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古籍分類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部
精選古籍
禪真后史
合錦回文傳
綠野仙蹤
禪真逸史
張文祥刺馬案
花月痕
北游記
兒女英雄傳
南游記
平山冷燕
文獻通考 卷四十六·學??计?/h1>
作者:
《文獻通考》馬端臨
○郡國鄉(xiāng)黨之學 《學記》:“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術當為遂。古者仕焉而已者,歸教於閭里,朝夕坐於門。門側之堂謂之塾。五百家為黨,萬二千五百家為遂。黨屬於鄉(xiāng),遂遠郊外)。比年入學(每年來入也)中年考校(中猶也。鄉(xiāng)遂大夫歲則考學者之德行道藝?!吨芏Y》三歲大比乃考焉)。一年視離經辨志,二年視敬業(yè)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 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離經,斷句絕也。辨志,謂別其心意所趣向也。知類,知事義之比。強立,臨事不惑也)。
《禮書》曰:“《說文》:‘閭,里門也?!稜栄拧吩唬骸T側之堂謂之塾。’《尚書大傳》曰:‘上老平明坐於右塾,庶老坐於左塾?!喙獭妒池浿尽吩唬骸锺闫降┳队役樱忛L坐於左塾?!ㄔ斠娤挛模┥w古者合二十五家而為之門塾,坐上老、庶老於此,所以教之學也;坐里胥、鄰長於此,所以教之耕也?!稌吩疲骸嚷吩谧筵又埃温吩谟役又?。’先路,象路也;次路,木路也。象路貴於木路,而象路在左塾,次路在右塾,則左塾者西塾也;里胥尊於鄰長,而里胥在右塾,鄰長在左塾,則右塾者西塾也。何則?自內視外,則左東而右西;自外視內,則左西而右東也?!肚Y》曰:‘主人入門而右,客入門而左?!俗笪鞫覗|也;又曰:‘公事自東,私事自西?!俗髺|而右西也。然則《書》言左塾,史言右塾,皆西塾也,自內外言之異耳。漢之時,閭里亦有門,史稱石慶入里門是也。《孟子》曰:‘庠者養(yǎng)也,序者射也?!l(xiāng)飲酒尊兩壺於房戶之,鄉(xiāng)射尊於賓席之東。蓋鄉(xiāng)飲在庠,而庠有房室,故尊於房戶之;鄉(xiāng)射在序,而序無房室,故尊於賓序之東而已?!多l(xiāng)射禮》:‘豫(鄭氏曰:今文豫為序)則鉤楹內,堂則由檻外(堂,序也)。’‘序則物當棟,堂則物當楣’。是於其有室,則所揖、所履之位淺而前,於其無室,則所揖、所履之位深而後?!稜栄拧吩唬骸畺|西墻謂之序?!蛑w本於此?!?br>
州長,“正月之吉,各率其州之民而讀法,以考其德行道藝而勸之,以糾其過惡而戒之。若以歲時祭祀州社,則屬其民而讀法亦如之。春、秋以禮會民,而射於州序(序,州、黨之學)”?! ↑h正,“四時之孟月吉日,則屬民而讀邦法以糾戒之。春、秋祭亦如之。
國索鬼神而祭祀,則以禮屬民而飲酒於序,以正齒位?!薄 渡袝髠鳌罚骸按蠓蚱呤率耍掀溧l(xiāng)里。大夫為父師,士為少師(所謂里庶老也)。Θ己藏,祈樂已入,歲事已畢(祈樂當為新),馀子皆入學。
年十五始入小學,見小節(jié),踐小義焉。年十八始入大學,見大節(jié),踐大義焉(馀子猶眾子。古者子恒代父而仕)。距冬至四十五日,始出學,傅農事(立春學止)。上老平明坐於右塾,庶老坐於左塾(上老,父師。庶老,少師),馀子畢出,然後皆歸。夕亦如之,馀子皆入。父之齒隨行,兄之齒雁行,朋友不相逾,輕任并,重任分,頒白者不提攜。出入皆如之。” 《王制》:諸侯“天子命之教,然後為學。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太學在郊(《尚書傳》曰:“百里之國,二十里之郊;七十里之國,九里之郊;五十里之國,三里之郊?!保?。天子曰辟雍,諸侯曰泮官?!薄 ¢L樂陳氏曰:“夫諸侯之學,小學在內,大學在外,故《王制》言‘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以其選士由內以升於外,然後達於京故也。天子之學,小學居外,大學居內,故《文王世子》言‘凡語於郊,然後於成均,取爵於上尊’。
以其選士由外以升於內,然後達於朝故也。”
《魯頌·泮水》,“頌僖公能修泮宮也。”“思樂泮水,薄采其芹。魯侯戾止,言觀其。其{艸伐}々,鸞聲歲々。無小無大,從公于邁。”八章,章八句?! 〗觏検稀吨h新學記》曰:“古之為泮宮者,其條理不見於經,而有詩在焉。予嘗反覆而推之,其首三章則言其君相之相與樂此而己,自四章以下始盡得其學法,自敬其德而至於明其德,明其德而至於廣其心,廣其心而至於固其道終焉。此則學之本也。自威儀、孝弟之自修而達於師旅、獄訟之講習,自師旅、獄訟之講習而極於車馬器械之精能,此則學之事也。自烈祖之鑒其誠而至於多士之化其德,自多士之化其德而至於遠夷之服其道,此則學之功也?!?br>
《明堂位》:“米廩,有虞氏之庠也;序,夏后氏之序也;瞽宗,殷學也;宮,周學也(言魯得立四代之學。注見《大學考》)?!?br>
班固《漢書·食貨志》曰:“五家為鄰,五鄰為里,四里為族,五族為黨,五黨為州,五州為鄉(xiāng)。鄉(xiāng),萬二千五百戶也。鄰長位下士,自此以上,稍登一級,至鄉(xiāng)而為卿也。於里有序而鄉(xiāng)有庠序以明教庠。序以明教,庠以行禮而視化焉。
春令民畢出在野,冬則畢入於邑。其《詩》曰:‘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饣盍彼南畝?!衷唬骸麦叭胛掖蚕?。嗟我婦子,聿為改歲,入此室處?!皂橁庩?,備寇賊,習禮文也。春將出民,里胥平旦坐於右塾,鄰長坐於左塾(里胥,如今里吏。門側之堂曰塾),畢出然後歸,夕亦如之。入者必持薪樵,輕重相分,班白不提挈。冬,民既入,婦人同巷相從夜績,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一月之中又得夜半為十五日,凡四十五日也)。必相從者,所以省費燎火,同巧拙而合習俗也。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相與歌詠,各言其傷(怨刺之詩也)。
是月,馀子亦在於序室(馀子,庶子也,未任役者)。八歲入小學,學六甲、五方、書計之事(蘇林曰:“五方異書,如今秘書學外國書也?!背辑懺唬骸氨嫖宸街皶囈病!保贾壹议L幼之節(jié)。十五入大學,學先圣禮樂,而知朝廷君臣之禮。其有秀異者,移鄉(xiāng)學於庠序;庠序之異者,移國學於少學。諸侯歲貢少學之異者於天子,學於大學,命曰造士。行同能偶,則別之以射,然後爵命焉。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以徇於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於天子。故曰王者不窺牖戶而知天下。此先王制土處民,富而教之之大略也?!?br>
漢文翁為蜀郡守,仁愛好教化。見蜀地僻陋有蠻夷風,文翁欲誘進之,乃選郡縣小吏開敏有材者張叔等十馀人,親自飭厲,遣詣京師,受業(yè)博士,或學律令。
減省少府用度,買刀布蜀物,赍計吏以遺博士(少府,郡掌財物之府,以此而供太守者)。數歲,郡生皆成就還歸,文翁以為右職,用次察舉,官有至郡守、刺史者。又修起學官於成都中(學官,學之官舍也),招下縣子弟以為學官弟子,為除更繇,高者以補郡縣吏,次為孝弟力田。常選學官僮子,使在便坐受事(便坐,別坐,可以視事,非正廷也)。每出行縣,益從學官諸生明經飭行者與俱,使傳教令,出入閨ト。縣邑吏民,見而榮之,數年,爭欲為學官弟子,富人至出錢以求之。繇是大化,蜀地學於京師者比齊魯焉。至武帝時,乃令天下郡國皆立學校官,自文翁為之始云(師古曰:“文翁學堂在今益州城內?!保?br>
按:武帝時始為博士、學官置弟子員,前此所謂博士者,雖有弟子,要皆京師自授其徒,其徒自愿受業(yè),朝廷未嘗有舉用之法,郡國亦無薦送之例。而蜀地僻陋,非齊魯諸儒風聲教化之所被,故文翁遣其民就學,必以物遺博士,而使教之。及武帝既興學校,則令郡國縣官謹察可者,與計偕,詣太常受業(yè)如弟子,則郡縣皆有以應詔,而博士弟子始為國家選舉之公法也。
元帝時,郡國置《五經》百石卒史?! ∑降墼既辏W官,郡國曰學,邑、侯國曰校,校、學置經師一人。鄉(xiāng)曰庠,聚曰序,序、庠置《孝經》師一人。
何武為刺史,行部必先即學宮見諸生,試其誦論,問以得失。
西漢以郡文學入官:
梅福、雋不疑、韓延壽、王章、蓋寬饒、諸葛豐、鄭崇、張禹 世祖建武六年,李忠為丹陽太守。忠以丹陽越俗,不好學,乃為起學校,習禮容,春、秋鄉(xiāng)飲,選用明經??ぶ邢蚰街?。
明帝永平十年,幸南陽,召校官弟子作雅樂,奏《鹿鳴》,帝自御塤篪和之,以娛嘉賓?! ∷尉{辰陽長,為立學校。
寇恂為汝南太守,修學校,教生徒,聘能為《左氏春秋》者,親受舉焉。
衛(wèi)颯為桂陽太守,下車修庠序之儀。
任延為武威太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孫皆令習業(yè)受業(yè),復其徭役。章句既通,悉顯拔榮進之。郡遂有儒雅之士。
秦彭為泰山太守,崇好儒雅,修明庠序。每春、秋饗祀,輒修升降揖遜之儀。
鮑德為南陽太守,時郡學久廢,德乃修起黌舍,備俎豆、黻冕,行禮奏樂?! ∮肿痧媷?,宴會諸儒。百姓觀者,莫不勸服。
班固《東都賦》曰:“四海之內,學校如林,庠序盈門,獻酬交錯,俎豆莘莘,下舞上歌,蹈德詠仁?!?br>
魯丕為趙相,趙王商嘗欲避疾,便時稍住學官(學官,學舍也),丕止不聽。
曰:“學官傳五帝之道,修先王禮樂教化之處,王欲廢塞以廣游宴,事不可聽。”詔從丕言。
魏明帝時,延壽亭侯高柔上疏曰:“漢末陵遲,禮樂崩壞,太祖初興,愍其如此,在於撥亂之際,并使州縣立教學之官。高祖即位,遂闡其業(yè),興復辟雍,州立課試,於是天下之士,復聞庠序之教,親俎豆之禮焉?!?br>
晉虞溥,太康時為鄱陽內史,大修庠序,廣招學徒,移告屬縣,具為條制。
於是至者七百馀人,溥乃作誥以獎諭之,曰:“文學諸生,皆冠帶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學庭,講修典訓,此大成之業(yè),立德之基也。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學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觀彌博,所習彌多,日聞所不聞,見所不見,然後心開意朗,敬業(yè)樂群,忽然不覺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故學之染人,甚於丹青。丹青吾見其久而渝矣,未見久學而渝也。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質,後事其色,修色積積,而染工畢矣。學亦有質,孝弟忠信是也。君子內正其心,外其行,行有馀力,則以學文,文質彬彬,然後為德。夫學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驥之馬,亦驥之乘,希顏之徒,亦顏之倫。又曰鍥而舍之,朽木不知,鍥而不舍,金石可虧。斯非其效乎!”時祭酒求更起屋行禮,溥曰:“君子行禮,無常處也,故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而行禮於大樹之下。況今學庭庠序,高堂顯敞乎!”
右系鄱陽郡學事跡之見於前史者。溥之言有味可書,《郡志》殊欠登載。 穆帝永和中,征西將軍庾亮在武昌開置學官,起立講舍,亮家子弟及參佐大將子弟,悉令入學。四府博學識義,通涉文學經綸者,建儒林祭酒,使班同三署,厚其供給。皆妙選邦彥,必有其宜者以充此舉。近臨川、臨賀二郡,并求復學校。若非束之流,禮教所不及,而欲階緣免役者,不得為生。明為條制,令法清而人貴。
梁武帝選學生,遣就會稽門山,受業(yè)於廬江何胤。分遣博士、祭酒到州郡立學。
後魏獻文帝天安初,立鄉(xiāng)學,郡置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學生六十人。後令大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學生百人;次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學生八十人;中郡博士一人,助教二人,學生六十人;下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學生四十人??たh學始乎此矣。
北齊制:諸郡并立學,置博士、助教授經,學生俱被差逼充員,士流及豪富之家皆不從調。備員既非所好,墳籍固不關懷,又多被州郡官人驅使。縱有游惰,亦不檢察,皆由上非所好之所致也。諸郡俱得察孝廉,其博士、助教及游學之徒通經者,推擇充舉。射策十條,通八以上,聽九品出身。其尤異者亦蒙抽擢。
隋仁壽元年,詔廢州縣學。(詳見《太學門》) 唐制:京都學生八十人,大都督、中都督府、上州各六十人,下都督府、中州各五十人,下州四十人,京縣五十人,上縣四十人,中縣、中下縣各三十五人,下縣二十人。州縣學生,州縣長官補,長史主焉。每歲仲冬,州縣館監(jiān)舉其成者,送之尚書省。(詳見《太學門》)
武德七年,詔諸州縣及鄉(xiāng)并令置學,有明一經以上者,有司試冊加階。
元宗開元二十一年敕:“諸州縣學生年二十五以下、八品九品子若庶人并年二十一已下,通一經已上及未通經,精神聰悟,有文詞史學者,每年銓量,舉送所司簡試,聽入四門學,充俊士。即諸州人省試不第,情愿入學者聽。國子監(jiān)所管學生,尚書省補;州縣學生,州縣長官補(州縣學生取郭下人充)。諸州縣學生習正業(yè)之外,仍兼習吉兇禮,公私有禮事處,令示儀式,馀皆不得輒使。諸百姓任立私學,其欲寄州縣受業(yè)者亦聽?!?br>
二十六年正月十九日赦:“古者鄉(xiāng)有序,黨有塾,將以弘長儒教,誘進學徒。
化人成俗,率由於是。其天下州縣,每鄉(xiāng)之內,里別各置一學,仍擇師資,令其教授。” 正元三年正月,右補闕宇文炫上言,請京畿諸縣鄉(xiāng)村廢寺,并為縣學。并上制書事二十馀件。疏奏不報。
後唐天成三年,宰臣兼判國子祭酒崔協(xié)奏:“請頒下諸道州府,各置官學?! ∪缬朽l(xiāng)黨備諳、文行可舉者,錄其事實申監(jiān)司,方與解送。但一身就業(yè),不得影庇門戶?!?br>
宋太宗皇帝太平興國二年,知江州周述言:廬山白鹿洞,學徒常數千百人,乞賜《九經》肄習。詔國子監(jiān)給本,仍傳送之。
先時南唐升元中,白鹿洞建學館,以本道為洞主,掌其教授。
又賜石鼓書院敕額?! 禾圃铜押庵堇顚捤ǎ瑖踬n額。
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應天府民曹誠,即楚邱戚同文舊居,造舍百五十,聚書數千卷,博延生徒,講習甚盛。府奏其事,詔賜額曰應天府書院,命奉禮郎戚舜賓主之,仍令本府幕職官提舉,以誠為府助教。
八年,賜潭州岳麓書院額。始,開寶中郡守朱洞,首度基創(chuàng)宇,以待四方學者。李允則來為州,請於朝,乞以書藏。方是時,山長周式以行義著,八年,召見便殿,拜國子學主簿,使歸教授。詔賜書院名,增賜中秘書?! ∮宜闻d之初,天下四書院建置之本末如此。此外則又有西京嵩陽書院,賜額於至道二年;江寧府茅山書院,賜田於天圣二年。嵩陽、茅山後來無聞,獨四書院之名著。是時未有州縣之學,先有鄉(xiāng)黨之學。蓋州縣之學,有司奉詔旨所建也,故或作或輟,不免具文;鄉(xiāng)黨之學,賢士大夫留意斯文者所建也,故前規(guī)後隨,皆務興起。後來所至,書院尤多,而其田土之錫,教養(yǎng)之規(guī),往往過於州縣學,蓋皆欲仿四書院云。
仁宗即位之初,賜兗州學田。已而又命藩輔皆得立學。其後諸旁郡多愿立學者,詔悉可之,稍增賜之田如兗州。由是學校之設遍天下(皇四年,詔自今須藩鎮(zhèn)乃得立學,他州勿聽)。慶歷四年,參知政事范仲淹等建議精貢舉,請興學校,本行實。乃詔州縣立學,本道使者選屬部為教授,不足則取於鄉(xiāng)里宿學之有道業(yè)者。士須在學三百日,乃聽預秋賦,舊嘗充者,百日而止(見《舉士門》)
安定先生胡瑗,自慶歷中教學於蘇、湖二十馀年,束弟子前後以數千計。
是時方尚辭賦,獨湖學以經義及時務。學中故有經義齋、治事齋。經義齋者,擇疏通有器局者居之;治事齋者,人各治一事,又兼一事,如邊防、水利之類。故天下謂湖學多秀彥,其出而筮仕往往取高第,及為政,多於世用,若老於吏事者,由講習有素也。歐陽公詩曰:“吳興先生富道德,詵詵子弟皆賢才?!蓖跚G公詩曰:“先收先生作梁柱,以次收拾桷與榱?!睉c歷四年,詔州縣皆立學,於是建太學於京師,而有司請下湖州,取先生之法以為太學,至今著為令。
五年,詔曰:“頃者嘗詔方夏增置學官,而吏貪崇儒之虛名,務增室屋,使四方游士競起而趨之,輕去鄉(xiāng)閭,浸不可止。今後有學州縣,毋得輒容非本土人居止聽習。若吏以繕修為名而斂會民財者,按舉之?!?br>
神宗熙寧四年,詔置京東西、河東、河北、陜西五路學,以陸佃等為諸州學官。仍令中書采訪逐路有經術行誼者各三五人,雖未仕亦給簿尉俸,使權教授。
他路州、軍,命近日選薦京朝官有學行可為人師者,堂除逐路官,令兼所任州教授。州給田十頃為學糧。仍置小學教授。
八年秋,詔諸州學官先赴學士院,試大義五道,取優(yōu)通者選差。
元豐元年,詔諸路州府學官共五十三員。
京東路兗徐曹鄆青密州、應天府各一員,京西路西京國子監(jiān)、許陳襄鄧州各一員,河北路北京國子監(jiān)、定相滄衛(wèi)棣瀛州、真定府各一員,陜府西路陜華耀秦熙州、永興軍、鳳翔河中府各一員,河東路潞、晉、代州、太原府各一員,淮南路揚州、亳州各一員,兩浙路杭越蘇三州各一員,江南東路饒州、江寧府各一員,江南西路洪州、吉州各一員,荊湖南路潭州一員,荊湖北路江陵府一員,福建路建州一員,成都府路眉州、成都府各一員,梓州路梓州、普州各一員,利州路利州一員,夔州路夔州一員,廣南東路廣州一員,廣南西路桂州一員。
按:是時大興學校,而天下之有教授者只五十三員,蓋重師儒之官,不肯輕授濫設故也。觀其所用者,既是有出身人,然又必試中而後授,則與入館閣翰苑者同科,其遴選至矣。哲宗元初,齊、盧、宿、常、虔、潁、同、懷、澶、河陽等州始相繼置教授,三舍法行而員額愈多,至大觀時,吉州、建州皆以養(yǎng)士數多,置教授三員。宣和時,罷州縣學三舍法,始令諸州教授若系未行三舍已前置者依舊,馀并減罷;如贍學田產、房廊等,系行三舍後添給者,亦復拘收云。
哲宗元元年,詔近臣擇經明行修,堪內外學官者,人舉二員。遂罷試補法。
二年,中丞胡宗愈言,學者初登科遂顓師席,非是。詔內外學官經任,年至三十,方得在選。
三年,又詔:宮學教授闕,選諸嘗被舉可為學官,及中十科中可為師表,或可備講讀者,仍官已升朝、年及四十乃得為之。
四年,以舉薦頗眾,詔須命舉乃得奏上?! 〗B圣元年,三省立格:“侍從、臺諫、國子長貳,歲舉堪任諸州學官一員,須嘗中進士或制科,年及三十者。若制科及進士第在上五人,禮部奏名在上三人、府、監(jiān)、廣文館第一人,或從太學上舍得第,即皆不試而用,馀并召附吏部春秋試。凡試,兩經大義各一道,以通經、善作文為合格。已經舉試,中書籍其姓名,俟有闕則選授焉?!膘妒莾韧庖妼W官,非制科、進士出身及由上舍生入官者并罷。
時學官已立試法,潭、廣已下十一州教授本付吏部擬注者,令三省選差。
監(jiān)察御史黃慶基奏:“先朝以經術設為三舍以考察其行藝,始自太學,著為定令,而未及頒於四方。請州學皆立學,期以一年,考察無玷,乃許應舉。方之前日結保投牒以較一日之長者,有矣?!?br>
元符二年,初令諸州推行三舍法。應嘗置教授州考選、升補,悉如太學。州許上舍一人、內舍二人,歲貢入之京師。其上舍即附太學補外舍,試中補內舍生,通三試不升舍者,遣還其州。其內舍免試,至則補為外舍生。諸路選監(jiān)司一員提舉學校,守貳董其事。遇試補上、內舍生,選有出身官一人同教授考選,仍彌封、謄錄。
徽宗崇寧元年,宰相蔡京建議:“天下皆置學,郡少或應書人少,即合二三州共置一學。學悉置教授二員??h亦置學,州、縣皆置小學。推三舍法遍行天下?! ∽钥h選考升諸州,為州學生,每三年貢入太學,為太學生,至則附上舍試,別立號。考取分三等:試入上等補上舍生,入中等補下等上舍生,入下等補內舍,馀為外舍。諸州、軍解額,各以三分之一充貢士,開封府量留五十五額,解士人之不入學者,馀盡均給諸州以為貢額。任外官者子弟、親戚許入學,若於法應避所任親者,聽隨便學於他州,即不得升補與貢。在學及一年,給牒至太學,用國子生額解試。若所貢士至太學試中上等或預升舍人多,其本貫監(jiān)司、太守推賞有差。
州給常平或系省曰宅充養(yǎng)士費,縣得用地利所出及非系省錢。州學職掌學諭、學長,許差特奏名人某。毋得以非經史子書教授?!痹t令講議司立法頒降。
二年,先是,諸州縣學補弟子無定員,有司病費廣難贍,詔諸州用前一舉試者為則,嘗逾二百人許置百員數,減乎此則以三分之二為額,上舍、內舍立額亦如之??h學則裁其見籍,率三而汰一。提學司通一路才計,均給學費,仍行部摘試文檢括當否。生員嘗試公私試,雖不中,亦復其身勿事。臣僚言:神宗尚經術,將以明道德,一風俗,元奸朋暨其殘黨之在元符者,立異說壞之,今馀習未殄。
乞立法禁天下刊寫,庶其可息。詔付國子監(jiān),其有上書及三舍生言涉誣訕并異論者,悉遣歸其鄉(xiāng)自訟齋拘之。
三年,令州縣學用三舍法升太學,罷科舉(見《舉士門》)。
舊法,隸學三年,經兩試不預升貢,即除其籍,法涉太嚴。自今三年內三經公試不與選,兩經補內舍、貢上舍不及格,且曾犯三等以上罰,若外舍即除籍歸縣,內舍降舍,已降而私試不入等,若曾犯罰亦除籍,再赴歲升試。每上舍生升舍已,其秋即貢入辟雍,長吏集闔郡官、提學官,即本所燕設,以禮津遣,限歲終悉集闕下。自川、廣、福建入貢者,給借職券,過二千里給大將券,續(xù)其路食,皆以學錢給之。選士入貢其自今年始。如有孝、弟、姻、睦、任、恤、忠、和,若行能尤異為鄉(xiāng)里所推,縣上之州,免試入學。教授、知通詢審無謬,即保任入貢,仍具實以聞,不實者坐罪有差。
八行者,孝、弟、睦、姻、任、恤、忠、和。凡有八行實狀,鄉(xiāng)上之縣,縣延入學,審考無偽,即以上州。州第其等,孝、弟、忠、和為上,睦、姻為中,任、恤為下。茍備八行,不俟終歲即奏貢入太學,免試補為上舍。司成以下審考不誣,即釋褐,命之官,仍優(yōu)加升擢;不能全備者,為州學上等上舍,馀有差。
八刑則反八行而麗於罪,名以其罪名之??h上其名於州,州籍於學,毋得補弟子員。
詔崇寧五年貢士至辟ń不如令者,凡三十有八人,皆遣歸,而提學官皆罰金。
建州浦城縣丞徐秉哲以其縣學生隸籍者至千馀人,為一路最,特遷一官。 詔縣學生三不赴升試者,除其籍。諸路賓興會試辟雍,獨常州中選者多,知州、教授特遷一官。
詔諸州學生員及五百人以上,許置教授二員;不及八十人,罷置教授官,以在州有科名官兼蒞學事?! 鞘稀赌芨凝S謾錄》曰:“政和四年,臣僚上言:‘欲望應見任教授不得為人撰書啟、簡牘、樂語之類,庶幾日力有馀,辦舉職事,以副陛下責任師儒之意?!钍ブ家?。嘗聞陳瑩中初任潁昌教授官,時韓持國為守,開宴用樂語,左右以舊例必教授為之,公因命陳,陳曰:‘朝廷師儒之官,不當撰俳優(yōu)之文?!謬焖]諸朝,不以為忤。
四年,鮑耀卿言:“今州縣學考試,未校文字精弱,先問時忌有無,茍語涉時忌,雖甚工不敢取。時忌如曰‘休兵以息民,節(jié)用以豐財’,‘罷不急之役,清入仕之流’。諸如此語,熙、豐、紹圣試者共用不忌,今悉絀之,宜禁止?!痹t可。
三年,臣僚言:“比者試文,有以圣經之言輒為時忌而避之者,如曰‘大哉堯之為君’,以為哉與災同;‘制治于未亂’,‘安不忘危’,‘吉兇悔吝生乎動’,則以為危、亂、兇、悔皆當避。不諱之朝,豈宜有此!”詔禁之?! “矗何鯇幹W校,養(yǎng)生徒,上自天庠,下至郡縣,其大意不過欲使之習誦新經,附和新法耳。紹圣、崇觀而後,群忄僉用事,丑正益甚,遂立元學術之禁,又令郡縣置自訟齋以拘誹謗時政之人。士子志於進取,故過有拘忌,蓋言“休兵節(jié)用”,則恐類元之學,言災、兇、危、亂,則恐涉誹謗之語,所謂轉喉觸諱者也,則惟有迎逢諂佞而已。
七年,給事中毛友言:“比守郡,見訴役者,言:富家子弟初不知書,第捐數百緡錢求人試補入學,遂免身役。比其歲升不中,更數年而始除籍,則其幸免已多矣。請初試補入縣學人,并簾試以別偽冒?!睆闹?。
宣和三年,罷天下州縣學三舍法,惟太學用之?! 〕剂叛裕骸霸S六年,學官召試六十人,而所取才四人,皆一時知名之士,故學者厭服。近觀大觀、政和所試,率三人取一,既非遴選,故投牒自請試者逾多,其選益輕。欲自今試者十人始取一人,以重其選?!睆闹?。
又詔:“比取諸州教授,并令三省選差。合天下三百馀州,州嘗有兩教授者,則為員闕且五百矣。大臣五七人,豈能盡察才否,不過破格律,應親故請求而已。
比又嘗命八行之教授諸州者,止許大藩員外置之,不以蒞職。夫八行老成,有行實,又經廷試登科,顧不得實與諸生講學。前詔皆未詳審,其罷勿行。”
高宗建炎初,復教官試。紹興中,議者謂欲為人師而自納所業(yè)於有司,以幸中度。乃詔罷其試,而教授自朝廷選差。已而復之。凡有出身許應,先具經義、詩,試各三首,赴禮部,乃下省闈,分兩場試之。而取其文理優(yōu)長者,不限其數。
初任為諸州教官,繇是為兩學之選。十五年,國子監(jiān)丞文浩言:“師儒之官,與諸生難疑答問,於群經宜無所不通。請自今并於《六經》中,臨期取二經,各出兩題,無拘義式,以貫穿該贍為合格?!痹t行焉。其後四川制置司遇類省試年,亦放禮部附試,自嘉泰元年始。
紹興三年,詔:“建炎二年內復置教授處共四十三州,至建炎二年并罷,任滿更不差人。今將二年復置教授窠闕并行存留。”
又詔淮西路州縣教授并行減罷,令逐州有出身官兼。十八年,江西轉運賈直清奏,請立縣學,於縣官內選有出身人兼領教導。尋下國子監(jiān)參酌措置。欲比附舊法,縣學委知、通於令佐內選有出身官一員,兼領教導職事,及諸州軍如未差教授處,即令本路提舉司於本州有出身官選差一員兼領。若州縣官俱無出身,只令本學長、諭專主教導,令知州、縣令覺察點檢。從之。
二十一年,大理寺主簿丁仲京奏:“贍學田土多為勢家侵佃,望令提舉學士官覺察?!鄙现^大臣曰:“既不度僧,常住多有絕產,其并撥以贍學?!奔榷鴳舨空埩钐崤e司置籍拘管,其無敕額庵院一體行。
朱子《崇安縣學田記》曰:“予惟三代盛時,自家以達于天子、諸侯之國,莫不有學,而自天子之元子以至於士庶人之子,莫不入焉,則其士之廩於學官者宜數十倍于今日。而考之禮典,未有言其費出之所自者,豈當時為士者之家各已受田,而其入學也有時,故得以自食其食,而不仰給于縣官也歟?至漢元、成,乃謂‘孔子布衣,養(yǎng)徒三千’,而增學官弟子至不復限以員數,其後遂以用度不足無以給之而至於罷。夫謂三千人者聚食於孔子之家,則已妄矣,然養(yǎng)士之需,至於以天下之力奉之而不足,則亦豈可不謂難哉。蓋自周衰,田不并授,人無常產,而為士者尤厄於貧,反不得與為農工商者齒。上之人乃欲聚而教之,則彼又安能終歲裹飯而學於我?是以其費雖多,而或取之經常之外,勢固有不得已也。”
返回目錄
下一章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禮書》曰:“《說文》:‘閭,里門也?!稜栄拧吩唬骸T側之堂謂之塾。’《尚書大傳》曰:‘上老平明坐於右塾,庶老坐於左塾?!喙獭妒池浿尽吩唬骸锺闫降┳队役樱忛L坐於左塾?!ㄔ斠娤挛模┥w古者合二十五家而為之門塾,坐上老、庶老於此,所以教之學也;坐里胥、鄰長於此,所以教之耕也?!稌吩疲骸嚷吩谧筵又埃温吩谟役又?。’先路,象路也;次路,木路也。象路貴於木路,而象路在左塾,次路在右塾,則左塾者西塾也;里胥尊於鄰長,而里胥在右塾,鄰長在左塾,則右塾者西塾也。何則?自內視外,則左東而右西;自外視內,則左西而右東也?!肚Y》曰:‘主人入門而右,客入門而左?!俗笪鞫覗|也;又曰:‘公事自東,私事自西?!俗髺|而右西也。然則《書》言左塾,史言右塾,皆西塾也,自內外言之異耳。漢之時,閭里亦有門,史稱石慶入里門是也。《孟子》曰:‘庠者養(yǎng)也,序者射也?!l(xiāng)飲酒尊兩壺於房戶之,鄉(xiāng)射尊於賓席之東。蓋鄉(xiāng)飲在庠,而庠有房室,故尊於房戶之;鄉(xiāng)射在序,而序無房室,故尊於賓序之東而已?!多l(xiāng)射禮》:‘豫(鄭氏曰:今文豫為序)則鉤楹內,堂則由檻外(堂,序也)。’‘序則物當棟,堂則物當楣’。是於其有室,則所揖、所履之位淺而前,於其無室,則所揖、所履之位深而後?!稜栄拧吩唬骸畺|西墻謂之序?!蛑w本於此?!?br>
州長,“正月之吉,各率其州之民而讀法,以考其德行道藝而勸之,以糾其過惡而戒之。若以歲時祭祀州社,則屬其民而讀法亦如之。春、秋以禮會民,而射於州序(序,州、黨之學)”?! ↑h正,“四時之孟月吉日,則屬民而讀邦法以糾戒之。春、秋祭亦如之。
國索鬼神而祭祀,則以禮屬民而飲酒於序,以正齒位?!薄 渡袝髠鳌罚骸按蠓蚱呤率耍掀溧l(xiāng)里。大夫為父師,士為少師(所謂里庶老也)。Θ己藏,祈樂已入,歲事已畢(祈樂當為新),馀子皆入學。
年十五始入小學,見小節(jié),踐小義焉。年十八始入大學,見大節(jié),踐大義焉(馀子猶眾子。古者子恒代父而仕)。距冬至四十五日,始出學,傅農事(立春學止)。上老平明坐於右塾,庶老坐於左塾(上老,父師。庶老,少師),馀子畢出,然後皆歸。夕亦如之,馀子皆入。父之齒隨行,兄之齒雁行,朋友不相逾,輕任并,重任分,頒白者不提攜。出入皆如之。” 《王制》:諸侯“天子命之教,然後為學。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太學在郊(《尚書傳》曰:“百里之國,二十里之郊;七十里之國,九里之郊;五十里之國,三里之郊?!保?。天子曰辟雍,諸侯曰泮官?!薄 ¢L樂陳氏曰:“夫諸侯之學,小學在內,大學在外,故《王制》言‘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以其選士由內以升於外,然後達於京故也。天子之學,小學居外,大學居內,故《文王世子》言‘凡語於郊,然後於成均,取爵於上尊’。
以其選士由外以升於內,然後達於朝故也。”
《魯頌·泮水》,“頌僖公能修泮宮也。”“思樂泮水,薄采其芹。魯侯戾止,言觀其。其{艸伐}々,鸞聲歲々。無小無大,從公于邁。”八章,章八句?! 〗觏検稀吨h新學記》曰:“古之為泮宮者,其條理不見於經,而有詩在焉。予嘗反覆而推之,其首三章則言其君相之相與樂此而己,自四章以下始盡得其學法,自敬其德而至於明其德,明其德而至於廣其心,廣其心而至於固其道終焉。此則學之本也。自威儀、孝弟之自修而達於師旅、獄訟之講習,自師旅、獄訟之講習而極於車馬器械之精能,此則學之事也。自烈祖之鑒其誠而至於多士之化其德,自多士之化其德而至於遠夷之服其道,此則學之功也?!?br>
《明堂位》:“米廩,有虞氏之庠也;序,夏后氏之序也;瞽宗,殷學也;宮,周學也(言魯得立四代之學。注見《大學考》)?!?br>
班固《漢書·食貨志》曰:“五家為鄰,五鄰為里,四里為族,五族為黨,五黨為州,五州為鄉(xiāng)。鄉(xiāng),萬二千五百戶也。鄰長位下士,自此以上,稍登一級,至鄉(xiāng)而為卿也。於里有序而鄉(xiāng)有庠序以明教庠。序以明教,庠以行禮而視化焉。
春令民畢出在野,冬則畢入於邑。其《詩》曰:‘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饣盍彼南畝?!衷唬骸麦叭胛掖蚕?。嗟我婦子,聿為改歲,入此室處?!皂橁庩?,備寇賊,習禮文也。春將出民,里胥平旦坐於右塾,鄰長坐於左塾(里胥,如今里吏。門側之堂曰塾),畢出然後歸,夕亦如之。入者必持薪樵,輕重相分,班白不提挈。冬,民既入,婦人同巷相從夜績,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一月之中又得夜半為十五日,凡四十五日也)。必相從者,所以省費燎火,同巧拙而合習俗也。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相與歌詠,各言其傷(怨刺之詩也)。
是月,馀子亦在於序室(馀子,庶子也,未任役者)。八歲入小學,學六甲、五方、書計之事(蘇林曰:“五方異書,如今秘書學外國書也?!背辑懺唬骸氨嫖宸街皶囈病!保贾壹议L幼之節(jié)。十五入大學,學先圣禮樂,而知朝廷君臣之禮。其有秀異者,移鄉(xiāng)學於庠序;庠序之異者,移國學於少學。諸侯歲貢少學之異者於天子,學於大學,命曰造士。行同能偶,則別之以射,然後爵命焉。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以徇於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於天子。故曰王者不窺牖戶而知天下。此先王制土處民,富而教之之大略也?!?br>
漢文翁為蜀郡守,仁愛好教化。見蜀地僻陋有蠻夷風,文翁欲誘進之,乃選郡縣小吏開敏有材者張叔等十馀人,親自飭厲,遣詣京師,受業(yè)博士,或學律令。
減省少府用度,買刀布蜀物,赍計吏以遺博士(少府,郡掌財物之府,以此而供太守者)。數歲,郡生皆成就還歸,文翁以為右職,用次察舉,官有至郡守、刺史者。又修起學官於成都中(學官,學之官舍也),招下縣子弟以為學官弟子,為除更繇,高者以補郡縣吏,次為孝弟力田。常選學官僮子,使在便坐受事(便坐,別坐,可以視事,非正廷也)。每出行縣,益從學官諸生明經飭行者與俱,使傳教令,出入閨ト。縣邑吏民,見而榮之,數年,爭欲為學官弟子,富人至出錢以求之。繇是大化,蜀地學於京師者比齊魯焉。至武帝時,乃令天下郡國皆立學校官,自文翁為之始云(師古曰:“文翁學堂在今益州城內?!保?br>
按:武帝時始為博士、學官置弟子員,前此所謂博士者,雖有弟子,要皆京師自授其徒,其徒自愿受業(yè),朝廷未嘗有舉用之法,郡國亦無薦送之例。而蜀地僻陋,非齊魯諸儒風聲教化之所被,故文翁遣其民就學,必以物遺博士,而使教之。及武帝既興學校,則令郡國縣官謹察可者,與計偕,詣太常受業(yè)如弟子,則郡縣皆有以應詔,而博士弟子始為國家選舉之公法也。
元帝時,郡國置《五經》百石卒史?! ∑降墼既辏W官,郡國曰學,邑、侯國曰校,校、學置經師一人。鄉(xiāng)曰庠,聚曰序,序、庠置《孝經》師一人。
何武為刺史,行部必先即學宮見諸生,試其誦論,問以得失。
西漢以郡文學入官:
梅福、雋不疑、韓延壽、王章、蓋寬饒、諸葛豐、鄭崇、張禹 世祖建武六年,李忠為丹陽太守。忠以丹陽越俗,不好學,乃為起學校,習禮容,春、秋鄉(xiāng)飲,選用明經??ぶ邢蚰街?。
明帝永平十年,幸南陽,召校官弟子作雅樂,奏《鹿鳴》,帝自御塤篪和之,以娛嘉賓?! ∷尉{辰陽長,為立學校。
寇恂為汝南太守,修學校,教生徒,聘能為《左氏春秋》者,親受舉焉。
衛(wèi)颯為桂陽太守,下車修庠序之儀。
任延為武威太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孫皆令習業(yè)受業(yè),復其徭役。章句既通,悉顯拔榮進之。郡遂有儒雅之士。
秦彭為泰山太守,崇好儒雅,修明庠序。每春、秋饗祀,輒修升降揖遜之儀。
鮑德為南陽太守,時郡學久廢,德乃修起黌舍,備俎豆、黻冕,行禮奏樂?! ∮肿痧媷?,宴會諸儒。百姓觀者,莫不勸服。
班固《東都賦》曰:“四海之內,學校如林,庠序盈門,獻酬交錯,俎豆莘莘,下舞上歌,蹈德詠仁?!?br>
魯丕為趙相,趙王商嘗欲避疾,便時稍住學官(學官,學舍也),丕止不聽。
曰:“學官傳五帝之道,修先王禮樂教化之處,王欲廢塞以廣游宴,事不可聽。”詔從丕言。
魏明帝時,延壽亭侯高柔上疏曰:“漢末陵遲,禮樂崩壞,太祖初興,愍其如此,在於撥亂之際,并使州縣立教學之官。高祖即位,遂闡其業(yè),興復辟雍,州立課試,於是天下之士,復聞庠序之教,親俎豆之禮焉?!?br>
晉虞溥,太康時為鄱陽內史,大修庠序,廣招學徒,移告屬縣,具為條制。
於是至者七百馀人,溥乃作誥以獎諭之,曰:“文學諸生,皆冠帶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學庭,講修典訓,此大成之業(yè),立德之基也。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學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觀彌博,所習彌多,日聞所不聞,見所不見,然後心開意朗,敬業(yè)樂群,忽然不覺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故學之染人,甚於丹青。丹青吾見其久而渝矣,未見久學而渝也。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質,後事其色,修色積積,而染工畢矣。學亦有質,孝弟忠信是也。君子內正其心,外其行,行有馀力,則以學文,文質彬彬,然後為德。夫學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驥之馬,亦驥之乘,希顏之徒,亦顏之倫。又曰鍥而舍之,朽木不知,鍥而不舍,金石可虧。斯非其效乎!”時祭酒求更起屋行禮,溥曰:“君子行禮,無常處也,故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而行禮於大樹之下。況今學庭庠序,高堂顯敞乎!”
右系鄱陽郡學事跡之見於前史者。溥之言有味可書,《郡志》殊欠登載。 穆帝永和中,征西將軍庾亮在武昌開置學官,起立講舍,亮家子弟及參佐大將子弟,悉令入學。四府博學識義,通涉文學經綸者,建儒林祭酒,使班同三署,厚其供給。皆妙選邦彥,必有其宜者以充此舉。近臨川、臨賀二郡,并求復學校。若非束之流,禮教所不及,而欲階緣免役者,不得為生。明為條制,令法清而人貴。
梁武帝選學生,遣就會稽門山,受業(yè)於廬江何胤。分遣博士、祭酒到州郡立學。
後魏獻文帝天安初,立鄉(xiāng)學,郡置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學生六十人。後令大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學生百人;次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學生八十人;中郡博士一人,助教二人,學生六十人;下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學生四十人??たh學始乎此矣。
北齊制:諸郡并立學,置博士、助教授經,學生俱被差逼充員,士流及豪富之家皆不從調。備員既非所好,墳籍固不關懷,又多被州郡官人驅使。縱有游惰,亦不檢察,皆由上非所好之所致也。諸郡俱得察孝廉,其博士、助教及游學之徒通經者,推擇充舉。射策十條,通八以上,聽九品出身。其尤異者亦蒙抽擢。
隋仁壽元年,詔廢州縣學。(詳見《太學門》) 唐制:京都學生八十人,大都督、中都督府、上州各六十人,下都督府、中州各五十人,下州四十人,京縣五十人,上縣四十人,中縣、中下縣各三十五人,下縣二十人。州縣學生,州縣長官補,長史主焉。每歲仲冬,州縣館監(jiān)舉其成者,送之尚書省。(詳見《太學門》)
武德七年,詔諸州縣及鄉(xiāng)并令置學,有明一經以上者,有司試冊加階。
元宗開元二十一年敕:“諸州縣學生年二十五以下、八品九品子若庶人并年二十一已下,通一經已上及未通經,精神聰悟,有文詞史學者,每年銓量,舉送所司簡試,聽入四門學,充俊士。即諸州人省試不第,情愿入學者聽。國子監(jiān)所管學生,尚書省補;州縣學生,州縣長官補(州縣學生取郭下人充)。諸州縣學生習正業(yè)之外,仍兼習吉兇禮,公私有禮事處,令示儀式,馀皆不得輒使。諸百姓任立私學,其欲寄州縣受業(yè)者亦聽?!?br>
二十六年正月十九日赦:“古者鄉(xiāng)有序,黨有塾,將以弘長儒教,誘進學徒。
化人成俗,率由於是。其天下州縣,每鄉(xiāng)之內,里別各置一學,仍擇師資,令其教授。” 正元三年正月,右補闕宇文炫上言,請京畿諸縣鄉(xiāng)村廢寺,并為縣學。并上制書事二十馀件。疏奏不報。
後唐天成三年,宰臣兼判國子祭酒崔協(xié)奏:“請頒下諸道州府,各置官學?! ∪缬朽l(xiāng)黨備諳、文行可舉者,錄其事實申監(jiān)司,方與解送。但一身就業(yè),不得影庇門戶?!?br>
宋太宗皇帝太平興國二年,知江州周述言:廬山白鹿洞,學徒常數千百人,乞賜《九經》肄習。詔國子監(jiān)給本,仍傳送之。
先時南唐升元中,白鹿洞建學館,以本道為洞主,掌其教授。
又賜石鼓書院敕額?! 禾圃铜押庵堇顚捤ǎ瑖踬n額。
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應天府民曹誠,即楚邱戚同文舊居,造舍百五十,聚書數千卷,博延生徒,講習甚盛。府奏其事,詔賜額曰應天府書院,命奉禮郎戚舜賓主之,仍令本府幕職官提舉,以誠為府助教。
八年,賜潭州岳麓書院額。始,開寶中郡守朱洞,首度基創(chuàng)宇,以待四方學者。李允則來為州,請於朝,乞以書藏。方是時,山長周式以行義著,八年,召見便殿,拜國子學主簿,使歸教授。詔賜書院名,增賜中秘書?! ∮宜闻d之初,天下四書院建置之本末如此。此外則又有西京嵩陽書院,賜額於至道二年;江寧府茅山書院,賜田於天圣二年。嵩陽、茅山後來無聞,獨四書院之名著。是時未有州縣之學,先有鄉(xiāng)黨之學。蓋州縣之學,有司奉詔旨所建也,故或作或輟,不免具文;鄉(xiāng)黨之學,賢士大夫留意斯文者所建也,故前規(guī)後隨,皆務興起。後來所至,書院尤多,而其田土之錫,教養(yǎng)之規(guī),往往過於州縣學,蓋皆欲仿四書院云。
仁宗即位之初,賜兗州學田。已而又命藩輔皆得立學。其後諸旁郡多愿立學者,詔悉可之,稍增賜之田如兗州。由是學校之設遍天下(皇四年,詔自今須藩鎮(zhèn)乃得立學,他州勿聽)。慶歷四年,參知政事范仲淹等建議精貢舉,請興學校,本行實。乃詔州縣立學,本道使者選屬部為教授,不足則取於鄉(xiāng)里宿學之有道業(yè)者。士須在學三百日,乃聽預秋賦,舊嘗充者,百日而止(見《舉士門》)
安定先生胡瑗,自慶歷中教學於蘇、湖二十馀年,束弟子前後以數千計。
是時方尚辭賦,獨湖學以經義及時務。學中故有經義齋、治事齋。經義齋者,擇疏通有器局者居之;治事齋者,人各治一事,又兼一事,如邊防、水利之類。故天下謂湖學多秀彥,其出而筮仕往往取高第,及為政,多於世用,若老於吏事者,由講習有素也。歐陽公詩曰:“吳興先生富道德,詵詵子弟皆賢才?!蓖跚G公詩曰:“先收先生作梁柱,以次收拾桷與榱?!睉c歷四年,詔州縣皆立學,於是建太學於京師,而有司請下湖州,取先生之法以為太學,至今著為令。
五年,詔曰:“頃者嘗詔方夏增置學官,而吏貪崇儒之虛名,務增室屋,使四方游士競起而趨之,輕去鄉(xiāng)閭,浸不可止。今後有學州縣,毋得輒容非本土人居止聽習。若吏以繕修為名而斂會民財者,按舉之?!?br>
神宗熙寧四年,詔置京東西、河東、河北、陜西五路學,以陸佃等為諸州學官。仍令中書采訪逐路有經術行誼者各三五人,雖未仕亦給簿尉俸,使權教授。
他路州、軍,命近日選薦京朝官有學行可為人師者,堂除逐路官,令兼所任州教授。州給田十頃為學糧。仍置小學教授。
八年秋,詔諸州學官先赴學士院,試大義五道,取優(yōu)通者選差。
元豐元年,詔諸路州府學官共五十三員。
京東路兗徐曹鄆青密州、應天府各一員,京西路西京國子監(jiān)、許陳襄鄧州各一員,河北路北京國子監(jiān)、定相滄衛(wèi)棣瀛州、真定府各一員,陜府西路陜華耀秦熙州、永興軍、鳳翔河中府各一員,河東路潞、晉、代州、太原府各一員,淮南路揚州、亳州各一員,兩浙路杭越蘇三州各一員,江南東路饒州、江寧府各一員,江南西路洪州、吉州各一員,荊湖南路潭州一員,荊湖北路江陵府一員,福建路建州一員,成都府路眉州、成都府各一員,梓州路梓州、普州各一員,利州路利州一員,夔州路夔州一員,廣南東路廣州一員,廣南西路桂州一員。
按:是時大興學校,而天下之有教授者只五十三員,蓋重師儒之官,不肯輕授濫設故也。觀其所用者,既是有出身人,然又必試中而後授,則與入館閣翰苑者同科,其遴選至矣。哲宗元初,齊、盧、宿、常、虔、潁、同、懷、澶、河陽等州始相繼置教授,三舍法行而員額愈多,至大觀時,吉州、建州皆以養(yǎng)士數多,置教授三員。宣和時,罷州縣學三舍法,始令諸州教授若系未行三舍已前置者依舊,馀并減罷;如贍學田產、房廊等,系行三舍後添給者,亦復拘收云。
哲宗元元年,詔近臣擇經明行修,堪內外學官者,人舉二員。遂罷試補法。
二年,中丞胡宗愈言,學者初登科遂顓師席,非是。詔內外學官經任,年至三十,方得在選。
三年,又詔:宮學教授闕,選諸嘗被舉可為學官,及中十科中可為師表,或可備講讀者,仍官已升朝、年及四十乃得為之。
四年,以舉薦頗眾,詔須命舉乃得奏上?! 〗B圣元年,三省立格:“侍從、臺諫、國子長貳,歲舉堪任諸州學官一員,須嘗中進士或制科,年及三十者。若制科及進士第在上五人,禮部奏名在上三人、府、監(jiān)、廣文館第一人,或從太學上舍得第,即皆不試而用,馀并召附吏部春秋試。凡試,兩經大義各一道,以通經、善作文為合格。已經舉試,中書籍其姓名,俟有闕則選授焉?!膘妒莾韧庖妼W官,非制科、進士出身及由上舍生入官者并罷。
時學官已立試法,潭、廣已下十一州教授本付吏部擬注者,令三省選差。
監(jiān)察御史黃慶基奏:“先朝以經術設為三舍以考察其行藝,始自太學,著為定令,而未及頒於四方。請州學皆立學,期以一年,考察無玷,乃許應舉。方之前日結保投牒以較一日之長者,有矣?!?br>
元符二年,初令諸州推行三舍法。應嘗置教授州考選、升補,悉如太學。州許上舍一人、內舍二人,歲貢入之京師。其上舍即附太學補外舍,試中補內舍生,通三試不升舍者,遣還其州。其內舍免試,至則補為外舍生。諸路選監(jiān)司一員提舉學校,守貳董其事。遇試補上、內舍生,選有出身官一人同教授考選,仍彌封、謄錄。
徽宗崇寧元年,宰相蔡京建議:“天下皆置學,郡少或應書人少,即合二三州共置一學。學悉置教授二員??h亦置學,州、縣皆置小學。推三舍法遍行天下?! ∽钥h選考升諸州,為州學生,每三年貢入太學,為太學生,至則附上舍試,別立號。考取分三等:試入上等補上舍生,入中等補下等上舍生,入下等補內舍,馀為外舍。諸州、軍解額,各以三分之一充貢士,開封府量留五十五額,解士人之不入學者,馀盡均給諸州以為貢額。任外官者子弟、親戚許入學,若於法應避所任親者,聽隨便學於他州,即不得升補與貢。在學及一年,給牒至太學,用國子生額解試。若所貢士至太學試中上等或預升舍人多,其本貫監(jiān)司、太守推賞有差。
州給常平或系省曰宅充養(yǎng)士費,縣得用地利所出及非系省錢。州學職掌學諭、學長,許差特奏名人某。毋得以非經史子書教授?!痹t令講議司立法頒降。
二年,先是,諸州縣學補弟子無定員,有司病費廣難贍,詔諸州用前一舉試者為則,嘗逾二百人許置百員數,減乎此則以三分之二為額,上舍、內舍立額亦如之??h學則裁其見籍,率三而汰一。提學司通一路才計,均給學費,仍行部摘試文檢括當否。生員嘗試公私試,雖不中,亦復其身勿事。臣僚言:神宗尚經術,將以明道德,一風俗,元奸朋暨其殘黨之在元符者,立異說壞之,今馀習未殄。
乞立法禁天下刊寫,庶其可息。詔付國子監(jiān),其有上書及三舍生言涉誣訕并異論者,悉遣歸其鄉(xiāng)自訟齋拘之。
三年,令州縣學用三舍法升太學,罷科舉(見《舉士門》)。
舊法,隸學三年,經兩試不預升貢,即除其籍,法涉太嚴。自今三年內三經公試不與選,兩經補內舍、貢上舍不及格,且曾犯三等以上罰,若外舍即除籍歸縣,內舍降舍,已降而私試不入等,若曾犯罰亦除籍,再赴歲升試。每上舍生升舍已,其秋即貢入辟雍,長吏集闔郡官、提學官,即本所燕設,以禮津遣,限歲終悉集闕下。自川、廣、福建入貢者,給借職券,過二千里給大將券,續(xù)其路食,皆以學錢給之。選士入貢其自今年始。如有孝、弟、姻、睦、任、恤、忠、和,若行能尤異為鄉(xiāng)里所推,縣上之州,免試入學。教授、知通詢審無謬,即保任入貢,仍具實以聞,不實者坐罪有差。
八行者,孝、弟、睦、姻、任、恤、忠、和。凡有八行實狀,鄉(xiāng)上之縣,縣延入學,審考無偽,即以上州。州第其等,孝、弟、忠、和為上,睦、姻為中,任、恤為下。茍備八行,不俟終歲即奏貢入太學,免試補為上舍。司成以下審考不誣,即釋褐,命之官,仍優(yōu)加升擢;不能全備者,為州學上等上舍,馀有差。
八刑則反八行而麗於罪,名以其罪名之??h上其名於州,州籍於學,毋得補弟子員。
詔崇寧五年貢士至辟ń不如令者,凡三十有八人,皆遣歸,而提學官皆罰金。
建州浦城縣丞徐秉哲以其縣學生隸籍者至千馀人,為一路最,特遷一官。 詔縣學生三不赴升試者,除其籍。諸路賓興會試辟雍,獨常州中選者多,知州、教授特遷一官。
詔諸州學生員及五百人以上,許置教授二員;不及八十人,罷置教授官,以在州有科名官兼蒞學事?! 鞘稀赌芨凝S謾錄》曰:“政和四年,臣僚上言:‘欲望應見任教授不得為人撰書啟、簡牘、樂語之類,庶幾日力有馀,辦舉職事,以副陛下責任師儒之意?!钍ブ家?。嘗聞陳瑩中初任潁昌教授官,時韓持國為守,開宴用樂語,左右以舊例必教授為之,公因命陳,陳曰:‘朝廷師儒之官,不當撰俳優(yōu)之文?!謬焖]諸朝,不以為忤。
四年,鮑耀卿言:“今州縣學考試,未校文字精弱,先問時忌有無,茍語涉時忌,雖甚工不敢取。時忌如曰‘休兵以息民,節(jié)用以豐財’,‘罷不急之役,清入仕之流’。諸如此語,熙、豐、紹圣試者共用不忌,今悉絀之,宜禁止?!痹t可。
三年,臣僚言:“比者試文,有以圣經之言輒為時忌而避之者,如曰‘大哉堯之為君’,以為哉與災同;‘制治于未亂’,‘安不忘危’,‘吉兇悔吝生乎動’,則以為危、亂、兇、悔皆當避。不諱之朝,豈宜有此!”詔禁之?! “矗何鯇幹W校,養(yǎng)生徒,上自天庠,下至郡縣,其大意不過欲使之習誦新經,附和新法耳。紹圣、崇觀而後,群忄僉用事,丑正益甚,遂立元學術之禁,又令郡縣置自訟齋以拘誹謗時政之人。士子志於進取,故過有拘忌,蓋言“休兵節(jié)用”,則恐類元之學,言災、兇、危、亂,則恐涉誹謗之語,所謂轉喉觸諱者也,則惟有迎逢諂佞而已。
七年,給事中毛友言:“比守郡,見訴役者,言:富家子弟初不知書,第捐數百緡錢求人試補入學,遂免身役。比其歲升不中,更數年而始除籍,則其幸免已多矣。請初試補入縣學人,并簾試以別偽冒?!睆闹?。
宣和三年,罷天下州縣學三舍法,惟太學用之?! 〕剂叛裕骸霸S六年,學官召試六十人,而所取才四人,皆一時知名之士,故學者厭服。近觀大觀、政和所試,率三人取一,既非遴選,故投牒自請試者逾多,其選益輕。欲自今試者十人始取一人,以重其選?!睆闹?。
又詔:“比取諸州教授,并令三省選差。合天下三百馀州,州嘗有兩教授者,則為員闕且五百矣。大臣五七人,豈能盡察才否,不過破格律,應親故請求而已。
比又嘗命八行之教授諸州者,止許大藩員外置之,不以蒞職。夫八行老成,有行實,又經廷試登科,顧不得實與諸生講學。前詔皆未詳審,其罷勿行。”
高宗建炎初,復教官試。紹興中,議者謂欲為人師而自納所業(yè)於有司,以幸中度。乃詔罷其試,而教授自朝廷選差。已而復之。凡有出身許應,先具經義、詩,試各三首,赴禮部,乃下省闈,分兩場試之。而取其文理優(yōu)長者,不限其數。
初任為諸州教官,繇是為兩學之選。十五年,國子監(jiān)丞文浩言:“師儒之官,與諸生難疑答問,於群經宜無所不通。請自今并於《六經》中,臨期取二經,各出兩題,無拘義式,以貫穿該贍為合格?!痹t行焉。其後四川制置司遇類省試年,亦放禮部附試,自嘉泰元年始。
紹興三年,詔:“建炎二年內復置教授處共四十三州,至建炎二年并罷,任滿更不差人。今將二年復置教授窠闕并行存留。”
又詔淮西路州縣教授并行減罷,令逐州有出身官兼。十八年,江西轉運賈直清奏,請立縣學,於縣官內選有出身人兼領教導。尋下國子監(jiān)參酌措置。欲比附舊法,縣學委知、通於令佐內選有出身官一員,兼領教導職事,及諸州軍如未差教授處,即令本路提舉司於本州有出身官選差一員兼領。若州縣官俱無出身,只令本學長、諭專主教導,令知州、縣令覺察點檢。從之。
二十一年,大理寺主簿丁仲京奏:“贍學田土多為勢家侵佃,望令提舉學士官覺察?!鄙现^大臣曰:“既不度僧,常住多有絕產,其并撥以贍學?!奔榷鴳舨空埩钐崤e司置籍拘管,其無敕額庵院一體行。
朱子《崇安縣學田記》曰:“予惟三代盛時,自家以達于天子、諸侯之國,莫不有學,而自天子之元子以至於士庶人之子,莫不入焉,則其士之廩於學官者宜數十倍于今日。而考之禮典,未有言其費出之所自者,豈當時為士者之家各已受田,而其入學也有時,故得以自食其食,而不仰給于縣官也歟?至漢元、成,乃謂‘孔子布衣,養(yǎng)徒三千’,而增學官弟子至不復限以員數,其後遂以用度不足無以給之而至於罷。夫謂三千人者聚食於孔子之家,則已妄矣,然養(yǎng)士之需,至於以天下之力奉之而不足,則亦豈可不謂難哉。蓋自周衰,田不并授,人無常產,而為士者尤厄於貧,反不得與為農工商者齒。上之人乃欲聚而教之,則彼又安能終歲裹飯而學於我?是以其費雖多,而或取之經常之外,勢固有不得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