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古籍
  • 長短經(jīng)(反經(jīng)) 卷八·息辯三六

    作者: 《長短經(jīng)(反經(jīng))》趙蕤
      考察一個人最有效的方法是看他怎么做而不是看他怎么說。齊威王根據(jù)即墨大夫和東阿大夫的政績來評價他們的才能、人品,從而不受左右親信的欺騙,使齊國大治。而歷史上的許多帝王卻只根據(jù)臣下的巧詐之言來用人,所以朝政昏亂,自身也深受其害。這就從正反兩面論證了這種考察方法的正確性。這對我們的用人方針也有頗啟迪和借鑒作用。

      【經(jīng)文】
      [議曰:“夫人行皆蓍于跡,以本行而征其跡,則善惡無所隱矣。夫辯者焉能逃其詐乎?]

      【譯文】
      [趙子議論說:人的品行都會有跡象顯示出來,根據(jù)一個人的根本品質(zhì)并參驗他辦事的跡象,那么是善是惡就無法掩飾了。即使能言善辯,也無法用詭詐的手段掩飾他不善的本質(zhì)。]  【經(jīng)文】
      《中論》曰:“水之寒也,火之熱也,金石之堅剛也,彼數(shù)物未嘗有言,人莫不知其然者,信著乎其體。”[故曰:使吾所行之信如彼數(shù)物,誰其疑之?
      今不信吾之所行,而怨人之不信也?;笠嗌跻印故知行有本,事有跡。審觀其體,則無所竄情。
      何謂行本?孔子曰:“立身有義矣,而孝為本;喪紀有禮矣,而哀為本;戰(zhàn)陣有列矣,而勇為本。”太公曰:“人不盡力,非吾人也;吏不平潔愛人,非吾吏也。宰相不能富國強兵,調(diào)和陰陽,安萬乘之主,簡練群臣,定其名實,明其令罰,非吾宰相?!贝诵斜菊咭病?br>  何為事跡?昔齊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語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田野辟,人民給,官無留事,東方以寧。是子不事我左右以求譽也?!狈庵f家。召阿大夫而語之曰:“自夫子之守阿也,譽日聞。
      然吾使人視阿,田野不辟,人民貧苦。趙攻甄,子不能救。魏取薛陵,子不能知。是子常以幣事吾左右,以求譽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常譽之者,齊國大理。
      漢元帝時,石顯專權。京房宴見,問上曰:“幽厲之君何以危?所任者何人也?”上曰:“君不明而所任巧佞?!狈吭唬骸爸淝韶弥??將以為賢?”上曰:“賢之?!狈吭唬骸叭粍t今何以知其不賢也?”上曰:“以其時亂而君危知之?!盵房曰:“齊桓公、秦二世亦嘗聞此君而非笑之。然則任豎刁、趙高,政治日亂,盜賊滿山。何不以幽厲卜之而覺悟乎?”上曰:
      “惟有道者,能以往知來耳。”房曰:“夫前世二君亦皆然耳,臣恐后之視今,如今之視前也?!盷此事跡者也。
      言之,夫立身從政,皆有本矣;理亂能否,皆有跡矣。若操其本行,以事跡繩之,譬如水之寒、火之熱,則善惡無所逃矣。

      【譯文】
      《中論》上說:“水是涼的,火是熱的,金石是堅硬的,這幾種東西并未自己標榜,可是人們沒有不了解它們確是哪樣性質(zhì)的。這是什么原因呢?
      它的標記就附在它本身上面?!盵所以說,假如我的所作所為誠如那幾種東西一樣,誰還會懷疑我的品行呢?如今人們不相信我的品行,卻埋怨別人不相信自己,真是糊涂極了。]由此即可明白,立身有根本可察,做事有跡象可尋,只要仔細觀察,那就誰也無法掩飾其真相了。
      什么叫立身根本呢?孔子說:“立身處世有一定的準則,而孝敬父母是根本;喪葬有一定的禮儀,哀痛是根本;戰(zhàn)陣有一定的排列方式,但以勇敢為根本。”姜太公說:“人民不盡力務家,不是我的人民;官吏不公平廉潔、愛護百姓,就不是我的官吏;宰相不能富國強兵,調(diào)合陰陽四時,使國君安居王位,不能選拔訓練群臣,使其名實相符,法令彰明、賞罰得當,就不是我的宰相?!边@就是立身根本。
      什么是做事的跡象?過去齊威王召見即墨大夫,對他說:“自從你到了即墨任職以后,說你壞話的每天都有。可是我派人去巡視即墨,看到荒地都開墾出來了,人民豐衣足食,官府沒有積壓的工作,東方一帶因此寧靜安定。
      這是因為你不花錢收買我身邊的親信以求榮譽啊?!币蚨鴮⑷f家封給即墨大夫做采邑。又召見東阿大夫,對他說:“自從先生做東阿太守后,每天都能聽到的人說你的好話。然而我派人巡視東阿,只見到處荒蕪,百姓貧困。趙國攻打甄城,你不能救助;衛(wèi)國攻取薛陵,你竟然不知道。這是你常用錢收買我身邊的親信,以求得榮譽啊?!碑斕?,便烹殺了東阿大夫和身邊親信中說東阿大夫好話的人。齊國因此而治理得井井有條。
      漢元帝時,石顯專權,京房私下進見皇帝,問漢元帝說:“周幽王和周厲王時,國家怎么陷入危機的呢?他們信任的是些什么人呢?”元帝說:“君主不英明,信任的都是些投機取巧、吹吹拍拍的人?!本┓空f:“是明知他們投機取巧、吹吹拍拍還要任用他們呢?還是認為他們有才能才用他們呢?”元帝說:“是認為他們有才能。”京房說:“那么如今怎么知道他們不賢呢?”元帝說:“根據(jù)當時社會混亂,君主的地位受到危脅的情況知道的。”[京房說:“齊桓公、秦二世也曾聽到過這樣的道理,但他們卻嘲笑幽王、厲王的糊涂。然而他們?nèi)匀蝗斡昧素Q刁、趙高這樣的狡詐之徒,結果國家政治一天比一大昏亂,造反的人滿山遍野。為什么他們不能以幽王、厲王作為前車之鑒,從而覺悟到自己用人之非呢?”元帝說:“只有懂得大道的人,才能鑒過去以知未來啊?!本┓空f:“陛下看現(xiàn)在的朝政是清明呢而是昏亂?”元帝說:“也是非?;鑱y的?!本┓浚骸叭缃袷苄湃沃赜玫氖切┦裁慈四??”元帝說:“有幸的是現(xiàn)在被任用的石顯比豎刁、趙高他們好。我認為朝政的昏亂責任不在他。”京房曰:“前世的齊桓公、秦二世也是這樣認為的。我恐怕將來的人看現(xiàn)在的情形就如同我們看過去的情形是一樣的。”]
      這就是凡事必有跡象表現(xiàn)出來的道理。
      由此說來,立身也好,從政也好,都有一個最根本的準則。政治清明或昏亂,人是否有才能也都有跡象表現(xiàn)出來。如果能把持住根本,以辦事的跡象作為考核的依據(jù),那么就象水是涼的、火是熱的一樣,人的善惡就無法掩飾了。

      【按語】
      對人的認識,比對物的認識難得多。因為物不會作假,不會演戲,而人,由于種種原因,學會虛假做作是人生必需的一課,太真、太實必定會被現(xiàn)實碰得頭破血流。假戲真作、真戲假作、真假合作..看得人眼花撩亂,莫辨真?zhèn)巍ky怪曹雪芹感嘆不已:
      假作真時真亦假。但人的真實面目是否就不能認識了呢?否,還是可以認識的,因為不管如何會演戲,演員總會有卸妝下臺的時俟,如梅蘭芳在戲臺上是天女、是林黛玉,一下臺還是一個堂堂五尺須眉;袁世海上臺是曹操,蓋叫天上臺是武松,下臺還是袁世海、蓋叫天。要看演員卸妝下臺的真面孔,有兩個辦法,一是時間。有詩云:“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禮下時。若使當時身便死,一生真?zhèn)斡姓l知?!逼鋵嵕褪钱敃r身死,蓋棺不能定論,歷史還是會還他以本來面目的。君不見彭德情乎?死時身上還有那么多污水,可他的歷史形象卻是無比圣潔的。第二個辦法更省事一些,就是見真招,不管戲臺上武松多么威風,只要放一只真老虎到臺上去,你就是給他喝三十六碗酒也全不濟事。
      這使筆者想起前些年一個熱門話題,一些真真假假的千里馬在報刊、雜志上呼喚伯樂,因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所以假千里馬還是可以享受精飼料,真千里馬卻只好仍然拉車爬坡。其實,要真想分清誰是千里馬,何必非有伯樂不可,只要放在同一起跑線上,加上一鞭,是馬是驢連小孩子也不會弄錯的。筆者又想到這些年的考評:干部自評、互評、群眾評議、面對面、背對背、統(tǒng)計、造冊、輸計算機,真是搞得煞有介事,其實仍然是在嚴肅認真地演戲而已。看一個干部是否廉潔,是否稱職,哪要那么復雜,只要把他和老婆、兒子的衣、食、住、行和他治下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比一比,就什么都清楚了。這就是所謂“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