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施陽得
施陳慶
施鴻勛
無了
無住
無何有翁
無作
無則
無可
無名仙
無名僧
無名女子
無名女鬼
無名婦人
無名子
無名氏
無名法師
無名釋
無名鬼
無垢
無慍
無方
無機老農(nóng)
無著
無悶
無聞翁
無際道人
日本無名氏
日本貢使
時太初
精選古詩
悼光孝寺然僧
雨中寄興
大城院夜思
大房金源諸陵二首其一
大房金源諸陵二首其二
宿呂梁有感
歲晚病懷二首其一
歲晚病懷二首其二
古詩名句
且為渴睡漢,去游華胥國
君不見諸葛未逢大耳兒,隆中高臥誰能識
不愁食無肉,有茶即不俗
但斗茶品知茶價,食肉者鄙食古化
我如不勝君家一吃七碗之阿仝,亦復過于久困水厄之王濛
□雪團冰涼沁胸,古恨新愁盡向三萬六千毛孔一一散去而輕松
酒星不得見,茶經(jīng)不必讀
茶能成癲酒成禿,酒不可賒茶已熟
查古詩
搜索
題曹娥碑歌
作者:
謝肅
朝代:
明
婉孌曹氏女,生長虞江濱,乃父安歌能樂神。
?濤江心迎伍君,偶然失腳成沉淪。
其時孝娥才十四,日夜哀號動天地。
奮身躍入龍伯宮,抱父尸出洪波中。
漢安年迄元嘉始,慘淡荒墳煙蔓里。
度令深期民俗淳,蕙肴椒漿方祭誄。
誄文本是邯鄲作,勒石垂光非溢美。
好辭既賞蔡中郎,妙墨重揮王內(nèi)史。
內(nèi)史臨池小楷精,出神入圣由天成。
風格真淳樂毅論,氣運逸邁黃庭經(jīng)。
曹娥之碑尤注意,外足婉麗中堅貞。
疾遲偃仰各合度,正側(cè)方圓皆有程。
金錐畫沙鋒芒斂,玉樹照水枝柯清。
秋風群飛鴻雁敘,夜天行列星宿明。
元常銘石猶隸體,力命雅深堪與比。
鴻都分法授于神,筆勢去來同一軌
。
流傳蕭梁到李唐,紛紛鑒者迷精光。
退之平時厭姿媚,于此題識何端莊。
乃知嗜好在奇古,況兼孝烈如曹女。
碑陰隱語亦了然,可惜無言譏魏武。
魏武徒勞校色絲,以孝移忠忍不為。
獨覺遺風扇鄉(xiāng)里,順孫孝子相追隨。
四明有逸民,示我碑一幅,真若圭璋出群玉。
書家往往無真識,太息還君須韞櫝。
詩句欣賞
MORE+
從今奩匣里,深貯泣鮫珠
出處:
皮膚科專家王學民教授挽詞二首
作者:
王引
朝代:
當代
文園人病榻,禹步鶴籠樊
出處:
皮膚科專家王學民教授挽詞二首
作者:
王引
朝代:
當代
再起期三徑,永歸埋九原
出處:
皮膚科專家王學民教授挽詞二首
作者:
王引
朝代:
當代
臺空思日耀,席冷憶春暄
出處:
皮膚科專家王學民教授挽詞二首
作者:
王引
朝代:
當代
代謝申江水,滔滔逐淚翻
出處:
皮膚科專家王學民教授挽詞二首
作者:
王引
朝代:
當代
別鄉(xiāng)生計賃屋小,忽聽打門疑劇盜
出處:
賃屋辭
作者:
王引
朝代:
當代
聲停試問來者誰,知是聯(lián)防查夜時
出處:
賃屋辭
作者:
王引
朝代:
當代
才到貴鄉(xiāng)謀暫住,挺身欲辯無憑據(jù)
出處:
賃屋辭
作者:
王引
朝代:
當代
敢覷長官怒復嗔,“兄弟夜夜捉閒人”
出處:
賃屋辭
作者:
王引
朝代:
當代
急取封包隨煙遞,“聊做大哥辛苦費”
出處:
賃屋辭
作者:
王引
朝代:
當代
今夜長官受用回,定知明夜若個來?漫逢親友如相問,須向爺娘傳喜訊
出處:
賃屋辭
作者:
王引
朝代:
當代
慎莫言肉食者鄙,君不見年年依舊黃白紙?
出處:
賃屋辭
作者:
王引
朝代:
當代
先生思出時午半,扣鎖遺匙渾夢幻
出處:
法藏講寺行
作者:
王引
朝代:
當代
安之聊當百策功,回首春蔭無馀算
出處:
法藏講寺行
作者:
王引
朝代:
當代
行行城市作優(yōu)游,信腳路歧日正炫
出處:
法藏講寺行
作者:
王引
朝代:
當代
轉(zhuǎn)處黃墻起叢林,隨喜不用師兄勸
出處:
法藏講寺行
作者:
王引
朝代:
當代
寺號法藏無百年,宗屬天臺非禪院
出處:
法藏講寺行
作者:
王引
朝代:
當代
木魚云板聲畝馀,看了僧面看佛面
出處:
法藏講寺行
作者:
王引
朝代:
當代
僧多粗鄙佛少龕,燭滿銅臺香滿案
出處:
法藏講寺行
作者:
王引
朝代:
當代
豈無極樂摹畫圖,但見破壁掛神幔
出處:
法藏講寺行
作者:
王引
朝代:
當代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濤江心迎伍君,偶然失腳成沉淪。
其時孝娥才十四,日夜哀號動天地。
奮身躍入龍伯宮,抱父尸出洪波中。
漢安年迄元嘉始,慘淡荒墳煙蔓里。
度令深期民俗淳,蕙肴椒漿方祭誄。
誄文本是邯鄲作,勒石垂光非溢美。
好辭既賞蔡中郎,妙墨重揮王內(nèi)史。
內(nèi)史臨池小楷精,出神入圣由天成。
風格真淳樂毅論,氣運逸邁黃庭經(jīng)。
曹娥之碑尤注意,外足婉麗中堅貞。
疾遲偃仰各合度,正側(cè)方圓皆有程。
金錐畫沙鋒芒斂,玉樹照水枝柯清。
秋風群飛鴻雁敘,夜天行列星宿明。
元常銘石猶隸體,力命雅深堪與比。
鴻都分法授于神,筆勢去來同一軌。
流傳蕭梁到李唐,紛紛鑒者迷精光。
退之平時厭姿媚,于此題識何端莊。
乃知嗜好在奇古,況兼孝烈如曹女。
碑陰隱語亦了然,可惜無言譏魏武。
魏武徒勞校色絲,以孝移忠忍不為。
獨覺遺風扇鄉(xiāng)里,順孫孝子相追隨。
四明有逸民,示我碑一幅,真若圭璋出群玉。
書家往往無真識,太息還君須韞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