不足也。天之道如是,故其用不窮也?! ∩蛞回炘唬喝酥绖t不然。裒聚窮賤之財,以媚尊貴者之心;下則棰楚流血,取之盡錙銖;上則多藏而不盡用,或用之如泥沙:損不足以奉有余,與天道異矣。
熟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
嚴(yán)可均曰:御注“以”字在“能”字下?!捌湮ㄓ械勒摺?,各本無“其”字?! ×_振玉曰:御注、景福、廣明、敦煌庚本“能”下均有“以”字?!坝杏嘁浴?,御注、景福二本均無“以”字。
謙之案:傅本作“孰能損有余而奉不足于天下者,其惟道者乎”!嚴(yán)、彭、范亦作“損”字,彭有“不足于”三字。李道純曰:“‘孰能以有余奉天下’,其中加‘不足’二字者非?!弊]義,有道者不以有余自奉,而以奉天下,于義已足,傅本“不足”二字贅。
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不處,斯不見賢。
嚴(yán)可均曰:“為而不恃”,御注無“而”字。“功成不處”,河上、王弼“成”下有“而”字?!八共灰娰t”,各本作“其不欲見賢”,高翿句末有“邪”字。
羅振玉曰:“功成而不處”,敦煌庚、辛本“功成”作“成功”,景龍、御注、敦煌辛本均無“而”字?!捌洳挥娰t”,敦煌庚本“賢”下有“也”字,辛本“則其欲退賢”。
武內(nèi)義雄曰:敦本“見”作“示”。
謙之案:河上注:“不欲示人知己之賢?!笔呛由稀耙姟币嘧鳌笆尽?,顧歡同。遂州本“見”作“貴”?!八共灰娰t”,“斯”即“廝”字?!八埂薄皬P”古今字。左傳哀二年“人臣隸圉免”,杜注:“去◆役?!贬屛模骸皬P字又作斯?!毙滦螂s事四、潛夫論敘錄“◆役”均作“斯役”。此云“斯不見賢”,案詩毛傳:“賢,勞也?!笔ト四軗p有余,補(bǔ)不足,裒多以益寡,抑高而舉下,豈勞煩◆役者耶?傅本“賢”下有“邪”字。高亨曰:“‘賢’下當(dāng)有‘邪’字。本章全是韻文,無‘邪’字則失韻,是其證?!?br>
「音韻」此章江氏韻讀無韻。鄧廷楨:舉、與韻,云:“‘與’,一本作‘補(bǔ)’,舉、補(bǔ)亦韻也。”奚侗:舉、補(bǔ)韻。陳柱同,增余、下韻。高本漢同。武內(nèi)義雄:恃、處韻。謙之案:諸說均不全。此章與、舉、與(補(bǔ))、余、下、者、處、邪皆魚部,實(shí)通篇一韻。恃、處非韻,武內(nèi)說誤。
右景龍碑本七十五字,敦煌本七十四字,河上、王本七十九字,傅本七十七字,范本八十三字。河上本題“天道第七十七”,王本題“七十七章”,范本題“天之道章第七十七”。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嚴(yán)可均曰:“張弓”,御注、河上作“張弓乎”,王弼作“張弓與”。
羅振玉曰:景龍本、敦煌辛本均無“與”字。御注、景福、敦煌庚本“與”作“乎”。
謙之案:遂州、嚴(yán)本亦無“與”字。傅、范本“弓”下作“者歟”。邢玄、慶陽、磻溪、樓正、柰卷、高翿、顧、彭并作“張弓乎”,類聚七十四引同。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與之。
嚴(yán)可均曰:“不足者與之”,王弼作“補(bǔ)之”。
羅振玉曰:敦煌庚本、景福本均無“者”字,下句同。又景龍、御注、景福、敦煌庚、辛本“補(bǔ)”均作“與”。
謙之案:嚴(yán)本“抑”作“案”,李道純本“下”作“低”。邢玄、慶陽、磻溪、樓正、河上、柰卷、遂州、顧、彭均作“與之”,同此石。
又謙之案:嚴(yán)遵曰:“夫弓人之為弓也,既○既生,既翕既張,制以規(guī)矩,督以準(zhǔn)繩。弦高急者,寬而緩之;弦馳下者,攝而上之;其有余者,削而損之;其不足者,補(bǔ)而益之?!睋?jù)此,知四句皆以張弓明消息盈虛自然之理。焦竑曰“‘抑之’、‘舉之’二句言張弓,‘有余’、‘不足’二句言天道”,非也。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bǔ)不足;人道則不然,損不足,奉有余。
嚴(yán)可均曰:“而補(bǔ)不足”,御注無“而”字?!叭说馈保鞅咀鳌叭酥馈??!皳p不足”,各本“足”下有“以”字。
羅振玉曰:御注、景福、敦煌庚、辛本均無“而”字。景龍、景福、敦煌辛本均無“以”字,敦煌庚本“以”作“而”。 謙之案:遂州、邢玄、慶陽、磻溪、高翿、嚴(yán)、顧、彭均無“而”字。遂州、嚴(yán)、顧亦無“以”字。
易佩紳曰:道在天下均而已,均而后適于用。此有余則彼不足,此不足而彼有余,皆不可用矣。抑其高者,損有余也;舉其下者,補(bǔ)不足也。天之道如是,故其用不窮也?! ∩蛞回炘唬喝酥绖t不然。裒聚窮賤之財,以媚尊貴者之心;下則棰楚流血,取之盡錙銖;上則多藏而不盡用,或用之如泥沙:損不足以奉有余,與天道異矣。
熟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
嚴(yán)可均曰:御注“以”字在“能”字下?!捌湮ㄓ械勒摺?,各本無“其”字?! ×_振玉曰:御注、景福、廣明、敦煌庚本“能”下均有“以”字?!坝杏嘁浴?,御注、景福二本均無“以”字。
謙之案:傅本作“孰能損有余而奉不足于天下者,其惟道者乎”!嚴(yán)、彭、范亦作“損”字,彭有“不足于”三字。李道純曰:“‘孰能以有余奉天下’,其中加‘不足’二字者非?!弊]義,有道者不以有余自奉,而以奉天下,于義已足,傅本“不足”二字贅。
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不處,斯不見賢。
嚴(yán)可均曰:“為而不恃”,御注無“而”字。“功成不處”,河上、王弼“成”下有“而”字?!八共灰娰t”,各本作“其不欲見賢”,高翿句末有“邪”字。
羅振玉曰:“功成而不處”,敦煌庚、辛本“功成”作“成功”,景龍、御注、敦煌辛本均無“而”字?!捌洳挥娰t”,敦煌庚本“賢”下有“也”字,辛本“則其欲退賢”。
武內(nèi)義雄曰:敦本“見”作“示”。
謙之案:河上注:“不欲示人知己之賢?!笔呛由稀耙姟币嘧鳌笆尽?,顧歡同。遂州本“見”作“貴”?!八共灰娰t”,“斯”即“廝”字?!八埂薄皬P”古今字。左傳哀二年“人臣隸圉免”,杜注:“去◆役?!贬屛模骸皬P字又作斯?!毙滦螂s事四、潛夫論敘錄“◆役”均作“斯役”。此云“斯不見賢”,案詩毛傳:“賢,勞也?!笔ト四軗p有余,補(bǔ)不足,裒多以益寡,抑高而舉下,豈勞煩◆役者耶?傅本“賢”下有“邪”字。高亨曰:“‘賢’下當(dāng)有‘邪’字。本章全是韻文,無‘邪’字則失韻,是其證?!?br>
「音韻」此章江氏韻讀無韻。鄧廷楨:舉、與韻,云:“‘與’,一本作‘補(bǔ)’,舉、補(bǔ)亦韻也。”奚侗:舉、補(bǔ)韻。陳柱同,增余、下韻。高本漢同。武內(nèi)義雄:恃、處韻。謙之案:諸說均不全。此章與、舉、與(補(bǔ))、余、下、者、處、邪皆魚部,實(shí)通篇一韻。恃、處非韻,武內(nèi)說誤。
右景龍碑本七十五字,敦煌本七十四字,河上、王本七十九字,傅本七十七字,范本八十三字。河上本題“天道第七十七”,王本題“七十七章”,范本題“天之道章第七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