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古籍
  • 文心雕龍譯注 八、詮賦

    作者: 《文心雕龍譯注》陸侃如 牟世金
      《詮(quán全)賦》是《文心雕龍》的第八篇。在漢魏六朝時期,“賦”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要形式之一,所以,劉勰把《詮賦》列為文體論的第四篇來論述。

      “詮”是解釋,“詮賦”是對賦這種文體有關創(chuàng)作情況的闡釋論述。全篇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講“賦”的含義及其起源。這是過去評論家爭論頗多的一個問題。劉勰著重說明賦和《詩經》、《楚辭》之間的密切關系。第二部分主要講漢賦的創(chuàng)作情況,說明大賦和小賦的不同特點。第三部分評論先秦、兩漢和魏晉時期十八家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第四部分總結賦的創(chuàng)作原則。

      劉勰在本篇提出了“睹物興情”,“情以物觀”的基本創(chuàng)作原理,主張雅正的內容和華麗的文辭相配合,而反對沒有教育意義的作品。這些意見有一定的普遍意義。漢賦的形式主義傾向是明顯的。劉勰雖然批判了“無貴風軌,莫益勸戒”的不良傾向,但在他所論及的代表作品中,許多肯定是不當的。劉勰把賦分為大賦、小賦兩類,并初步總結了它們的不同特點;這種劃分一直沿用到現在。但劉勰對大賦的缺點和小賦的優(yōu)點,都還認識不夠。


     ?。ㄒ唬?br>
      《詩》有六義1,其二曰“賦”2?!百x”者,鋪也,鋪采摛文3,體物寫志也。昔邵公稱4:“公卿獻詩5,師箴賦6。”《傳》云7:“登高能賦,可為大夫。”8《詩序》則同義9,“傳”說則異體10;總其歸涂11,實相枝干12。劉向云13:“明不歌而頌?!?4班固稱15:“古詩之流也?!?6至如鄭莊之賦“大隧”17,士蒍之賦“狐裘”18;結言扌豆 韻19,詞自己作20,雖合賦體21,明而未融22。及靈均唱《騷》23,始廣聲貌24。然“賦”也者,受命于詩人,25,拓宇于《楚辭》也26。于是荀況《禮》、《智》27,宋玉《風》、《釣》28、爰錫名號29,與“詩”畫境;六義附庸30,蔚成大國31。遂客主以首引32,極聲貌以窮文33。斯蓋別“詩”之原始,命“賦”之厥初也34。

      〔譯文〕

      在《詩經》的“六義”中,第二項就是“賦”。所謂“賦”,是鋪陳的意思;鋪陳文采,為的是描繪事物,抒寫情志。從前周代召公說過:“各級官吏們獻詩,主管教化的人進箴,眼睛有毛病的人誦詩。”《毛傳》說:“登到高處能賦詩的人可以做大夫。”由此可見,《詩序》把賦和比、興同列為《詩經》的表現手法,而其他書籍則把它和詩分開成為不同的類型。不過總起來看,相互間的關系是很密切的。劉向說:“賦不能歌唱,只能朗誦?!卑喙陶f:“賦是《詩經》的一個支派。”像鄭莊公賦“大隧之中”,晉國士蒍賦“狐裘尨茸”,篇幅很短,卻都是自己作的;這種作品雖然接近后代所說的“賦”,可是還沒有成熟。后來屈原創(chuàng)作《離騷》,才開始發(fā)展了賦的形式。所以,賦是起源于《詩經》,而發(fā)展于《楚辭》。接著就有荀況的《禮》、《智》等篇,以及宋玉的《風》、《釣》等賦,才正式給這種作品以“賦”的名稱,它就和詩分家了?!百x”本來是“六義”的一部分,現在卻居然壯大而獨立起來。于是,作者常常從兩人對話引起,極力描寫事物的聲音狀貌而追求文采。這是賦和詩分家而獨自命名的開始。

      〔注釋〕  1 六義:風、雅、頌和賦、比、興。(見《毛詩序》)其二:《毛詩序》中六義的排列次序是風、賦、比、興、雅、頌,賦是第二。
      3 摛(chí吃):發(fā)布。
      4 邵公:即召公,姓姬名奭(shì試),周初封于召(今陜西岐山縣西南),故稱召公。他的話見于《國語·周語上》。
      5 公卿獻詩:《周語》原文是“公卿至于列士獻詩”。公卿:指王朝高級官吏。列士:指一般官吏。
      6 師箴(zhēn真)賦:一作“師箴瞍(sǒu叟)賦”。據《國語·周語上》原文,是“師箴瞍賦”。譯文據“瞍賦”。師:少師,是主管教化的官。箴:對人進行教訓的話或作品。瞍:眼睛沒有眼珠的人,不能做別的事,專管朗誦。
      7 《傳》:指《毛詩故訓傳》,簡稱《毛傳》?!皞鳌笔菍浟x的闡明。
      8 “登高能賦”二句:這話見于《詩經·鄘(yōng庸)風·定之方中》的《毛傳》。原文除講到“升高能賦”外,還講到要能作銘、誓、誄(lěi壘)等作品,才“可以為大夫”。
      9 同義:同為六義之一的意思。
      10 傳:這里指《國語》和《毛傳》。異體:指不同于《詩經》而為另一文體。
      11 歸涂:指總的道路。
      12 枝干:這里是以樹枝和樹干的關系來比喻賦和別的文體的關系。
      13 劉向:字子政,西漢末年的學者。
      14 頌:即誦。這話出于劉向《七略》(今佚),《漢書·藝文志》中曾引用這話。
      15 班固:字孟堅,漢代史學家、文學家。
      16 古詩之流也:這話見于班固《兩都賦序》。古詩:即《詩經》。流:支流。
      17 鄭莊:春秋時鄭國莊公。大隧(suì歲):《左傳·隱公元年》載,莊公與其母不和時,曾說不到黃泉,再不見面,后來后悔此話,便掘地道和他母親見面。莊公見到他母親時,曾賦這樣兩句:“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隧:地道。
      18 士蒍(wěi委):春秋時晉國大夫。狐裘:《左傳·僖公五年》載,晉國政令不統(tǒng)一,士蒍感嘆而作:“狐裘尨茸(mángróng忙容),一國三公,吾誰適(dí敵)從!”尨茸:雜亂的樣子。
      19 扌豆(duǎn短):即短。
      20 詞自己作:當時賦詩,常常是朗誦別人的作品,借別人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所以這里要強調自己作。
      21 合:符合。實際上只是接近,主要指這些作品都是自己作的可朗誦的作品,和后來的賦還有一定距離。
      22 明而未融:是說日初有光,尚未普照,借以比喻賦的發(fā)展尚未成熟。融:朗,大明。
      23 靈均:屈原的字。
      24 聲貌:聲音形貌。引申指事物的外表,這里指賦的樣式。
      25 詩人:指《詩經》的作者。
      26 拓:擴充。
      27 荀況:戰(zhàn)國時趙國思想家,又稱荀卿,著有《荀子》,其中《賦篇》分《禮》、《智》、《云》、《蠶》、《箴》五個部分。
      28 《風》、《釣》:《文選》卷十三、十九載宋玉的《風賦》等四篇,《古文苑》卷二載宋玉的《釣賦》等六篇。近代學者認為其中大部分是后人偽托的。
      29 爰(yuán元):于是。錫:賜予。
      30 六藝:這里用以代指《詩經》。附庸:封建諸侯的附屬國,這里比喻“賦”原來的地位。
      31 蔚(wèi衛(wèi)):繁盛,這里指賦體的興盛。
      32 客主:指漢賦中常用主客兩人對話的格式。
      33 極:極力描寫。聲貌:指一切事物的聲色狀貌。窮:追究到底。
      34 命:命名。厥(jué決)初:其初,這里是起源的意思。

      (二)

      秦世不文,頗有《雜賦》1。漢初詞人,順流而作2。陸賈扣其端3,賈誼振其緒4,枚、馬同其風5,王、揚騁其勢6。皋、朔已下7,品物畢圖8。繁積于宣時9,校閱于成世10,進御之賦千有余首11。討其源流,信興楚而盛漢矣12。夫京殿苑獵13,述行序志14,并體國經野15,義尚光大。既履端于倡序16,亦歸余于總亂17。序以建言,首引情本18;亂以理篇,迭致文契19。按《那》之卒章20,閔馬稱“亂”21;故知殷人輯《頌》,楚人理賦。斯并鴻裁之寰域22,雅文之樞轄也23。至于草區(qū)禽族24,庶品雜類25,則觸興致情26,因變取會27。擬諸形容,則言務纖密28;象其物宜29,則理貴側附30。斯又小制之區(qū)畛31,奇巧之機要也32。

      〔譯文〕  秦代文學不發(fā)達,但也有一些《雜賦》。漢代初年,不少作家繼前代而起。陸賈開了端,賈誼予以發(fā)展,枚乘和司馬相如繼承這個風氣,王褒和揚雄擴大這個趨勢。枚皋、東方朔以后,作者便把一切事物都寫在賦里。漢宣帝時作品便已很多,成帝時曾加以整理,獻到宮廷里來的賦有一千多首。探討賦的起源和演變,可以看出它的確是興起于楚國而繁盛于漢代。有些賦描繪京城和宮殿,敘述苑囿和狩獵,或者記載遠行,抒寫自己的抱負和家世。這些都是關系到國家的大事,意義是比較廣大的。這種賦,篇首常常有序言,末尾還有“亂辭”做結束。設置序言,用以首先說出全篇的主要意義;“亂辭”總結全篇,可以進一步發(fā)揮文章的氣勢。從前《詩經》中《那》詩的末章,閔馬父稱之為“亂”,可見殷人編集《商頌》和楚人寫作辭賦,都有這個名稱。這些都屬于大賦的領域,是寫得典雅的主要特點。此外,還有些賦描寫草木禽獸以及各種事物,它們觸動作者的興致而引起創(chuàng)作的情感,在事物的變化中情和物相結合。要形容各種事物,語言便應細致周密;要刻劃它們,從旁說明較為合適。這些都屬于小賦的范圍,是寫得奇巧的主要特點。

      〔注釋〕  1 《雜賦》:據《漢書·藝文志》,秦代有《雜賦》九篇。
      2 作:興起。
      3 陸賈:秦漢之間的作家。據《漢書·藝文志》,他有賦三篇,今不存??郏捍蜷_。
      4 賈誼:西漢初年的作家。《漢書·藝文志》說他有賦七篇,今存《鵩(fú扶)鳥賦》等四篇,見《全漢文》卷十五、十六。振:發(fā)揚。緒:端緒。
      5 枚:枚乘。馬:司馬相如。都是西漢中年的作家,《漢書·藝文志》說枚乘有賦九篇,今存《梁王菟(tù兔)園賦》和《柳賦》(有人疑為偽作),見《全漢文》卷二十。司馬相如有賦二十九篇,今存《子虛賦》等六篇,見《全漢文》卷二十一、二十二。
      6 王:王褒。揚:揚雄。都是西漢未年的作家?!稘h書·藝文志》說王褒有賦十六篇,今存《洞簫賦》,載《文選》卷十七。揚雄有賦十二篇,今存《甘泉賦》等八篇,見《全漢文》卷五十一、五十二。
      7 皋(gāo高):枚皋。朔:東方朔。都是西漢中年的作家。《漢書·藝文志》說枚皋有賦一百二十篇,今不存;東方朔的賦今不存。
      8 畢:完全。圖:描繪。
      9 宣:漢宣帝。
      10 成:漢成帝。
      11 進御:獻于皇帝。千有余首:班固《兩都賦序》:“故孝成之世,論而錄之,蓋奏御者千有余篇?!?br>  12 信:的確。
      13 京殿:描寫京城和宮殿的賦,如班固的《兩都賦》、王延壽的《魯靈光殿賦》等。苑獵:描寫宛囿和狩獵的賦,如司馬相如的《上林賦》、揚雄的《羽獵賦》等。
      14 述行:寫遠行的賦,如班彪的《北征賦》、班昭的《東征賦》等。序志:抒寫自己志向的賦,如班固的《幽通賦》、張衡的《思玄賦》等,這類作品常常帶有自傳的性質。
      15 體國經野:這是《周禮·天官冢宰》中的話,意思是說進行全國范圍的重要規(guī)劃。體:劃分。國:城中。經:丈量。野:郊外。
      16 履端:開始寫作。履:踐,實行。
      17 總亂:全篇的結語。亂:樂曲的最后一章。
      18 情本,指內容的主要部分。
      19 迭致文契:唐寫本作“寫送文勢”,譯文據這四字。寫送:使之充足的意思。
      20 《那》:《詩經·商頌》中的一篇。
      21 閔(mǐn敏)馬:即閔馬父,又稱閔子馬,春秋時魯國大夫。他的話見于《國語·魯語下》。
      22 鴻裁:指大賦。大賦是篇幅比較長,內容比較廣泛的賦。裁:體制。寰(huán環(huán))域:領域,范圍。
      23 樞轄(xiá匣):關鍵,也就是要點。
      24 區(qū)、族:都是類的意思。
      25 庶品:指各種各樣的東西。庶:眾。
      26 興:興致。致:引起。
      27 會:合,指情與物的會合。
      28 纖(xiān先):細小。
      29 象:和上文“形容”的意義相近。物宜:物理的意思。
      30 側附:指不直接描寫,而從側面說明。
      31 小制:指小賦。小賦是篇幅比較短,內容比較狹窄的賦。區(qū)畛(zhěn枕):即上面所說“寰域”的意思。畛:分界。
      32 機要:和上文“樞轄”意義相近,也指主要之處。

     ?。ㄈ?br>
      觀夫荀結隱語1,事數自環(huán)2;宋發(fā)巧談3,實始淫麗;枚乘《兔園》,舉要以會新4;相如《上林》,繁類以成艷;賈誼《鵩鳥》,致辨于情理;子淵《洞簫》5,窮變于聲貌6;孟堅《兩都》7,明絢以雅贍8;張衡《二京》9,迅發(fā)以宏富10;子云《甘泉》11,構深瑋之風12;延壽《靈光》13,含飛動之勢:凡此十家,并辭賦之英杰也。及仲宣靡密14,發(fā)端必遒15;偉長博通16,時逢壯采;太沖、安仁17,策勛于鴻規(guī)18;士衡、子安19,底績于流制20;景純綺巧21,縟理有余22;彥伯梗概23,情韻不匱24:亦魏晉之賦首也25。

      〔譯文〕

      試看荀卿的《賦篇》,大都用讠隱 語的方式,敘述事物常常自問自答:宋玉的賦發(fā)出巧妙的言談,確是過分華麗的開始;枚乘的《梁王菟園賦》,描寫扼要而又結合新意;司馬相如的《上林賦》,內容繁多,文辭艷麗;賈誼的《鵩鳥賦》,善于闡明情理;王褒的《洞簫賦》,能把簫的狀貌和聲音都形容盡致;班固的《兩都賦》,寫得辭句明暢絢爛而內容雅正充實;張衡的《二京賦》,筆力剛健而含義豐富;揚雄的《甘泉賦》,包含深刻而美好的教訓;王延壽的《魯靈光殿賦》,具有飛揚生動的氣勢。以上十家都是辭賦中的杰出作品。此外,如王粲很細密,他的賦發(fā)端有力;徐幹很博學,他的賦,富麗的文采處處可見;左思和潘岳在大賦上都有成就;陸機和成公綏的賦另有其不同的成就;郭璞寫的賦,華麗巧妙,道理豐富;袁宏寫的賦,慷慨激昂,韻味無窮。這幾家是魏晉時期辭賦家的代表。

      〔注釋〕

      1 荀:即荀況。結:聯系的意思。隱語:謎語,古稱讠隱 (yǐn引)語?!盾髯印べx篇》五部分都類似謎語。
      2自 環(huán):自相問答。《賦篇》各部分都是先作問語,后作答語。
      3 宋:宋玉。他的賦今存《風賦》等篇,里邊常常記他和楚王的談話。
      4 會:合。
      5 子淵:王褒的字。
      6 聲貌:指簫的聲與貌。
      7 孟堅:班固的字。《兩都》:《東都賦》和《西都賦》的合稱,載《文選》卷一。
      8 絢(xuàn渲):燦爛,是就辭句說。贍:富足,是就內容說。
      9 張衡:東漢中年的作家和自然科學家?!抖罚骸段骶┵x》和《東京賦》的合稱,載《文選》卷二、三。
      10 迅發(fā):唐寫本作“迅拔”,譯文據“拔”字?!把笖n”是剛健有力。
      11 子云:揚雄的字?!陡嗜罚骸陡嗜x》,載《文選》卷七。
      12 瑋(wěi委):美好。風:指作品的教育作用。
      13 延壽:王延壽,東漢中年作家?!鹅`光》:《魯靈光殿賦》,載《文選》卷十一。
      14 仲宣:王粲的字。王粲是漢末“建安七子”之一,他的賦今存《登樓賦》等十多篇,見《全后漢文》卷九十。
      15 遒(qiú求):強勁有力。
      16 偉長:徐幹的字。他也是“建安七子”之一,所作賦今存《齊都賦》等數篇,大都殘缺不全,見《全后漢文》卷九十三。
      17 太沖:左思的字。安仁:潘岳的字。都是西晉作家。
      18 策勛:立功,指在賦的創(chuàng)作上做出成績。鴻規(guī):與上文“鴻裁”意義相近,都指大賦。左思的《三都賦》,潘岳的《西征賦》、《藉田賦》等都是大賦。(均見《文選》)
      19 士衡:陸機的字。子安:成公綏(suí隋)的字。都是西晉作家。
      20 底績:和上文“策勛”的意義相近。流制:文學藝術的不同部門,指陸機的《文賦》和成公綏的《嘯賦》之類(均見《文選》)。
      21 景純:郭璞的字,他是東西晉之間的作家,今存《江賦》等篇,見《全晉文》卷一二○。綺(qǐ起):有花紋的絲織品,引申為華麗的意思。
      22 縟(rù入):繁盛,指“理”的繁盛?!翱d理”和上句“綺巧”對舉,所以“縟理”是講內容方面。
      23 彥伯:袁宏的字,他是東晉中年作家,所作賦有《東征賦》等,今不全,見《全晉文》卷五十七。梗概:即慷慨。本書《時序》篇說“故梗概而多氣也”,與此意同。
      24 情韻:情調韻味。匱(kuì潰):缺乏。
      25 首:指最優(yōu)秀的。

      (四)

      原夫登高之旨,蓋睹物興情1。情以物興,故義必明雅2;物以情觀,故詞必巧麗。麗詞雅義,符采相勝3。如組織之品朱紫4,畫繪之著玄黃5。文雖新而有質6,色雖糅而有本7:此立賦之大體也8。然逐末之儔9,蔑棄其本10;雖讀千賦11,愈惑體要12。遂使繁華損枝,膏腴害骨13;無貴風軌14,莫益勸戒。此揚子所以追悔于雕蟲15,貽誚于霧縠者也16。

      〔譯文〕

      原來所謂“登高能賦”的意思,就是因為看到外界事物就引起內心的情感。情感既由外界事物引起,那么作品內容必然明顯雅正;事物既然通過作者情感來體現,那么文辭必然巧妙華麗。華麗的文辭和雅正的內容相結合,就像美玉的花紋一樣配合得恰當。好比絲、麻織品要講究紅色或赤色,繪畫要加上黑色或黃色似的。文采固然要求新穎,但必須有充實的內容;色調雖應豐富多采,但必須有一定的底色。這就是寫賦的基本要點。不過,有些只注意微未小節(jié)的人,不重視根本,他們即使學習了一千篇賦,反更迷惑而抓不住主要的東西。結果就像太多的花朵妨礙了枝干,過于肥胖損害了骨骼一樣,寫出賦來,既沒有教育作用,對于勸戒也毫無益處,所以揚雄后悔寫這種雕蟲小技的作品,因為這和織薄紗一樣,不免要惹人責怪的。

      〔注釋〕

      1 興:引起。
      2 義:作品里邊所表達的意義,也就是作品的內容。
      3 符采:玉的橫紋。相勝:相稱。
      4 組織:指用絲或麻織成的東西。品:品味,評量。
      5 著:附加。玄:黑赤色。
      6 質:指紡織所用的絲麻或繪畫所用的紙帛,借以喻指賦的內容。
      7 糅(róu柔):錯綜復雜。本:和上句“質”字義同。
      8 體:主體。
      9 逐:追求。儔(ch6u仇):伴侶,同輩。
      10 蔑棄:輕視,丟掉。
      11 讀千賦:《西京雜記》卷二載揚雄的話:“讀千首賦,乃能為之?!?br>  12 體:體現。
      13 膏腴(yú于):肥肉。這里比喻過分臃腫的文辭采飾。
      14 風:指教育意義。軌:法則。
      15 揚子:即揚雄。雕蟲:雕刻鳥蟲書,比喻小技。鳥蟲書是古代篆字的一種,有鳥蟲形的筆畫,故稱鳥蟲書。揚雄在《法言·吾子》中說:“或問:吾子少而好賦?曰:然,童子雕蟲篆刻。俄而曰:壯夫不為也。”
      16 貽(yí移):遺留。誚(qiào俏):譏諷,責怪。霧縠(hú胡):薄紗。揚雄在《法言·吾子》里還說,寫沒有意義的賦,就像女工織薄紗一樣,只浪費工夫,而沒有實際用處。

     ?。ㄎ澹?br>
      贊曰:賦自《詩》出,分歧異派1。寫物圖貌,蔚似雕畫2。木片 滯必揚3,言庸無隘4。風歸麗則5,辭剪美稗6?!  沧g文〕

      總之,賦是由《詩經》演變出來的,后來又分成大賦和小賦。它描繪事物的形貌,美得好比雕刻繪畫似的;它能夠把不明白的描寫清楚,寫平凡的事物也不使人感到太鄙陋。有教化作用的賦,必須寫得華麗而有法度,并剪裁去那些華而不實的文辭?!  沧⑨尅?br>
      1 異派:指本篇第二段所論大賦、小賦。
      2 蔚:豐盛,這里指文采的豐盛。3 木片 (xī析):即析。這里指細致的描寫。滯:凝滯不通暢。揚:使之通暢明白。
      4 庸:平凡。隘(ài愛):仄陋。
      5 風:教化。即本篇第四段所講賦的“風軌”、“勸戒”作用。麗則:揚雄在《法言·吾子》中提出,賦有兩種:一是“詩人”(《詩經》的作者,也包括能繼承《詩經》優(yōu)良傳統(tǒng)的作者)寫的賦,它們是“麗以則”的,就是文辭畢麗,但合于法則的;一種是“辭人”(辭賦的作者,泛指那些違背了《詩經》的傳統(tǒng)而走上不正確的創(chuàng)作道路的作者)寫的賦,它們是“麗以淫”的,就是過分華麗而不合于法則的。
      6 美稗(bài敗):指那種浮華而不必要的甚或有害的辭句。稗:似黍而味稍苦的植物,俗稱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