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古籍分類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jīng)部
精選古籍
飛花艷想
英云夢傳
包公傳(百家公案)
情夢柝
雪月梅
新石頭記
風流悟
鳳凰池
后西游記
吳江雪
歷代游記選 ●明朝 游金焦兩山記
作者:
《歷代游記選》王叔承
丙寅五月,同陳貞甫、范伯楨、仲昭兄弟為金山游。自京口渡江而西“,數(shù)里及山。由修廊左折入寺,廊壁嵌古今碑題數(shù)十百,虛敞臨江。寺中觀中冷泉,亭而井之,(水經(jīng))品為天下第一云。又左右三四折,數(shù)百步,至吞海亭。又上則留云亭。亭立絕頂,所謂妙高峰也。東顧海門,南絕吳、越上游,北襟淮、揚,長江自岷、夔、湖、蠡涌天西來,分下山足,兩岸商舟萬計,檣立如郴,江山奇勝,飄然神爽。下峰而南,至江天閣,懸空俯江,大可憩望,輒倚欄筋詠。可二時許,見月出江上,輒徙酌寺門,面石卑山地飲。山即郭噗墓,釃酒吊之,則暮潮明月作,白如大雪垂天,江寒逼人,不知為夏。又漁舟明滅波際,如畫工寫意家素嫌飛灑水墨也。忽憶異時同商任叔、陸伯玉游此。今商生客死,陸生病,不果來。死生離別,覺江水悠悠者。山有日照崖、頭陀崖、朝陽洞、龍池,會暮夜,不及游。水有善財石,亦曰鶻山,分狀證之,蓋兩肖也。月下們張清河詩碑,指識其字。議者謂張后無詩?;蛴终b杜少陵“吳楚東南拆,乾坤日夜浮”之句云。
游金山之明日游焦。焦山去金山下流十五里。是日風大逆,舟人揚帆就風,橫折而下,倍直道六七,乃抵山。其半有關侯飼,飯焉。去調左折,上登佳處亭,榴花甚吐,童子折一枝,佐飲。見山下江船亂流,僧曰:“漁鰣魚者,斤可十八錢,買而及釜,猶魚魚生動也?!庇艺鄱希廖?,則亭對金山而高倍留云,山亦大于金。金山峻絕,當津渡要沖者易,焦有田可稻麥,山很多巨奇石,如亂獸臥草中,草樹四垂,如衣女蘿衣者,固幽僻藏勝。夫金、焦,伯仲山也,乃坐焦而酹金云。頃之,客有買鰣魚來者,果鮮活色青,鰓微開合,遂烹魚,酌水晶庵、石庭庵,瞰江,又面隔江石壁,不減金之長廊耳。會日暮云垂,且雨,乃濯足江渚而去。按東漢焦光隱此,三詔不起,山以名。今嘉靖中楊繼盛又大書“椒山”二字于壁,及其名氏日月。椒山,楊所自號也,蓋焦、椒同音,或其自負。楊后竟以劾奸論死。忠臣處士,名節(jié)略等。陳子曰:“焦山亦云椒山矣?!?br>
題記:本文所記是明代金、焦兩山的大略。金、焦二山是位于鎮(zhèn)江、揚州之間的長江中的兩座小山。金山位于要沖,是當時商船云集的繁忙渡口。而焦山位于下游,是一個風光奇麗、幽僻藏勝的去處。作者之記,或狀物寫景,或憑今吊古,情景交融,錯落有致。
作者于金山登高遠眺,長江自天西涌來,浩浩蕩蕩。兩岸舟船萬計。江山奇勝,頓覺飄然神爽。當月出江上,暮潮如雪,作者懷古追昔,深感人生如夢。江寒逼人,意創(chuàng)而情傷,隱隱流露出作者對世事人生的憂慮和思考。
作者游焦山,逆風橫折而下,暮雨而還。焦山榴花甚吐,草木四垂,奇石如亂獸臥草,風光清幽美麗。山下鰣魚,鮮活肥美,臨江飲酌,談古論今,不失為人生快事。山上有古代處士焦光,忠臣楊繼盛的遺跡。作者睹物思懷,引為同類,寄托著作者的自負,也賦予焦山以清高孤傲、剛正不阿的人品。即興寄懷,景中有情,景中有史,既寫出二山的奇特風光,又融入深刻的歷史感慨和現(xiàn)實內(nèi)容,讀來意味深長,感慨良多。
作者簡介:王叔承(生卒年不詳),初名允光,以字行,后更字承父,晚年又更字子幻,號昆侖山人、夢廬道人,吳江(今江蘇吳江縣)人。嗜酒,常醉臥酒店。一生縱游吳越、齊魯、燕趙、閩、楚,著有(吳越游編)、(荔子編)、(楚游篇)、(岳游篇)等紀游作品。其游記清新活潑,于描寫之中常透出作者的情致,可看作晚明小品的先聲。其詩為當時文壇名士王世貞、王世懋兄弟所稱贊。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游金山之明日游焦。焦山去金山下流十五里。是日風大逆,舟人揚帆就風,橫折而下,倍直道六七,乃抵山。其半有關侯飼,飯焉。去調左折,上登佳處亭,榴花甚吐,童子折一枝,佐飲。見山下江船亂流,僧曰:“漁鰣魚者,斤可十八錢,買而及釜,猶魚魚生動也?!庇艺鄱希廖?,則亭對金山而高倍留云,山亦大于金。金山峻絕,當津渡要沖者易,焦有田可稻麥,山很多巨奇石,如亂獸臥草中,草樹四垂,如衣女蘿衣者,固幽僻藏勝。夫金、焦,伯仲山也,乃坐焦而酹金云。頃之,客有買鰣魚來者,果鮮活色青,鰓微開合,遂烹魚,酌水晶庵、石庭庵,瞰江,又面隔江石壁,不減金之長廊耳。會日暮云垂,且雨,乃濯足江渚而去。按東漢焦光隱此,三詔不起,山以名。今嘉靖中楊繼盛又大書“椒山”二字于壁,及其名氏日月。椒山,楊所自號也,蓋焦、椒同音,或其自負。楊后竟以劾奸論死。忠臣處士,名節(jié)略等。陳子曰:“焦山亦云椒山矣?!?br>
題記:本文所記是明代金、焦兩山的大略。金、焦二山是位于鎮(zhèn)江、揚州之間的長江中的兩座小山。金山位于要沖,是當時商船云集的繁忙渡口。而焦山位于下游,是一個風光奇麗、幽僻藏勝的去處。作者之記,或狀物寫景,或憑今吊古,情景交融,錯落有致。
作者于金山登高遠眺,長江自天西涌來,浩浩蕩蕩。兩岸舟船萬計。江山奇勝,頓覺飄然神爽。當月出江上,暮潮如雪,作者懷古追昔,深感人生如夢。江寒逼人,意創(chuàng)而情傷,隱隱流露出作者對世事人生的憂慮和思考。
作者游焦山,逆風橫折而下,暮雨而還。焦山榴花甚吐,草木四垂,奇石如亂獸臥草,風光清幽美麗。山下鰣魚,鮮活肥美,臨江飲酌,談古論今,不失為人生快事。山上有古代處士焦光,忠臣楊繼盛的遺跡。作者睹物思懷,引為同類,寄托著作者的自負,也賦予焦山以清高孤傲、剛正不阿的人品。即興寄懷,景中有情,景中有史,既寫出二山的奇特風光,又融入深刻的歷史感慨和現(xiàn)實內(nèi)容,讀來意味深長,感慨良多。
作者簡介:王叔承(生卒年不詳),初名允光,以字行,后更字承父,晚年又更字子幻,號昆侖山人、夢廬道人,吳江(今江蘇吳江縣)人。嗜酒,常醉臥酒店。一生縱游吳越、齊魯、燕趙、閩、楚,著有(吳越游編)、(荔子編)、(楚游篇)、(岳游篇)等紀游作品。其游記清新活潑,于描寫之中常透出作者的情致,可看作晚明小品的先聲。其詩為當時文壇名士王世貞、王世懋兄弟所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