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古籍分類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jīng)部
精選古籍
九尾狐
于少保萃忠傳
麟兒報
九尾龜
轟天雷
白圭志(《第一才女傳》)
梅蘭佳話
永慶升平后傳
引鳳蕭
第一美女傳
讀史方輿紀要 總敘三
作者:
《讀史方輿》顧祖禹
或曰:“審如子言,則鄉(xiāng)導之于地利,重矣。然則子之書,其可廢乎?”曰:“何可廢也?孫子言:不用鄉(xiāng)導者,不能得地利。然不得吾書,亦不可以用鄉(xiāng)導。夫南行之不可以北轅也,東泛之不可以西楫也,此易知也。西北多山,而未嘗無沮洳之地;東南多水,而未嘗無險仄之鄉(xiāng),此易知而不易知者也。且夫一指蔽前,則泰山不見;十步易轍,則日景不分,使其惘惘焉。左陷大澤而不知,前入深谷而不悟,乃欲執(zhí)途之人,而求其為鄉(xiāng)導,鄉(xiāng)導其可恃乎哉?何也?鄉(xiāng)導用之于臨時者也,地利知之于平日者也。平日未嘗于九州之形勝、四方之險易,一一辨其大綱,識其條貫,而欲取信于臨時之鄉(xiāng)導,安在不為敵所愚也?是故先知馬陵之險,而后可以定入魏之謀;先知井陘之狹,而后可以決勝趙之計。不然,曹瞞之智,猶惕息于陽平;武侯之明,尚遲回于子午。乃謂求地利于臨時,而不求地利于平日,豈通論哉?是故途有所必由,城有所必攻,此知之于平日者也。欲出此途,而不徑出此途者,乃善于出此途者也;欲攻此城,而不即攻此城者,乃善于攻此城者也。此知之于平日,而不得不資于臨時者也。攻則攻敵之所不能守,守則守敵之所不能攻。辨要害之處,審緩急之機,奇正斷于胸中,死生變于掌上,因地利之所在,而為權衡焉。此固大將之任,而非可問之于鄉(xiāng)導者也。凡吾所以用多用寡,用分用合,用實用虛之處,既已灼然知之,而后博求之于鄉(xiāng)導,從其可信,缺其可疑,以善吾地利之用。豈徒寄耳目于仆夫云爾哉?此吾書所以必不可廢也,且不獨行軍之一端也。天子內撫萬國,外蒞四夷,枝干強弱之分,邊腹重輕之勢,不可以不知也。宰相佐天子以經(jīng)邦,凡邊方利病之處,兵戎措置之宜,皆不可以不知也。百司庶府,為天子綜理民物,則財賦之所出,軍國之所資,皆不可以不知也。監(jiān)司守令,受天子民社之寄,則疆域之盤錯,山澤之藪慝,與夫耕桑水泉之利,民情風俗之理,皆不可以不知也。四民行役往來,凡水陸之所經(jīng),險夷趨避之實,皆不可以不知也。世亂則由此而佐折沖、鋤強暴,時平則以此而經(jīng)邦國、理人民,皆將于吾書有取焉耳?!薄叭粍t孫子之說,固未當乎?”曰:“非也。孫子之言,固以地利者,行軍之本;而鄉(xiāng)導者,地利之助也。先知地利,而后可以行軍;以地利行軍,而復取資于鄉(xiāng)導,夫然后可以動無不勝。凡吾所以為此書者,亦重望夫世之先知之也。不先知之,而以惘然無所適從者,任天下之事,舉宗廟社稷之重,一旦束手而畀之他人,此先君子所為憤痛呼號,扼腕以至于死也。予小子既已奉遺命采舊聞,旁搜記載,規(guī)之正史,稍成一家之言,合為一十八部,分為百三十卷,藏之家塾,以俟來者?!?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