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古籍分類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jīng)部
精選古籍
小石潭記
徐霞客游記
與袁石浦
吊古戰(zhàn)場文
歸田賦
雜說
藤王閣序
長門賦
高潔說
讀孟嘗君傳
東坡易傳 渙 卦 (第五十九)
作者:
《東坡易傳》蘇軾
巽上
坎下
“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彖》曰:“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世之方治也,如大川安流而就下;及其亂也,潰溢四出而不可止。水非樂為此,蓋必有逆其性者,泛溢而不已。逆之者必哀,其性必復(fù);水將自擇其所安而歸焉。古之善治者,未嘗與民爭;而聽其自擇,然后從而導(dǎo)之。“渙”之為言,天下流離渙散而不安其居,此宜經(jīng)營四方之不暇。而其《彖》曰“王假有廟”;其《象》曰“先王以亨于帝立廟”,何也?曰:犯難而爭民者,民之所疾也;處危而不偷者,眾之所恃也。先王居渙散之中,安然不爭,而自為長久之計(jì);宗廟既立,亨帝之位定,而天下之心始有所系矣?!皠倎矶桓F者”,九二也;“柔得位乎外而上同”者,六四也?!皽o”之得民,惟是二者,此所以“亨”也;然猶未免乎“渙”?!巴跫儆袕R”,謂五也;王至于有廟,而后可以涉大川,于是“渙”始有所歸矣。有所歸而后有川,有川而后可涉,“乘木”,乘舟也。舟之所行,川之所在也。
《象》曰:風(fēng)行水上,“渙”;先王以享于帝立廟。 初六:用拯馬壯,吉。
《象》曰:初六之“吉”,順也。
九二在險(xiǎn)中,得初六而安,故曰:“用拯馬壯,吉?!薄懊饕摹敝旭R不以自乘,而以拯上六之傷;“渙”之初六,有馬不以自乘,而以拯九二之險(xiǎn)。故《象》皆以為“順”,言其忠順之至也。
九二:渙奔其機(jī),悔亡。
《象》曰:“渙奔其機(jī)”,得原也。 得初六而安,是謂“機(jī)”也①。
「校注」
①機(jī):《蘇氏易傳》均作“杌”,誤。
六三:渙其躬,無悔。
《象》曰:“渙其躬”,志在外也。
渙之世,民無常主。六三有應(yīng)于上,志在外者也;而近于九二,二者必爭焉,故“渙其躬”,無所適從,惟有道者是予而后安。
六四:渙其群,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
《象》曰:“渙其群,元吉”,光大也。
上九之有六三者,以應(yīng)也;九五之有六四、九二之有初六者,以近也;皆有以群之?!皽o”而至于群,天下始有可收之漸。其德大者,其所群也大;其德小者,其所群也小。小者合于大,大者合于一,是謂“渙其群”也。近五而得位,則四之所群者最大也,因君以得民,有民以自封殖,是謂“丘”也;“夷”、平也,民之蕩蕩焉,未有所適從者也。彼方不知其所從,而我則為丘以聚之,豈“夷”者之所思哉?民之所思,思夫有德而爭民者也。 九五:渙汗,其大號(hào);渙,王居無咎。
《象》曰:“王居無咎”,正位也。
“汗”,取其周浹而不反也。宗廟既立,亨帝之位定,而“大號(hào)”令出焉。其曰“渙,王居”,何也?《彖》曰:“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睖o然之中,不知其孰為臣、孰為主①;至于有廟,而天下始知王之所在矣,故曰“渙,王居”,言“渙”之中有王居矣。
「校注」 ?、偈霝槌?、孰為主:《蘇氏易傳》作“孰為主、孰為臣?!?
上九:渙其血,去逖出,無咎。
《象》曰:“渙其血”,遠(yuǎn)害也。
上九求六三,必與九二爭而傷焉;“渙其血”,不爭也;九二“剛來而不窮”,不可與爭者也。雖不爭而處爭之地,猶未免也,故去而遠(yuǎn)出,然后無咎。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
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坎下
“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彖》曰:“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世之方治也,如大川安流而就下;及其亂也,潰溢四出而不可止。水非樂為此,蓋必有逆其性者,泛溢而不已。逆之者必哀,其性必復(fù);水將自擇其所安而歸焉。古之善治者,未嘗與民爭;而聽其自擇,然后從而導(dǎo)之。“渙”之為言,天下流離渙散而不安其居,此宜經(jīng)營四方之不暇。而其《彖》曰“王假有廟”;其《象》曰“先王以亨于帝立廟”,何也?曰:犯難而爭民者,民之所疾也;處危而不偷者,眾之所恃也。先王居渙散之中,安然不爭,而自為長久之計(jì);宗廟既立,亨帝之位定,而天下之心始有所系矣?!皠倎矶桓F者”,九二也;“柔得位乎外而上同”者,六四也?!皽o”之得民,惟是二者,此所以“亨”也;然猶未免乎“渙”?!巴跫儆袕R”,謂五也;王至于有廟,而后可以涉大川,于是“渙”始有所歸矣。有所歸而后有川,有川而后可涉,“乘木”,乘舟也。舟之所行,川之所在也。
《象》曰:風(fēng)行水上,“渙”;先王以享于帝立廟。 初六:用拯馬壯,吉。
《象》曰:初六之“吉”,順也。
九二在險(xiǎn)中,得初六而安,故曰:“用拯馬壯,吉?!薄懊饕摹敝旭R不以自乘,而以拯上六之傷;“渙”之初六,有馬不以自乘,而以拯九二之險(xiǎn)。故《象》皆以為“順”,言其忠順之至也。
九二:渙奔其機(jī),悔亡。
《象》曰:“渙奔其機(jī)”,得原也。 得初六而安,是謂“機(jī)”也①。
「校注」
①機(jī):《蘇氏易傳》均作“杌”,誤。
六三:渙其躬,無悔。
《象》曰:“渙其躬”,志在外也。
渙之世,民無常主。六三有應(yīng)于上,志在外者也;而近于九二,二者必爭焉,故“渙其躬”,無所適從,惟有道者是予而后安。
六四:渙其群,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
《象》曰:“渙其群,元吉”,光大也。
上九之有六三者,以應(yīng)也;九五之有六四、九二之有初六者,以近也;皆有以群之?!皽o”而至于群,天下始有可收之漸。其德大者,其所群也大;其德小者,其所群也小。小者合于大,大者合于一,是謂“渙其群”也。近五而得位,則四之所群者最大也,因君以得民,有民以自封殖,是謂“丘”也;“夷”、平也,民之蕩蕩焉,未有所適從者也。彼方不知其所從,而我則為丘以聚之,豈“夷”者之所思哉?民之所思,思夫有德而爭民者也。 九五:渙汗,其大號(hào);渙,王居無咎。
《象》曰:“王居無咎”,正位也。
“汗”,取其周浹而不反也。宗廟既立,亨帝之位定,而“大號(hào)”令出焉。其曰“渙,王居”,何也?《彖》曰:“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睖o然之中,不知其孰為臣、孰為主①;至于有廟,而天下始知王之所在矣,故曰“渙,王居”,言“渙”之中有王居矣。
「校注」 ?、偈霝槌?、孰為主:《蘇氏易傳》作“孰為主、孰為臣?!?
上九:渙其血,去逖出,無咎。
《象》曰:“渙其血”,遠(yuǎn)害也。
上九求六三,必與九二爭而傷焉;“渙其血”,不爭也;九二“剛來而不窮”,不可與爭者也。雖不爭而處爭之地,猶未免也,故去而遠(yuǎn)出,然后無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