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詩人
劉應幾
劉應鳳
劉應子
劉應時
劉應李
劉應炎
劉應陛
劉應雄
劉應龍
劉應龜
劉庠
劉度
劉庭信
劉庭式
劉庭琦
劉廉
劉廌
劉廓
劉延世
劉延堅
劉廷枚
劉廷楠
劉廷璣
劉廷珊
劉廷鏞
劉建
劉開
劉異
劉弇
劉弗陵
精選古詩
二月十八日隴洲夜渡
送別李騰還鄉(xiāng)
送人之臨川
賦丁氏悠然齋兼呈羅宗仲進士
環(huán)山亭(袁氏為奉親而筑)
黃氏容安樓
題劉文周愚直齋
賦清溪
古詩名句
知君有句證鴻雪,憑闌定憶錢塘湖
云間沈東氏,□草衣野夫
有如垂露楊柳葉,或似委薤劍環(huán)首
午夢覺來湯欲沸,松風吹響竹爐邊
滄海幾揚塵,丘陵或為壑
指鹿以為馬,非是孰敢云
窗間月色微,薄雪自風吹
黃如旌旆森葭蘆,馬上短衣虬髯胡
查古詩
搜索
相逢狹路間
作者:
張鳳翔
朝代:
明末清初
相逢狹路間,路狹車不容。
錦衣二年少,玉勒羈雙龍。
問君在何處,君家人易知。
易知亦難忘,金水河之湄。
金釘次朱戶,翠波通瑤池。
堂上奏絲竹,堂下喧鼓鼙
。
太宮錦襕腰,登饌羅珍奇。
嬌娃俱二八,魚貫傳瑤卮。
宮粉各殊別,婉娩芙蓉姿。
清歌稱妙舞,密眄揚修眉。
椒蘭蕩邪穢,暗度青云逵。
不知夕陽下,但見華筵移。
兄弟兩三人,置身俱不卑。
大者上柱國,次者校尉司。
小者亦列侯,中禁容奔馳。
五日一來歸,中使相追隨。
輿圍綺羅蓋,馬絡黃金羈。
門排虎牙杖,室結(jié)蓮花帷。
大婦繡鴛鴦,中婦抱嬰兒。
小婦持斑管,對局裁新詩。
丈夫且安坐,玉笛不成吹。
柔聲忽滿竅,清響飛天涯。
詩句欣賞
MORE+
知君有句證鴻雪,憑闌定憶錢塘湖
出處:
贈劉明府用東坡喜劉景文至韻
作者:
蔣節(jié)
朝代:
清
云間沈東氏,□草衣野夫
出處:
野亭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有如垂露楊柳葉,或似委薤劍環(huán)首
出處:
滕用亨諸篆體歌
作者:
王行
朝代:
元末明初
午夢覺來湯欲沸,松風吹響竹爐邊
出處:
寄題無錫錢仲毅煮茗軒
作者:
謝應芳
朝代:
元末明初
滄海幾揚塵,丘陵或為壑
出處:
憫鶴次韻顧語溪
作者:
陶宗儀
朝代:
元末明初
指鹿以為馬,非是孰敢云
出處:
雜詩
作者:
陶宗儀
朝代:
元末明初
窗間月色微,薄雪自風吹
出處:
獅子林十四首
作者:
王彝
朝代:
元末明初
黃如旌旆森葭蘆,馬上短衣虬髯胡
出處:
金人校獵圖為韋同知潤題
作者:
梁寅
朝代:
元末明初
秦淮臥病惜春陰,訪問深知故舊心
出處:
南京別王道士
作者:
危素
朝代:
元末明初
溪毛糝白姜,芝髓烹紅胾
出處:
游涇川水西寺蕳葉八宣慰劉七都事章卞二元師
作者:
宋濂
朝代:
元末明初
三服宮闈欹且側(cè),左右紛亂如驚鷗
出處:
天麥毒行
作者:
宋濂
朝代:
元末明初
金石雖堅有銷泐,文光亙古常晶熒
出處:
秋夜與子充論文退而賦詩一首因簡子充并寄胡教授仲申
作者:
宋濂
朝代:
元末明初
子年頗少我,已復飽經(jīng)傳
出處:
性初余同門友也至正初定交錢唐及茲兩紀中間出處離合之不同有足慨者頃辱以先師黃文獻公所贈詩見示感今念昔撫卷泫然因用次韻追和雖辭不能工而師生之誼庶幾見之矣
作者:
王祎
朝代:
元末明初
秋高口子草如云,風勁腦兒沙似水
出處:
白翎雀圖
作者:
王祎
朝代:
元末明初
寧無寒草共山花,惟覺粗疏俗吾眼
出處:
楊孟載畫竹
作者:
徐賁
朝代:
元末明初
登高丘,望遠澤,蓬萊三山不可測
出處:
望太湖
作者:
張羽
朝代:
元末明初
紛紛攘攘厭黃巾,妖血徒膏草野塵
出處:
秋感六首
作者:
王逢
朝代:
元末明初
每上樓臺瞻北極,愿聞波浪帖南陲
出處:
次韻和石末公聞海上使命之作因念西州愴然有感二首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頑然空洞腰十圍,唯貯文章滿斯腹
出處:
吾琴所為曹令所壞寓居賦秋風破屋歌
作者:
葉颙
朝代:
元末明初
主翁呼酒醉東籬,一曲未終俱酩酊
出處:
同宗弟文炳宴集余以病不能往中和仲簡偕行且有登覽之樂因事觸興形于詠歌俯仰之間余不能無憾焉聊復次韻
作者:
郭鈺
朝代:
元末明初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錦衣二年少,玉勒羈雙龍。
問君在何處,君家人易知。
易知亦難忘,金水河之湄。
金釘次朱戶,翠波通瑤池。
堂上奏絲竹,堂下喧鼓鼙。
太宮錦襕腰,登饌羅珍奇。
嬌娃俱二八,魚貫傳瑤卮。
宮粉各殊別,婉娩芙蓉姿。
清歌稱妙舞,密眄揚修眉。
椒蘭蕩邪穢,暗度青云逵。
不知夕陽下,但見華筵移。
兄弟兩三人,置身俱不卑。
大者上柱國,次者校尉司。
小者亦列侯,中禁容奔馳。
五日一來歸,中使相追隨。
輿圍綺羅蓋,馬絡黃金羈。
門排虎牙杖,室結(jié)蓮花帷。
大婦繡鴛鴦,中婦抱嬰兒。
小婦持斑管,對局裁新詩。
丈夫且安坐,玉笛不成吹。
柔聲忽滿竅,清響飛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