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古籍分類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jīng)部
精選古籍
長門賦
高潔說
讀孟嘗君傳
秋興賦并序
養(yǎng)蘭說
愛蓮說
歸去來辭
童心說
醉翁亭記
陳情表
古方八陣 141-150
作者:
《古方八陣》張景岳(明)
編號(hào) 141 (仲景四逆散二八)
方劑組成 柴胡, 芍藥, 甘草, 枳殼, 各等分
主治功效 治陽氣亢極, 血脈不通, 四肢厥逆, 在臂脛之下者. 若是陰證, 則上過于肘, 下過于膝, 以此為辨, 乃不當(dāng)用此也
作者見解 為細(xì)末. 每服二錢, 米飲調(diào)下, 日三服. 嗽加五味子, 干姜各五分. 悸者, 加桂五分. 腹痛, 加附子一枚炮令坼. 泄利下重者, 濃煎韭白湯調(diào)服
編號(hào) 142 (仲景葛根湯二九)
方劑組成 此即桂枝湯加麻黃, 葛根也. 葛根, 四兩. 麻黃去節(jié), 生姜, 各三兩. 桂去皮, 芍藥, 甘草炙, 各二兩. 大棗, 十二枚, 擘
主治功效 治太陽陽寒, 項(xiàng)背強(qiáng)幾幾, 無汗惡風(fēng), 及太陽陽明合病下利者
作者見解 右七味, B3咀. 以水一斗, 先煮麻黃, 葛根減二升, 去沫, 內(nèi)諸藥,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 覆取微似汗, 不須啜粥, 余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
編號(hào) 143 (升麻葛根湯三十)
方劑組成 升麻, 葛根, 芍藥, 甘草, 各等分
主治功效 治傷寒陽明經(jīng)證, 目痛鼻干不眠, 無汗惡寒發(fā)熱, 及小兒瘡疹疫癘等證
作者見解 水二鐘, 煎一鐘. 寒多熱服, 熱多溫服 編號(hào) 144 (柴葛解肌湯三一)
方劑組成 柴胡, 干葛, 甘草, 黃芩, 芍藥, 羌活, 白芷, 桔梗
主治功效 此 《槌法》 加減方. 治足陽明證, 目痛鼻干不眠, 頭疼, 眼眶痛, 脈微洪者
作者見解 水二鐘, 姜三片, 棗二枚. 《槌法》 加石膏末一錢煎之, 熱服. 本經(jīng)無汗惡寒者去黃芩, 冬月加麻黃, 他時(shí)加蘇葉
編號(hào) 145 (葛根蔥白湯三二)
方劑組成 葛根, 芍藥, 川芎, 知母, 各二錢. 生姜, 二錢. 蔥白, 五寸
主治功效 治傷寒已汗未汗, 頭痛
作者見解 水二鐘, 煎一鐘服
編號(hào) 146 (連須蔥白湯三三)
方劑組成 連須蔥白切, 半片. 生姜, 二兩
主治功效 治傷寒已汗未汗, 頭痛如破
作者見解 水三鐘, 煎一鐘半, 分二服 編號(hào) 147(《局方》參蘇飲三四)
方劑組成 人參, 蘇葉, 干葛, 前胡, 陳皮, 枳殼, 半夏, 茯苓, 各八分. 木香, 桔梗, 甘草, 各五分
主治功效 治四時(shí)感冒傷寒, 頭痛發(fā)熱, 惡寒無汗, 及傷風(fēng)欬嗽聲重, 涕唾稠粘, 潮熱往來. 此藥解肌寬中, 孕婦傷寒, 痘疹并治
作者見解 水二鐘, 姜五片, 棗一枚, 煎八分. 熱服
編號(hào) 148 (加減參蘇飲三五)
方劑組成 方在痘疹三四
主治功效 治痘疹初熱見點(diǎn), 解利之藥
作者見解
編號(hào) 149 (敗毒散三六)
方劑組成 人參, 茯苓, 枳殼, 甘草, 川芎, 羌活, 獨(dú)活, 前胡, 柴胡, 桔梗, 各等分
主治功效 亦名人參敗毒散. 治四時(shí)傷寒瘟疫, 憎寒壯熱, 風(fēng)濕風(fēng)眩項(xiàng)強(qiáng), 身體疼痛, 不問老少皆可服. 或嶺南煙瘴之地, 疫癘時(shí)行, 或處卑濕, 腳氣痿弱等證, 此藥不可缺, 日三服, 以效為度
作者見解 水一鐘半, 姜三片, 煎服. 或?yàn)榧?xì)末, 沸湯點(diǎn)服
編號(hào) 150 (加味敗毒散三七)
方劑組成 方在外科四一
主治功效 解利足三陽熱毒, 寒熱如瘧
作者見解
上一章
返回目錄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
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方劑組成 柴胡, 芍藥, 甘草, 枳殼, 各等分
主治功效 治陽氣亢極, 血脈不通, 四肢厥逆, 在臂脛之下者. 若是陰證, 則上過于肘, 下過于膝, 以此為辨, 乃不當(dāng)用此也
作者見解 為細(xì)末. 每服二錢, 米飲調(diào)下, 日三服. 嗽加五味子, 干姜各五分. 悸者, 加桂五分. 腹痛, 加附子一枚炮令坼. 泄利下重者, 濃煎韭白湯調(diào)服
編號(hào) 142 (仲景葛根湯二九)
方劑組成 此即桂枝湯加麻黃, 葛根也. 葛根, 四兩. 麻黃去節(jié), 生姜, 各三兩. 桂去皮, 芍藥, 甘草炙, 各二兩. 大棗, 十二枚, 擘
主治功效 治太陽陽寒, 項(xiàng)背強(qiáng)幾幾, 無汗惡風(fēng), 及太陽陽明合病下利者
作者見解 右七味, B3咀. 以水一斗, 先煮麻黃, 葛根減二升, 去沫, 內(nèi)諸藥,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 覆取微似汗, 不須啜粥, 余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
編號(hào) 143 (升麻葛根湯三十)
方劑組成 升麻, 葛根, 芍藥, 甘草, 各等分
主治功效 治傷寒陽明經(jīng)證, 目痛鼻干不眠, 無汗惡寒發(fā)熱, 及小兒瘡疹疫癘等證
作者見解 水二鐘, 煎一鐘. 寒多熱服, 熱多溫服 編號(hào) 144 (柴葛解肌湯三一)
方劑組成 柴胡, 干葛, 甘草, 黃芩, 芍藥, 羌活, 白芷, 桔梗
主治功效 此 《槌法》 加減方. 治足陽明證, 目痛鼻干不眠, 頭疼, 眼眶痛, 脈微洪者
作者見解 水二鐘, 姜三片, 棗二枚. 《槌法》 加石膏末一錢煎之, 熱服. 本經(jīng)無汗惡寒者去黃芩, 冬月加麻黃, 他時(shí)加蘇葉
編號(hào) 145 (葛根蔥白湯三二)
方劑組成 葛根, 芍藥, 川芎, 知母, 各二錢. 生姜, 二錢. 蔥白, 五寸
主治功效 治傷寒已汗未汗, 頭痛
作者見解 水二鐘, 煎一鐘服
編號(hào) 146 (連須蔥白湯三三)
方劑組成 連須蔥白切, 半片. 生姜, 二兩
主治功效 治傷寒已汗未汗, 頭痛如破
作者見解 水三鐘, 煎一鐘半, 分二服 編號(hào) 147(《局方》參蘇飲三四)
方劑組成 人參, 蘇葉, 干葛, 前胡, 陳皮, 枳殼, 半夏, 茯苓, 各八分. 木香, 桔梗, 甘草, 各五分
主治功效 治四時(shí)感冒傷寒, 頭痛發(fā)熱, 惡寒無汗, 及傷風(fēng)欬嗽聲重, 涕唾稠粘, 潮熱往來. 此藥解肌寬中, 孕婦傷寒, 痘疹并治
作者見解 水二鐘, 姜五片, 棗一枚, 煎八分. 熱服
編號(hào) 148 (加減參蘇飲三五)
方劑組成 方在痘疹三四
主治功效 治痘疹初熱見點(diǎn), 解利之藥
作者見解
編號(hào) 149 (敗毒散三六)
方劑組成 人參, 茯苓, 枳殼, 甘草, 川芎, 羌活, 獨(dú)活, 前胡, 柴胡, 桔梗, 各等分
主治功效 亦名人參敗毒散. 治四時(shí)傷寒瘟疫, 憎寒壯熱, 風(fēng)濕風(fēng)眩項(xiàng)強(qiáng), 身體疼痛, 不問老少皆可服. 或嶺南煙瘴之地, 疫癘時(shí)行, 或處卑濕, 腳氣痿弱等證, 此藥不可缺, 日三服, 以效為度
作者見解 水一鐘半, 姜三片, 煎服. 或?yàn)榧?xì)末, 沸湯點(diǎn)服
編號(hào) 150 (加味敗毒散三七)
方劑組成 方在外科四一
主治功效 解利足三陽熱毒, 寒熱如瘧
作者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