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孫寶仁
孫寶仍
孫寶侗
孫實
孫家遂
孫壽祺
孫爾準
孫居敬
孫山
孫峴
孫巖
孫嵩
孫應鳳
孫應威
孫應時
孫應求
孫應符
孫應鰲
孫康
孫廷權(quán)
孫廷璋
孫廷鐸
孫廷銓
孫德祖
孫志祖
孫思奮
孫思敬
孫思邈
孫惔
孫惟信
精選古詩
漁婦觀音贊其一
琴枕
跛翁
偈頌一百四十一首其十三
偈頌七十六首其二十六
偈頌七十六首其十六
十六羅漢贊
三教合面相贊
古詩名句
義帝今安在,韓生已就烹
拔山如可恃,無處著天明
萬頃秋波里,擎天一柱孤
仙姬不可見,元氣自相扶
往返隨陽鳥,平安憶鯉魚
顧瞻江漢水,極目倍躊躇
野色開晴望,榴花照別筵
交情詩卷里,帆影暮云邊
查古詩
搜索
思陵長公主挽詩
作者:
吳偉業(yè)
朝代:
明末清初
貴主徽音美,前朝典命光。
鴻名垂遠近,哀誄著興亡。
托體皇枝貴,承休圣善祥。
母儀惟謹肅,家法在矜莊。
上苑秾桃李,瑤池小鳳凰。
鸞音青繡屜,魚笏皂羅囊。
沉燎熏爐細,流蘇寶蓋香。
禊期陪祓水,繭館助條桑。
綠綟芃蘭佩,紅螭薤葉璋。
錫封需大國,喚仗及回廊。
受冊威儀定,傳烽羽檄忙。
司輿停鹵簿,掌瑞徹珩璜。
婺宿明河澹,薇垣太白芒。
至尊憂咄咤,仁壽涕彷徨。
酈邑年方幼,瓊?cè)A齒正芳。
艱難愁付托,顛沛懼參商。
文葆憐還戲,勝衣泣未遑。
從容咨傅母,倥急詢貂珰。
傳箭聞嚴鼓,投簽見拊床。
內(nèi)人縫使甲,中旨票支糧。
使者填平朔,將軍帶護羌。
寧無一矢救,足慰兩宮望。
盜賊狐篝火,關(guān)山蟻潰防。
逍遙師逗撓,奔突寇披猖。
牙纛看吹折,梯沖舞莫當。
妖氛纏象闕,殺氣滿陳倉。
天道真蒙昧,君心顧慨慷。
割慈全國體,處變重宗潢。
胄子除華紱,家丞具急裝。
敕須離禁闥,手為換衣裳。
社稷仇宜報,君親語勿忘。
遇人耑退讓,慎己舊行藏。
國母摩笄刺,宮娥掩袂傷。
他年標信史,同日見高皇。
元主甘從殉,君王入未央。
抽刀凌左闔,申脰就干將。
啑血彤闈地,橫尸紫御汪。
絕吭蘇又咽,瞑睫倦微揚。
裹褥移私第,沾胸進勺漿。
誓肌封斷骨,茹戚吮殘創(chuàng)。
死早隨諸妹,生猶望二王。
股肱羞魏相,肺腑恨周昌。
賊遁仍函谷,兵來豈建康。
六軍剺面慟,四海遏音喪。
故國新原廟,群臣舊奉常。
赗圭陳厭翟,題湊載辒辌。
隧逼賢妃冢,山疑望子岡。
銜哀存父老,主祭失元良。
訣絕均抔土,飄零各異方。
衣冠嬴博葬,風雨鹡鸰行
。
浩劫歸空壤,浮生寄渺茫。
玉真圖下發(fā),申伯勸承筐。
沅浦余堯女,營丘止孟姜。
君臣今世代,甥舅即蒸嘗。
湯沐鄉(xiāng)亭秩,家門殿省郎。
凄涼脂粉硙,零落綺羅箱。
宅枕平津巷,街通少府墻。
畫閑偕妯娌,曉坐向姑嫜。
偶語追銅雀,無聊問柏梁。
豫游推插柳,勝跡是梳妝。
菡萏鴛鴦扇,茱萸鸚鵡觴。
大庖南膳廠,奇卉北花房。
暖閣葫蘆錦,溫泉豆蔻湯。
雕薪獅首炭,甜食虎睛糖。
壯麗成焦土,榛蕪拱白楊。
麋游鳷鵲觀,苔沒斗雞坊。
荀灌心惆悵,秦休志激昂。
崩城身竟殞,填海愿難償。
命也知奚憾,天乎數(shù)不臧。
累歔床簀語,即窆寢園傍。
半體先從父,遺骸始見娘。
黃泉母子痛,白骨弟兄殤。
夙昔銅駝泣,諸陵石馬荒。
三年修荇藻,一飯奠嵩邙。
寒食重來路,新阡宿草長。
溪田延黍稼,隴笛臥牛羊。
朽壤穿螻蟻,驚沙起鴰鸧。
病樗眠廢社,衰葦折寒塘。
列剎皇姑寺,馱經(jīng)內(nèi)道場。
侍鬟稱練行,小像刻沉香。
玉座懸朱帳,金支渡法航。
少兒添畫燭,保媼伴帷堂。
露濕丹楓冷,星稀青鳥翔。
幡旄晨隱隱,鈴鑷夜將將。
控鶴攀龍馭,驂麟謁帝閶。
靈妃歌縹緲,神女笑徜徉。
苦霧迷槐市,雌霓繞建章。
歸酅思五廟,涉漢淚三湘。
柔福何慚宋,平陽可佐唐。
虞洲瞻返日,蒿里叫飛霜。
自古遭兵擾,偏嗟擁樹妨。
魯元馳孔亟,芊季負倉黃。
漂泊悲臨海,包含恥溧陽。
本朝端閫閾,設制勝巖疆。
虞順惇恭儉,時危植紀綱。
英聲起北地,雅操邁東鄉(xiāng)。
新野墳松直,招祇祠柏蒼。
薤歌雖慘憺,汗簡自輝煌。
謚號千秋定,銘旌百祀彰。
秦簫吹斷續(xù),楚挽哭滄浪。
詩句欣賞
MORE+
三千騋牝看騰櫪,百萬攻駒待牧邊
出處:
送湯納言赴貳北太仆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盛世奇猷君合展,吾衰但贈繞朝鞭
出處:
送湯納言赴貳北太仆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三年省牘鏡中開,幾閱玄湖堤上槐
出處:
送葉廷尉赴召北上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卿月忽懸鳷鵲觀,法星猶照鳳凰臺
出處:
送葉廷尉赴召北上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歲殘鴻雁平沙集,春轉(zhuǎn)龍蛇大澤回
出處:
送葉廷尉赴召北上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莫笑公車無結(jié)襪,釋之今召漢庭來
出處:
送葉廷尉赴召北上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素發(fā)詞垣老侍臣,周南留滯六年身
出處:
辛酉元日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幸逢四紀休明會,遙慶三元正始辰
出處:
辛酉元日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緹琯律傳仙黍應,青陽景轉(zhuǎn)帝蓂新
出處:
辛酉元日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蓬萊御氣通璇極,稽首祥云是北宸
出處:
辛酉元日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紫鳳簫吹白玉京,遙欣緱駕降仙瀛
出處:
留都迎景王駕并候謁陵次康太司空韻二首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河山氣擁菁茅社,日月光懸磐石明
出處:
留都迎景王駕并候謁陵次康太司空韻二首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春暖岸花迎羽衛(wèi),雨晴江草冒華英
出處:
留都迎景王駕并候謁陵次康太司空韻二首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神明帝胄同休歷,佇迓璇衡麗正平
出處:
留都迎景王駕并候謁陵次康太司空韻二首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圣日重輝頒八方,中天玉幾坐垂裳
出處:
留都迎景王駕并候謁陵次康太司空韻二首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朱維節(jié)引蛟鼉避,紫寢宮開龍虎翔
出處:
留都迎景王駕并候謁陵次康太司空韻二首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蕊錄九傳承祚永,蘿圖千紀應時昌
出處:
留都迎景王駕并候謁陵次康太司空韻二首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祥麟紱角瞻仁表,茂澤宜流江漢長
出處:
留都迎景王駕并候謁陵次康太司空韻二首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省閒宴坐自虛超,閉閣春陰在柳條
出處:
省中春思示孫宏詡二首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懶以詩書酬白發(fā),共誰事業(yè)振青霄
出處:
省中春思示孫宏詡二首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鴻名垂遠近,哀誄著興亡。
托體皇枝貴,承休圣善祥。
母儀惟謹肅,家法在矜莊。
上苑秾桃李,瑤池小鳳凰。
鸞音青繡屜,魚笏皂羅囊。
沉燎熏爐細,流蘇寶蓋香。
禊期陪祓水,繭館助條桑。
綠綟芃蘭佩,紅螭薤葉璋。
錫封需大國,喚仗及回廊。
受冊威儀定,傳烽羽檄忙。
司輿停鹵簿,掌瑞徹珩璜。
婺宿明河澹,薇垣太白芒。
至尊憂咄咤,仁壽涕彷徨。
酈邑年方幼,瓊?cè)A齒正芳。
艱難愁付托,顛沛懼參商。
文葆憐還戲,勝衣泣未遑。
從容咨傅母,倥急詢貂珰。
傳箭聞嚴鼓,投簽見拊床。
內(nèi)人縫使甲,中旨票支糧。
使者填平朔,將軍帶護羌。
寧無一矢救,足慰兩宮望。
盜賊狐篝火,關(guān)山蟻潰防。
逍遙師逗撓,奔突寇披猖。
牙纛看吹折,梯沖舞莫當。
妖氛纏象闕,殺氣滿陳倉。
天道真蒙昧,君心顧慨慷。
割慈全國體,處變重宗潢。
胄子除華紱,家丞具急裝。
敕須離禁闥,手為換衣裳。
社稷仇宜報,君親語勿忘。
遇人耑退讓,慎己舊行藏。
國母摩笄刺,宮娥掩袂傷。
他年標信史,同日見高皇。
元主甘從殉,君王入未央。
抽刀凌左闔,申脰就干將。
啑血彤闈地,橫尸紫御汪。
絕吭蘇又咽,瞑睫倦微揚。
裹褥移私第,沾胸進勺漿。
誓肌封斷骨,茹戚吮殘創(chuàng)。
死早隨諸妹,生猶望二王。
股肱羞魏相,肺腑恨周昌。
賊遁仍函谷,兵來豈建康。
六軍剺面慟,四海遏音喪。
故國新原廟,群臣舊奉常。
赗圭陳厭翟,題湊載辒辌。
隧逼賢妃冢,山疑望子岡。
銜哀存父老,主祭失元良。
訣絕均抔土,飄零各異方。
衣冠嬴博葬,風雨鹡鸰行。
浩劫歸空壤,浮生寄渺茫。
玉真圖下發(fā),申伯勸承筐。
沅浦余堯女,營丘止孟姜。
君臣今世代,甥舅即蒸嘗。
湯沐鄉(xiāng)亭秩,家門殿省郎。
凄涼脂粉硙,零落綺羅箱。
宅枕平津巷,街通少府墻。
畫閑偕妯娌,曉坐向姑嫜。
偶語追銅雀,無聊問柏梁。
豫游推插柳,勝跡是梳妝。
菡萏鴛鴦扇,茱萸鸚鵡觴。
大庖南膳廠,奇卉北花房。
暖閣葫蘆錦,溫泉豆蔻湯。
雕薪獅首炭,甜食虎睛糖。
壯麗成焦土,榛蕪拱白楊。
麋游鳷鵲觀,苔沒斗雞坊。
荀灌心惆悵,秦休志激昂。
崩城身竟殞,填海愿難償。
命也知奚憾,天乎數(shù)不臧。
累歔床簀語,即窆寢園傍。
半體先從父,遺骸始見娘。
黃泉母子痛,白骨弟兄殤。
夙昔銅駝泣,諸陵石馬荒。
三年修荇藻,一飯奠嵩邙。
寒食重來路,新阡宿草長。
溪田延黍稼,隴笛臥牛羊。
朽壤穿螻蟻,驚沙起鴰鸧。
病樗眠廢社,衰葦折寒塘。
列剎皇姑寺,馱經(jīng)內(nèi)道場。
侍鬟稱練行,小像刻沉香。
玉座懸朱帳,金支渡法航。
少兒添畫燭,保媼伴帷堂。
露濕丹楓冷,星稀青鳥翔。
幡旄晨隱隱,鈴鑷夜將將。
控鶴攀龍馭,驂麟謁帝閶。
靈妃歌縹緲,神女笑徜徉。
苦霧迷槐市,雌霓繞建章。
歸酅思五廟,涉漢淚三湘。
柔福何慚宋,平陽可佐唐。
虞洲瞻返日,蒿里叫飛霜。
自古遭兵擾,偏嗟擁樹妨。
魯元馳孔亟,芊季負倉黃。
漂泊悲臨海,包含恥溧陽。
本朝端閫閾,設制勝巖疆。
虞順惇恭儉,時危植紀綱。
英聲起北地,雅操邁東鄉(xiāng)。
新野墳松直,招祇祠柏蒼。
薤歌雖慘憺,汗簡自輝煌。
謚號千秋定,銘旌百祀彰。
秦簫吹斷續(xù),楚挽哭滄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