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古籍分類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jīng)部
精選古籍
僧寶傳
歷代崇道記
老子集注
素書
抱樸子內(nèi)篇
棠陰比事
折獄龜鑒
揚(yáng)子法言
管子輕重篇新詮
管子
大義覺迷錄 奉旨訊問曾靜口供二十四條 十九、為什么山西百姓爭先恐后為國效力,忠誠愛戴朝廷,而
作者:
《大義覺迷錄》雍正皇帝
十九、為什么山西百姓爭先恐后為國效力,忠誠愛戴朝廷,而湖南竟有你這樣猖狂悖逆之徒? 【原文】
奉上諭:據(jù)山西巡撫石麟奏稱:“晉省紳士百姓,愿將軍需應(yīng)用之駝屜、苫氈、繩索三萬副,從本地自備車騾運(yùn)送,至歸化城交收。臣等遵旨,令地方官給價雇送。而各屬士民,挽車策騾,爭先裝載,給以腳價,感激涕零,稽首稱謝,不肯領(lǐng)取。急公效力,曠古所稀”等語。著將此折令杭奕祿發(fā)與曾靜看,并訊問曾靜:湖南、山西同在戴天履地之中,何以山西之民踴躍急公,忠誠愛戴,實(shí)能視朕為后;而湖南之民,乃有猖狂悖逆、肆惡擾亂之徒如曾靜等,至于視朕如仇?此朕所不解。著訊取曾靜口供具奏。
曾靜供:彌天重犯稟性愚頑,不知天高地厚。然圣人在上,恩深德大,感化到至處,雖木石亦知傾向起舞。是以數(shù)月以來,感恩被化之深,白晝對人,雖是無言可以稱述,然夢寐恍惚,對人言及皇恩圣德,驚惶感泣,幾次流涕痛號至醒,猶有不能自止者。以是知秉彝之良,原未嘗盡絕,特從前偶為外誘浮言所惑亂,不知圣德高深萬一之所致,非本性與人異也。今蒙恩旨,以山西巡撫所奏,奉旨動用正項(xiàng)錢糧,制造駱駝繩屜等以備軍需。撫臣遵旨,動銀給發(fā)通省。而通省士民咸稱我皇上宵旰勤民,愛養(yǎng)百姓,直如赤子,安享升平。無以為報,情愿自備騾車,各從本地運(yùn)送,期效犬馬之勞,感激涕零,稽首稱謝,不肯領(lǐng)受腳價折奏等情,命彌天重犯閱看。彌天重犯因思君臣一倫,至大至重,分雖有尊卑之別,情實(shí)同父子之親,本于天命之自然,無物不有,無時不在,通古今,遍四海而未嘗有異也。民之乖戾,不供順其上,固是民之無良,然亦半由在上者不以民為子,或子焉而德惠偶有未洽于民,或及民而有司不能宣揚(yáng)上意,以致民或不能以君為后,即或后戴其君,而不能至誠赤忠,實(shí)盡我赤子之道者,往往有之。若果能以民為子,食思民饑而為之謀其飽,衣思民寒而為之謀其暖,一體,每念不忘其民。則君民一體,民自不敢有其身,不敢私其財,不敢恤其力。雖赴湯蹈火,亦不肯避矣。然此雖有其理,從古未見有其事,不惟漢、唐、宋、明如文景、貞觀、熙寧極盛之時所無,即三代郅隆之世,亦所少見。惟文王上承十五王之積累,下開八百年之太平,太和融洽,至德深仁,淪肌浹髓,見于經(jīng)者,方有“庶民子來”之事。不然,以堯舜之德,亦難期此圣神功化之極救也?! 〗裎一噬献踊菰瑫r時刻刻以愛養(yǎng)撫綏為念,至德深仁,無隱不入,無處不到。所以天和萃聚,豐稔頻登,民心愛戴,頂踵思捐,以期踴躍爭先報效萬一者,將遍宇內(nèi)而皆然矣。何況山西省近京都,感德被化,尤為最先而更親者乎!惟有湖南隔遠(yuǎn),民習(xí)又夙澆漓,加以奸黨犯罪充發(fā)廣西,往來通衢,布散流言,傳聞道左。致使圣德聲稱,湮郁未洽,然到今云開日麗,快爽歡欣,輿情諒是不同尋常愛戴。況我皇上治化,已幾刑措而道德齊禮之教,猶時軫念遠(yuǎn)方,已蒙差使往湖南觀風(fēng)整俗矣。今又蒙恩旨,著彌天重犯往湖南觀風(fēng)整俗使衙門聽用。彌天重犯雖愚陋不堪,然數(shù)月以來,被我皇上德教,耳聞目見京都風(fēng)景,亦頗粗知圣教之萬一。縱不能有所贊助裨補(bǔ)于觀風(fēng)整俗使之前,然以當(dāng)身所感我皇上之德,被我皇上之恩,盡心竭力,以直道實(shí),逢人說項(xiàng),亦得期贖重罪之毫末。但念犯罪螻蟻,自揣不足取信于人。所賴者,惟我皇上大德至誠,既可感召天和,屢奏成效,必能孚及豕魚,而四方風(fēng)動,從欲以治。自是家喻戶曉,人人咸思尊君親上,民情必不減山西愛戴之隆矣。
【譯文】奉皇上諭旨:據(jù)山西巡撫石麟奏折中所說的“山西省的士紳百姓,愿意把軍隊(duì)所需用的駝屜、苫氈、繩索三萬副,從當(dāng)?shù)刈詡滠囻R運(yùn)送,到塞外歸化城交收。臣等遵循皇上諭旨,命令地方官支付雇運(yùn)費(fèi)用。而各地所屬的士民百姓,拉著車,趕著騾馬,爭先裝載軍品。官府給他們腳力銀錢,卻都是感激涕零,跪拜地下,拱手稱謝,不肯領(lǐng)取。眾人爭為國家效力的熱情,真是自古以來所少見”等言語。讓將此奏折命杭奕祿抄給曾靜觀看,并要訊問他:湖南、山西同在本朝天覆地載之中,為什么山西的民眾踴躍爭先為國效力,忠誠愛戴朝廷,能把我看作是他們的君主,而湖南的百姓竟有猖狂悖逆、肆意惡毒謀亂之徒像曾靜等人一樣,達(dá)到了把我視為仇敵的地步,這是我所不能理解的事情,命訊問取回曾靜的口供報奏上來。
曾靜供:我這彌天重犯生性愚頑無知,不知天高地厚。然而圣賢在上,恩德深遠(yuǎn)光大,感化到至深之處,雖然是草木山石也知欣然傾向起舞。因此,數(shù)月以來,感戴皇恩教化深切,白天對人們無法以言語敘說,可是到夜間睡夢之中恍恍惚惚對人談及皇恩圣德,驚惶感泣,幾次是痛哭流涕直到醒來還不能止息。從這些就可以知道自己遵循常理的天良,并沒有絕盡,僅僅是從前偶然被外邊的浮言流語引誘惑亂,連當(dāng)今皇上萬分之一高遠(yuǎn)深厚的圣德都不了解造成的,并不是自己的本性與常人有什么不同。今日蒙讀皇上恩旨,言說山西巡撫所奏,奉皇上諭旨動用國庫錢糧,制造駱駝繩屜等物品以備軍需所用。撫臣遵從旨意,撥出銀兩發(fā)放全省。而全省的士紳百姓都稱頌我皇上日夜操勞,勤政為民,撫愛百姓如孩子一般,使其安居樂業(yè),得享太平。百姓無法報答皇恩,情愿自備車馬,各從當(dāng)?shù)剡\(yùn)送至塞外營中,以向朝廷報效犬馬之勞。并且還都是感激涕零,跪拜在地,拱手道謝,不肯領(lǐng)取官府發(fā)放的運(yùn)費(fèi)等折奏的情況,命我閱看?! ∥疫@彌天重犯想,君臣這一倫常,至為重大要緊,雖然有尊卑的分別,實(shí)際情同于父子之親。這本來就是天命自然的所在,沒有什么事物不含此情,沒有什么時間不存此理,貫通古今,遍傳四海而未曾有什么不同的。百姓違背常理,不供奉順從自己的君王,固然是百姓的不對,然而也有一半的原因是由于在上的君王不能把百姓視為自己的子民,或者視為自己的子民,但偶然又有德惠施予不到的地方,或者施予百姓德惠,但下層職官們又不能完整宣揚(yáng)君王的意愿,以至于百姓們有的不把帝王看作自己的君主,即使有的擁戴帝王為自己的君主,而又不能至誠忠義,盡我赤子百姓的道義綱常,這樣的事往往是有的。
如果能把百姓視為自己的子民,飲食時思慮百姓的饑苦而能為他們謀取飽腹,穿農(nóng)時思慮百姓的寒冷而能為他們謀取溫暖,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中,每時念念不忘。那么君民如同一體,百姓自然不敢愛惜自己身體,不敢吝嗇自己的財產(chǎn),不敢保留自己的體力。雖然是赴湯蹈火,也不肯回避了。這些話雖然深有道理,可從古至今,卻沒有見過此事。不只是漢朝、唐朝、宋朝、明朝,如文景、貞觀、熙寧等極盛時代沒有,就是夏、商、周三代極為隆盛之世,也很少見。只有周文王上承十五位君王的積累,下開八百年周朝太平盛世,太和融洽,其至高深厚的德行仁義,浸浹于百姓的肌膚和骨髓,后被記載于經(jīng)書之中,才有了“庶民百姓像子弟一樣而來”的說法。不然,即使具有唐堯、虞舜的德行,也難達(dá)到這樣圣神功化的最大收效。如今,我皇上愛撫庶民百姓如子弟,時時刻刻以愛養(yǎng)撫綏為念,至高深厚的德行仁義,沒有任何隱僻的地方不能浸潤到達(dá)。所以上天和氣萃聚,五谷頻頻豐登,百姓傾心愛戴,愿獻(xiàn)納全部身心,希望能踴躍爭先報效朝廷萬分之一恩德的人和事,將遍布華夏大地而都是一樣了。何況山西省鄰近京都,感于圣德,廣受教化,尤為最先而更親近的呢!只有湖南山隔路遠(yuǎn),百姓風(fēng)氣習(xí)慣又澆薄強(qiáng)悍,加上奸賊亂黨獲罪發(fā)配往廣西,往來經(jīng)過湖南通衢要道,散布流言傳聞于路旁道左。致使皇上圣明賢德的聲名,塞阻不能遍廣流傳,然而到今天已是云開日麗,快爽歡欣,眾人愛戴我皇上的心情大約已不同往常。況且我皇上治理教化,已經(jīng)幾次擱置刑法不用而施教以道德禮義,還時時輾轉(zhuǎn)思念遠(yuǎn)方臣民,已詔諭差使官員前往湖南觀風(fēng)整俗了。如今又蒙受恩旨,讓我前往湖南觀風(fēng)整俗使衙門聽差使用。
我這彌天重犯雖說是愚陋不堪,然而數(shù)月以來,受我皇上圣德教化,耳聞目睹京城中的風(fēng)光事物,也粗略了解了皇上圣教義旨的萬分之一??v然不能贊助補(bǔ)益于觀風(fēng)整俗使之前,但是一定要用自身所感戴我皇上的大德,披受我皇上的宏恩這件事例,盡心竭力,將事實(shí)真情,逢人便講敘,也希望能夠抵銷自己所犯重罪中的點(diǎn)滴一二了。但想到自己是身獲重罪的螻蟻之人,自己揣想所講的話不能取信于人。所依賴的,只有我當(dāng)今皇上的至誠大德,既然其可以感動上天,屢奏成效,也必然能將信誠施與豬魚之類,一旦四方聞風(fēng)而動,立即予以大治大理。從此,自然是家喻戶曉,人人都心想的是尊奉親近皇上,民情必然不會遜色于像山西那樣愛戴朝廷的盛況了。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奉上諭:據(jù)山西巡撫石麟奏稱:“晉省紳士百姓,愿將軍需應(yīng)用之駝屜、苫氈、繩索三萬副,從本地自備車騾運(yùn)送,至歸化城交收。臣等遵旨,令地方官給價雇送。而各屬士民,挽車策騾,爭先裝載,給以腳價,感激涕零,稽首稱謝,不肯領(lǐng)取。急公效力,曠古所稀”等語。著將此折令杭奕祿發(fā)與曾靜看,并訊問曾靜:湖南、山西同在戴天履地之中,何以山西之民踴躍急公,忠誠愛戴,實(shí)能視朕為后;而湖南之民,乃有猖狂悖逆、肆惡擾亂之徒如曾靜等,至于視朕如仇?此朕所不解。著訊取曾靜口供具奏。
曾靜供:彌天重犯稟性愚頑,不知天高地厚。然圣人在上,恩深德大,感化到至處,雖木石亦知傾向起舞。是以數(shù)月以來,感恩被化之深,白晝對人,雖是無言可以稱述,然夢寐恍惚,對人言及皇恩圣德,驚惶感泣,幾次流涕痛號至醒,猶有不能自止者。以是知秉彝之良,原未嘗盡絕,特從前偶為外誘浮言所惑亂,不知圣德高深萬一之所致,非本性與人異也。今蒙恩旨,以山西巡撫所奏,奉旨動用正項(xiàng)錢糧,制造駱駝繩屜等以備軍需。撫臣遵旨,動銀給發(fā)通省。而通省士民咸稱我皇上宵旰勤民,愛養(yǎng)百姓,直如赤子,安享升平。無以為報,情愿自備騾車,各從本地運(yùn)送,期效犬馬之勞,感激涕零,稽首稱謝,不肯領(lǐng)受腳價折奏等情,命彌天重犯閱看。彌天重犯因思君臣一倫,至大至重,分雖有尊卑之別,情實(shí)同父子之親,本于天命之自然,無物不有,無時不在,通古今,遍四海而未嘗有異也。民之乖戾,不供順其上,固是民之無良,然亦半由在上者不以民為子,或子焉而德惠偶有未洽于民,或及民而有司不能宣揚(yáng)上意,以致民或不能以君為后,即或后戴其君,而不能至誠赤忠,實(shí)盡我赤子之道者,往往有之。若果能以民為子,食思民饑而為之謀其飽,衣思民寒而為之謀其暖,一體,每念不忘其民。則君民一體,民自不敢有其身,不敢私其財,不敢恤其力。雖赴湯蹈火,亦不肯避矣。然此雖有其理,從古未見有其事,不惟漢、唐、宋、明如文景、貞觀、熙寧極盛之時所無,即三代郅隆之世,亦所少見。惟文王上承十五王之積累,下開八百年之太平,太和融洽,至德深仁,淪肌浹髓,見于經(jīng)者,方有“庶民子來”之事。不然,以堯舜之德,亦難期此圣神功化之極救也?! 〗裎一噬献踊菰瑫r時刻刻以愛養(yǎng)撫綏為念,至德深仁,無隱不入,無處不到。所以天和萃聚,豐稔頻登,民心愛戴,頂踵思捐,以期踴躍爭先報效萬一者,將遍宇內(nèi)而皆然矣。何況山西省近京都,感德被化,尤為最先而更親者乎!惟有湖南隔遠(yuǎn),民習(xí)又夙澆漓,加以奸黨犯罪充發(fā)廣西,往來通衢,布散流言,傳聞道左。致使圣德聲稱,湮郁未洽,然到今云開日麗,快爽歡欣,輿情諒是不同尋常愛戴。況我皇上治化,已幾刑措而道德齊禮之教,猶時軫念遠(yuǎn)方,已蒙差使往湖南觀風(fēng)整俗矣。今又蒙恩旨,著彌天重犯往湖南觀風(fēng)整俗使衙門聽用。彌天重犯雖愚陋不堪,然數(shù)月以來,被我皇上德教,耳聞目見京都風(fēng)景,亦頗粗知圣教之萬一。縱不能有所贊助裨補(bǔ)于觀風(fēng)整俗使之前,然以當(dāng)身所感我皇上之德,被我皇上之恩,盡心竭力,以直道實(shí),逢人說項(xiàng),亦得期贖重罪之毫末。但念犯罪螻蟻,自揣不足取信于人。所賴者,惟我皇上大德至誠,既可感召天和,屢奏成效,必能孚及豕魚,而四方風(fēng)動,從欲以治。自是家喻戶曉,人人咸思尊君親上,民情必不減山西愛戴之隆矣。
【譯文】奉皇上諭旨:據(jù)山西巡撫石麟奏折中所說的“山西省的士紳百姓,愿意把軍隊(duì)所需用的駝屜、苫氈、繩索三萬副,從當(dāng)?shù)刈詡滠囻R運(yùn)送,到塞外歸化城交收。臣等遵循皇上諭旨,命令地方官支付雇運(yùn)費(fèi)用。而各地所屬的士民百姓,拉著車,趕著騾馬,爭先裝載軍品。官府給他們腳力銀錢,卻都是感激涕零,跪拜地下,拱手稱謝,不肯領(lǐng)取。眾人爭為國家效力的熱情,真是自古以來所少見”等言語。讓將此奏折命杭奕祿抄給曾靜觀看,并要訊問他:湖南、山西同在本朝天覆地載之中,為什么山西的民眾踴躍爭先為國效力,忠誠愛戴朝廷,能把我看作是他們的君主,而湖南的百姓竟有猖狂悖逆、肆意惡毒謀亂之徒像曾靜等人一樣,達(dá)到了把我視為仇敵的地步,這是我所不能理解的事情,命訊問取回曾靜的口供報奏上來。
曾靜供:我這彌天重犯生性愚頑無知,不知天高地厚。然而圣賢在上,恩德深遠(yuǎn)光大,感化到至深之處,雖然是草木山石也知欣然傾向起舞。因此,數(shù)月以來,感戴皇恩教化深切,白天對人們無法以言語敘說,可是到夜間睡夢之中恍恍惚惚對人談及皇恩圣德,驚惶感泣,幾次是痛哭流涕直到醒來還不能止息。從這些就可以知道自己遵循常理的天良,并沒有絕盡,僅僅是從前偶然被外邊的浮言流語引誘惑亂,連當(dāng)今皇上萬分之一高遠(yuǎn)深厚的圣德都不了解造成的,并不是自己的本性與常人有什么不同。今日蒙讀皇上恩旨,言說山西巡撫所奏,奉皇上諭旨動用國庫錢糧,制造駱駝繩屜等物品以備軍需所用。撫臣遵從旨意,撥出銀兩發(fā)放全省。而全省的士紳百姓都稱頌我皇上日夜操勞,勤政為民,撫愛百姓如孩子一般,使其安居樂業(yè),得享太平。百姓無法報答皇恩,情愿自備車馬,各從當(dāng)?shù)剡\(yùn)送至塞外營中,以向朝廷報效犬馬之勞。并且還都是感激涕零,跪拜在地,拱手道謝,不肯領(lǐng)取官府發(fā)放的運(yùn)費(fèi)等折奏的情況,命我閱看?! ∥疫@彌天重犯想,君臣這一倫常,至為重大要緊,雖然有尊卑的分別,實(shí)際情同于父子之親。這本來就是天命自然的所在,沒有什么事物不含此情,沒有什么時間不存此理,貫通古今,遍傳四海而未曾有什么不同的。百姓違背常理,不供奉順從自己的君王,固然是百姓的不對,然而也有一半的原因是由于在上的君王不能把百姓視為自己的子民,或者視為自己的子民,但偶然又有德惠施予不到的地方,或者施予百姓德惠,但下層職官們又不能完整宣揚(yáng)君王的意愿,以至于百姓們有的不把帝王看作自己的君主,即使有的擁戴帝王為自己的君主,而又不能至誠忠義,盡我赤子百姓的道義綱常,這樣的事往往是有的。
如果能把百姓視為自己的子民,飲食時思慮百姓的饑苦而能為他們謀取飽腹,穿農(nóng)時思慮百姓的寒冷而能為他們謀取溫暖,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中,每時念念不忘。那么君民如同一體,百姓自然不敢愛惜自己身體,不敢吝嗇自己的財產(chǎn),不敢保留自己的體力。雖然是赴湯蹈火,也不肯回避了。這些話雖然深有道理,可從古至今,卻沒有見過此事。不只是漢朝、唐朝、宋朝、明朝,如文景、貞觀、熙寧等極盛時代沒有,就是夏、商、周三代極為隆盛之世,也很少見。只有周文王上承十五位君王的積累,下開八百年周朝太平盛世,太和融洽,其至高深厚的德行仁義,浸浹于百姓的肌膚和骨髓,后被記載于經(jīng)書之中,才有了“庶民百姓像子弟一樣而來”的說法。不然,即使具有唐堯、虞舜的德行,也難達(dá)到這樣圣神功化的最大收效。如今,我皇上愛撫庶民百姓如子弟,時時刻刻以愛養(yǎng)撫綏為念,至高深厚的德行仁義,沒有任何隱僻的地方不能浸潤到達(dá)。所以上天和氣萃聚,五谷頻頻豐登,百姓傾心愛戴,愿獻(xiàn)納全部身心,希望能踴躍爭先報效朝廷萬分之一恩德的人和事,將遍布華夏大地而都是一樣了。何況山西省鄰近京都,感于圣德,廣受教化,尤為最先而更親近的呢!只有湖南山隔路遠(yuǎn),百姓風(fēng)氣習(xí)慣又澆薄強(qiáng)悍,加上奸賊亂黨獲罪發(fā)配往廣西,往來經(jīng)過湖南通衢要道,散布流言傳聞于路旁道左。致使皇上圣明賢德的聲名,塞阻不能遍廣流傳,然而到今天已是云開日麗,快爽歡欣,眾人愛戴我皇上的心情大約已不同往常。況且我皇上治理教化,已經(jīng)幾次擱置刑法不用而施教以道德禮義,還時時輾轉(zhuǎn)思念遠(yuǎn)方臣民,已詔諭差使官員前往湖南觀風(fēng)整俗了。如今又蒙受恩旨,讓我前往湖南觀風(fēng)整俗使衙門聽差使用。
我這彌天重犯雖說是愚陋不堪,然而數(shù)月以來,受我皇上圣德教化,耳聞目睹京城中的風(fēng)光事物,也粗略了解了皇上圣教義旨的萬分之一??v然不能贊助補(bǔ)益于觀風(fēng)整俗使之前,但是一定要用自身所感戴我皇上的大德,披受我皇上的宏恩這件事例,盡心竭力,將事實(shí)真情,逢人便講敘,也希望能夠抵銷自己所犯重罪中的點(diǎn)滴一二了。但想到自己是身獲重罪的螻蟻之人,自己揣想所講的話不能取信于人。所依賴的,只有我當(dāng)今皇上的至誠大德,既然其可以感動上天,屢奏成效,也必然能將信誠施與豬魚之類,一旦四方聞風(fēng)而動,立即予以大治大理。從此,自然是家喻戶曉,人人都心想的是尊奉親近皇上,民情必然不會遜色于像山西那樣愛戴朝廷的盛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