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康忱
康惇
康執(zhí)權(quán)
康文虎
康曾定
康有為
康海
康珽
康瑄
康瑞
康秀才
康翊仁
康衢遺民
康錫
康阜
康駢
康麟
康鼎成
庸仁杰
庾丹
庾仲容
庾傳素
庾信
庾光先
庾卜禮
庾友
庾徽之
庾成師
庾承宣
庾抱
精選古詩
雜詩四十首
雜詩四十首
雜詩四十首
雜詩四十首
雜詩四十首
雜詩四十首
雜詩四十首
雜詩四十首
古詩名句
云去人間化甘澤,松留天地作清陰
將收拾,暮年心事,分付與桑麻
文字多情別樣深,不堪高唱只低吟
老去輕三仕,詩來抵《四愁》
題柱橋邊男子志,散金閭里故人情
半開何所似,里中處女東家鄰
丁丁聞啄門,有客來相過
青山綠水無窮意,信使人生空自忙
查古詩
搜索
鷹窠頂觀日出歌
作者:
李富孫
朝代:
清
東南澤國橫神山,迤邐綿亙無涯垠。
鷹窠之頂勢萃嵂,但見眾峰羅列如兒孫。
秋來木葉脫,嶄然露孱顏。
獅頭巖接九曲徑,天風(fēng)蓬勃難躋攀。
披衣振策凌絕磴。
目極巨浸連彎環(huán)。
惟茲十月逢合朔,黃白同度氐角間。
歸墟掣泄晨光動,熹微倒影扶桑暾。
哉生一魄但隱見,空中摩蕩蛟龍淵。
須臾紅霞沖萬丈,精光迸出白玉盤。
砉然劈開烏與兔,波濤洶涌跳雙丸。
銀瀾沈壁彩,雪浪翻金盆。
玉樹琪花互掩映,蓬壺瑤闕紛煙煴
。
參差島嶼散奇綺,目之所注移神魂。
何須訪泰岳、躡崇巒、登日觀、窺天門,即此海嶠臨湯谷,已覺波云燦爛上下相吐吞。
嗟彼祖龍思東渡,射蛟鞭石心煩冤。
浮天浩淼不可室,沙中一柱徒空存。
若木枝拂神仙窟,憑高遐矚稱奇觀。
天雞三號旦復(fù)旦,飽看羲和策馭山之巔。
詩句欣賞
MORE+
云去人間化甘澤,松留天地作清陰
出處:
題余仲楊松云齋手卷二首
作者:
葉颙
朝代:
元末明初
將收拾,暮年心事,分付與桑麻
出處:
滿庭芳
作者:
湯國梨
朝代:
當(dāng)代
文字多情別樣深,不堪高唱只低吟
出處:
有和為汪先生作
作者:
汪夢川
朝代:
當(dāng)代
老去輕三仕,詩來抵《四愁》
出處:
答張君美
作者:
楊奐
朝代:
金末元初
題柱橋邊男子志,散金閭里故人情
出處:
王子榮過家上冢
作者:
李俊民
朝代:
金末元初
半開何所似,里中處女東家鄰
出處:
紀(jì)子正杏園燕集
作者:
元好問
朝代:
金末元初
丁丁聞啄門,有客來相過
出處:
贈答封仲堅(jiān)
作者:
段克己
朝代:
金末元初
青山綠水無窮意,信使人生空自忙
出處:
楊生彥衡袖初夏三數(shù)詩過余徵和雖勉強(qiáng)應(yīng)命格韻枯槁深慚見知
作者:
段克己
朝代:
金末元初
天津橋外古亭林,幾代風(fēng)流余鳥音
出處:
過天津橋
作者:
舒慶春
朝代:
近現(xiàn)代
主人好游意超邁,導(dǎo)我乘云觀上界
出處:
游盤龍山歌答桃源洞天主人
作者:
王昌麟
朝代:
近現(xiàn)代
難耐樓窗早晚涼
出處:
南鄉(xiāng)子
作者:
林庚白
朝代:
近現(xiàn)代
數(shù)點(diǎn)危紅,管教留春住
出處:
蝶戀花
作者:
吳壽彭
朝代:
近現(xiàn)代
箋疊翠,簪花秀
出處:
滿江紅
作者:
鄧均吾
朝代:
近現(xiàn)代
去歲鵬程發(fā)軔,今年驥足飛行
出處:
西江月
作者:
張其锽
朝代:
近現(xiàn)代
江南好景記應(yīng)全
出處:
浣溪沙
作者:
王彥行
朝代:
近現(xiàn)代
不堪自撫塵容貌
出處:
虞美人
作者:
顧?,?/a>
朝代:
近現(xiàn)代
妙筆傳來,巧繪同心侶
出處:
蝶戀花
作者:
顧保瑢
朝代:
近現(xiàn)代
圖
出處:
十六字令
作者:
顧保瑢
朝代:
近現(xiàn)代
雄關(guān)越了又重越
出處:
憶秦娥
作者:
馮友蘭
朝代:
近現(xiàn)代
作繭殘身,春蠶徒自苦
出處:
蝶戀花
作者:
徐謙
朝代:
近現(xiàn)代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鷹窠之頂勢萃嵂,但見眾峰羅列如兒孫。
秋來木葉脫,嶄然露孱顏。
獅頭巖接九曲徑,天風(fēng)蓬勃難躋攀。
披衣振策凌絕磴。
目極巨浸連彎環(huán)。
惟茲十月逢合朔,黃白同度氐角間。
歸墟掣泄晨光動,熹微倒影扶桑暾。
哉生一魄但隱見,空中摩蕩蛟龍淵。
須臾紅霞沖萬丈,精光迸出白玉盤。
砉然劈開烏與兔,波濤洶涌跳雙丸。
銀瀾沈壁彩,雪浪翻金盆。
玉樹琪花互掩映,蓬壺瑤闕紛煙煴。
參差島嶼散奇綺,目之所注移神魂。
何須訪泰岳、躡崇巒、登日觀、窺天門,即此海嶠臨湯谷,已覺波云燦爛上下相吐吞。
嗟彼祖龍思東渡,射蛟鞭石心煩冤。
浮天浩淼不可室,沙中一柱徒空存。
若木枝拂神仙窟,憑高遐矚稱奇觀。
天雞三號旦復(fù)旦,飽看羲和策馭山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