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xué)古籍
  • 周易略例 明彖

    作者: 《周易略例》王弼
      夫《彖》者,何也(1)?統(tǒng)論一卦之體,明其所由之主者也(2)。夫眾不能治眾,治眾者,至寡者也(3)。夫動不能制動,制天下之動者,貞夫一者也(4)。故眾之所以得咸存者,主必致一也(5)。動之所以得咸運者,原必?zé)o二也(6)。

      (1)將釋其義,故假設(shè)問端,而曰“何”。 (2)統(tǒng)論一卦功用之體。(明,辯也。)辯卦體功用“所由之主”,立主之義,義在一爻,明,辯也。 (3)萬物是“眾”,一是“寡”?!氨姴荒苤伪?,治眾者”,至少以治之也?!?4)“天下之動”,動則不能自制,制其動者,貞之“一者”也。老子曰:“王侯得一以為天下貞”。然則一為君體。君體合道動,是眾由一制也。制眾歸一,故靜為躁君,安為動主?! ?5)致猶歸也。眾皆得存其存者,有必歸于一。故無心于存,皆得其存也?!?6)動所以運,運不已者,謂無二動。故無心于動,而動不息也。

      物無妄然,必由其理(1)。統(tǒng)之有宗,會之有元(2),故繁而不亂,眾而不惑(3)。故六爻相錯,可舉一以明也(4)。剛?cè)嵯喑?,可立主以定?5)。是故雜物撰德(6),辯是與非(7),則非其中爻,莫之備矣(8)。故處統(tǒng)而尋之,物雖眾,則知可以執(zhí)一御也(9)。由本以觀之,義雖博,則知可以一名舉也(10)。故處璇璣以觀大運,則天地之動未足怪也。據(jù)會要以觀方來,則六合輻湊未足多也(11)。故舉卦之名,義有主矣。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12)!夫古今雖殊,軍國異容,中之為用,故未可遠也(13)。品制萬變,宗主存焉。《彖》之所尚,斯為盛矣(14)!

      (1)物,眾也,妄,虛妄也。天下之眾皆“無妄”,無妄之理,必由君主統(tǒng)之也?!?2)統(tǒng)領(lǐng)之以宗主,會合之以元首。 (3)統(tǒng)之有宗主,雖繁而不亂;會之以元首,雖眾而不惑?!?4)錯,雜也。六爻或陰或陽,錯雜交亂,舉貞一之主以明其用?!?5)六爻有剛有柔,或乘或據(jù),有逆有順,“可立主以定”之?!?6)撰,數(shù)也。雜,聚也。聚其物體,數(shù)其德行?!?7)辯,明也。得位而承之,是也;失位而據(jù)之,非也?!?8)然則非是中之一爻,莫之能備。《訟》《彖》云:“貞大人吉,以剛中也”之例是也?!?9)無為之“一”者,道也,君也。統(tǒng)而推尋,萬物雖殊,一之以神道;百姓雖眾,御之以君主也?!?10)博,廣也。本,謂君也、道也。義雖雖廣,舉之在一也?!?11)天地雖大,睹之以“璇璣”;“六合”雖廣,據(jù)之以要會。“天地之運”,不足怪其大;“六合輻湊”,不足稱其多。 (12)《彖》總卦義,義主中爻。簡易者,道也、君也。道能化物,君能御民。智者觀之,思過其半?!?13)古今革變,軍國殊別,中正之用,終無疏遠?!?14)品變積萬,存之在一。

      夫少者,多之所貴也。寡者,眾之所宗也(1)。一卦五陽而一陰,則一陰為之主矣(2)。五陰而一陽,則一陽為之主矣(3)。夫陰之所求者,陽也。陽之所求者,陰也(4)。陽茍一焉,五陰何得不同而歸之?陰茍只焉,五陽何得不同而從之?故陰爻雖賤,而為一卦之主者,處其至少之地也(5)?;蛴羞z爻而舉二體者,卦體不由乎爻也(6)。繁而不憂亂,變而不憂惑,約以存博,簡以濟眾,其唯《彖》乎(7)?亂而不能惑,變而不能渝,非天下之至賾,其孰能與于此乎(8)?故觀《彖》以斯,義可見矣(9)。

      (1)自此已下,明至少者為至多之所主,豈直指其中爻而已?!?2)《同人》、《履》、《小畜》、《大有》之例是也。 (3)《師》、《比》、《謙》、《豫》、《復(fù)》、《剝》之例是也。 (4)王弼曰:“夫陰陽相求之物,以所求者貴也”?!?5)王氏曰:“陽貴而陰賤”,以至少處至多之地,爻雖賤,眾亦從之?!缎⌒蟆贰跺琛吩疲骸叭岬梦唬舷聭?yīng)之”是也。 (6)遺,棄也。棄此一爻而舉二體以明其義,卦體之義,不在一爻?!敦S》、《歸妹》之類是也?!?7)簡易者,道也、君也。萬物是眾,道能生物,君能養(yǎng)民。物雖繁,不憂錯亂;爻雖變,不憂迷惑。 (8)萬物雖雜,不能惑其君;六爻雖變,不能渝其主。非天下之至賾,神武之君,其孰能與于此?言不能也?!?9)觀《彖》以斯,其義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