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吳元良
吳元穎
吳元龍
吳充
吳兆
吳兆寬
吳兆騫
吳兆麟
吳光
吳克恭
吳克明
吳兗
吳兢
吳全節(jié)
吳公
吳公敏
吳蘭修
吳蘭庭
吳蘭畹
吳興妖神
吳興炎
吳興祚
吳其馴
吳養(yǎng)原
吳岡
吳農(nóng)祥
吳幾復(fù)
吳鳳藻
吳鳳韶
吳則禮
精選古詩
朱貞吉孔陽昆玉以予??虖?fù)古編有詩見訊奉答
萬里乘風(fēng)卷送友人北上
壽黃母六十一初度
潘子攜酒同歐氏諸子過清泉山中出吳箋索余拙書因留夜坐
澹臺子羽墓
友人惠菊夜至
七夕同陳任夫高正甫麥仲張林開先舍弟惟仁侄璘集清居得燕字
春草堂為巍甫作
古詩名句
深情一片喚春歸,花下盤桓只莫違
風(fēng)骨猶存親魏晉,天真不減孕珠璣
清華撲面留人醉,潔凈無塵明鏡稀
幾日瀟瀟聽雨綠,海棠紅透已微微
拂去輕愁薄試衣,年來寒色漸衰微
靈虹欲出先施雨,鮫淚紛飛可采璣
燕子噥噥眉上喜,琴心切切世間稀
還他多少紅塵債,月下花前兩不違
查古詩
搜索
送洛陽陳秀才
作者:
葉颙
朝代:
元末明初
蘇秦辯口人共知,黑貂敝盡朋舊疏。
六侯相印幸得佩,一朝身戮埋荒墟。
賈生才調(diào)天下奇,幾年獻(xiàn)策承明廬。
讒言入耳竟不用,長沙抱恨何當(dāng)紆。
玉川先生妙人物,秋風(fēng)破屋聊自居。
觀其大節(jié)死不變,家中豈有擔(dān)石儲。
香山居士亦足數(shù),達(dá)哉達(dá)哉誰得如。
二程兄弟百世士,孔孟之道賴以舒。
談經(jīng)說理妙無盡,天下學(xué)徒來挽車。
堯夫君實(shí)古淳士,胸中包裹混沌初。
西京華麗推第一,春光只滿二老閭。
前乎說客姑且置,后來賢哲世所譽(yù)。
洛陽古俗稱多士,遺風(fēng)掃地今無馀。
陳生亦是嵩山客,從軍久戍江南潴
。
彎弓走馬非所慕,無事閉門長讀書。
抱琴辭我欲歸去,因思往事難自攄。
歸與瞑坐倘神會,為言每譚斯道,未必不為嘆息涕淚增欷歔。
詩句欣賞
MORE+
芳時良可惜,此物何足數(shù)
出處:
感寓六首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白露下木葉,凄涼江海秋
出處:
感寓六首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江皋有鳴雁,噭噭安所求
出處:
感寓六首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稻粱日蕭索,風(fēng)雨徒離憂
出處:
感寓六首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一日復(fù)一夕,一夕復(fù)一朝
出處:
感寓六首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青燈向暗壁,光燄坐自消
出處:
感寓六首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鞲鷹鎩六翮,絕意于云霄
出處:
感寓六首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嚴(yán)霜隕奧草,蛇虺去所依
出處:
感寓六首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可惜蕙蘭花,與之共頹萎
出處:
感寓六首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顧此悲世運(yùn),泫然涕交頤
出處:
感寓六首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凄凄素秋霜,苒苒高原草
出處:
感寓六首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運(yùn)窮相值遇,黝顏就枯槁
出處:
感寓六首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浩嘆采薇歌,慚愧商山老
出處:
感寓六首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浮景無根株,逝川不可留
出處:
招隱五首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昨日瑤草春,今朝蓬梗秋
出處:
招隱五首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鼎食豈不美,酖毒潛戈矛
出處:
招隱五首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華軒豈不貴,長路能摧辀
出處:
招隱五首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子胥棄吳江,屈原赴湘流
出處:
招隱五首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韓彭竟菹醢,蕭樊亦累囚
出處:
招隱五首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何如張子房,脫屣萬戶侯
出處:
招隱五首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六侯相印幸得佩,一朝身戮埋荒墟。
賈生才調(diào)天下奇,幾年獻(xiàn)策承明廬。
讒言入耳竟不用,長沙抱恨何當(dāng)紆。
玉川先生妙人物,秋風(fēng)破屋聊自居。
觀其大節(jié)死不變,家中豈有擔(dān)石儲。
香山居士亦足數(shù),達(dá)哉達(dá)哉誰得如。
二程兄弟百世士,孔孟之道賴以舒。
談經(jīng)說理妙無盡,天下學(xué)徒來挽車。
堯夫君實(shí)古淳士,胸中包裹混沌初。
西京華麗推第一,春光只滿二老閭。
前乎說客姑且置,后來賢哲世所譽(yù)。
洛陽古俗稱多士,遺風(fēng)掃地今無馀。
陳生亦是嵩山客,從軍久戍江南潴。
彎弓走馬非所慕,無事閉門長讀書。
抱琴辭我欲歸去,因思往事難自攄。
歸與瞑坐倘神會,為言每譚斯道,未必不為嘆息涕淚增欷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