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謝忱
謝恭
謝惇
謝惠連
謝慥
謝慧卿
謝懋
謝承舉
謝掄元
謝振定
謝文爵
謝文薦
謝文著
謝文質(zhì)海牙
謝方叔
謝方琦
謝無競
謝無量
謝明遠
謝星樓
謝晉
謝晦
謝景初
謝景溫
謝朓
謝本量
謝枋得
謝枋得友
謝樹瓊
謝榛
精選古詩
風雨無憀中覽鏡有感作小詩未有斷句適兩侄孫攜詩卷來
東谷王子文死讀其詩文有感
東軒
代人送別
代書寄韓履善右司趙庶可寺簿其三
代書寄韓履善右司趙庶可寺簿其一
代書寄韓履善右司趙庶可寺簿其二
冬日移舟入峽避風
古詩名句
城中小兒齊拍手,聲聲道好如雷吼
擊鼓彈箏時轉(zhuǎn)喧,河漢低回掛朱牖
夜深賓客各言歸,主人長跪強牽衣
朱苞細拆漳南橘,白碗新盛北地梨
聯(lián)床接席出豐膳,美酒平斟玉屈卮
清宵良會豈再得,今我不醉將何為
路出青山峽,云移碧水艖
新蒲沒洲渚,斜日照村家
查古詩
搜索
題陳東浦藩伯敦拙堂詩集
作者:
趙翼
朝代:
清
學詩必學杜,萬口同一噪。
連城有真璧,未可珷玞冒。
嗚呼浣花翁,在唐本別調(diào)。
時當六朝后,舉世炫麗藻。
青蓮雖不群,余習猶或蹈,惟公起掃除,天門一龍?zhí)?br>骨力森開張,神勇郁雄驚。
陽烏掩爝火,轟雷塞蚓竊。
天壤此一途,疏鑿曾未到。
一開五丁峽,遂坦九軌道。
坐令翰墨場,莫不奉旌纛。
微之仿精切,退之師排奡。
義山鍊格遒,涪翁取徑峭。
豪宕放翁吟,悲壯遺山吊。
斯皆分杜派,各具一體妙。
迨明李何輩,但摹面目肖。
彭亨鼓蛙怒,咆勃奮虎嘯。
徒滋虛氣張,終覺輕心掉。
曠代有東浦,孤詣戛獨造。
淵源溯《雅》、《騷》,根柢本忠孝。
讀書必破卷,陋彼管窺豹。
出語必驚人,鷙若韛脫鷂。
力厚巨鼎扛,思沈重淵釣。
每于樸僿處,雋味出揉拗。
以追少陵大有作為作,磁鐵兩孚召。
得皮兼得骨,在神不在貌。
緬昔老拾遺,入蜀詩益爆。
長揖嚴尹幕,高歌葛相廟。
至今舊草堂,萬丈光尚耀。
先生出筮仕,即泛錦江棹。
固知關(guān)宿緣,豈特發(fā)遐眺。
新詩十二卷,精心躪堂奧。
子美有替人,當亦意不料。
寓齋得披讀,狂喜成絕叫
。
惟應(yīng)瓣香然,敢肆飯顆誚。
傳語學杜人,津梁此先導(dǎo)。
詩句欣賞
MORE+
愿子同歡愛,嘉會常及茲
出處:
夜宴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大風吹海海水立,怒濤百丈生寒色
出處:
翔龍篇贈伯襄上春官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蹴天噴雪碎珊瑚,千山萬山瞑將夕
出處:
翔龍篇贈伯襄上春官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此時秦王鞭巨石,怪者跳躍怒者擊
出處:
翔龍篇贈伯襄上春官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崩騰硠磕海若驕,萬馬驚飛回地軸
出處:
翔龍篇贈伯襄上春官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忽爾神光起天末,馮夷擊鼓湘妃列
出處:
翔龍篇贈伯襄上春官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翠旗金支半有無,兩儀不辨江云黑
出處:
翔龍篇贈伯襄上春官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中有巨魚黃金鱗,丹砂作尾幾千尺
出處:
翔龍篇贈伯襄上春官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吹波吸浪排空來,神怪滅沒不可測
出處:
翔龍篇贈伯襄上春官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須臾直上騰穹蒼,萬里風云肆麾斥
出處:
翔龍篇贈伯襄上春官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碧髯朱帶不知數(shù),海色虹光亂相射
出處:
翔龍篇贈伯襄上春官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見者大呼東西走,蒼茫渺漠神靈跡
出處:
翔龍篇贈伯襄上春官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我聞此物非人間,龍池五花乃其食
出處:
翔龍篇贈伯襄上春官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朝發(fā)昆崙霄孟諸,超忽變化非人識
出處:
翔龍篇贈伯襄上春官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當時曾捧赤墐爐,鑄成雙劍售風胡
出處:
翔龍篇贈伯襄上春官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精靈千載沒不得,魍魎蛟貍深夜呼
出處:
翔龍篇贈伯襄上春官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一朝光怪忽自發(fā),復(fù)化翔龍上天闕
出處:
翔龍篇贈伯襄上春官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宇宙風雷在爾司,紆體鞶縈豈徒悅
出處:
翔龍篇贈伯襄上春官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龍乎龍乎,天網(wǎng)恢恢亦空闊
出處:
翔龍篇贈伯襄上春官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何當億萬蒼生渴,爾乃僅僅如列缺
出處:
翔龍篇贈伯襄上春官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連城有真璧,未可珷玞冒。
嗚呼浣花翁,在唐本別調(diào)。
時當六朝后,舉世炫麗藻。
青蓮雖不群,余習猶或蹈,惟公起掃除,天門一龍?zhí)?br>骨力森開張,神勇郁雄驚。
陽烏掩爝火,轟雷塞蚓竊。
天壤此一途,疏鑿曾未到。
一開五丁峽,遂坦九軌道。
坐令翰墨場,莫不奉旌纛。
微之仿精切,退之師排奡。
義山鍊格遒,涪翁取徑峭。
豪宕放翁吟,悲壯遺山吊。
斯皆分杜派,各具一體妙。
迨明李何輩,但摹面目肖。
彭亨鼓蛙怒,咆勃奮虎嘯。
徒滋虛氣張,終覺輕心掉。
曠代有東浦,孤詣戛獨造。
淵源溯《雅》、《騷》,根柢本忠孝。
讀書必破卷,陋彼管窺豹。
出語必驚人,鷙若韛脫鷂。
力厚巨鼎扛,思沈重淵釣。
每于樸僿處,雋味出揉拗。
以追少陵大有作為作,磁鐵兩孚召。
得皮兼得骨,在神不在貌。
緬昔老拾遺,入蜀詩益爆。
長揖嚴尹幕,高歌葛相廟。
至今舊草堂,萬丈光尚耀。
先生出筮仕,即泛錦江棹。
固知關(guān)宿緣,豈特發(fā)遐眺。
新詩十二卷,精心躪堂奧。
子美有替人,當亦意不料。
寓齋得披讀,狂喜成絕叫。
惟應(yīng)瓣香然,敢肆飯顆誚。
傳語學杜人,津梁此先導(dǎ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