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張四科
張四維
張回
張因
張固
張國才
張國維
張國衡
張圖南
張圓覺
張在
張在瑗
張在辛
張圭
張均
張堅
張?zhí)?/a>
張垍
張垓
張埏
張塤
張埴
張埴客
張培
張培金
張增
張增慶
張士元
張士猷
張士珩
精選古詩
為雪庭禪師題趙氏三馬卷二首其一
為雪庭禪師題趙氏三馬卷二首其二
贈沈生還江州
戊申歲間中清賞十景其五
戊申歲間中清賞十景其六
戊申歲間中清賞十景其七
戊申歲間中清賞十景其八
戊申歲間中清賞十景其九
古詩名句
樓臺送暑催秋扇,關(guān)塞迎寒起暮砧
海內(nèi)弟兄風(fēng)雨夢,天涯兒女歲時心
乘槎莫問支機石,河漢年年此夜陰
秋風(fēng)淅淅吹人衣,鳴雨瀟瀟晚細(xì)微
萬里賓朋留不數(shù),十年江海愿常違
高城木葉聞先下,客舍流螢見已稀
為報春來鴻雁侶,塞門霜雪好南歸
燕京明日是九日,庭下菊花無一花
查古詩
搜索
送諸博士壽賢量移過里兼懷顧叔時兄弟時方有洮岷之警
作者:
李三才
朝代:
明
秦關(guān)西望壯心驚,風(fēng)雪梁園送汝行。
漢帝有恩前賈席,書生何計請終纓。
金繒歲月翻挑虜,宵旰朝廷已論兵。
若到江南逢二顧,安危萬里想同情
。
詩句欣賞
MORE+
雞豚麥飯荒江淚,粔籹椒盤故舊心
出處:
后秋興八首辛丑歲逼除作。時自紅豆江村徙居半野堂絳云馀燼處
作者:
錢謙益
朝代:
明末清初
噩夢驚回成獨語,誰于寒夜搗孤砧?
出處:
后秋興八首辛丑歲逼除作。時自紅豆江村徙居半野堂絳云馀燼處
作者:
錢謙益
朝代:
明末清初
分野條分界畫斜,數(shù)行朱墨攬中華
出處:
后秋興八首辛丑歲逼除作。時自紅豆江村徙居半野堂絳云馀燼處
作者:
錢謙益
朝代:
明末清初
小樓騁望巢車陣,故紙橫穿鑿空槎
出處:
后秋興八首辛丑歲逼除作。時自紅豆江村徙居半野堂絳云馀燼處
作者:
錢謙益
朝代:
明末清初
醉唱鐃歌當(dāng)伐鼓,閑拈蘆管壓吹笳
出處:
后秋興八首辛丑歲逼除作。時自紅豆江村徙居半野堂絳云馀燼處
作者:
錢謙益
朝代:
明末清初
竹窗永夜猶焚誦,燈火青熒禮白花
出處:
后秋興八首辛丑歲逼除作。時自紅豆江村徙居半野堂絳云馀燼處
作者:
錢謙益
朝代:
明末清初
冬日荒涼淡夕暉,晨光猶喜報熹微
出處:
后秋興八首辛丑歲逼除作。時自紅豆江村徙居半野堂絳云馀燼處
作者:
錢謙益
朝代:
明末清初
潛虬自護(hù)滄江臥,退鹢仍依故國飛
出處:
后秋興八首辛丑歲逼除作。時自紅豆江村徙居半野堂絳云馀燼處
作者:
錢謙益
朝代:
明末清初
捫古齒牙驚互搰,扶頭腰領(lǐng)恐相違
出處:
后秋興八首辛丑歲逼除作。時自紅豆江村徙居半野堂絳云馀燼處
作者:
錢謙益
朝代:
明末清初
只雞近局關(guān)心處,卻羨僧園菜把肥
出處:
后秋興八首辛丑歲逼除作。時自紅豆江村徙居半野堂絳云馀燼處
作者:
錢謙益
朝代:
明末清初
廿載光陰四度棋,流傳斷句和人悲
出處:
后秋興八首辛丑歲逼除作。時自紅豆江村徙居半野堂絳云馀燼處
作者:
錢謙益
朝代:
明末清初
冰凋木介侵分候,霜戛風(fēng)箏決戰(zhàn)時
出處:
后秋興八首辛丑歲逼除作。時自紅豆江村徙居半野堂絳云馀燼處
作者:
錢謙益
朝代:
明末清初
觚竹懸車多次舍,皋蘭輕騎尚逶遲
出處:
后秋興八首辛丑歲逼除作。時自紅豆江村徙居半野堂絳云馀燼處
作者:
錢謙益
朝代:
明末清初
燈前歷歷殘棋在,全局悠然正可思
出處:
后秋興八首辛丑歲逼除作。時自紅豆江村徙居半野堂絳云馀燼處
作者:
錢謙益
朝代:
明末清初
少日囊書坐北山,輕狂自喜試兵間
出處:
后秋興八首辛丑歲逼除作。時自紅豆江村徙居半野堂絳云馀燼處
作者:
錢謙益
朝代:
明末清初
殘棋樓櫓思橫海,臥馬城闉說散關(guān)
出處:
后秋興八首辛丑歲逼除作。時自紅豆江村徙居半野堂絳云馀燼處
作者:
錢謙益
朝代:
明末清初
汗竹紆馀淹素發(fā),寒松孤直伴蒼顏
出處:
后秋興八首辛丑歲逼除作。時自紅豆江村徙居半野堂絳云馀燼處
作者:
錢謙益
朝代:
明末清初
白顛未了書生債,昔夢長隨漆管班
出處:
后秋興八首辛丑歲逼除作。時自紅豆江村徙居半野堂絳云馀燼處
作者:
錢謙益
朝代:
明末清初
年年楚尾望吳頭,四序平分總是秋
出處:
后秋興八首辛丑歲逼除作。時自紅豆江村徙居半野堂絳云馀燼處
作者:
錢謙益
朝代:
明末清初
赤羽黃塵猶未盡,青陽白發(fā)不須愁
出處:
后秋興八首辛丑歲逼除作。時自紅豆江村徙居半野堂絳云馀燼處
作者:
錢謙益
朝代:
明末清初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漢帝有恩前賈席,書生何計請終纓。
金繒歲月翻挑虜,宵旰朝廷已論兵。
若到江南逢二顧,安危萬里想同情。