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陳布雷
陳帆
陳師善
陳師孟
陳師服
陳師穆
陳師道
陳師錫
陳師錫子
陳師韓
陳希亮
陳希伋
陳希聲
陳希文
陳希烈
陳希魯
陳帝臣
陳席珍
陳廣寧
陳慶槐
陳慶鏞
陳序
陳應(yīng)元
陳應(yīng)奎
陳應(yīng)張
陳應(yīng)斗
陳應(yīng)昊
陳應(yīng)祥
陳應(yīng)辰
陳應(yīng)龍
精選古詩
寄題建陽王祖圣朝奉南澗樓
壺公山方卿墓亭
至節(jié)日君儀見過誦思猿佳作
雨懷安止三首其一
雨懷安止三首其二
雨懷安止三首其三
聞惠休師將浮海如吳省寶覺禪師
雨霽懷進醇老
古詩名句
臨軒天語十分濃,許秉樓船舊時鉞
淮陽幕府今幾年,門前喬木高參天
兵彊食足兩無事,謀謨一一皆家傳
平生好文不專武,清白相承守茅土
天教良將輔中興,何愧周家世臣虎
倉廩不虛國不憂,二京相望皆安流
殿巖徵入衛(wèi)天子,剖符再見封元侯
淮樹何蒼蒼,淮流下湯湯
查古詩
搜索
題曹娥碑歌
作者:
謝肅
朝代:
明
婉孌曹氏女,生長虞江濱,乃父安歌能樂神。
?濤江心迎伍君,偶然失腳成沉淪。
其時孝娥才十四,日夜哀號動天地。
奮身躍入龍伯宮,抱父尸出洪波中。
漢安年迄元嘉始,慘淡荒墳煙蔓里。
度令深期民俗淳,蕙肴椒漿方祭誄。
誄文本是邯鄲作,勒石垂光非溢美。
好辭既賞蔡中郎,妙墨重揮王內(nèi)史。
內(nèi)史臨池小楷精,出神入圣由天成。
風(fēng)格真淳樂毅論,氣運逸邁黃庭經(jīng)
。
曹娥之碑尤注意,外足婉麗中堅貞。
疾遲偃仰各合度,正側(cè)方圓皆有程。
金錐畫沙鋒芒斂,玉樹照水枝柯清。
秋風(fēng)群飛鴻雁敘,夜天行列星宿明。
元常銘石猶隸體,力命雅深堪與比。
鴻都分法授于神,筆勢去來同一軌。
流傳蕭梁到李唐,紛紛鑒者迷精光。
退之平時厭姿媚,于此題識何端莊。
乃知嗜好在奇古,況兼孝烈如曹女。
碑陰隱語亦了然,可惜無言譏魏武。
魏武徒勞校色絲,以孝移忠忍不為。
獨覺遺風(fēng)扇鄉(xiāng)里,順孫孝子相追隨。
四明有逸民,示我碑一幅,真若圭璋出群玉。
書家往往無真識,太息還君須韞櫝。
詩句欣賞
MORE+
玉鱗狼藉殘梅片,輕禽倒掛垂楊線
出處:
菩薩蠻
作者:
韓洽
朝代:
明
春沼綠波融,香吹蝶翅風(fēng)
出處:
菩薩蠻
作者:
韓洽
朝代:
明
峰巒橫小翠,竹徑通幽邃
出處:
菩薩蠻
作者:
韓洽
朝代:
明
縮取六橋山,移來繡陌間
出處:
菩薩蠻
作者:
韓洽
朝代:
明
遲日籠晴,溫飆薦暑,入夏炎光初爍
出處:
法曲獻仙音
作者:
韓洽
朝代:
明
扇剪輕紈,裙裁白苧,松吹半掀華幕
出處:
法曲獻仙音
作者:
韓洽
朝代:
明
看槐柳、濃陰滿,翛然似巖壑
出處:
法曲獻仙音
作者:
韓洽
朝代:
明
寥寞
出處:
法曲獻仙音
作者:
韓洽
朝代:
明
恨佳游、星分雨散,流年換、憔悴幾孤舊約
出處:
法曲獻仙音
作者:
韓洽
朝代:
明
仿佛綠琴聲,記秦樓、歡笑如昨
出處:
法曲獻仙音
作者:
韓洽
朝代:
明
歲月欺人,懼芳華、先秋搖落
出處:
法曲獻仙音
作者:
韓洽
朝代:
明
任花開花謝,誰叩草玄亭閣
出處:
法曲獻仙音
作者:
韓洽
朝代:
明
園亭晴敞,正梁飛舊燕,林唱新蟬
出處:
瀟湘逢故人慢
作者:
韓洽
朝代:
明
望清景無邊,有青峰回合,碧渚相連
出處:
瀟湘逢故人慢
作者:
韓洽
朝代:
明
葛衣紗幘,對南薰、一曲虞弦
出處:
瀟湘逢故人慢
作者:
韓洽
朝代:
明
起無限、鄉(xiāng)心別恨,瀟湘夜雨朝煙
出處:
瀟湘逢故人慢
作者:
韓洽
朝代:
明
曲終也,余韻在,見游魚浴鷺、出沒波間
出處:
瀟湘逢故人慢
作者:
韓洽
朝代:
明
愛褥草芊綿,更秾柳垂池,翠柏參天
出處:
瀟湘逢故人慢
作者:
韓洽
朝代:
明
日長人倦,向北窗、欹枕高眠
出處:
瀟湘逢故人慢
作者:
韓洽
朝代:
明
愁魂繞、滄浪云夢,片時行盡三千
出處:
瀟湘逢故人慢
作者:
韓洽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濤江心迎伍君,偶然失腳成沉淪。
其時孝娥才十四,日夜哀號動天地。
奮身躍入龍伯宮,抱父尸出洪波中。
漢安年迄元嘉始,慘淡荒墳煙蔓里。
度令深期民俗淳,蕙肴椒漿方祭誄。
誄文本是邯鄲作,勒石垂光非溢美。
好辭既賞蔡中郎,妙墨重揮王內(nèi)史。
內(nèi)史臨池小楷精,出神入圣由天成。
風(fēng)格真淳樂毅論,氣運逸邁黃庭經(jīng)。
曹娥之碑尤注意,外足婉麗中堅貞。
疾遲偃仰各合度,正側(cè)方圓皆有程。
金錐畫沙鋒芒斂,玉樹照水枝柯清。
秋風(fēng)群飛鴻雁敘,夜天行列星宿明。
元常銘石猶隸體,力命雅深堪與比。
鴻都分法授于神,筆勢去來同一軌。
流傳蕭梁到李唐,紛紛鑒者迷精光。
退之平時厭姿媚,于此題識何端莊。
乃知嗜好在奇古,況兼孝烈如曹女。
碑陰隱語亦了然,可惜無言譏魏武。
魏武徒勞校色絲,以孝移忠忍不為。
獨覺遺風(fēng)扇鄉(xiāng)里,順孫孝子相追隨。
四明有逸民,示我碑一幅,真若圭璋出群玉。
書家往往無真識,太息還君須韞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