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xué)古籍
  • 歷代游記選 ●宋朝 放鶴亭記

    作者: 《歷代游記選》蘇軾
      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扇。明年春,水落,遷于故居之東,東山之麓。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如大環(huán),獨(dú)缺其西十二,而山人之亭適當(dāng)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風(fēng)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

      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v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則傃東山而歸,故名之曰放鶴亭。

      郡守蘇軾時(shí)從賓客僚吏,往見山人,飲酒于斯亭而樂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隱居之樂乎?雖南面之君可與易也。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詩曰:『鶴鳴于九皋,聲聞?dòng)谔??!簧w其為物,清遠(yuǎn)閑放,超然于塵垢之外,故易詩人以比賢人君子。隱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無損者,然衛(wèi)懿公好鶴,則亡其國,周公作酒誥,衛(wèi)武公作抑戒,以為荒惑敗亂無若酒者,而劉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雖清遠(yuǎn)閑放如鶴者,猶不得好,好之,則亡其國;而山林遁世之士,雖荒惑敗亂如酒者,猶不能為害,而況于鶴乎!由此觀之,其為樂未可以同日而語也?!股饺诵萌欢υ唬骸赣惺窃?!」乃作放鶴招鶴之歌曰:

      鶴飛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覽兮,擇所適。翻然斂翼,婉將集兮,忽何所見?矯然而復(fù)擊!獨(dú)終日于澗谷之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

      鶴歸來兮,東山之陰。其下有人兮,黃冠草屨,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飽汝。歸來歸來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題記:這是詩人謫貶徐州時(shí)說作,文中記述了作者在拜訪云龍山訪人的一番問答及討論。特別重要的是作者在文中提出了這樣的觀點(diǎn),鶴本是清遠(yuǎn)閑放之物,但衛(wèi)懿公卻因好鶴而亡國;酒本是荒惑敗亂之物,因此“周公作酒誥,衛(wèi)武公作抑戒,以為荒惑敗亂無若酒者,”來勸戒人們不要為酒所迷。但“劉伶阮籍”卻因酒而出名。是什么原因呢,云龍山人解釋到,隱隱山林的人酒色都不能惑亂,何況鶴呢,觀點(diǎn)妙極了。作者能不羨慕嗎?何況還有那令作者陶醉的放鶴招鶴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