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古籍
  • 讀史方輿紀要 卷一百五 廣東六

    作者: 《讀史方輿》顧祖禹
    ◇瓊州府東至海岸四百九十里,南至海岸千一百三十里,西至海岸四百十里,北至海岸十里,又北渡海至雷州府二百九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一千七百五十里,至江南江寧府六千四十五里,至京師九千四百九十里。

    古百越地《通志》云:古為雕題、離耳二國。漢武平南越,始置珠崖、儋耳二郡《漢志》曰:漢武元封元年,遣使自徐聞南入海,得大洲,方一千里,略以為珠崖、儋耳二郡。賈捐之曰:二郡合十六縣。昭帝始元五年,罷儋耳入珠崖郡。元帝初元中并罷珠崖郡。后漢因之置珠崖縣,屬合浦郡。三國吳復置珠崖郡治徐聞縣,今屬雷州府。晉省入合浦郡。宋、齊仍舊。梁置崖州及珠崖郡治義倫縣。隋初,郡廢州存。大業(yè)初,復曰珠崖郡。唐武德四年,復置崖州及儋、振等州。貞觀五年,增置瓊州治瓊山縣。十三年,又廢入崖州,尋復置。天寶初曰瓊山郡,乾元初復曰瓊州《舊唐書》:貞元五年,嶺南節(jié)度使李復奏稱:瓊州本隸廣州管內(nèi),乾封中,山峒草賊反叛,遂茲淪陷,至今一百余年。臣已遣兵收復,且以瓊州控壓賊峒,請升為下都督府,督瓊、崖、振、儋、萬五州,其崖州都督請停。從之。五代時屬于南漢。宋仍曰瓊州亦曰瓊山郡?!端沃尽罚捍笥^元年,以黎母山夷峒置鎮(zhèn)州,賜軍額曰靖海。政和初,鎮(zhèn)州廢,以軍額來歸。宣和中,又升為瓊管安撫都監(jiān)。元仍舊《一統(tǒng)志》:元改瓊州路。今本《志》不載,天歷二年,升為乾寧軍民安撫司以潛邸所幸也。明洪武二年,降為瓊州。三年,升為府,領州三、縣十。今因之。

    府外環(huán)大海,中盤黎峒,封域廣袤二千余里,蓋海外之要區(qū),西南之屏障也。

    瓊山縣附郭。漢崖瑁縣地,屬珠崖郡,后廢。唐初置瓊山縣,屬崖州,貞觀中為瓊州治。后因之。今編戶一百三里。

    ○古崖州城府東南三十里。即漢珠崖郡也?!睹陼罚褐煅轮锡锥迹ラL安七千三百二十四里,元初中廢。后漢亦為珠崖縣治,后復廢。梁置崖州及珠崖郡,治義倫縣。或曰州初治此,后徙義倫也。唐置瓊山縣于今治,自是州郡皆治焉?!冻且乜肌罚航窀?,唐貞觀五年創(chuàng)置,筑土為城,周僅三里。宋、元因之。明洪武二年改拓,石為固,南臨大溪,漲溢為患,乃筑長堤捍之,引溪為池,環(huán)繞城外。十一年增修,十七年于西門外增筑土城。成化九年,又復營繕,十三年于城外增筑攔馬墻,并修筑土城。正德以后,相繼修葺。大城周七里,土城不及二里。

    舍城廢縣府東北二百六十里。隋大業(yè)中置。唐為崖州治,其西南有勤連鎮(zhèn)兵。南漢時崖州亦治此。宋初因之,熙寧四年改置崖州,省縣入瓊山。又顏盧廢縣,在舍城縣西南,隋置縣,屬崖州。唐因之,貞觀初改曰顏城縣。開元后省。

    容瓊廢縣在府東南百五十里。唐貞觀十二年析瓊山縣置,屬瓊州。貞元七年省。又顏羅廢縣,在府南,亦貞觀十三年置,屬瓊州。唐末廢。《志》云:府東南有毒瑁廢縣。

    ○蒼屹山城南二里。石峰屹立,水流其下,山后有仙人洞。又有雁塔峰,平岡特立,如卓筆然。又靈山,在府南十五里,自北渡海者,至中流即見此山,喬林蔭翳,俗呼圣山。又府南六十里有瓊山,土石多白,似玉而潤,縣以此名。

    扶山府東南五十里。山之東有五嶺:一曰從衡,二曰思峒,三曰光螺,四曰居碌,五曰居林,遞相擁護,故名扶山?!兜罆芬詾榈诙母5亍N粲刑展唠[此,因亦名陶公山。其西有蒼巡峒,峒深廣,中有二井,山下又有巨潭,流三十六曲以達于江。○西石山,在府西四十里,一名馬鞍山。山多石,下有洞,容數(shù)百人,出泉甚清冽,頂上有井,源與海通。其西南一里有遞蓮洞,自石門入,徑竇委曲,大小凡五洞,甚深邃,容數(shù)千人,上有一門,透露天日,旁一洞,深黑可三十許里。曾有人避難于此?!吨尽吩疲焊畺|南七十五里又有東石山。

    云露山府西南六十里。中有三潭,俗名陷屋潭。其上潭林木陰森,人不敢近。又那射山,在府東南八十里,居人以射獵為業(yè)。山之陽為銅銚溪,中有巨石,形如銅銚,水注其中,有聲如雷?!鹛洱垘X,在府東北二十里。登絕頂可望黎母諸山,下有泉分兩派,俱西南流,中又有一泉涌出,名曰卓錫泉。又南岐嶺,在府西南百六十里,頂有大石,盤回十余丈,一名石鼓嶺,以山巔小石其聲如鼓也。嶺之南接生黎地?!兑唤y(tǒng)志》云:府南十里有瓊崖嶺,其下有古珠崖郡城址。

    ○海府北十里,亦曰海口港。北接雷州府徐聞縣境,舟行一日可抵岸。一名海口渡。宋白曰:州北十五里即大海,泛大船使西南,風帆三日夜,至崖山門入江,一日至新會縣,或便風十日可徑達廣州?!吨尽吩疲汉?诟勰习队猩駪?,舊名白沙津,番舶所集之地。初,港不通大舟,而海岸多風濤之虞。宋淳熙中,瓊帥王光祖欲開而未遂,忽颶風作,自沖一港,人皆以為神應,因名。亦謂之白沙口。宋祥興元年,元阿里海涯略地海外,瓊州安撫趙與珞等率兵拒之于白沙口,援兵不至,州民遂以州叛附于元,即此?!遁洺逃洝罚鹤园咨晨诙珊#呤锒晾字莞炻効h之呇磊驛,舊置白沙驛于此。

    南渡江府東南十里。源發(fā)五指山,歷臨高、澄邁、定安三縣界,會諸水至此,北流至白沙入于海。又湳渭溪,在府南十六里,水源有二:一出謝潭,一出蔭潭,合流十余里入南渡江。鄉(xiāng)人沿流筑柵,置車數(shù)十輛,升水灌田。其水如渭之清,土人呼水為湳,故名。黎母水城東三里。源出黎母山,北流入海?!吨尽吩疲嘿僦菀嘤写怂?。蓋黎母山之水分五派流入四郡界矣。又府城東有峻靈潭,周二百余丈。宋開寶八年,知州李易上言:州南五里有峻靈塘,開修渠堰可溉水田二百余頃,即此?;蛟惶渡w黎母山水所匯也。○第一水,在府西三里,繞流經(jīng)縣西北一里之下田村,又北入海,于城西澗流為首派,因名。又西去十里有一澗,亦流入海,謂之第二水。又學前水,在府城西南?!吨尽吩疲焊髂鲜謇镉腥鍪]間,舊名龍泉,東流西折而為篁溪,又西匯為石湖,溉田千頃,名曰西湖。西湖奇勝甲于一郡,以泉得名也。歲久泉廢,好事者浚之,名曰玉龍泉。其下流為學前水,東南流入于南渡江。又白石河,《志》云:在府城東南三十里。溪旁多白石,因名。西南流,亦入南渡江。

    東湖府東十五里。相傳昔本民居,為風雨所陷。又府西二十里有西湖,即玉龍泉下流也。又南湖,在府南五十里,溉田百余頃,通南渡江入于海。○清瀾鎮(zhèn)在府南。有巡司,洪武中置?!鸫笃铝I,在府西南,防守居林、居碌、沙灣三峒黎賊。《志》云:瓊山縣村峒凡百二十有六處。又白沙營,在府北白沙港口,防白沙、東營、芒艼三港賊船。

    居缺峒在府西境。元天歷初,瓊山黎多叛,主簿譚汝楫請兵討之,次居缺峒,敗賊兵。賊有九峒,而居野居中,為最大,周百二十里,草木蒙密,不可入。汝楫先令萬人除道周其山,暮復以萬二千人銜枚圍之,樹柵三重,密防奔突。明日,出萬人赭其山,布陳以待,漸移柵逼之,復益柵數(shù)十重。賊窮蹙,不知為計,遂進兵平之。

    瓊臺驛在府西北隅土城外。自此而東,七十里為賓宰驛,又四十里為文昌驛,東達萬州之路也。由瓊臺驛而西,四十里為澄邁縣之西峰驛,又西七十里為臨高縣之朱崖驛,為西南達儋、崖二州之道?!鹆宏惗桑诟髂?。元至順元年,黎獠叛寇乾寧界,都鎮(zhèn)撫譚汝楫沿江自南建至番誕渡,置堠障守之。明年,賊寇石山新村、梁陳渡,汝楫戰(zhàn)不勝。三年,賊寇乾寧西山界,元帥關關軍水尾,失利,賊遂陷澄邁。

    澄邁縣府西六十里。西至臨高縣百十里。漢茍中縣地,屬珠崖郡。隋置澄邁縣,屬崖州。唐因之。宋開寶五年,改屬瓊州?!冻且乜肌罚嚎h城,成化初始筑土垣,弘治元年以石,正德七年增修,周二里有奇。編戶五十四里。

    ○曾口廢縣縣南七十里。本澄邁縣地。唐貞觀十三年,置曾口縣,屬瓊州。五代時,南漢省。今其地名博羅村。

    ○澄邁山縣東十五里??h以此名?!吨尽吩疲荷教仄鹨环?,若樹株然,一名獨株山。又文裔山,在縣南二十里,龍泉出其陽,三峰在其陰,一名三峰嶺。《志》云:山南有鯉魚潭,山穴泉涌,潴而為潭,溢入新河。

    大勝嶺縣西十里?!吨尽吩疲厚R援破交趾,嶠南悉平,因撫定珠,調(diào)立城郭,置井邑,屯兵于此,故以大勝名。其東為萬歲岡,上有石如列屏,俗名圣石?!鹗膸X,在縣南七十里。嶺上有二石,扣之若鐘鼓然,聲聞里許。又縣西北三十里有云霄谷,山幽地腴,泉甘木茂,為隱處之勝。

    ○新安江縣南六十里。源出五指山,歷臨高縣而東入縣界,又東達定安縣而入瓊山縣境,即南渡江之上流也?!鸪谓?,在縣東,源出山谷間,下流達新安江。

    ○澄邁鎮(zhèn)縣西北十里。有巡司,洪武中置。又居便營,在縣西南,防茅甲已等村峒生黎,其地與瓊山縣居林、居碌、沙灣三洞黎相近也。《志》云:縣境村峒凡一百三十有七?!鹞鞣逭?,在縣東?!端问贰罚烷g,管帥郭曄乞于澄邁置西峰寨,臨高置定南寨,以隘阻黎人,由是道路無梗,即西峰驛也。

    臨高縣府西百八十里。西至儋州百九十里。唐初置臨機縣,屬崖州。貞觀五年改屬瓊州,十三年復屬崖州,尋又來屬。開元初,改曰臨高縣。宋、元因之。今城周三里有奇,編戶六十七里。

    ○臨機廢縣縣西二十里。唐初置縣于此,后改曰臨高。貞元中,移縣于今治?!冻且乜肌罚航窨h城,正統(tǒng)八年創(chuàng)筑,壘石為固。正德間增修。

    ○毗耶山縣西北十里。山有獸如虎,俚人呼為毗耶,故名。一名高山,縣名臨高以此?!鹉桥枭剑诳h東南三十里。脈自五指山北來,至此特起一峰,高聳而圓,若覆盆然。又縣西南十里有落云嶺,脈接那盆嶺,坡坨蜿蜒,回拱縣治。又有灘神峒,在縣南十九里,江中聳立巨石,旁有穴,高廣二丈許。

    ○大江縣南百八十里。源出五指山,流至此,東流歷澄邁縣名新安江,入定安縣名建江,至瓊山縣為南渡江,遠近群川皆匯此入海?!鹈罏{灘,在縣東十里。水自石巔瀉下,高數(shù)尋,形如曳練,下有潭,深不測,灘上黑石平鋪,可容百余人。又龍?zhí)叮诳h西三十里,亦深廣。

    ○田牌鎮(zhèn)縣南二十里。有巡司。又縣北三十里有博鋪巡司。俱洪武中置?!鹉橇銧I,在縣南,又南有屯建營,俱防生熟黎人劫路。《志》云:縣境村峒凡二百三十九處。又縣北有新安、三家、末落、烏石、博白、黃龍、呂灣、博頓等八海港,俱有民兵望,防賊船灣泊。

    定安縣府南八十里,東南至會同縣二百二十里。本瓊山縣地。元至元三十一年,析置定安縣,屬瓊州。天歷元年,升為南建州。明初,復為定安縣。今城周三里有奇,編戶三十四里。○廢忠州在縣西南。古獠境。唐咸通五年,遣兵擒黎峒蔣等,遂定其地,置忠州,兵還即廢。元至元三十年,元帥朱斌統(tǒng)兵深入,黎巢盡空。明年,于忠州故地置定安縣?!冻且乜肌罚嚎h城,成化二年始議開筑。正德八年伐石砌,十四年工始竟,十六年風雨圮壞,尋復修筑。嘉靖二十四年增修。

    ○五指山縣南四百里。山有五峰,極高大,屹立如人指,據(jù)瓊、崖、儋、萬之間,為四州之望,一名黎母山?;蛟奇呐菄L降此,本名黎婺山,后訛為黎母云。黎人環(huán)居山下,內(nèi)為生黎,外為熟黎,山巔常在云霧中,久晴則見翠尖浮于半空,其下猶洪不辨也。熟黎所居已阻且深,生黎之巢人跡罕至。唐乾封中,黎母山賊陷瓊州,據(jù)之。貞元五年,州始復為唐境。元至元二十八年,黎叛,闊里吉思等討之,空其巢穴,勒石五指山。明嘉靖二十年,亦嘗大舉師,徒攻毀巢峒,登黎婺山巔。二十八年,崖州黎復叛,大軍進討,直抵巢穴而還?!稄V記》:議者嘗以五指山居州邑之中,為吾內(nèi)患,宜于兵威削平之際,開十字大路。大約以道里計之,自府治至崖州千里而近,自儋州至萬州六百里而遙,此四至徑一之大凡也。細數(shù)之,自府治至沙灣三百里而遙,自崖州至羅合三百里而近,俱為坦途矣。度其中未開通處,不過二百里。若大集軍民土兵,通力合作,相其溪壑,易其險阻,假以數(shù)月,而瓊崖之路可由黎峒中行矣。儋、萬視此,其工則又殺焉。四路交達,度中建城,量地置堡,就堡立屯貯食,以攻則取,以守則固矣。又云:五指山下東南有陽春峒,為郡境之中,其南有湳他、香根、竹茂、竹擁諸峒,西南有萬家、羅活、磨岸、磨魁等村,東有思河等峒,東南有縱橫、斬兌等峒,北去定安,東南出萬州、陵水,西北至儋州,俱六日程。惟西至昌化,中阻大溪,須浮筏乃濟。初入自思河僅六日,前半路頗崎嶇,愈入愈衍,其地皆可耕作也。邁本嶺縣南十里。一名丫髻嶺。自西南蜿蜒而東北,復峙一小峰,為縣之主山。

    ○建江縣北一里。源出五指山,自澄邁縣流入境,又北流為瓊山縣之南渡江。元升縣為南建州,以江名也。又思河水,在縣南,亦出五指山,流經(jīng)縣南境,逶迤數(shù)百里,復東南流入樂會縣界,為萬泉江上流。

    ○嶺背營在縣南?!吨尽吩疲嚎h境思河、光螺峒、水口、嶺背等村黎,嘗構瓊山縣境內(nèi)諸黎為患,因設南倫營防守。嘉靖十三年剿平,改設今營。又縣境諸黎村峒凡一百十有二。

    文昌縣府東百六十里。南至樂會縣百七十里。漢紫貝縣地,屬朱崖郡,后廢。唐武德五年,置平昌縣,屬崖州。貞觀元年,改曰文昌縣。南漢亦屬崖州。宋改屬瓊州??h無城,編戶十八里?!鹱县悘U縣縣城北一里紫貝山下。漢置縣,治此,尋廢。又平昌廢縣,在縣西北?!吨尽吩疲罕疚涞驴h,隋置,屬崖州。唐改為平昌縣,后改曰文昌,移于今治?!鹩耜柹娇h北十里。一名青山嶺,林木青翠,邑之主山也。其西曰蒼錫山。又紫貝山,在縣北一里,一名靈山嶺。○銅鼓山,在縣東北一百里,又抱虎山在縣東北百二十里,皆以形似名。

    七星山縣北百五十里大海中。有七峰相連,一名七洲洋。山林木茂密,下出淡泉,航海者必取汲于此。山之東又有七星泉,雖旱不涸。○焚ズ嶺,在縣北百三十里,枕海濱。相傳漢樓船將軍楊仆初渡海至此,即焚其樓船以示士卒必死處。恐誤?!吨尽吩疲嚎h東北五十里東昆港水之北有眉丘,丘狹而長,若埭然,延亙六七里,中藏一丘,隆然深秀。

    ○文昌江縣南一里。一名南橋水?!吨尽吩疲航从卸阂怀隹h境之邁南山,一出龍?zhí)粒量h南一里合流,又東南達清瀾港入海?!鹎鍨懜?,在縣東南三十里。源出縣東下場溪西,二處合流至此,與海潮相會而成港。又鋪前港,在縣西百五十里,商帆海舶,多集于此。

    ○鋪前鎮(zhèn)縣西北百五十里鋪前港之東。有巡司。又青藍頭巡司,在縣東一百里抱陵港。俱洪武中置?!鸢籽蛹軤I,在縣西南,防斬腳峒黎等賊?!吨尽吩疲嚎h境村峒凡三十有五處。又縣有鋪前、木欄、抱虎、七星港澳,皆與瓊山連洋,大海賊船易入,撥軍守。

    賓宰驛縣西北六十里。又縣南四十里有長岐驛?!稌洹酚形牟A。三驛皆革。

    會同縣府東南二百九十里,東南至樂會縣六十里。本樂會縣地,屬瓊州。元至元三十年,析置會同縣?!冻且乜肌罚嚎h舊無城,周為欄閘。嘉靖三十年,始石為垣,周二里有奇。編戶七里。

    ○小祿山縣西二十里。下有澗水,分二派灌田。又西十里曰西崖嶺,峰高千仞,頂有巨石,下有石龕?!鸲喈悗X,在縣東南二十里,以巖石多異而名。又縣東北三十里有文囂嶺,亦高峻?!鹛焯料h北二十五里。源出文昌縣界天塘嶺,流入境,下流達樂會縣,合萬泉江。又縣南有大塘水,源出黎母山,分流經(jīng)縣南,潴為巨塘,資以溉田。

    ○調(diào)囂鎮(zhèn)縣東南十五里。有巡司,洪武中置?!鹩镭S驛,《輿程記》云:在縣北。自文昌縣之長岐驛,五十五里而至永豐驛,又四十里至溫泉驛,又四十五里為萬州界之多陳驛。

    樂會縣府東南三百五里。西南至萬州八十里。唐顯慶五年置縣,屬瓊州。宋大觀三年,改屬萬安軍,尋復舊??h無城,今編戶十二里?!痍庩柹娇h東北一里。山形奇偶相生,因名。又縣東二里有雷樸山,小山特起,在萬泉河南,曾有雷擊其山石,因名。又香爐山,在縣南二里,突起一小峰,諸峰羅列交拱?!鸾鹋I剑诳h東南十五里,峻聳插空,俯視諸山皆如培,海航望此以為表識。又白石山,在縣西四十里,山脈綿亙,聳立高峰,頂有巨石。

    風門嶺縣西南七十里。嶺路高峻,瀑布懸流,為諸黎出入咽喉之所。又三山神嶺,在縣東南十里。嶺上有泉曰金牛井,四時不涸?!瘕堃娛?,在縣西北十五里,狀如龍首山脊,半里許皆黑石,がテ疊出,若龍鱗然,黎盆水繞其前。

    ○萬泉河縣西北二十五里。亦曰萬泉江。源出五指山,入定安縣界為思河水,又東南流至縣西,分二支繞縣治后,經(jīng)雷樸山下而復合。中有印山屹立,若浮印然,周遭有沙護之,亦名應山,與雷樸山對峙,出博敖港入大海?!吨尽吩疲喝f泉河納會同諸縣眾水之流,因名。又昔人嘗飲馬于此,亦名飲馬河。

    溫泉河縣南十里。《志》云:河自西黎山縱橫峒發(fā)源,流經(jīng)縣西界,達縣西南溫湯鋪,轉(zhuǎn)流至東北博敖港入海。

    ○豬母營在縣西南。防守加略、中心等村生熟黎。又有沙牛壩營,防葵根、水口等村黎。皆撥民兵戍守?!吨尽吩疲嚎h境村峒凡五十有三處。

    儋州府西南三百七十里,東南傍海至崖州五百八十里,北至海岸五十里。

    古百越地。漢置儋耳郡《茂陵書》:郡去長安七千三百三十五里,始元中省入珠崖郡。后漢屬合浦郡《志》云:時為珠崖縣地。晉、宋以后,皆為荒徼。蕭梁置崖州及珠崖郡。隋初為崖州,大業(yè)初復為珠崖郡《隋志》州、郡皆治義倫縣,即今州治也。《元和志》《舊唐書》皆云,隋置儋耳郡于此。蓋蕭銑時改置。唐武德五年,置儋州。天寶初,曰昌化郡。乾元初,復曰儋州。南漢因之。宋仍為儋州。熙寧六年,改曰昌化軍。紹興六年,軍廢,屬瓊州。十四年,復置軍,尋改曰南寧。元因之。明洪武初,復曰儋州。正統(tǒng)五年,以州治宜倫縣省入編戶四十六里,領縣一。今因之。

    州外濱瀛海,內(nèi)扼黎貍,翼帶瓊崖,互為唇齒。

    ○宜倫廢縣今州治。梁置義倫縣,為珠崖郡治。隋因之。唐為儋州治。宋太平興國初,避諱,改曰宜倫,仍為州治。熙寧中為昌化軍治,紹興中又為南寧軍治。元因之。明廢?!冻且乜肌罚号f州城,在州西北三十里,地名南灘浦。相傳漢樓船將軍楊仆所筑,亦謂之儋耳城。梁置義倫縣,亦治此。隋末遷于高坡,即今治也。洪武六年,始筑石城,緣城為濠,后常修治。有門四,城周二里有奇。

    富羅廢縣在州西南。本漢儋耳縣地。隋置毗善縣,屬崖州。唐武德五年,改曰富羅縣,屬儋州。南漢廢?!鹇鍒鰪U縣,在州東南?!吨尽吩疲禾魄兄迷诶栳贾?,屬儋州,后移置州城下。宋省入宜倫縣。《志》云:州南有涔陽廢縣,唐天寶初置,尋廢為涔陽鎮(zhèn)。今考新、舊《唐書》,皆不載。

    ○松林山州北二十里?!端逯尽分^之藤山,一名松林嶺。圓頂下垂,中有石巖,縣之主山也。又州東北六十里有輔龍山,俗名抱社嶺?!鹄枧剑谥菸鞅彼氖?,近黎母山,俗呼為那細嶺。又州西四十里有德義山,俗呼黎曉山,頂有巨石若巖。

    馬蝗山州東三十里。以形似名。俗傳漢將曾屯兵于此,蓋其地嘗為戰(zhàn)場也?!瘕堥T嶺,在州西北三十里。海岸夾起石峰,兩趾奔海,其狀若門,可以泊舟嶺上。又有石穴,中虛通海,風出其中,名曰風門,內(nèi)容數(shù)十人。

    ○海州西四十余里。一名瓊海。中有獅子石,舟楫所經(jīng)也。《志》云:石在海中,東去州五十里。

    淪水州北一里。源出黎母山,流合群川,繞城北,西流十里為大江,至新英浦與新昌渡水合,會海潮成港,復南經(jīng)羊浦入海?!吨尽吩疲簻S水沿流有四名:一曰黎水,以出黎母山也;一曰昌江,以州舊為昌化軍也;西近海濱曰新英浦;流至??谠谎蚱指?。

    白馬井州西南三十里。相傳唐咸通中,辛、傅、李、趙四將奉命滅黎兵,至此渴甚,有白馬嘶鳴,以足跑沙,清泉涌出,因名。一名滔沿井?!犊尽罚壕磁c淪水通,有人以竹置井口,于淪水中得之。俚人呼竹為滔沿,故名。

    ○鎮(zhèn)南鎮(zhèn)州西南三十里。有巡司。又州西南八十里有安海巡司?!鹕娇谡谥菥?。成化五年,七方峒黎符那南叛,官軍討之,憑險阻不下,既而破其上下多邦山口寨,追擒之于落賀洲,并平其黨姜花等峒?!吨尽吩疲褐菥炒遽挤捕儆芯盘?。

    歸善驛州東四十里。又鎮(zhèn)南巡司西有田頭驛,安海巡司西有大村驛?!遁洺逃洝罚褐莩峭庥泄刨袤A,又由歸善驛而東六十里為臨高縣之珠崖驛,大村驛而南三十里為天負驛,又四十里為昌化縣之昌江驛,此州境達瓊崖之道也。

    昌化縣州南二百九十里。南至崖州感恩縣七十里。漢為至來縣,屬儋耳郡,后廢。隋置昌化縣,屬崖州。唐屬儋州。宋因之,熙寧六年省入宜倫縣。元豐三年復置,屬昌化軍,尋屬南寧軍。明屬儋州??h無城,編戶九里。

    ○吉安廢縣在縣北。隋置吉安縣,屬崖州。唐初廢。貞觀元年,析昌化縣復置,屬儋州。乾元后省?!鹁`山縣北十里。本名朝明山,一名神山嶺。山有落膊岡,其旁石如冠帽,俚人呼為山膊。南漢封其神為鎮(zhèn)海廣德王。宋元豐五年,改封為峻靈王,山因以名。海航往來,恒泊舟汲泉于此?!鹁欧迳?,在縣東百六十里。山有九峰,盤旋百余里。又馬嶺,在縣南三十里,山勢起伏至海濱,與城相對,聳起三峰,形若天馬。

    ○昌江縣南十里。源出五指山,西北流匯群川水,至縣東南侯村,分南北二流:南江西流,經(jīng)赤坎村而南出,會海潮成港,一名南崖江,又名三家港;北江北流繞縣南,又西流至泥浦,與潮相會而成港,一名北港,并入于海。○峨娘溪,在縣東,出九峰山下,西南流注于昌江。

    ○德霞寨在縣東南。地勢平衍,黎賊巢于此。嘉靖十九年,斥奪其地,擬建城邑,既而中止。二十八年,黎復叛,議者復請建城寨于此,據(jù)其膏腴,仍由德霞沿溪水以達縣治?!吨尽吩疲嚎h境村峒凡三十三處。○大南驛,《輿程記》云:在縣南。自縣之昌江驛,四十里而至大南驛,又七十里至感恩縣之縣門驛。萬州府東南四百七十里,西南至崖州三百六十里,東至海岸三十里。

    漢朱崖郡地。隋崖州地。唐初因之。龍朔二年,析置萬安州。天寶初曰萬安郡,至德二載改為萬全郡,乾元初復曰萬安州。南漢因之。宋仍曰萬安州亦曰萬安軍。熙寧七年,改萬安軍。紹興六年,軍廢,屬瓊州,十三年復置軍。元因之。明洪武初,改為萬州。正統(tǒng)五年,以州治萬安縣省入編戶三十里,領縣一。今因之。

    州控臨大海,雄峙東隅,瓊崖之指臂也?!鹑f安廢縣今州治。唐初為崖州文昌縣地。貞觀五年,析置萬安縣,屬瓊州,十三年改屬崖州。龍朔中,為萬安州治。開元九年,州徙治陵水,縣屬焉。至德二載,改縣曰萬全。貞元初,復為州治,尋復曰萬安縣。宋亦為萬安軍治。紹興中,軍廢,改縣曰萬寧,尋復置軍,縣亦仍舊。元仍曰萬安縣。明廢?!冻且乜肌罚褐莩?,宋紹定間筑,以磚瓦,廣袤不過半里,歷久傾圮。元時,土酋鄭寬攝州事,因舊址砌。明洪武七年,始展拓舊城。成化七年修筑,環(huán)城為池。初有門四,后塞北門。今為門三,城周二里有奇。

    富云廢縣在州西南。又南有博遼廢縣。俱唐貞觀五年析文昌縣置,屬瓊州,尋屬崖州。龍朔中,屬萬安州。唐末廢。

    ○赤隴山州東南三十里。土色赤,有岡隴相連,一名東龍山。又獨洲山,在州東南五十里海中,風帆半日可達,峰勢插天,周圍五十里,有田數(shù)畝,鳥多鸚鵡,獸多猩猩?!鹆B山,在州北六十里。山脈接黎母山,六峰突起峻拔,連續(xù)起伏三十里,《志》以為州之主山也。中多鹿,一名鹿市山。弘治十七年,官軍討鷓鴣啼、龍吟洞諸叛黎,賊多匿于壇口村六連山麓,官軍遇伏敗績。

    湳陵山州西南二十里。南有大溪,流繞岡阜。又劍門嶺,在州西南十里,勢如劍鋒,卓然對峙。又東山嶺,在州東七里,嶺之陽有巨石聳立。又有華封、維石二巖,流泉清冽,為州之勝?!吨尽吩疲褐輺|北百里濱海又有金牛嶺。

    ○金仙水州北二里。源出黎母山,至城北潴為潭,繞流經(jīng)東山嶺,轉(zhuǎn)北入小海港達于海。俗呼仙河溪。又大溪水,在州南十里,源亦發(fā)黎母山,繞流經(jīng)此,下流入海。又南陵水在州西南二里,都封水在州西南三十里,其下流俱匯大溪入海。嘉靖二十年,官兵御叛黎,敗績于多崩江,或曰即都封之訛也。

    小海港州東北二十里。港口有二小石山,南北對峙如門,海舶往來,取道于此。

    ○蓮塘鎮(zhèn)州東三十里。有巡司?!鹌纹r營,在州西北,防鷓鴣啼等村峒黎,最為襟要。又南頭營,在州西。其相近有黃坎、改體、抱打、羅透表、羅眉、無俗等村黎為患,特設官兵戍守。《志》云,州北有沙牛壩營,防迤北龍吟、青山與樂會縣縱橫峒、葵根、水口等村諸黎,今亦見樂會縣。又馭北營,在州西南,防州境與陵水縣合界午嶺、海灣、路口諸黎。又有鎮(zhèn)南營,在州東南,其相近有南港、蓮塘、蓮岐、大塘、新潭諸港澳,俱??艹鰶]處,設兵守。《宋志》州境有買扶諸峒黎,舊嘗?;?,端平初效順。今州境村峒凡九十有三。

    岐峒在州西北。岐人所居。岐人又在生黎之外,亦有生熟二種,居五指山中,歷代不賓,黎人懼之?!端逯尽匪^盿也。永樂三年,嘗設土官統(tǒng)之,尋革。弘治中始為寇。正德七年,官軍討之,不克。嘉靖以來,常為寇暴。黃佐曰:黎外有岐,黎所懼者,岐也。生岐疆界,由瓊抵崖不過三百余里,自儋達萬不過二日余程。候彼三、八月饑荒,分兵四面,開示信義,彼必聽從,乘此開路,可立衙門,岐既從而黎伏矣。

    多陳驛州東五十里?!遁洺逃洝罚褐莩潜庇腥f全驛,又東北四十里為多陳驛,又北四十五里接會同縣界之溫泉驛。

    陵水縣州南六十里,西至崖州二百九十里?!吨尽吩疲核宕髽I(yè)六年,置縣,屬珠崖郡。今《隋志》不載,蓋唐初所置也。本屬振州,龍朔中改屬萬安州。宋初因之。熙寧七年,省入萬安縣,為陵水鎮(zhèn)。元豐三年,復置縣。紹興六年,改隸瓊州,十三年復來屬。元因之。縣無城,今編戶九里。

    ○獨秀山縣西南一里。一峰突起,亦名文筆山。又小五指山,在縣西南百里生黎峒中,與崖州接界,脈接黎母山,挺立數(shù)峰,黎人環(huán)居其下,有溫郎、嶺腳二洞,外險而內(nèi)坦。嘉靖二十八年,科臣鄭廷鵠言:溫郎、嶺腳,實萬州、陵水之沖,大軍攻黎,賊必合二峒以擾我陵水,當分奇兵出此,使二峒賊自救不暇,然后大兵直搗賊巢穴,黨渙勢分,可以得志。是也。○博吉山,在縣東二十里,下有博吉水。又聲山,在縣東八十里,山中虛谷與人聲相應,因名。又加枕山,在縣西境。弘治十三年,黎亭峒黎陳那洋等作亂,官軍討之,至加枕山,進至大播山,賊平。

    多云嶺縣南十里。一名靈山。山峻拔,云常覆其上。○雙女嶼,在縣東百里大海中,去岸半日,周圍數(shù)十里,兩石對峙如人,上有淡水,海舶多就汲焉。

    ○大河水縣東二里。源出五指山,繞流經(jīng)此,有古博渡,南流至縣南十五里與海潮會,曰水口港,遠近群川悉由此入海?!鹆犒剿?,在縣東北十五里,一名陵柵水。又傳吉水,在縣東二十里,亦出五指山,繞石山間,東南流合眾水,俱至水口港入海。又有都籠水,在縣西南二十里,東入大河水。

    ○牛嶺鎮(zhèn)縣北二十里。有巡司?!锻ㄖ尽罚核驹谌f州、陵水間,為海灣平陽之地,多盜賊為腹心患。司南有地名南峒,議建鎮(zhèn)南營于此,增設官兵,并遷牛嶺司佐之;司北有地名楊梅,議建馭北營于此,亦增設官兵,并遷蓮塘巡司佐之,庶官民商旅往來可以無患云。《海防志》:縣舊有苗山巡司。絡索營在縣西北。向設官兵,防桃油、信脈、山澗、打索、朝纏、凡遐等村黎。又有鴨塘營,防壽山、蘆嶺諸黎,最險要。又合水營,在縣西。其相近有白水、回峰、番、若那龍等村黎為患,特設官兵戍守?!吨尽吩疲嚎h境村峒凡三十處。又縣東南有水口、黎庵等港門,??芤兹?,皆撥兵守。

    烏石驛縣西四十里。又西即崖州之都許驛?!稌洹房h又有順潮驛,與烏石俱革。

    崖州府南一千四百一十里。南至海岸四十里,西北至儋州五百八十里,東北至萬州三百六十里。

    漢珠崖郡地。后漢屬合浦郡。蕭梁亦屬珠崖郡。隋屬崖州,大業(yè)中置臨振郡杜佑、劉句皆云隋置。今《隋志》不載。唐武德五年,置振州。天寶初曰延德郡,又改為寧遠郡。乾元初復為振州。宋改為崖州亦曰珠崖郡。宋白曰,開寶六年,割舊崖州地屬瓊州,而改振州為崖州,是也。熙寧六年,改為朱崖軍。紹興六年,軍廢,屬瓊州。十三年復置,改曰吉陽軍。元因之。明復為崖州。正統(tǒng)五年,以州治寧遠縣省入編戶十五里,領縣一。今因之。州山林環(huán)繞,黎獠錯雜,屹峙海濱,最為艱遠,嶺表之絕徼,溟南之奧區(qū)也《嶺表錄異》云:自瓊至振多溪澗,澗中有石鱗次,水流其間,或相去二三尺,近似天設,可躡之而過?;蛴谐伺_^者,牛皆促斂四蹄,跳躍而過,或失,則乘流而下云?!饘庍h廢縣今州治。隋置縣,屬崖州。唐為振州治。宋改為崖州治。紹興中,縣屬瓊州,尋為吉陽軍治。明省。《城邑考》:州舊無城,僅以木柵備寇。宋慶元四年,始筑土城。紹定六年,以磚瓦,周圍僅一里余。元元統(tǒng)初修葺。洪武九年增修,十七年因舊址展筑,明年以磚石,環(huán)城為濠。成化十二年,復修治,于濠塹周圍植刺竹。弘治二年以后,屢經(jīng)修葺。今城周三里。

    延德廢縣州西百五十里。隋置縣,屬崖州,以延德水為名。唐屬振州。南漢初,縣廢。宋崇寧五年,復置延德縣于朱崖軍黃流、白沙、側(cè)浪之間。大觀初,又增置延德軍,復置倚郭縣曰通遠。政和初,軍廢,省延德縣入感恩縣,又廢通遠縣為鎮(zhèn),隸朱崖軍。六年,復置延德寨,又改通遠鎮(zhèn)為寨。元俱廢?!锻ㄖ尽费拥聫U縣,在今白沙鋪西南。又吉陽廢縣,在州西北百里。唐貞觀二年,析延德縣置,屬振州。南漢因之。宋屬崖州。熙寧六年,廢為藤橋鎮(zhèn),隸瓊州。紹興六年,復置縣。元初廢?!吨尽吩疲褐菸靼倮镉袠妨_廢縣,漢置,今為樂羅村。

    臨川廢縣州東南百三十里。劉句曰:隋所置縣也,屬崖州?;蛟槐九R振故縣,隋開皇十年,以臨振縣賜高涼洗夫人為湯沐邑,即此。后廢。唐曰臨川縣,屬振州。南漢廢入寧遠縣。宋為臨川鎮(zhèn),鎮(zhèn)東北有故鹽場,亦宋置。又落屯廢縣,在縣東五十里。唐天寶后置,屬振州。南漢廢。

    ○南山州南十里。壁立枕海,為州屏障。石邊一穴,出泉清泠,名萬仞泉。元王士熙嘗更名為鰲山。又南十里曰釣臺山,中有試劍峰。又有巖曰大洞天,巖前瞰大海,后環(huán)曲港,峭壁在南,小洞附北。巖之西北復有一巖曰小洞天,巖外臨海,有平石可坐而釣,謂之釣臺?!吨尽吩疲盒《刺?,在州西南十里海濱?!鸪螎u山,在縣西南十五里,孤峭枕海。又州東南十五里有石版山,傍有橫石平如砥,周圍數(shù)丈。

    回風嶺州東北百二十里。以颶風不過此嶺而名。又大橫嶺,在州西十里,嶺高峻,下有路北入黎界。《志》云:州北十里有報福嶺,以土人遇旱禱雨于此而名。又州北三里為馬鞍山,五里為豺狼嶺,皆以形似名。○落筆峒,在州東百里,石壁峭立,上有石門,中有二石,形如懸筆。其東復有石洞,外窄內(nèi)寬,中有井,源與海通?!鸷V菸魑迨?。有龍棲灣,海水灣旋二里,昔有龍棲于此。又州南亦濱海?!逗i队噤洝罚汉C嫫甙倮锿庥惺?,北之海水特高八九尺,其南波流甚急,海槎必遠避而行。舟入回中,罕得脫者。又有鬼哭灘,舟行至此,必以米飯擲之而后過。宋天禧二年,占城使言:國人詣廣州,或風漂船至石塘,即累歲不達。石塘,在崖州海面七百里。

    大河水在州城北。源出五指山,東流轉(zhuǎn)西繞州南。宋知軍事毛奎塞為平地,導流經(jīng)城北三里,分南北流以入于海。今名分流處為三汊河。又臨川水,在州東百三十里,源亦出黎母山,分兩派,前后夾流,南入海。廢臨川縣以此水名。○木飲川,在州境?!队详栯s俎》:朱崖有一島,居民甚眾,而地無井,海水特咸,取草木汁飲之,因名。又玳瑁欄,在州東南五十里海邊,有巨石數(shù)十丈如屋。宋時陳明甫者鑿石為欄,以養(yǎng)毒瑁云。

    南溝在州城南。城北又有北溝。明正德十四年,知州事陳堯以州城環(huán)溪分流南北,溪外皆民田,乃鑿二溝于溪之上流,南溝延袤十五里,北溝延袤五里,溝成,旁通曲引,亢燥之地,皆成沃壤。○藤橋鎮(zhèn)州東二百二十里。有巡司。又州西八十里樂羅村有抱歲巡司。又通遠巡司,《志》云:在州北黃流村郎鳳嶺下。○合水營,在州東,與陵水縣接界。又牙力營,在州東北,昔時增置官軍,防羅活、千家、多澗等黎賊。嘉靖二十八年大征,遺黨無幾。今營廢?!吨尽吩疲褐輺|南濱海有榆林、牙狼、不頭、利桐、玳瑁洲等港澳,俱海寇窺伺處,向設軍守。

    羅活寨在州東北。其地膏腴,黎賊常據(jù)此,曰羅活峒。嘉靖二十八年,黎叛,議者謂當于羅活等處建立州縣,設耕屯,且由羅活歷斬開路以達安定,使道路四達以懾奸萌云。《志》云:州境村峒凡九十有二,其最強者曰羅活,曰抱宥,曰多澗,曰千家,而千家尤密邇官道,為諸黎門戶。成化末,嘗征服之。正德初復橫,尋討平之。于是州境少事。

    義寧驛在州城西。又西北七十里有德化驛。又都許驛,在州東百八十里?!吨尽吩疲褐輺|藤橋村有太平驛。又潮源驛,《名勝志》云:在州城外,自會城至此凡二千五百五十里,東去陵水縣陸路三百里?!遁洺逃洝吩疲河筛卸骺h縣門驛,八十里至甘泉驛,又南八十里至義寧驛,東行六十里為德化驛,又東百里為潮源驛。似有誤。

    感恩縣州西北三百二十里。北至儋州昌化縣七十里。漢置九龍縣,屬儋耳郡,后廢。隋始置感恩縣,屬崖州。唐屬儋州。宋初因之,熙寧六年省。元豐四年復置,屬昌化軍,尋屬南寧軍。元因之。明初屬儋州。正統(tǒng)五年改今屬,始筑土城。正德初改筑,十年工畢,周一里有奇。編戶九里。

    ○廢鎮(zhèn)州縣東北七十里。宋大觀初,蔡京議開邊,知桂州王祖道言:黎人愿為王民,請于黎母山心立鎮(zhèn)州。又置倚郭縣曰鎮(zhèn)寧,賜軍額曰靜海,未幾廢?!鹁琵垙U縣,《通志》云:在縣東九龍山下。漢置,后廢。

    ○感勞山縣北十里。山南有平坡,相傳大軍平黎曾至此,鄉(xiāng)人感其德而勞之,因名。山之陰,感恩水出焉,隋以水名縣?!鹣L山,在縣東南十五里,中有巨穴,深不可測,每颶風作,黎人禱之則止。

    小黎母山縣東百五十里。脈接黎母山,至此危峰特聳,崖石崎嶇,人跡罕至,群黎環(huán)居其下。元時討叛黎,嘗駐軍于此,今石刻猶存。又黎虞山,在縣東五十里,山高廣,黎人虞獵處也。○抱透巖,在縣東北五十里。巖在山巔,口僅二尺許,內(nèi)闊如巨室,黎人常藏谷帛于此?!吨尽吩疲嚎h東北七十里有虞山石鼓,在廢鎮(zhèn)州城之東河中,鼓圓六尺,聲如空甕,元軍討叛黎嘗至此。又魚鱗洲洞,在州北七十里,海濱特起一峰,上有石洞重疊,狀如魚鱗。

    ○??h西南四十里。有石排港,巨石排列海濱,灣環(huán)里許,可泊舟。祝穆曰:江浙之潮皆有定候,欽廉之潮,則朔望大潮謂之汛水,余日之潮謂之小水。瓊海之潮半月東流,半月西流,潮之大小系長短星,不系月之盈虧也。

    南龍江縣東北五里。源出黎母山,流經(jīng)此,感恩水流入焉。又繞流經(jīng)縣治而西,會潮成港入海。兩岸皆巨石,深不可測。又延澄江,在縣東北四十里。源亦出黎母山,流經(jīng)此,有透道嶺江繞其下,又西南流,會潮成港,一名白沙港?!鹉舷娼诳h南三十里,源亦出黎母山,分而為二,繞流至縣南復合為一,經(jīng)南港鋪西南流,會潮入海。

    ○延德鎮(zhèn)縣東南八十里。有巡司,因廢延德縣而名。或云縣蓋置于此。又縣門堡,在縣南,舊有縣門驛,今革?!吨尽吩疲嚎h有南港、嶺頭、白沙、南北溝諸處,向皆設官兵,防諸黎賊??h境村洞蓋四十有一也。又黎港,在縣西北??h南又有抱駕港、白沙灣,皆濱海水深,寇船易入,置兵哨守云。

    附見:

    海南衛(wèi)在府治西。洪武五年置。○儋州守御千戶所,在儋州治西,洪武二十年置。又萬州守御千戶所,亦在萬州治西,洪武七年置。又崖州守御千戶所,在崖州治西,洪武二十七年置。俱隸海南衛(wèi)。

    清瀾守御千戶所在文昌縣東南三十里,西北去衛(wèi)治一百九十里。洪武二十四年建,創(chuàng)筑磚城,周五里。又昌化守御千戶所,在昌化縣北十里,東北去衛(wèi)治六百六十里。洪武二十四年建,始筑土城,三十年以磚石。永樂中,以倭寇屢侵,復增修。正統(tǒng)十年,又緣城鑿池。今城周三里有奇。○南山守御千戶所,在陵水縣西南,去衛(wèi)五百六十里。洪武二十七年置于南山港西,植木為柵。永樂十六年,以倭寇屢侵,沙土卑薄,木柵難固,乃改筑城于馬鞍山之北,以磚石。成化四年,復加修葺。環(huán)城有池,周不及二里。已上諸所,俱隸海南衛(w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