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guó)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虞世基
虞億
虞仲文
虞似良
虞儔
虞允文
虞兆淑
虞兟
虞剛簡(jiǎn)
虞堪
虞大博
虞大熙
虞姬
虞子萬
虞賓
虞搆
虞景星
虞某
虞漢
虞淳熙
虞炎
虞祺
虞策
虞綽
虞羲
虞羽客
虞薦發(fā)
虞詔
虞說
虞謨
精選古詩
雨后長(zhǎng)安街忽成巨浸
雨錢
舟次張秋冒雨上讀徐武功治水碑
金山
自都下還吳寄翰林劉景元謝于喬二同年
靜觀樓成眾山忽見
登樓諸山忽不見蓋為云霧所隱
風(fēng)琴
古詩名句
手把大筆畫地畫天寫萬叢,花大如斗枝如龍,古香古色不與凡花同
擲筆大笑眼矇眬,醉臥梅下魂何從,夢(mèng)見延平對(duì)我拍手驚相逢
短衣躍馬出關(guān)時(shí),一笑歸來鬢未絲
兩戒山河曾展覽,百年日月任奔馳
書生合具屠龍技,烈士空吟伏驥詩
準(zhǔn)擬閉門求寂靜,禪心玄味遠(yuǎn)相期
玉珰緘札孕來春,一段溫馨字字真
遠(yuǎn)道問梅花有信,閒庭詠絮雪無塵
查古詩
搜索
蜀道易
作者:
方孝孺
朝代:
明
美矣哉,西蜀之道,何今易而昔難。
陸有重巖峻嶺萬仞镵天之劍閣,水有砅雷掣電懸流怒吼之江關(guān)。
自昔相戒不敢至,胡為乎今人操舟抺馬夕往而朝還。
大圣建皇極,王道坦坦如弦直。
西有雕題金齒之夷,北有氈裘椎?之貊
。
東南大海際天地,島居洲聚千萬國(guó)。
莫不奉琛執(zhí)?效朝貢,春秋使者來接跡。
何況川蜀處華夏,賢王于此開壽域。
播以仁風(fēng),沾以義澤。
家和人?,櫜兵斂革。
豺狼變化作騶虞,蛇虺消藏同蜥蜴。
鑿山焚荒穢,略水鏟崖石。
帆檣屝履任所往,宛若宇宙重開辟。
美哉蜀道之易有如此,四方行旅絡(luò)繹來游西覽德。
成都萬室,比屋如云。
桑麻蔽原野,雞犬聲相聞。
文翁之化,孔明之仁。
嚴(yán)鄭之節(jié),楊馬之文。
遺風(fēng)漸?比鄒魯,士行賢哲方回參。
方今況有賢圣君,大開學(xué)館論典墳,坐令政化希華勛。
徵賢一詔到巖穴,咄爾四方之士孰不爭(zhēng)先而駿奔。
王道有通塞,蜀道無古今。
至險(xiǎn)不在山與水,只在國(guó)政并人心。
六朝五季時(shí),王路嗟陸沉。
遂令三代民,盡為獸與禽。
當(dāng)時(shí)豈惟蜀道難,八荒之內(nèi)皆晦陰。
戎夷雜寇盜,干戈密如林。
今逢天子圣,賢王之德世所欽。
文教洽飛動(dòng),風(fēng)俗無邪淫。
孱夫弱婦懷千金,悍吏熟視不敢侵。
蜀道之易諒在此,咄爾四方來者不憚山高江水深。
詩句欣賞
MORE+
端的延年卻疾,頤神健體
出處:
玉漏遲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快飲不敢推辭,試跪啜才吞,六塵如洗
出處:
玉漏遲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換骨更形,只消數(shù)甌而已
出處:
玉漏遲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自是長(zhǎng)生有分,便可在地仙班里
出處:
玉漏遲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卻說道,人中再誰如你
出處:
玉漏遲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灝氣漸消三伏暑
出處:
歸朝歡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商吹送涼侵白苧
出處:
歸朝歡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驛亭張宴餞邦侯,管弦低處聞金縷
出處:
歸朝歡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明月映鶴渚
出處:
歸朝歡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殷勤頻勸杯中醑
出處:
歸朝歡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這九年,用心撫恤,百姓似兒女
出處:
歸朝歡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青云萬里期高舉
出處:
歸朝歡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第一功名端的取
出處:
歸朝歡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曾覃惠澤及疲民,仍將忠愛酬明主
出處:
歸朝歡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臨別聽我語
出處:
歸朝歡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巖廊接武夔皋侶
出處:
歸朝歡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把仙瓢,好教瀉盡,天下望霖雨
出處:
歸朝歡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一段秋光新寫就,盛開不待重陽
出處:
臨江仙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枝梢花葉互低昂
出處:
臨江仙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巧將籬下艷,幻作畫中芳
出處:
臨江仙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
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陸有重巖峻嶺萬仞镵天之劍閣,水有砅雷掣電懸流怒吼之江關(guān)。
自昔相戒不敢至,胡為乎今人操舟抺馬夕往而朝還。
大圣建皇極,王道坦坦如弦直。
西有雕題金齒之夷,北有氈裘椎?之貊。
東南大海際天地,島居洲聚千萬國(guó)。
莫不奉琛執(zhí)?效朝貢,春秋使者來接跡。
何況川蜀處華夏,賢王于此開壽域。
播以仁風(fēng),沾以義澤。
家和人?,櫜兵斂革。
豺狼變化作騶虞,蛇虺消藏同蜥蜴。
鑿山焚荒穢,略水鏟崖石。
帆檣屝履任所往,宛若宇宙重開辟。
美哉蜀道之易有如此,四方行旅絡(luò)繹來游西覽德。
成都萬室,比屋如云。
桑麻蔽原野,雞犬聲相聞。
文翁之化,孔明之仁。
嚴(yán)鄭之節(jié),楊馬之文。
遺風(fēng)漸?比鄒魯,士行賢哲方回參。
方今況有賢圣君,大開學(xué)館論典墳,坐令政化希華勛。
徵賢一詔到巖穴,咄爾四方之士孰不爭(zhēng)先而駿奔。
王道有通塞,蜀道無古今。
至險(xiǎn)不在山與水,只在國(guó)政并人心。
六朝五季時(shí),王路嗟陸沉。
遂令三代民,盡為獸與禽。
當(dāng)時(shí)豈惟蜀道難,八荒之內(nèi)皆晦陰。
戎夷雜寇盜,干戈密如林。
今逢天子圣,賢王之德世所欽。
文教洽飛動(dòng),風(fēng)俗無邪淫。
孱夫弱婦懷千金,悍吏熟視不敢侵。
蜀道之易諒在此,咄爾四方來者不憚山高江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