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余晉祺
余晦
余有丁
余本
余本愚
余樞
余某
余桂英
余楚材
余榀
余正酉
余氏
余洪道
余深
余淳禮
余湜
余溥
余瀚
余爽
余玉馨
余玠
余甸
余睦
余知閣
余端禮
余紹祉
余經(jīng)
余統(tǒng)
余繼先
余繼登
精選古詩
賦得瀑布
道旁花
雁
魯直示其伯父祖善馬鞍松隱齋詩次其韻
感春二首其二
感春二首其一
感遇二十五首其七
感遇二十五首其六
古詩名句
微風池館清無暑,曾看佳人并折來
憶在南溪看武山,相攜常是月中還
自從西北兵塵起,望殺盈盈一水間
霜壓驚塵月滿山,云中雞犬又東還
幾時踏雪攜青玉,來訪仙人石室間
虎峰龍洞互綿聯(lián),常是高低落照邊
最愛武溪溪上看,錦屏一片倚青天
武山秀色盡長松,曾宿泉亭夜聽鐘
查古詩
搜索
初聞鐙船鼓吹歌
作者:
杜浚
朝代:
清
一聲著人如夢中,雙槌再下耳作聾。
三下四下管弦沸,鐙船鼓聲天上至。
居然列坐倚船弦,驚指遙看相詫異。
鼓聲漸逼船漸近,亦解回環(huán)左右戲。
急攢冷點槌猶澀,春雷坎坎初驚蟄。
吹彈節(jié)鼓鼓倔強,中有閑聲闌不入。
吁嗟此時聽鼓止聽鳴,誰能打掏聲里情。
誰能眼底求精妙,乍許胸中見太平。
太平久遠知者稀,萬歷年間聞而知。
九州富庶無旌麾,揚州之域尤稀奇。
誰致此者帝軒羲,下有江陵張?zhí)珟煛?br>江陵初年執(zhí)國政,樂事無多廟謨競。
爾時秦淮一條水,伐鼓吹笙猶未盛。
江陵此日富強成,圣人宮中奏云門。
后來宰相皆福人,普天物力東南傾。
豪奢橫溢散向水,此水不須重過秦。
王家謝家侈紈褲,湖海游人斗詞賦。
廣陵女兒絕可憐,新安金帛誰知數(shù)。
舊都冠蓋例無事,朝與花朝暮酒暮。
水嬉不待二月半,袨服新妝桃葉渡。
高樓夾水對排窗,卷起珠簾人面素。
騰騰便有鼓音來,鐙船到處游船開。
燭龍但恨天難夜,赤鳳從教晝不回。
皇天此時亦可哀,龜年協(xié)律正奇材。
善和坊接平康街,弄兒狎客多渠魁。
船中百甕梁溪酒,膽大心雄選鋒手。
蘇州簫管虎丘腔,太倉弦索昆山口。
鎮(zhèn)江染紅制瓔珞,廿腕珠鐙懸一角。
當前置鼓大如筐,黃金釘鉸來淮陽。
此聲一驩眾聲集,不獨火中聞霹靂。
風雨叢中百鳥鳴,旌旗隊里將軍立。
熬波煮火火更然,積響沈舟舟未濕。
可憐如此已快意,未到端陽百分一。
記我來時卯與辰,其時海內(nèi)久風塵。
石榴花發(fā)照溪津,友生置酒我為賓。
下船稍遲渡口塞,踏人肩背人怒嗔。
鐙光鼓吹河河遍,銜尾蟠旋成一串。
蔽虧果覺星河覆,演弄早使魚龍顫。
眾人洶洶我靜賞,初奏此時差可辯。
須臾光響相糾結,惟聞森森沈沈直上翻云漢
。
東船西舫更交加,下視何由睹寸瀾。
偶然閃倏透水處,如金在镕風掣電。
樓樓堂客船船妓,近不聞聲遠察面。
嗚呼此時鐙船更難動,但坐飽食揮槌調(diào)絲按孔相凌亂。
侯家別攜清商部,那得于中聞唱嘆。
復有劣鼓與劣吹,就中藏拙誰能見。
爆竹聲低煙霧濃,暫借香風解沾汗。
露零雨下不得退,樂極生悲真可厭。
酒醒忽迷此何地,魂銷略記伊堪戀。
直至明朝亭午,船松卻退人相羨。
歸來沈眠須竟日,流鶯啼破河陽戰(zhàn)。
此后游人數(shù)日稀,清淮十里桃花片。
記得座中客,能說王稚登。
稚登撾鼓湘蘭舞,賞音擊節(jié)屠長卿。
后來好事潘景升,晚節(jié)猶數(shù)茅止生。
絕藝于今誰作主,李小大歌張卯舞。
當時惆悵說于今,忍見于今又說古。
年復年來事可嘆,鐙船伐鼓鼓不歡。
辛壬之際大饑疫,惟見鳳陵烽火,照見秦淮白骨橫青灘。
桃葉何須怨寂寞,天子孤立在長安。
吾聞是時宰相薛復周,黃金至厚封疆仇。
公卿濟濟咸一德,坐令戰(zhàn)鼓逼龍樓。
甲申三月鼓遂破,斷管殘絲復誰和。
半間堂里起笙歌,平章舟上稱朝賀。
試問當時雷海青,階下池頭還幾個。
新劇惟傳《燕子箋》,殺人有暇上游船。
行人何必近前聽,荼毒鼓中無性命。
同時阿誰伎,畜爾惟有劉黃高左五侯耳。
君不見師延靡靡濮上水,未若《玉樹后庭》美。
賞音何人丞相嚭,相對掀髯復切齒。
一撥弦中半壁亡,一棒鼓中萬人死。
鼓急弦驚曲不長,兩年歇絕隨漁陽。
有客徒憐橋下水,無人不斷渡邊腸。
及此相看真分外,何許藏舟一舟在。
拂塵捍撥初光輝,奮槌揚袖藍縷衣。
不鐙漫乘夕波出,無伴知從何處歸。
爭新夸奇各有故,君看西風桃李枝。
西風一枝眾稱異,東風萬樹空爾為。
入耳悲歡難具說,醉里分明寸心熱。
嗚呼漢代金仙唐舞馬,此事千年無有者。
興亡不入心手間,然后聲音如雨下。
探湯撾鼓蒺藜刺,應有心肝礙胸次。
余音漠漠攪飛絮。
鐙船鐙,過橋去,過橋去,傷鼓聲。
長歌短歌歌當成,隴西李賀抽身死,舉杯相屬樊川生。
此生流落江南久,曾聽當時煞尾聲。
又聽今朝第一聲。
詩句欣賞
MORE+
斷碑折劍何足擬,好配漢家傳國璽
出處:
漢延平熨斗歌為認庵作
作者:
楊炳春
朝代:
清
涼云抱雨頹,候蟲啼秋急
出處:
讀梅宛陵詩和本集永叔進道堂夜話詩韻
作者:
楊炳春
朝代:
清
一鐙閃虛牖,窸窣精魂入
出處:
讀梅宛陵詩和本集永叔進道堂夜話詩韻
作者:
楊炳春
朝代:
清
斂心與酬對,擬追微渺及
出處:
讀梅宛陵詩和本集永叔進道堂夜話詩韻
作者:
楊炳春
朝代:
清
視膚略無奇,覷髓行難十
出處:
讀梅宛陵詩和本集永叔進道堂夜話詩韻
作者:
楊炳春
朝代:
清
羊腸郁百盤,盤盤平野立
出處:
讀梅宛陵詩和本集永叔進道堂夜話詩韻
作者:
楊炳春
朝代:
清
何嘗空虛為,端由豪橫戢
出處:
讀梅宛陵詩和本集永叔進道堂夜話詩韻
作者:
楊炳春
朝代:
清
镕韓英斯存,煦孟寒不襲
出處:
讀梅宛陵詩和本集永叔進道堂夜話詩韻
作者:
楊炳春
朝代:
清
當其戛戛難,有似硁硁執(zhí)
出處:
讀梅宛陵詩和本集永叔進道堂夜話詩韻
作者:
楊炳春
朝代:
清
豁然得懸解,活古一呼吸
出處:
讀梅宛陵詩和本集永叔進道堂夜話詩韻
作者:
楊炳春
朝代:
清
于公本自然,傳后憎僻澀
出處:
讀梅宛陵詩和本集永叔進道堂夜話詩韻
作者:
楊炳春
朝代:
清
不博淺學歡,要取真宰泣
出處:
讀梅宛陵詩和本集永叔進道堂夜話詩韻
作者:
楊炳春
朝代:
清
嗟予素疏陋,奧旨未全挹
出處:
讀梅宛陵詩和本集永叔進道堂夜話詩韻
作者:
楊炳春
朝代:
清
誓終索淵珠,苦意鞭潛蟄
出處:
讀梅宛陵詩和本集永叔進道堂夜話詩韻
作者:
楊炳春
朝代:
清
涕淚深深欲滿衫,竟從苦海斷歸帆
出處:
編錄先仲兄遺稿追悼
作者:
楊炳春
朝代:
清
夜臺得友心應慰,石闕知君口尚銜
出處:
編錄先仲兄遺稿追悼
作者:
楊炳春
朝代:
清
鴻雁余哀云外叫,風波無恙篋中緘
出處:
編錄先仲兄遺稿追悼
作者:
楊炳春
朝代:
清
遺編重向殘鐙讀,此筆生前早蛻凡
出處:
編錄先仲兄遺稿追悼
作者:
楊炳春
朝代:
清
提兵三千人,立功萬里外
出處:
題燉煌太守裴岑紀功碑拓本
作者:
楊炳春
朝代:
清
裴公信桓桓,與漢除災害
出處:
題燉煌太守裴岑紀功碑拓本
作者:
楊炳春
朝代:
清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三下四下管弦沸,鐙船鼓聲天上至。
居然列坐倚船弦,驚指遙看相詫異。
鼓聲漸逼船漸近,亦解回環(huán)左右戲。
急攢冷點槌猶澀,春雷坎坎初驚蟄。
吹彈節(jié)鼓鼓倔強,中有閑聲闌不入。
吁嗟此時聽鼓止聽鳴,誰能打掏聲里情。
誰能眼底求精妙,乍許胸中見太平。
太平久遠知者稀,萬歷年間聞而知。
九州富庶無旌麾,揚州之域尤稀奇。
誰致此者帝軒羲,下有江陵張?zhí)珟煛?br>江陵初年執(zhí)國政,樂事無多廟謨競。
爾時秦淮一條水,伐鼓吹笙猶未盛。
江陵此日富強成,圣人宮中奏云門。
后來宰相皆福人,普天物力東南傾。
豪奢橫溢散向水,此水不須重過秦。
王家謝家侈紈褲,湖海游人斗詞賦。
廣陵女兒絕可憐,新安金帛誰知數(shù)。
舊都冠蓋例無事,朝與花朝暮酒暮。
水嬉不待二月半,袨服新妝桃葉渡。
高樓夾水對排窗,卷起珠簾人面素。
騰騰便有鼓音來,鐙船到處游船開。
燭龍但恨天難夜,赤鳳從教晝不回。
皇天此時亦可哀,龜年協(xié)律正奇材。
善和坊接平康街,弄兒狎客多渠魁。
船中百甕梁溪酒,膽大心雄選鋒手。
蘇州簫管虎丘腔,太倉弦索昆山口。
鎮(zhèn)江染紅制瓔珞,廿腕珠鐙懸一角。
當前置鼓大如筐,黃金釘鉸來淮陽。
此聲一驩眾聲集,不獨火中聞霹靂。
風雨叢中百鳥鳴,旌旗隊里將軍立。
熬波煮火火更然,積響沈舟舟未濕。
可憐如此已快意,未到端陽百分一。
記我來時卯與辰,其時海內(nèi)久風塵。
石榴花發(fā)照溪津,友生置酒我為賓。
下船稍遲渡口塞,踏人肩背人怒嗔。
鐙光鼓吹河河遍,銜尾蟠旋成一串。
蔽虧果覺星河覆,演弄早使魚龍顫。
眾人洶洶我靜賞,初奏此時差可辯。
須臾光響相糾結,惟聞森森沈沈直上翻云漢。
東船西舫更交加,下視何由睹寸瀾。
偶然閃倏透水處,如金在镕風掣電。
樓樓堂客船船妓,近不聞聲遠察面。
嗚呼此時鐙船更難動,但坐飽食揮槌調(diào)絲按孔相凌亂。
侯家別攜清商部,那得于中聞唱嘆。
復有劣鼓與劣吹,就中藏拙誰能見。
爆竹聲低煙霧濃,暫借香風解沾汗。
露零雨下不得退,樂極生悲真可厭。
酒醒忽迷此何地,魂銷略記伊堪戀。
直至明朝亭午,船松卻退人相羨。
歸來沈眠須竟日,流鶯啼破河陽戰(zhàn)。
此后游人數(shù)日稀,清淮十里桃花片。
記得座中客,能說王稚登。
稚登撾鼓湘蘭舞,賞音擊節(jié)屠長卿。
后來好事潘景升,晚節(jié)猶數(shù)茅止生。
絕藝于今誰作主,李小大歌張卯舞。
當時惆悵說于今,忍見于今又說古。
年復年來事可嘆,鐙船伐鼓鼓不歡。
辛壬之際大饑疫,惟見鳳陵烽火,照見秦淮白骨橫青灘。
桃葉何須怨寂寞,天子孤立在長安。
吾聞是時宰相薛復周,黃金至厚封疆仇。
公卿濟濟咸一德,坐令戰(zhàn)鼓逼龍樓。
甲申三月鼓遂破,斷管殘絲復誰和。
半間堂里起笙歌,平章舟上稱朝賀。
試問當時雷海青,階下池頭還幾個。
新劇惟傳《燕子箋》,殺人有暇上游船。
行人何必近前聽,荼毒鼓中無性命。
同時阿誰伎,畜爾惟有劉黃高左五侯耳。
君不見師延靡靡濮上水,未若《玉樹后庭》美。
賞音何人丞相嚭,相對掀髯復切齒。
一撥弦中半壁亡,一棒鼓中萬人死。
鼓急弦驚曲不長,兩年歇絕隨漁陽。
有客徒憐橋下水,無人不斷渡邊腸。
及此相看真分外,何許藏舟一舟在。
拂塵捍撥初光輝,奮槌揚袖藍縷衣。
不鐙漫乘夕波出,無伴知從何處歸。
爭新夸奇各有故,君看西風桃李枝。
西風一枝眾稱異,東風萬樹空爾為。
入耳悲歡難具說,醉里分明寸心熱。
嗚呼漢代金仙唐舞馬,此事千年無有者。
興亡不入心手間,然后聲音如雨下。
探湯撾鼓蒺藜刺,應有心肝礙胸次。
余音漠漠攪飛絮。
鐙船鐙,過橋去,過橋去,傷鼓聲。
長歌短歌歌當成,隴西李賀抽身死,舉杯相屬樊川生。
此生流落江南久,曾聽當時煞尾聲。
又聽今朝第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