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梅澤
梅清
梅灝
梅生
梅癯兵
梅磊
梅窗
梅紹農(nóng)
梅花尼
梅蕃祚
梅蟠
梅詢
梅鋗
梅際郇
梅陶
梅順淑
梅鼎祚
夢庵在居士
夢蘇道人
夢麟
梵仙
梵琦
梵音
棘嵩
棘據(jù)
棘腆
椿
楚兒
楚娘
楚建中
精選古詩
題東郊歸牧圖其二
題煙波垂釣扇面
題歐陽雪舟墨梅二首其一
題歐陽雪舟墨梅二首其二
題小幅雪景其一
題小幅雪景其三
題小幅雪景其四
題孤松怪石圖
古詩名句
微風傳夕磬,疏雨引朝薰
人世幾滄海,青山自白云
午炊猶未熟,騶從復紛紛
扁舟發(fā)初夜,渺渺入平湖
水滿天上下,云深山有無
琴聲人共遠,燈影客同孤
借問柏臺樹,春鳴何處烏
世美堂前事,人間能幾何
查古詩
搜索
寄贈鄭明府
作者:
韓上桂
朝代:
明
平生未識鄭公面,每日聞名幾數(shù)遍。
手提巨斧擘山靈,更向天門穿一箭。
箭射垂楊百步遙,中原鞭弭遞相驕。
獨捧金盤滿盛血,十九人咸聽我招。
招之亦何為,斯文久欲衰。
宋人曾失足,元氏更崩馳。
我朝北地差能起,健力可以扛鼎呂。
信陽和之勢更揚,其后縱橫有五子。
五子復云七,吾粵得其一。
近者見鄭公,遠者談公實。
公實鄭公本同邑,豐神意氣如相襲。
并開門戶揖眾賓,一葦獨橫不用楫。
余生于公恨稍晚,形雖未親神往返。
北地信陽亦一家,況是鄉(xiāng)閭邇非遠。
石鼓桐魚相應鳴,幽蘭杜若原同畹。
今年夏月盛芙蓉,公之秀色正相同。
一步一眺將萬里,一吟一飲盡千鐘。
人言公舊武緣令,武緣勾漏原連境。
葛令丹砂可駐顏,公復得之壽與等。
予言公壽自丹砂,公文卻復比云霞。
云霞何地不流映,似公異藻人同誇
。
畢竟斯文流厚脈,脈猶未墜仍留責。
余似蚊虻思負山,公如老驥猶任軛。
壽酒一卮未致公,愿揚高韻隨清風。
請公努力加餐飯,廣述詩書迪后蒙。
詩句欣賞
MORE+
人間塞馬何須問,天外冥鴻不可求
出處:
太史書來殊有已而之嘆賦此懷之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為語東山休賭墅,聚霞峰下有丹丘
出處:
太史書來殊有已而之嘆賦此懷之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飐飐香風送芰荷,瑯玕兩岸水如梭
出處:
壬申五日小園獨泛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欲驅倀虎懸人艾,為狎盟鷗去雀羅
出處:
壬申五日小園獨泛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舉目少年競旗鼓,側身平地有風波
出處:
壬申五日小園獨泛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停橈不向湘江去,且聽滄浪濯足歌
出處:
壬申五日小園獨泛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文筆翩翩羔雁群,錦心綺歲更推君
出處:
陳集生太史以其弟喬生白玉樓記傳奇索序詩以贈之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東山嘯傲同安石,南海揚靈有陸云
出處:
陳集生太史以其弟喬生白玉樓記傳奇索序詩以贈之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見說洛妃曾解佩,可容大令再書裙
出處:
陳集生太史以其弟喬生白玉樓記傳奇索序詩以贈之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瑤天笙鶴今盈耳,黛玉軒中硯已焚
出處:
陳集生太史以其弟喬生白玉樓記傳奇索序詩以贈之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何來天外奏云和,更憶花前捲白波
出處:
陳集生太史以竹下新詩便面見貽次來韻賦謝并貽歐嘉可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竹醉可隨人共醉,鳥歌常喜客同歌
出處:
陳集生太史以竹下新詩便面見貽次來韻賦謝并貽歐嘉可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鳳已覽輝猶蔚跂,牛曾礪角莫摩挲
出處:
陳集生太史以竹下新詩便面見貽次來韻賦謝并貽歐嘉可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西園亦有此君在,不見王奠可若何
出處:
陳集生太史以竹下新詩便面見貽次來韻賦謝并貽歐嘉可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氣求聲應自相親,絕世交情出世人
出處:
夏杪陳集生太史以便面二律見懷歐嘉可國學亦同韻見懷一律用來韻賦答二首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共愛一生□海氣,不沾半點古今塵
出處:
夏杪陳集生太史以便面二律見懷歐嘉可國學亦同韻見懷一律用來韻賦答二首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乘秋已辦登山屐,看菊須尋漉酒巾
出處:
夏杪陳集生太史以便面二律見懷歐嘉可國學亦同韻見懷一律用來韻賦答二首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獨夜正憐梁上月,夢來百遍莫辭頻
出處:
夏杪陳集生太史以便面二律見懷歐嘉可國學亦同韻見懷一律用來韻賦答二首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林空晝永枕書眠,寫葉飛來自木天
出處:
夏杪陳集生太史以便面二律見懷歐嘉可國學亦同韻見懷一律用來韻賦答二首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好我每貽池草句,懷人時詠木桃篇
出處:
夏杪陳集生太史以便面二律見懷歐嘉可國學亦同韻見懷一律用來韻賦答二首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手提巨斧擘山靈,更向天門穿一箭。
箭射垂楊百步遙,中原鞭弭遞相驕。
獨捧金盤滿盛血,十九人咸聽我招。
招之亦何為,斯文久欲衰。
宋人曾失足,元氏更崩馳。
我朝北地差能起,健力可以扛鼎呂。
信陽和之勢更揚,其后縱橫有五子。
五子復云七,吾粵得其一。
近者見鄭公,遠者談公實。
公實鄭公本同邑,豐神意氣如相襲。
并開門戶揖眾賓,一葦獨橫不用楫。
余生于公恨稍晚,形雖未親神往返。
北地信陽亦一家,況是鄉(xiāng)閭邇非遠。
石鼓桐魚相應鳴,幽蘭杜若原同畹。
今年夏月盛芙蓉,公之秀色正相同。
一步一眺將萬里,一吟一飲盡千鐘。
人言公舊武緣令,武緣勾漏原連境。
葛令丹砂可駐顏,公復得之壽與等。
予言公壽自丹砂,公文卻復比云霞。
云霞何地不流映,似公異藻人同誇。
畢竟斯文流厚脈,脈猶未墜仍留責。
余似蚊虻思負山,公如老驥猶任軛。
壽酒一卮未致公,愿揚高韻隨清風。
請公努力加餐飯,廣述詩書迪后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