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馮詠芝
馮詠茜
馮善
馮嗣京
馮國鑫
馮坦
馮培
馮培元
馮墀瑞
馮士頤
馮多福
馮奕垣
馮如京
馮如愚
馮如晦
馮嫻
馮子振
馮子翼
馮孝成
馮安上
馮安叔
馮宋
馮宣
馮宬
馮宿
馮尊師
馮小青
馮少吉
馮堯民
馮山
精選古詩
黃慎之自閩見訪夜坐對酌悵然有感四首其四
旅興其七
旅興其十三
旅興其二十一
旅興其三十
旅興其三十四
旅興其三十七
旅興其三十八
古詩名句
蜀國至今悲杜宇,楚人終是戀鴻溝
滄桑屢換身安屬,朝市頻更怒未休
怪事荒唐君莫笑,古來黨禍本清流
天臺(tái)石梁百余丈,縹緲丹梯不可上
匡廬瀑布垂云端,銀河倒掛千巖間
苧溪之水西北來,發(fā)源月窟何雄哉
驪龍正睡老蛟蟄,何人鞭起生風(fēng)雷
雪山峨峨仆冰柱,馮夷怒擊靈鼉鼓
查古詩
搜索
和坤一咸和四年磚歌
作者:
萬光泰
朝代:
清
春云作泥花作土,客子遠(yuǎn)家十日雨。
刺船問友城東門,魚市曉鯹河水渾。
主人居廬顏色悴,積潦盈階苔滿地。
一磚得就墻陰看,上有咸和四年字。
質(zhì)如石重棱矩方,盈尺不足盈咫強(qiáng)。
薶沈既深于性靜,薜暴不著其工良。
主人昨客臨溪水,日有永安山在幾。
耕人堀地侵土龍,鄰叟分詒共石髓。
我聞晉陶久不全,南宋僅剩保母磚。
交螭方壺地下破,興寧寶刻人間傳。
是磚后出與為二,能記倉黃渡江事。
四郊不壘蘇冠軍,百甓定運(yùn)陶刺吏。
燒磚志年謀亦周,千齡臥聽松梧秋。
誰憐衣襦仍發(fā)冢,亦有牧豎來登丘。
余不亭高山鬼睇,薜荔女蘿知幾世。
誰能更覓沈約墳,我欲再補(bǔ)石柱記
。
主人枕屆復(fù)食貧,吊鶴不至啼鳥馴。
歌詩已廢蓼莪句,磚土正待燒磚人。
嗟我將為粵行客,歸期遙指江楓赤。
且留銅雀香姜材,換取梅花蕉葉石。
詩句欣賞
MORE+
南郭讀書西郭田,一竿秋水一湖煙
出處:
乙巳初度口占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蠻歌社酒時(shí)時(shí)醉,不學(xué)龐家獨(dú)跳禪
出處:
乙巳初度口占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白石青山到處緣,月高梳櫛日高眠
出處:
乙巳初度口占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無聞已是慚夫子,四十于今少二年
出處:
乙巳初度口占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桃花春水滿江頭,獨(dú)擁佳人翡翠樓
出處:
江上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誰抱琵琶江口上,聲聲彈出小梁州
出處:
江上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二月王花接郡城,絳桃垂柳獨(dú)分明
出處:
江上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請看高冢宮人草,別作青春一段情
出處:
江上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天津橋上沙圍屋,共伯城邊石吐泉
出處:
過康節(jié)先生安樂窩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料得先生都不管,來時(shí)如月去如煙
出處:
過康節(jié)先生安樂窩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八月秋高兔子肥,卷毛宋鵲疾于飛
出處:
擬作內(nèi)詞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開闌一放天顏喜,玉手親攜自在歸
出處:
擬作內(nèi)詞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夜深歌起碧油幢,部部爭先那肯降
出處:
夜飲鄒金吾家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閱盡龜茲諸樂府,卻翻新譜按南腔
出處:
夜飲鄒金吾家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苜蓿風(fēng)高萬馬齊,東華門里映花嘶
出處:
見宮監(jiān)走馬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平明挾彈西園去,白日晴翻碧玉蹄
出處:
見宮監(jiān)走馬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青峰如面洗溪紋,石上鸞音久不聞
出處:
登嘯臺(tái)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欲向先生借天匕,嵩山煙雨華山云
出處:
登嘯臺(tái)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江上清聲入夜哀,潛虬初泣雁初回
出處:
聞簫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前山月起青如黛,怕有幽人騎鳳來
出處:
聞簫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
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刺船問友城東門,魚市曉鯹河水渾。
主人居廬顏色悴,積潦盈階苔滿地。
一磚得就墻陰看,上有咸和四年字。
質(zhì)如石重棱矩方,盈尺不足盈咫強(qiáng)。
薶沈既深于性靜,薜暴不著其工良。
主人昨客臨溪水,日有永安山在幾。
耕人堀地侵土龍,鄰叟分詒共石髓。
我聞晉陶久不全,南宋僅剩保母磚。
交螭方壺地下破,興寧寶刻人間傳。
是磚后出與為二,能記倉黃渡江事。
四郊不壘蘇冠軍,百甓定運(yùn)陶刺吏。
燒磚志年謀亦周,千齡臥聽松梧秋。
誰憐衣襦仍發(fā)冢,亦有牧豎來登丘。
余不亭高山鬼睇,薜荔女蘿知幾世。
誰能更覓沈約墳,我欲再補(bǔ)石柱記。
主人枕屆復(fù)食貧,吊鶴不至啼鳥馴。
歌詩已廢蓼莪句,磚土正待燒磚人。
嗟我將為粵行客,歸期遙指江楓赤。
且留銅雀香姜材,換取梅花蕉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